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裕仁去世, 邀請中國參加葬禮, 中國: 去可以, 先答應一個條件!

2021-02-08 目說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 邀請中國參加葬禮, 中國: 去可以, 先答應一個條件!


日本的第124代天皇是昭和天皇,名叫裕仁。他可以說是日本歷史上乃至是世界史上出名的一位天皇,他在位的時候,一手策劃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都被他侵略和踐踏了,戰爭席捲半個世界,導致很多無辜的民眾死亡。日本戰敗投降後,他最先想到的不是怎樣去安頓國內混亂的局面,而是想著怎樣去保住自己的小命。

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甚至對美國人麥克阿瑟俯首稱臣,不斷地討好。想像一下,一個國家領袖對昔日敵人如此卑躬屈膝,真的是令人恥笑。但也正是因為這樣,裕仁他安然活到了88歲,不像希特勒那樣命喪黃泉,並且他還是歷史上壽命最長的一個天皇。

由於裕仁在世的時候得罪了很多國家,還一副不知悔改的樣子,所以在他死後,日本政府擔心沒有人會來參加他的葬禮,那樣就顯得太尷尬了。

但是日本還是非常厚臉皮地邀請了很多國家去參加他的葬禮,當然也包括中國,這就拋給了中國一個難題,他的雙手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如果中國去參加,怎麼對得起那些死去的英魂,如果不去參加,會不會顯得我們很小家子氣,不符合大國的身份。並且在那個時候,中日已經建交很久,如果不去的話,不利於中日之間的發展。

收到邀請後,中國提出了一個很霸氣的條件,想要我們去參加他的葬禮,可以,但是你們必須正視歷史,承認你們的罪行,否則愛誰誰。

日本一看,實在沒有辦法了,就只好答應了中國的條件。在天皇的葬禮之後,日本的首相竹下登,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並當眾向中國誠摯道歉。

對此,網友們,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中國參加葬禮,中國:去可以,先答應一個條件!
    這個天皇之所以在日本歷史,甚至是世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因為其一手策劃了侵華戰爭,以及日本跟美國的主戰場——太平洋戰爭。可以說,當時的中國以及東南亞和太平洋的諸多國家都曾遭受過日本的摧殘。這是一個極具野心的天皇,一個戰爭販子,一個將半個地球都籠罩在日本武力之下的人物。戰爭的另外一個代名詞就是死亡。
  •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我國參加葬禮,中國:必須答應這個條件
    可以說,當時的中國以及東南亞和太平洋的諸多國家都曾遭受過日本的摧殘。直到裕仁死後,他還依舊對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毫無悔改之意。但是畢竟曾經是日本最高統治者,舉行的肯定是最高級別的政治盛會。如果無人來參加,豈不是十分尷尬。所以日本政府就舔著臉去各個國家邀請當時的元首來參加裕仁的葬禮。
  •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中國參加葬禮,中國回復四個字讓日本大怒!
    他甚至編撰出了自己只是一個傀儡、戰爭中許多決定並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話語來逃脫戰爭的罪行。更令人不齒的是,裕仁在表面上還假裝一副熱愛和平的模樣,多次公開抨擊戰爭分子。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為了苟活,竟然對昔日的敵人卑躬屈膝,真是 毫無尊嚴可言,也正是因為裕仁能夠忍受這種屈辱,他活到了88歲,成為了日本最長壽的天皇。1989年1月7日,裕仁因癌症病死,
  • 日本天皇裕仁葬禮要求中國出席, 中國提出一個要求, 你們答應才去
    在近代有很多國家發起戰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中國,對中國傷害最大的一個國家就是日本,他們在侵略中國的期間,我國傷亡幾千萬人,究其原因發起戰爭的日本政府責任最大
  • 裕仁天皇去世,日方希望中國參加葬禮,我國回了4個字
    眾所周知,天皇在日本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象徵意義。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通過他的計劃和許可,日本才會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隊伍中,成為一個三軸國家。首先,戰爭席捲了太平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戰爭罪犯,雙手被血沾滿了。最後,他不僅逃過了東京的審判,還保留了他作為天皇的地位,並活到88歲。結果,裕仁天皇也創造了一項紀錄,他是日本歷史上活得最長的天皇。
  • 裕仁天皇去世後,日本曾對中國發出邀請,我國只回了其4個字
    ,可以說日本的侵略,日本天皇需要負很大的責任。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本應受到懲罰,但在美國的庇護下,裕仁天皇卻逃過了應有的審判,活到1989年才去世,而在裕仁天皇去世之後,日本還曾經對中國發出邀請,然而我國只回了其4個字:正視歷史。
  • 日本當年並非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這一條件,則決不投降
    大多數人都認為日本當年是條件投降的,其實真相併非如此。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夕,日本國內非常混亂,主戰派軍人成群地剖腹自盡,日本天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內部主戰的聲音一直佔據上風。最終日本政府只向同盟國軍隊提出一個要求,只要答應便接受投降。
  • 日本天皇和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一樣嗎?
    其二為日本裕仁天皇在位期間,曾經發動了包括對中國、朝鮮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美國的戰爭,用日語的表現是「十五年戰爭」、「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但是,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裕仁天皇既沒有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宣判為戰犯,又沒有被追究「戰爭責任」。  正是這兩個標誌性的隱含,也給中國讀者帶來很多的疑問和困惑。
  • 戰後脫罪:裕仁天皇的免責之路
    」這句話明顯是把天皇放在了一個不利的局面上:既然無人敢違抗天皇命令,那天皇完全可以阻止戰爭爆發,但他並沒有那樣做,為了解答公眾疑惑,降低國外媒體對於裕仁的敵意,宮內廳特地在9月舉辦了4次記者招待會,廣泛邀請世界各國記者前來。裕仁明確表示,自己訪問美國並不僅僅是為了回顧過去,更是「感謝美國政府與國民(對於戰後日本) 的莫大援助」,「希望與美國增進友好關係」。世界各國記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詢問戰爭責任問題的大好機會。
  • 為什麼麥克阿瑟執意要裕仁天皇公告「我不是神」?
    「二戰」後,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佔領軍領袖、共和黨人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年),建議裕仁天皇親自向全體日本國民承認
  • 國民黨審判日本戰犯:為何故意漏掉裕仁天皇和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身後依次是中國方面艦隊司令官中將福田良三、第十方面軍(在臺灣)參謀長中將諫山春樹、第三十八軍(在印度支那北部)參謀大佐三澤、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中將小林淺三郎和副參謀長少將今井武夫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後,中國國民政府開始對日本戰爭罪犯展開審判。各地共逮捕日本戰犯2357名。在南京、北平、廣州、上海等10個城市設立了專門審判戰犯的軍事法庭。
  • 一組日本昭和(裕仁)天皇的老照片,你怎麼評價他呢?
    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1901年4月29日晚,裕仁出生。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退位,裕仁登基成為日本新一任天皇。在位期間,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
  • 有戰爭罪行責任而沒有受到審判的裕仁天皇
    70年前日本侵略軍的鐵蹄氣勢洶洶地殺向南京,一路上留下的是廢墟和中國人的屍體。有一個二戰最大的戰犯,從來沒有受到審判,他就是整個日本帝國的最高掌權者——裕仁天皇。亞洲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日本政府與美國做了交易,以保留日本天皇制為代價實現所謂「無條件投降」,裕仁天皇也因此得到了庇護,逃過了東京審判。二戰後,裕仁天皇又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愛好和平的老人。
  • 面對靖國神社,日本天皇轉身而去
    實際上,明仁天皇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也是遵循他父親裕仁天皇晚年的做法。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裕仁天皇曾常年參拜靖國神社,但自1978年後再也沒去過。外界對這一改變有諸多揣測。2006年7月20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在頭版刊登文章,通過已故的皇宮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的備忘錄,披露了裕仁對靖國神社1978年秘密合祭二戰甲級戰犯的不滿,裕仁從此不再參拜靖國神社。
  • 裕仁天皇:侵華戰爭直接責任者 &新刊推介
    日本人讚賞昭和天皇的《人間宣言》,卻不願提及他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戰爭之初 ,全力徵戰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25歲的裕仁繼承皇位,定年號為「昭和」,取自中國《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含有和平之義。
  • 裕仁天皇為何免除戰爭責任? 東京審判研究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考慮不僅是為了減少抵抗,也是認為天皇無權。 儘管輿論和盟國不乏懲罰裕仁的要求,但隨著戰爭的進展,特別是隨著美軍佔領日本,審判裕仁引起日本民眾反抗的擔憂成為日益加重的砝碼。1946年1月25日麥克阿瑟給艾森豪的信很典型的反映了這一點。
  • 為何日本明仁天皇從不去參拜靖國神社
    就在今年秋季日本靖國神社大祭之前,一則消息罕見地牽涉到日本天皇,讓外界關注靖國神社與天皇的關係。10月17至20日,是今年日本靖國神社一年一度的秋季大祭。首相安倍晉三,又一次決定不去親自參拜,選擇獻上供奉祭拜。這在外界看來,與他10月下旬即將訪問中國不無關係。
  • 日本天皇裕仁投降時,讓他恐怖顫抖的不是原子彈,而是蘇聯的宣戰
    長期以來,大家認為促使日本天皇裕仁投降的是美國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第二天,日本收到這個通告。當時日本召開會議,會上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死抗派,以日本軍部為主,認為應該反對這個公告,鼓舞士氣,與世界鬥爭到底。另一派以內閣為主,認為可以談一談,在得到一些許諾的情況下,投降也是可以的,主要就是保留日本天皇的地位。最後討論的結果是暫時不回應。當時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發表聲明,認為這個公告沒啥新內容。
  • 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其實還提了3個條件,不答應死戰到底!
    而引起這一次戰爭的,最主要的侵略國有三個國家,其中最讓中國人痛恨的就是日本了。日本在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忘卻的痛。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促使了日本最後的投降。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是無條件投降,但是當時的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其實還提了3個條件,不答應就死戰到底決不投降!第一,保留天皇制度,天皇必須無罪。
  • 犯滔天大罪的日本天皇理應被處死,卻安然無恙,原因讓人無比氣憤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終戰詔書》的播出向日本民眾乃至全世界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於是,一個歷史性的會面便決定了裕仁天皇的命運,世界歷史也添上了幾許神秘色彩,1945年9月27日上午9時,裕仁頭戴大禮帽,身穿燕尾服,親自正式地晉見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當時這位名聲顯赫的美國將軍是盟軍駐日本佔領軍的最高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