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還是忍不住動手了。
昨天,西部戰區突然發表聲明,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加勒萬河谷地區主權歷來屬我。
▲又是印度先動手!
說來也是巧合,前幾天印媒在中印摩擦升溫的敏感檔口,以幾乎炫耀的姿態高調援引了一篇美國論文,詳細分析印度對中國的「優勢」,並著重強調了「1962≠2020」。
你看看,孩子的心理陰影還在呢……
▲ 是啊,2020>1962,你算不出來嗎?(圖源:觀察者網)
而這篇論文,正是來自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
沒錯,又是哈佛。
不過胖兵發現,這篇論文發表於今年3月,按說和眼下的中印摩擦沒有直接關係。
▲ 該論文題為:《中國和印度的戰略姿態:視覺指南》,背景圖片中的公路有極強的暗示作用(圖源:觀察者網)
印度的動機很好理解,真正讓小兵兵大跌眼鏡的是,本應該嚴謹、客觀的學術報告,生生被哈佛寫出了濃厚的地攤氣息。
細緻的調查和推演中夾雜著暗中拱火、挑撥離間的酸臭。
但你印度不是當年的印度,中國就是當年的中國了?
01.
《今日印度》的編輯安基·庫瑪(Ankit Kumar)引用、濃縮了原文中的內容,總結出三個結論:
印度已經準備好迎接「中國的挑戰」;
如果局勢升級,印度可以遲滯中國的發展;
印度擁有傳統優勢,能夠防止1962年的挫折再次發生。
你瞅瞅,這哪是對比雙方的力量,根本就是在挑唆和慫恿印度的對抗思維,每一點都在煽動對中國的敵對意識,而且操作手法似曾相識。
說白了,就是不斷讓印度強化中國作為「假想敵」、挑戰印度大國地位的概念,並且讓印度相信可以通過邊境問題阻礙、牽制中國的發展,就算真的爆發戰爭,自己也有能力一雪前恥。
結果印度還真特麼信了!
我說三哥啊,你那個「傳統優勢」要是管用,為什麼1962年還會被中國按在地上摩擦?
為此,印媒還發明了一個極為戲虐的專屬名詞:1962-type setback——1962式挫折。
▲1962式挫折說的難道是這個?
講真,胖兵看到這個詞的時候眼淚都快笑出來了,這得是多大的心理陰影和怨念?
不過哈佛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使勁往上撒鹽,激發印度的民族情緒,誰讓印度好忽悠呢?
02.
按照原文的觀點,印度可用於潛在衝突的地面兵力約為22萬5千人,這其中包含T-72坦克旅、布拉莫斯巡航飛彈團(這東西是反艦彈,哈佛你又搞笑了)。
▲印軍從上周開始向邊境運輸T-90坦克(圖源:新浪軍事)
而中國能夠部署的兵力與印度相當,在20-23萬人左右,但這個數字很大誤導性。
如果與印度爆發戰爭,這些部隊中的相當一部分將無法投入作戰,因為他們會被用於「防範俄羅斯」、「打擊新疆和西藏的「叛亂」。」
▲西部戰區某旅在海拔4000多米展開實彈射擊訓練,以震懾挑釁印軍嗎,圖為07A型自行榴彈炮開火射擊
你看這尾巴露出來了吧?
明面上是對比雙方兵力,可話裡還藏著兩句潛臺詞:
如果中印爆發衝突,俄羅斯會以進行軍事幹預,甚至支援印度,中國內部存在不安定因素,無法全力作戰。
翻譯成人話就是:「你們有想法就放手幹,贏面很大!」
▲到這,印度差不多要被忽悠瘸了
胖兵猜測,兩位作者不可能不知道中俄之間的關係,做出這樣的判斷更多是為了忽悠印度,使其誤判形勢。
俄羅斯的態度根本無關緊要,能慫恿印度搞事就行。
相比之下,原文中較為客觀的部分卻非常俗套,說來說去始終繞不開印度所擁有的地理優勢。
論文的作者認為,中國在與印度發生重大對峙或衝突的情況下,必須依靠來自內陸深處的兵力增援,而印度卻佔據著有利位置,可以讓部隊長期駐守在存在爭議的邊境線附近。
▲印度常年經營山地部隊,常年在藏南地區挑釁搞事
大家都知道,當年我們狠揍了印度一頓又快速撤回,不光是因為自衛反擊戰的性質,也在於我們需要翻山越嶺運送物資,維持補給線非常困難,而印度坐守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平原地帶,部隊機動起來要比我們靈活得多。
這也就是印度的「傳統優勢」,而中印兩國空中力量的「差距」還要更大。
文章認為,解放軍西部戰區能夠動用包括殲-10、殲-11在內的101架四代機,但該地區的空軍基地數量有限,要徵用8座民用機場才能保證這101架戰鬥機可以投入作戰。
▲部署在西部高原地區的殲-10戰鬥機
但是民用機場無法提供有效的防空火力、硬化掩體與守備兵力,更容易遭受火力打擊。
另外,中國戰鬥機面臨高海拔地區普遍困難的地理和氣象條件,起飛時只能攜帶一半左右的油彈,這大大限制了作戰效能。而印度空軍並沒有這方面的憂慮,還有122架戰機的數量優勢。
儘管殲-10的性能足以和印度空軍的幻影-2000相媲美,但印軍的蘇-30MKI卻優於所有該地區的中國戰鬥機。
總而言之,印度在該地區擁有更強大的空中力量。
▲印度空軍裝備87架幻影-2000戰機
看起來作者對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MKI非常有信心啊!
然而他肯定沒想到,印度在上個星期對260架蘇-30MKI進行了一次摸底排查,發現俄方嚴重謊報了數據。
據印媒報導,至少有200架戰機存在平均故障率過高、發動機壽命不達標、性能縮水等問題。
▲印軍共裝備272架蘇-30MKI,是該機型的第一大進口國
俄方宣稱蘇-30MKI的最大速度可達2.2馬赫,可印度空軍經過實際測試發現,只有少數蘇-30MKI能在無外掛的情況下飛到1.9馬赫,大部分都飛不到1.8馬赫,掛上4枚飛彈後這一數字還會降低至1.6馬赫,還沒有殲-10飛得快……
事情曝光後,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廠直接在官網上修改了飛機的性能參數,把最大速度從2.2改成了1.9……
我可沒謊報啊,是我寫錯了
▲如果印媒沒有亂說,那麼這個數字在原來是2.2(圖源:環球網)
如此說來,印度並沒有在戰機交付的時候進行抽樣測試,也沒什麼貼近實戰的高強度訓練,自然沒有及時發現問題。不是胖兵嘲諷,就這種戰備水平還敢和我軍的雲嶺紅鷹叫板?
恆河水就咖喱,越喝越上頭……
03.
除了對比常規力量,文章還提到了兩國的核打擊力量與覆蓋範圍。
作者認為,中國可能掛載核武器的轟炸機與海基核力量沒有固定位置,但陸基飛彈基地的坐標都可以確定,並且判斷中國至少有104枚可安裝核彈頭的飛彈能覆蓋印度全境或北部地區或。
▲用什麼飛彈?300遠火就夠對面喝一壺的
在這104枚飛彈中,至少有12枚DF-31A、12枚DF-21、6-12枚可覆蓋整個印度的飛彈(暗指東風-41?)。
除此之外,中國可以部署更多機動發射平臺。
印度方面預估有10個烈火-III發射裝置可以覆蓋中國全境,其他核武則需要飛機進行空投。
▲「印度驕傲」——烈火-3型
不過,烈火-III的性能大致相當於解放軍在上世紀80年代裝備的東風-4,後者已經退役了,所以用飛彈對轟印度毫無勝算,而且用於投放核武器的飛機會在進入中國領空前就被識別和鎖定,擊落就是分分鐘的事。
以上分析是否客觀我們姑且不論,但作者把有限度的邊境衝突,上升到核對抗的層級,本身就是在刻意誇大和渲染緊張氣氛,巴不得印度今天就開始戰爭動員。
胖兵點燈熬油到凌晨4點,總算看完了這篇長達46頁的論文,除了詳細而枯燥的數據統計、保守而刻板的衝突模擬以外,主觀內容通篇都在拼命給印度拱火打雞血,最終目的無非是讓印度去當炮灰從而牽制中國。
▲原文詳細考據了雙方可用部隊的具體信息,但許多內容均為推測(圖源:環球網)
西方玩了幾十年的拉印打中,這套路咱一點都不陌生,別說現在兩國實力相差懸殊,當年印度比中國強一些又怎樣?
不還是被解放軍幹翻在地?
小兵兵特別想知道,誰給你的自信,敢保證當年的「挫折」不會重現?
寸土不讓不是說說而已,此前印軍的屢次挑釁都以被「飛踹」、「投石」慘澹收場。
印媒說1962≠2020,但是胖兵偏要說1962=2020。
就算現在爆發軍事衝突,結局還會和58年前一樣,被人當傻子忽悠的三哥只有再一次被我們打回老家的份兒!
[1] INDIA TODAY:1962≠2020: US study explains India's conventional edge over China[2] Harvard Kennedy School Belfer Center:The Strategic Postures of China and India: A Visual Guide☞ 印度又被吊打了!忘了3年前的解放軍飛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