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2020?原來這才是印度最近囂張的原因!

2021-02-19 鐵血胖兵

印度人還是忍不住動手了。

昨天,西部戰區突然發表聲明,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加勒萬河谷地區主權歷來屬我。

▲又是印度先動手!

說來也是巧合,前幾天印媒在中印摩擦升溫的敏感檔口,以幾乎炫耀的姿態高調援引了一篇美國論文,詳細分析印度對中國的「優勢」,並著重強調了「1962≠2020」。

你看看,孩子的心理陰影還在呢……

▲ 是啊,2020>1962,你算不出來嗎?(圖源:觀察者網)

而這篇論文,正是來自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

沒錯,又是哈佛。

不過胖兵發現,這篇論文發表於今年3月,按說和眼下的中印摩擦沒有直接關係。

▲ 該論文題為:《中國和印度的戰略姿態:視覺指南》,背景圖片中的公路有極強的暗示作用(圖源:觀察者網)

印度的動機很好理解,真正讓小兵兵大跌眼鏡的是,本應該嚴謹、客觀的學術報告,生生被哈佛寫出了濃厚的地攤氣息。

細緻的調查和推演中夾雜著暗中拱火、挑撥離間的酸臭。

但你印度不是當年的印度,中國就是當年的中國了?

01.

《今日印度》的編輯安基·庫瑪(Ankit Kumar)引用、濃縮了原文中的內容,總結出三個結論:

印度已經準備好迎接「中國的挑戰」;

如果局勢升級,印度可以遲滯中國的發展;

印度擁有傳統優勢,能夠防止1962年的挫折再次發生。

你瞅瞅,這哪是對比雙方的力量,根本就是在挑唆和慫恿印度的對抗思維,每一點都在煽動對中國的敵對意識,而且操作手法似曾相識。

說白了,就是不斷讓印度強化中國作為「假想敵」、挑戰印度大國地位的概念,並且讓印度相信可以通過邊境問題阻礙、牽制中國的發展,就算真的爆發戰爭,自己也有能力一雪前恥。

結果印度還真特麼信了!

我說三哥啊,你那個「傳統優勢」要是管用,為什麼1962年還會被中國按在地上摩擦?

為此,印媒還發明了一個極為戲虐的專屬名詞:1962-type setback——1962式挫折。

▲1962式挫折說的難道是這個?

講真,胖兵看到這個詞的時候眼淚都快笑出來了,這得是多大的心理陰影和怨念?

不過哈佛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使勁往上撒鹽,激發印度的民族情緒,誰讓印度好忽悠呢?

02.

按照原文的觀點,印度可用於潛在衝突的地面兵力約為22萬5千人,這其中包含T-72坦克旅、布拉莫斯巡航飛彈團(這東西是反艦彈,哈佛你又搞笑了)。

▲印軍從上周開始向邊境運輸T-90坦克(圖源:新浪軍事)

而中國能夠部署的兵力與印度相當,在20-23萬人左右,但這個數字很大誤導性。

如果與印度爆發戰爭,這些部隊中的相當一部分將無法投入作戰,因為他們會被用於「防範俄羅斯」、「打擊新疆和西藏的「叛亂」。」

▲西部戰區某旅在海拔4000多米展開實彈射擊訓練,以震懾挑釁印軍嗎,圖為07A型自行榴彈炮開火射擊

你看這尾巴露出來了吧?

明面上是對比雙方兵力,可話裡還藏著兩句潛臺詞:

如果中印爆發衝突,俄羅斯會以進行軍事幹預,甚至支援印度,中國內部存在不安定因素,無法全力作戰。

翻譯成人話就是:「你們有想法就放手幹,贏面很大!」

▲到這,印度差不多要被忽悠瘸了

胖兵猜測,兩位作者不可能不知道中俄之間的關係,做出這樣的判斷更多是為了忽悠印度,使其誤判形勢。

俄羅斯的態度根本無關緊要,能慫恿印度搞事就行。

相比之下,原文中較為客觀的部分卻非常俗套,說來說去始終繞不開印度所擁有的地理優勢。

論文的作者認為,中國在與印度發生重大對峙或衝突的情況下,必須依靠來自內陸深處的兵力增援,而印度卻佔據著有利位置,可以讓部隊長期駐守在存在爭議的邊境線附近。

▲印度常年經營山地部隊,常年在藏南地區挑釁搞事

大家都知道,當年我們狠揍了印度一頓又快速撤回,不光是因為自衛反擊戰的性質,也在於我們需要翻山越嶺運送物資,維持補給線非常困難,而印度坐守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平原地帶,部隊機動起來要比我們靈活得多。

這也就是印度的「傳統優勢」,而中印兩國空中力量的「差距」還要更大。

文章認為,解放軍西部戰區能夠動用包括殲-10、殲-11在內的101架四代機,但該地區的空軍基地數量有限,要徵用8座民用機場才能保證這101架戰鬥機可以投入作戰。

▲部署在西部高原地區的殲-10戰鬥機

但是民用機場無法提供有效的防空火力、硬化掩體與守備兵力,更容易遭受火力打擊。

另外,中國戰鬥機面臨高海拔地區普遍困難的地理和氣象條件,起飛時只能攜帶一半左右的油彈,這大大限制了作戰效能。而印度空軍並沒有這方面的憂慮,還有122架戰機的數量優勢。

儘管殲-10的性能足以和印度空軍的幻影-2000相媲美,但印軍的蘇-30MKI卻優於所有該地區的中國戰鬥機。

總而言之,印度在該地區擁有更強大的空中力量。

▲印度空軍裝備87架幻影-2000戰機

看起來作者對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MKI非常有信心啊!

然而他肯定沒想到,印度在上個星期對260架蘇-30MKI進行了一次摸底排查,發現俄方嚴重謊報了數據。

據印媒報導,至少有200架戰機存在平均故障率過高、發動機壽命不達標、性能縮水等問題。

▲印軍共裝備272架蘇-30MKI,是該機型的第一大進口國

俄方宣稱蘇-30MKI的最大速度可達2.2馬赫,可印度空軍經過實際測試發現,只有少數蘇-30MKI能在無外掛的情況下飛到1.9馬赫,大部分都飛不到1.8馬赫,掛上4枚飛彈後這一數字還會降低至1.6馬赫,還沒有殲-10飛得快……

事情曝光後,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廠直接在官網上修改了飛機的性能參數,把最大速度從2.2改成了1.9……

我可沒謊報啊,是我寫錯了

▲如果印媒沒有亂說,那麼這個數字在原來是2.2(圖源:環球網)

如此說來,印度並沒有在戰機交付的時候進行抽樣測試,也沒什麼貼近實戰的高強度訓練,自然沒有及時發現問題。不是胖兵嘲諷,就這種戰備水平還敢和我軍的雲嶺紅鷹叫板?

恆河水就咖喱,越喝越上頭……

03.

除了對比常規力量,文章還提到了兩國的核打擊力量與覆蓋範圍。

作者認為,中國可能掛載核武器的轟炸機與海基核力量沒有固定位置,但陸基飛彈基地的坐標都可以確定,並且判斷中國至少有104枚可安裝核彈頭的飛彈能覆蓋印度全境或北部地區或。

▲用什麼飛彈?300遠火就夠對面喝一壺的

在這104枚飛彈中,至少有12枚DF-31A、12枚DF-21、6-12枚可覆蓋整個印度的飛彈(暗指東風-41?)。

除此之外,中國可以部署更多機動發射平臺。

印度方面預估有10個烈火-III發射裝置可以覆蓋中國全境,其他核武則需要飛機進行空投。

▲「印度驕傲」——烈火-3型

不過,烈火-III的性能大致相當於解放軍在上世紀80年代裝備的東風-4,後者已經退役了,所以用飛彈對轟印度毫無勝算,而且用於投放核武器的飛機會在進入中國領空前就被識別和鎖定,擊落就是分分鐘的事。

以上分析是否客觀我們姑且不論,但作者把有限度的邊境衝突,上升到核對抗的層級,本身就是在刻意誇大和渲染緊張氣氛,巴不得印度今天就開始戰爭動員。

胖兵點燈熬油到凌晨4點,總算看完了這篇長達46頁的論文,除了詳細而枯燥的數據統計、保守而刻板的衝突模擬以外,主觀內容通篇都在拼命給印度拱火打雞血,最終目的無非是讓印度去當炮灰從而牽制中國。

▲原文詳細考據了雙方可用部隊的具體信息,但許多內容均為推測(圖源:環球網)

西方玩了幾十年的拉印打中,這套路咱一點都不陌生,別說現在兩國實力相差懸殊,當年印度比中國強一些又怎樣?

不還是被解放軍幹翻在地?

小兵兵特別想知道,誰給你的自信,敢保證當年的「挫折」不會重現?

寸土不讓不是說說而已,此前印軍的屢次挑釁都以被「飛踹」、「投石」慘澹收場。

印媒說1962≠2020,但是胖兵偏要說1962=2020。

就算現在爆發軍事衝突,結局還會和58年前一樣,被人當傻子忽悠的三哥只有再一次被我們打回老家的份兒!

[1] INDIA TODAY:1962≠2020: US study explains India's conventional edge over China[2] Harvard Kennedy School Belfer Center:The Strategic Postures of China and India: A Visual Guide
中美關係,到底會在在曲折中堅定前行,還是會在不斷衝突中降至冰點?回顧歷史,評判現狀——中美關係,未來將走向何方?現在,關注諸葛兵微信公眾號,後臺回復「中美」查看答案!

☞ 印度又被吊打了!忘了3年前的解放軍飛踹嗎?

相關焦點

  • 1962與2020:中印邊界的恩怨情仇
    但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而且都有深刻的歷史根源和複雜背景。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擴張,開始人為打破中國與印度的傳統邊界,染指了中國西藏和新疆等地區。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衝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 印媒分析: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失敗的5大原因
    印媒分析: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失敗的5大原因1962年10月20日,中國陸軍從拉達克和麥克馬洪線附近對印度發起進攻。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這是站在中方的角度看問題,而且要建立在對中方各方面情況,了解得真實詳盡,才得出的各種可能。然而,若是站在印方,似乎尼赫魯當時也只有如此選擇了。印度長期被英國殖民,英國的帝國主義思想早已不知不覺深入了印度人民的骨子裡,他們只信奉強者為王,用武力取得利益,這才是天經地義的。自從英國當局撤離印度後,印度就強行用武力兼併了南亞數個獨立政權,而這些政權當初和印度一樣,同時被英國殖民欺凌。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中國速戰速勝的原因
    文/尚勸餘1962年10月20日,中國邊防部隊對印度軍隊發起了全面自衛反擊戰,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於11月20日閃電般地抵達中印傳統習慣線。中國軍隊的進攻如此犀利神速,令世人驚嘆。那麼,中國速戰速勝的原因究竟何在?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速勝的原因,也就是印度速敗的原因。因此,中印學界從中印兩方面對此進行了解析。
  • 1987年中銀桑多河谷衝突 印度及時認慫才避免戰爭
    就這麼僵持著決不是辦法,要麼讓印度滾回去,要麼掃了它,忍受高溫的天氣還操心國家大事,網民們容易嗎?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吃瓜群眾切莫愛國心急,1987年中印在山南地區發生對峙,印軍越界,態度囂張,大軍壓境,火藥味跟當前態勢相比過猶不及。
  • 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中國整裝待發,為什麼印度卻突然決定不打了
    印度為什麼突然「慫了」?明明是印度挑釁在先,為什麼卻突然退縮自打自臉呢?這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二、被印度視為依仗的蘇聯並不支持印度的這一次軍事行動印度這一次之所以這麼囂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蘇聯在背後為他站臺
  • 現在的印度年輕人怎麼看1962年那場戰爭?看看印度網民的評論
    最大的根源在於,1962年的戰爭是印度自1947年建國後對外戰爭的第一次慘敗,不僅顏面盡失,更重要的是一個民族剛剛獨立後的那種自信,那種憧憬屹立於世界成為大國的夢,被打碎了。1962年戰爭時,面對印軍前線軍事的慘敗,美國駐印大使在向華盛頓的報告說:新德裡出現了極度的驚慌,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一個民族士氣的瓦解。
  • 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為何印度輸得那麼慘?
    1962年的中印戰爭,我們稱之為中印自衛反擊戰,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一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罷了。
  • 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中國三個軍整裝待發,印度卻臨時決定不打了
    然而,印軍保持著一貫的囂張,完全沒有和平止戰的念頭。在爭執中,一名印度士兵開槍射中了我軍副營長,副營長中槍後,重傷流血過多而亡。這一槍,就好像落入汽油桶的火星,直接引爆了戰火。衝突爆發,增兵!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讓世界大跌眼鏡的是,囂張地率先發起挑釁主張侵略的印度突然決定不打了。印度為何「慫了」?印度之所以自己打臉突然退縮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被印度視為依仗的蘇聯不支持印度此次軍事行動。印度之所以如此囂張,有很大一部分是對蘇聯的依賴。
  • 印度人為何在最近十年迅速發胖?原來印度的飲食習慣如此不健康!
    以前印度的軍隊和警察中胖子特別多,原因似乎也不難猜,就是因為本身能去軍隊或者警察幹活的人,尤其是低層都是普通人。 印度本身普通人比較窮苦,原先在家可能飯都吃不飽,一參軍入伍了、一當警察了,夥食敞開供應就多吃,吃得多了自然就發胖了。
  • 中印何以成功避免重演1962
    儘管如此,這次撤軍至少意味著中印雙方有充分的機制讓邊境衝突的強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雙方領導人沒有辦法一勞永逸地解決中印邊界糾紛,但至少可以像歷史上多次出現的那樣,讓衝突不至於徹底讓中印再度爆發一次1962年那種規模的邊境戰爭。 那麼,為什麼這場曠日持久的邊境對峙甚至不時出現的流血衝突最終沒有引發戰爭?
  • 印度梵文教科書妄稱:1962年戰爭印度擊敗了中國
    資料圖  「眾所周知的1962年中印戰爭,其結果是印度戰勝中國」。如此謬誤,竟一直出現在印度中央邦教委所轄的多所學校的梵文教材中。這令當地8年級的中學生及家長感到困惑,因為印度多數教材中寫道,「1962年印度突然捲入到同中國的戰爭,儘管印度士兵戰鬥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刻,但中國取得了勝利」。  據《印度時報》網站10日報導,這本梵文教材由一家位於北方邦的出版社出版,作者有5人,其中不乏教授及語法專家,但其相關1962年戰爭的誤導信息赫然出現在該書第八章「尼赫魯先生」中。
  • 印度窮兵黷武必付沉重代價!
    印度總理莫迪(資料圖)中印邊境局勢持續緊張成為這段時間以來地區局勢的一個焦點,這樣的焦點,讓整個世界看到的則是印度的囂張狂妄、窮兵黷武和不自量力,還有我們中國的理性克制。四五十年來,中印兩軍也發生數次對峙事件,就因為雙方都遵循了不開槍的規約,才沒有釀成戰鬥、戰役甚至戰爭。而9月7日非法越線印軍的悍然開槍則打破了中印邊境數十年來的總體平靜,似乎也預示著中印邊境可能將要發生的血雨腥風。值得一說的是,自9月7日越線印軍悍然開槍事件後,印方並沒有懸崖勒馬的意思,而是更加囂張狂妄的窮兵黷武。
  • 這支印度萬人特種部隊,全長著個中國人一樣的臉,這才是印度的殺招!
    01影 殺這支鮮為人知的印度高原精銳部隊,創立於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後不久,公開信息甚少,堪稱世界上最神秘的一支部隊。據報導,這支部隊擁有自己的軍銜結構,與陸軍軍銜具有同等地位。領導這一部隊的監察長都是從少將中指派。印度陸軍前參謀長達爾比爾·辛格(Dalbir Singh)將軍在服役期間便曾擔任過這一職務。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軍隊僅一天時間,殲滅印軍精銳王牌部隊
    1962年10月20日,在印度不接受談判,大量侵佔中國領土,氣焰十分囂張,忍無可忍的情況,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這是中國邊防部隊針對印度軍隊在邊境上的多次挑釁和入侵行為進行的一次反擊作戰
  • 讀帖記:說說1962年中印戰爭的隱秘
    建國前,西藏根本看不到中國軍隊戍邊的痕跡。民國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對西藏實際管控過,沒有派駐一支軍隊進駐西藏,更別說在雪域高原上有一兵一卒守衛國土了。解放軍進藏才真正將西藏納入中央政府控制下,一步一步的鞏固領土範圍。但是,印度自1950年開始蠶食西藏,在這之前西藏一直在噶廈政府手裡。
  • 我們是否嚴重低估了印度的戰略目標?
    這些河谷才是喜馬拉雅山區人類生活的核心地區,透過自然流動的河流,所有藏人皆可沿著河谷穿過喜馬拉雅山,上遊的人可通往中遊,這就是今天藏文化分布區含括整個喜馬拉雅山兩側的關鍵原因。歷史上一個事件亦可為此佐證。
  • 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為什麼被打斷了腿
    今天我們就來講下這事。不過要說清楚這事,又說來話長,因為那件事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可以理解為一個結果,又可以理解為一個開始,因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印之間的齟齬才剛剛開始。而且藏傳佛教裡吸收了大量的印度特點,至於西藏密宗,大量吸收了印度「性力派」,這也是為啥密宗跟中國任何一種宗教都不太一樣,中國很少有宗教講究「男女雙修」,但是這玩意在印度卻是日常。原因嘛,不複雜,大家看圖就能看出來:印度挨著西藏,入藏比從四川入藏容易幾十倍,所以歷史上他倆溝通就很多,甚至在民國,中國人想去西藏,還得繞道印度。
  • 薦號|印度要雪恥1962年中印戰爭完敗?這篇讓三哥知道什麼叫打臉
    簡 | 直 | 讓 | 人 | 眼 | 前 | 一 | 亮▲ 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公眾號朕說,是軍武菌特別喜歡的一個公眾號專攻歷史、百科內容腦洞清奇、有趣有料相信你們也會非常喜歡這個號大家都知道印度最近比較拽
  • ​中國與西方嚴重低估印度戰略目標!
    這些河谷才是喜馬拉雅山區人類生活的核心地區,透過自然流動的河流,所有藏人皆可沿著河谷穿過喜馬拉雅山,上遊的人可通往中遊,這就是今天藏文化分布區含括整個喜馬拉雅山兩側的關鍵原因。歷史上一個事件亦可為此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