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用俄制T90替換美制M1A1
坦克號稱陸戰之王,也是多數國家陸軍的最關鍵兵器之一。在前幾年,伊拉克陸軍曾從俄羅斯採購T90坦克,用於替換之前從美國採購的M1A1坦克。為何T90取代M1A1成為伊拉克陸軍的大殺器呢?老巴就簡單比較下這兩款美俄坦克。
裝甲防護:M1A1略佔優勢
坦克的「三要素」即裝甲防護、火力攻擊和機動。這三者也決定了坦克的綜合戰鬥力。M1A1早期沿用了M1坦克的複合裝甲技術,同時對炮塔和正面裝甲進一步強化,炮塔正面與車頭上部裝甲防禦APFSDS(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能力約相當於400-500毫米鑄造裝甲,而抗HEAT(破甲彈)的能力約為800-1000毫米鑄造裝甲。同時,M1A1採用了全車式的核生化防護裝置。1988年以後,M1A1更以最新的衰變鈾複合裝甲取代原有的複合裝甲,在增加戰鬥重量的同時,防護能力大幅度提高,炮塔正面與車頭上部甲板的對抗APFSDS的能力增加到660-680毫米鑄造裝甲,抗HEAT能力則達到1080-1320毫米鑄造裝甲。
而俄羅斯的T90,其車頭上部裝甲是很明顯的傾斜裝甲,好處是覆蓋面大,配合上球形炮塔,造成並沒有完全的防護薄弱環節。同時還裝有附加裝甲。正在主炮兩側各有一個「窗簾」光電防禦系統的箱式傳感器。側裙板的靠車前端部分裝有附加的大塊方型裝甲板。而T-90的改進型T-90A則採用了新型蜂窩式碎片型裝甲。這種裝甲的支架上分布著許多個蜂窩狀的金屬套,裡面則是一個個碗狀金屬體,用耐火橡膠加以封閉。每當破甲彈的射流或穿甲彈的彈芯刺入時,密封在金屬壁中的碗狀金屬在衝壓下變形,形成反彈力,保護裝甲主體。關於T90的裝甲防護力,目前數據上眾說不一。根據俄羅斯方面自己的公布,炮塔正面防禦APFSDS的能力約為600毫米鑄造裝甲,加上接觸5爆炸反應防護裝甲後則達到約700毫米。
整體來說,M1A1和T90在正面裝甲防護能力上面不相上下,但美軍在電子對抗方面的技術領先於俄軍。美軍炮塔內的全車加壓式三防系統,能夠使乘員不必戴上面罩,配合空調系統,舒適度大大增加。不過,一但遭到敵彈命中,也可能因為內部的煙氣和自動滅火系統噴射造成人員窒息的危險。
機動力:T90略佔上風
在尺寸和機動力方面,M1A1車體長9.83米,寬3.66米,炮塔頂高2.37米,底盤高0.43米,履帶寬635毫米。其戰鬥全重初期為57噸,後期增加到65噸,乘員4人。發動機採用萊康明的Textron AGT燃氣渦輪,功率為1500馬力。其公路最大速度為每小時66公裡,行駛距離為464公裡。
T90車體長9.53米,寬3.78米,炮塔頂高2.22米,全重46.5噸,乘員3人。發動機採用12汽缸柴油發動機,功率1200馬力。其公路最大速度為每小時68公裡,最大行程575公裡。如果外掛油箱,則速度可達到750公裡。
兩者比較可知,M1A1除了多1人外,更比T90重了將近20噸。這多出的重量,當然是用在各種先進裝備上,能提升坦克綜合戰鬥力。但同時,也必然影響機動性和耗油量。依靠發動機數值的優勢,M1A1在最大公路速度上接近T90(只差2公裡左右),但在最大行程則少了100公裡以上。而且,近20噸的重量差,意味著在通過橋梁、沼澤、鬆散路面等特殊地形時,T90比M1A1要靈活得多。
攻擊能力:T90存在理論優勢
攻擊力方面,M1A1最早相對M1的升級就是加強坦克炮。其採用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毫米44倍徑滑膛炮,而且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換裝美國設計的直立楔式炮閂、炮身熱套筒,還有大型圓柱狀排煙裝置,對炮口校正裝置也改用更加安全的鎖緊螺栓固定。由於120毫米的炮彈體積較大,M1A1的裝彈量比M1減少,為40發。炮彈包括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高爆破甲彈,炮口初速度為每秒1650米。穿甲彈的彈蕊用衰變鈾製造,在擊中目標時能維持較為尖銳的外型,穿甲效果比傳統的彈蕊更強。
T-90坦克則採用2A46M-1型125毫米滑膛炮,能發射125毫米穿甲彈,包括採用貧鈾彈芯的3BM46/48,在2000米距離上穿甲厚度為875毫米。還能發射制式空心裝藥破甲彈(破甲深度650毫米)和三重裝藥的3BK29M破甲彈,能在擊毀反應裝甲之後再擊穿厚度710毫米以上的主裝甲。此外還可發射3VOF36榴彈和9K119「映射」飛彈。9M119飛彈的戰鬥部重4.2千克,據稱其破甲厚度達960毫米,發射後採用雷射光束制導,制導系統還能周期性地改變雷射束的直徑,據稱在6000米距離上的命中精度達95%。
從理論數據上,T90的火力可謂相當強大。不過受制於經費問題,上述武器裝備並未能做到最佳配備。T90坦克大量裝備的依然是傳統3BM42型穿甲彈,其穿甲深度不過630毫米左右。而西方軍工專家聲稱,T90炮射飛彈,也僅僅是一種停留在紙面上的能力,並不能真正投入使用。
火控系統:M1A1優勢明顯
如果說在武器裝備上,T90還有紙面優勢,那麼火控系統和電子戰系統則是M1A1具備明顯優勢。這也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相對於蘇俄的最大先手。
早在M1時代,即有一整套先進的火控系統。包括休斯飛機公司研製的炮長瞄準鏡,以單目潛望式瞄準鏡與雷射測距儀的發射接收機和熱成像瞄準鏡合為一體,測瞄合一,晝夜合一,倍率可變,並且可由車長和炮長同步觀察,電控高低軸,並顯示距離數據、回波指示符號、火控信號等。雷射測距儀可以測量200米至8000米之間的目標距離,並將數據自動輸入火控計算機進行彈道計算,還可由炮長選擇開關確定輸入計算機的目標。熱成像瞄準鏡作用距離可達1200m。全自動火控計算機接收來自傳感器、鍵盤和其他有關裝置輸入的數據,包括氣溫、氣壓、芭溫、炮膛磨損、彈種選擇、炮軸線與瞄準線的校準、歸零、炮口偏移校正、戰鬥瞄準距離、目標角速度、傾斜和橫風等,進行實時火控計算, 並通過火炮及瞄準鏡伺服子系統輸出數據。彈道修正傳感器能修正橫風、傾斜、炮口瞄準線和炮管軸線夾角等變化量。火炮穩定和伺服系統瞄準線穩定系統則能穩定炮長瞄準鏡的瞄準線。
T90坦克的火控系統,早期採用的是1A45T火控系統,核心是lV528-l新型數字式彈道計算機,後期改進項目包括:彈道計算機、炮長測距/瞄準鏡、火炮穩定器等。但炮長的火控裝置,尤其是夜間熱成象瞄準鏡方面還較為不成熟。相對西方的綜合火控系統,T90中炮長的潛望式瞄準鏡和雷射測距/制導系統瞄準鏡還是一分為二,需要炮長分別協調。在這方面,俄軍確實距離美軍有一定差距。
研發歷史:都是冷戰末的貨色
美制M1A1研發於冷戰後期的80年代。當時,美軍認為自家M1坦克的攻擊力很難擊穿蘇制T72坦克的正面裝甲,遂於1981年開始對M1坦克進行升級改造,主要是將坦克炮從105毫米升級為120毫米,此外也包括其他細節部分的改良。這是M1的第一種「大改」型號,最早實驗項目稱為M1E1,後來正式命名為M1A1。M1A1在1985年開始服役,到1994年停產,總共有約4800輛裝備於美國陸軍,另有200多輛裝備海軍陸戰隊,更有不少賣給了美國的盟友。
俄制T90坦克的研發則要晚一些,是在1990年。當時華約已經解體,冷戰已經結束。T90最早是蘇聯著名坦克T72的一種改進型,代號T-72BU,採用T-72BM坦克的裝甲防護系統和T-80坦克的火控系統。隨後,蘇聯也跟隨解體了,龐大的軍工體系土崩瓦解。在這種情況下,毛熊們還是竭力維護了這款新式坦克的研發生產。期於1993年的武器裝備展覽會上首次公開亮相,並於1995年服役。只是由於俄羅斯軍力和經濟實力的下滑,T90在本國裝備的普遍度遠不如M1A1,現在俄軍自己裝備的T90加上改進型號T90S也不到一千輛,加上出口的,總數還不如美國陸軍自己裝備的M1A1多。
由此可知,美俄這兩款第三代坦克都是於八九十年代研發的。T90從時間上比M1A1要晚了十年左右,但由於冷戰後美俄兩國在軍事研發和生產方面的實力拉開了差距,因此T90實際上並無這種技術後發優勢。
參戰歷史:M1A1洗禮更多
由於M1A1自從問世後,伴隨著美國「一家獨霸」在全球四處開打,也獲得了更多的實戰機會。
就在M1A1服役後幾年,海灣戰爭爆發。美軍出動50萬大軍直撲波斯灣,其中裝備了1848輛M1A1,包括1223輛重裝甲構型(衰變鈾裝甲)。在陸戰中,伊拉克裝備的T72(T90前身)完全不是對手。M1A1依靠火控系統,能夠更早開火。同時,M1A1的貧鈾彈攻擊力更強,伊拉克坦克的炮彈則基本無法穿透M1A1的貧鈾裝甲。在整個海灣戰爭中,美軍總共有23輛M1A1受傷,其中被摧毀而無法修復的只有9輛,9輛之中有7輛是被友軍誤傷擊毀,2輛是因為陷入沙漠無法移動,而被自行破壞。換言之,整個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沒有擊毀任何一輛M1A1。此外,也沒有任何一個M1A1的人員戰死,只有少數重傷。第三裝甲師300餘輛M1A1在一個晚上推進200公裡沒有發生任何故障。M1A1從此一戰揚名立萬。
2001年爆發的阿富汗戰爭,由於距離較遠和地形、戰爭規模限制,美國直到2010年11月才空運第一批M1A1抵達參戰。而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中,十餘年前所向無敵的M1A1也遭逢了對手。M1A1能在薩達姆正規軍的坦克、火炮攻擊巍然不動,但面對武裝分子近距離的突襲,卻頻頻折戟沉沙。據統計,美軍共有3輛M1A1毀於戰爭中。而伊拉克新政府2010年至2012年從美國購買的140輛M1A1坦克,兩三年中便被擊毀了20多輛,此後數年幾乎損失殆盡。其中大部分是被伊斯蘭國繳獲後由美國空軍炸毀,但也有不少是被伊斯蘭國或其他武裝分子直接用反坦克武器偷襲擊毀。
相應來說,由於服役後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長期韜光隱晦,因此T90的參戰機會遠不如M1A1。目前T90的採購和裝備國包括朝鮮、越南、印度、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伊拉克、阿爾及利亞等。其中主要的作戰地點,當然是敘利亞地區。俄軍和敘利亞裝備的T90面對武裝分子展現了巨大的威力。有趣的是,2017年9月在敘利亞被擊毀的第一輛T90,是被極端武裝從政府軍處奪取後,遭政府軍T72坦克擊毀的。此外,土豪沙烏地阿拉伯也可能在葉門戰爭中動用新訂購的T90。
厚此薄彼:T90奪魁的關鍵
如上所述,T90和M1A1坦克在整體實力方面,應該是各有千秋。伊拉克政府採購T90,或許包含有政治因素在內。但純粹從軍事角度而言,伊拉克政府也有結合本國具體國的「效費比」考慮在內。
首先,蘇-俄系武器的一大特色就是皮糙肉厚,便於維修。相對而言,西方武器製作精緻,維護成本大。伊拉克沙漠地形較多,氣候惡劣,面對武裝分子的遊擊戰,又難免要跋山涉水、傷筋動骨。俄制坦克就算出了故障或者受了小傷,維修和更換零配件也很容易。
其次,T90在機動性方面的優勢對伊拉克很有意義。輕15-20噸重量使T90更能適應包括沙漠在內的各種地形,而多100公裡以上的最大行程,也使T90更能滿足國土內機動和不定時戰鬥的需要。
其三,M1A1在舒適度等方面的優勢,對伊拉克軍隊意義不大。處於戰亂的發展中國家,軍隊的舒適度只能往後放。而M1A1的諸多設備加成都是針對戰鬥力強大的假想敵(如薩達姆的正規機)提高生存率和勝率。對伊拉克軍隊來說,面對裝甲力量薄弱,缺乏空中力量的武裝分子,用T-90也就夠了。T-90的防護系統和電子戰系統確實不如M1A1,但對付極端分子用單兵武器的近距離突襲,這些系統先進不先進,對戰局差異也不大。
其四,T90更適合伊拉克軍隊上手。過去薩達姆的軍隊陸軍以蘇制坦克為主,尤其T-72是其主力,因此伊拉克官兵對T-72的「手感」更熟悉。加上蘇俄製品本身皮實易用,複雜程度低於美制。
最後,T90的性價比明顯優於M1A1。M1A1坦克的每輛造價300-400萬美元,售價在600-800萬美元左右,而T90坦克生產單價為100多萬美元,伊拉克購買的售價為每輛250萬美元。也就是說,買一輛M1A1的錢,可以買2-3輛T90。從兩者的戰鬥力對比,M1A1和T90各有千秋,肯定沒有達到2倍差距。此外俄方還承諾,在坦克交付後提供全方位的售後服務,這一點也比美國的軍火商要「良心」得多。
美國的最牛窗簾「鐵幕」,一巴掌能拍掉飛彈
巴山閒話《武神趙子龍》(之三)
現實的阿凡達,天堂的風中奇緣,地獄的維吉尼亞殖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