航空母艦是大工業時代的典型產物,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通常我們看到的美國航母照片都很漂亮,夕陽西下,甲板上停滿了飛機,幾個美國兵坐到飛機上,抽著煙,聊著天,戰爭與和平在畫面上被凸顯出來。但其實這些都是為了照相,一般情況下,飛機都不會停在甲板上。雖然甲板上必須得有值班的飛機,但絕大部分飛機都要停在機庫裡頭,因為必須得防止鹽霧侵襲,減少不良氣候對航母的影響。像北冰洋地區、赤道地區的氣候對航母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所以說,有了航母,拍拍照片,還能有威懾作用。
建國前,我們是小米加步槍,不能生產坦克,不能生產艦艇,不能生產飛機。
1958年《人民日報》頭版熱烈慶祝中國第一艘萬噸輪下水,但現在你如果到浙江沿海就會發現,村裡的造船廠都能造出10萬噸、20萬噸的船。
如果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沒有達到一定程度,你就沒辦法給航母進行配套。就像印度這個國家,從外國買航母的材料,這裡買買,那裡買買,別人要是制裁你一下或者給你提高了價格,你就受罪了。
航母也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縮影,有些東西美國就算砸碎了扔到海底都不會賣給我們,像航母的阻攔索、彈射器等都需要我們自己去研製。
中國的遼寧艦,2012年服役,我們是從1982年、1983年開始搞這個玩意兒,用了30多年。中國從想要航空母艦到航空母艦第一艘服役,關鍵這艘航母還是我們改裝的,不是自己造的,用了30年。美國大批量地建造了200多艘航母,人家還得用15年到20年。所以說建造一艘航母真的特別辛苦,但面對這個綜合國力的象徵,我們又不得不去造。
一艘航空母艦究竟為何會成為綜合國力的象徵?它為什麼這麼牛?裡面都裝了些什麼玩意兒?明天,局座繼續在《張召忠開講》裡以美國航母為例,來給大家嘮嘮。
另外,雖然快放假了,可能有些小夥伴都已經到家啦,可還是得說一句,咱們的《張召忠開講》每周三不停更哦。
開通打賞功能:長按下方第一個二維碼,選擇「 識別圖中二維碼 」開始打賞!謝謝你的贊助和支持!
「局座召忠」是張召忠教授親自開辦的微信公眾號,內容涉及國際形勢和軍事熱點,致力於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表現方式為圖文+音頻+視頻,欄目有局座悄悄話、局座時評、張召忠說。現有粉絲127萬,每個人都是實名關注,絕無任何刷閱讀刷流量等造假行為。免費閱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