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構區,
一段坦克的探索旅程
悄然開始.
周老師快看,我們的坦克車一號搭好啦!看它的炮筒可以掃射一圈,每個地方都能打到!
「坦克開啦!」浩浩趴在地上想要將坦克車開起來,發現一個人的力量無法使坦克移動,旁邊的小朋友看到一起幫助浩浩推坦克,結果「坦克車一號」瞬間坍塌了。
"你為什麼要推它!"小朱生氣地問。
「可是坦克就是會動的呀!」浩浩說。
「但這個是假的坦克呀。」
「這個坦克沒有輪子就不會動。」
旁邊的小朋友紛紛討論起來。
我們想要讓坦克動起來,可是一推它就倒了,可能是坦克沒有輪子。。。
這個輪子是不會動的,我覺得不要用木棍連接直接滾可以動起來。
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在遊戲中進行激問,引發孩子對「會動的坦克」進行思考,激發幼兒對於建構坦克車的興趣。在復盤講評的過程,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並嘗試找到解決為的辦法。
有那個圓柱體的積木,它放在地上可以滾,我覺得可以使用這種積木放在坦克下面。
孩子們都將自己的想法、小巧思,
匯聚在自己的設計圖紙上,
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展示坦克車。
設計圖紙完畢!
我們以小組形式展開集中投票、競選,
孩子們將自己的
創意設計、創意優勢、搭建步驟
一一說明,
讓組員共同投票,
最後終於投出了最心儀的設計圖紙。
你看,我的坦克有一排輪胎,可以滾動,它還有一個又長又大炮彈,進行轟炸,它上面還有排氣孔,因為發射炮彈的時候會很燙,加一排氣孔,可以幫助散熱。
我覺得可以輪胎也可以滾,圓柱體的積木也可以呀!還有薯片罐子!
孩子們根據前期的搭建經驗,
進行了材料分析,
梳理出了第一張材料計劃。
教師的話:
在小組探究遊戲的過程中,教師協助幼兒對所需材料進行初步的計劃,製作「第一次材料計劃」,幫助幼兒提前做好計劃準備,推動幼兒在遊戲中的深度探究學習。
啊-怎麼會倒掉了?
孩子們哭喪著臉,瞬間失去了動力。
沒關係,我們再來一次!是不是因為搭的太高了!所以不穩!
浩浩鼓勵著大家再來一次,這一次浩浩他們三個人搭建的坦克又寬又矮,通過降低高度,提高坦克的穩固性。
但潼潼不覺得:
我覺得是因為下面的輪子的原因,因為小馬推的時候,只推了上面的木板!我覺得可以這樣!
下面全是輪子,我們不停地在下面加輪子,坦克車就不停地向前跑啦!
孩子們輕輕地在坦克前面擺放圓柱體,兩位幼兒左右都小心保護著坦克,隨著坦克開的距離越來越遠,孩子們不禁興奮起來,但是移動到第七塊木板的距離,坦克才坍塌!
我們的坦克開起來了!
但是因為開的時候圓柱體
放的很亂,所以又倒了!
教師的話:
作為老師,當看到孩子們遇到問題時,我們需要具備留白意識,給予幼兒自我調整的時間。 我們通過小組分享,孩子們將成功和問題和大家進行分享,引起了大多數幼兒對於搭建「會動的坦克車」的共鳴。
理論技術支持:
我們通過砌牆的例子和孩子們滲透錯位壘高新型複合建構技能,增加壘高的穩固性。同時我們也發現架空延長不適合移動,容易倒塌。
對於連接方式:
孩子們對這次使用到的兩種「輪子」進行了梳理,並將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積累經驗,並留下問題,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多種方式,來思考解決「會動起來」這個問題的方法。
之前我們看到的火車,火車在火車軌道上開,坦克是不是也可以給它建一個軌道!
我還知道,這個粗粗的圓柱體容易滾開,那我想用這個細細的小木棍試試。
。。。。。。。。。。。
隨著孩子們定期分享問題和成果,搭建坦克的隊伍已經從第一次的5人,擴展到現在的大半個班級。對於上次遇到的問題,孩子們經過思考、討論也有了較為清晰的解決思路。方案出來了!那我們就來分組來試試吧!
教師的話:
有了第一次的材料計劃,孩子們自發地開始設計第2次的材料計劃,這一張更加的具體、明了,孩子們對所需要的材料進行了分類,例如:粘貼工具、炮筒所需要的材料、輪子所需要的材料等等,都進行了歸納,每一組有了新的材料想法,使得材料計劃更加豐富。
孩子們通過用木板作為防護欄,做出一條長長的坦克車軌道,但是孩子們發現:
這個坦克能開起來,可是也太危險了!下面圓柱體滾來滾去!很容易碰倒!我們能不能把下面的圓柱體和旁邊的圍欄固定住!
小知識:圓方鎖扣原理
顧名思義,像鎖一樣,把圓柱體用小木棍鎖在木板上,幼兒取名。
昊昊:我實在推不動了,坦克都不是自己動,都是我推的太累了!
實驗結果:
坦克軌道摩擦力太大,坦克推不動,容易倒。
實驗結果:
輪胎不會隨著坦克開動而滾動,實驗失敗。
···················尋求幫助·················
孩子們遇到路過的仇老師,紛紛求教。仇老師蹲下來研究了一會說:「那我們的輪子像小汽車一樣,在兩邊也裝上輪子,是不是就可以動起來啦?」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
····································
孩子們在啟發下,學會利用中空的長方體作為坦克的機身,新的問題也來了!
?穿過機身連接的木棍應該選擇細長還是短小型呢?
?兩邊的輪子怎麼安裝?
?需要哪些材料呢?
在經過操作發現,短小型的木棍太短,連接不到兩邊的輪子,孩子們決定使用又長又細的木棍穿過機身作為輪子的連接,從而使得坦克動起來,很快問題又來了,坦克一動起來,輪子就會滾掉。
坦克輪胎原理:由木棍作為軸承連接兩邊輪胎,輪胎就會隨著軸承轉動而轉動。(幼兒命名)
雙面膠:可以粘、但黏力不夠
透明膠:粘不牢,且不美觀
經過各個組件的拼搭、連接,坦克終於開起來啦!但是坦克輪子轉一會,停一會的樣子引起來孩子們的注意,怎麼會這樣呢?
幼兒反思:
原來輪子碰著輪子,沒有一點點空間,坦克向前開的時候,速度快了就會卡住,這怎麼解決呢?
那我們試試在減少兩個輪子的基礎上,利用圓方鎖扣原理,將4根木棍軸承固定住呢?
孩子們迅速開始行動,拿著雙洞木塊就開始固定,孩子們給每一根木棍都找到了洞洞,在最前面接了圓柱體輪胎,在最後面也接了圓柱體輪胎,中間兩根空的木棍,用第三塊雙洞木塊在中間進行了固定,終於,我們的坦克開起來了!快來看看孩子們的成果吧!
幼兒通過自己設計記錄表,將自己的實驗方法和結果記錄下來,提高表徵能力,將過程記錄下來,為分享時有據可依,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教師的話:
第三次我們對所用到的材料進行了總結,在這張材料清單上,孩子們分別對炮筒、機身、輪子、輪子的連接方式都進行了梳理,並畫上了圖示,方便所有人能夠根據材料清單,進行搭建「會動的坦克!」。
教師小結:
基於問題,孩子們不斷地動手操作、實驗探索,經過了一次次的失敗,新的問題又層出不窮,但孩子們不放棄,積極思考,復盤經驗,調整策略,到最後終於讓坦克開起來了,在實踐中認識了很多科學小知識,一顆科學的小種子就在孩子們內心深處埋下了根。
在拼拼搭搭的過程中,
深挖科學的「小秘密」,
探索建構工程的「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