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600首飛成功意味著中國第三艘彈射航母的臨近
在現代海戰的理論中,固定翼預警機是航母戰鬥群航空力量的分水嶺。目前各國只有裝備蒸汽彈射器的航母才能使用固定翼預警機,也就是美國洛馬公司的E-2鷹眼系列。現階段只有美國的航母和法國戴高樂級能使用。甚至連排水量更大的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都無法使用。現階段中國的兩艘航母也不具備使用固定翼預警機的能力。但中國首飛的空警-600打破了這一格局,也意味著中國第三艘彈射型航母的臨近。
儘管中國方面已經確認KJ-600預警機可以探測F-22,F-35這一類的典型隱身戰機,並且其性能相當於美國的E-2鷹眼,但美國專家並不這麼認為。根據中國《南華早報》的報導,為裝備中國新一代航空母艦而開發的KJ-600飛機已經完成了可探測美國隱形戰鬥機的雷達試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海軍官員說:「試飛於1月27日上午在西安進行。那是飛機投入使用前的又一次定期試飛。」KJ-600於2020年8月首次起飛,當時中國媒體報導了這架飛機已經研發了兩年。這位官員補充說:「飛機配備了大型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以幫助偵察隱形戰鬥機,例如美國F-22和F-35。」反隱身是中國一直以來的追求目標,且中國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簡氏防務周刊的亞太地區專家格力維特表示,AESA雷達能使KJ-600更大規模地檢測和跟蹤目標,尤其是隱身目標,提高了態勢感知能力並更好地了解迫在眉睫的威脅。伴隨著這一點,KJ-600將為中國軍方帶來新的優勢。有了KJ-600,中國航母戰鬥群的探測和跟蹤範圍將大大提高。完成測試並正式裝備KJ-600之後,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法國海軍之後第三個擁有航空母艦預警機的國家。
●美專家貶低KJ-600性能,落後的機體限制了性能
儘管中國軍方對KJ-600的能力以及該飛機的優勢很有信心,但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專家彼得.蘇茨認為KJ-600僅僅是基於運-7的機體,也就是蘇聯的安-24,老舊的平臺限制了飛行性能和載重能力。所以其綜合性能遠遠落後於美國航母上的E-2「鷹眼」。為了執行航母戰鬥群的遠程警戒任務,E-2鷹眼在機身上方配備了一個轉盤式的雷達,該雷達擁有直徑為7.3 m的圓形天線系統,包括AN / APS-145相控陣雷達和敵我(IFF)識別系統OL-483 / AP。AN / APS-145雷達系統能檢測2,000個目標,並在300-400公裡的距離上同時捕獲40個目標。美國海軍說,雷達還具有抵抗地球物理幹擾和敵對電子戰的能力。美專家估計KJ-600上的AESA雷達系統最多只能檢測200公裡的目標。與升級後的E-2相比,中國飛機的目標探測距離是美國飛機的一半。除雷達系統外,E-2還配備了各種無線電和數據鏈組合,以簡化操作,並連接和傳輸艦載機隊中的戰鬥機和電子戰機的目標參數。換言之,E-2的空情管理能力和火控管理能力是絕對領先的。
自1960年以來,鷹眼型飛機一直在不斷生產中,使其成為美國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飛機系列。迄今為止,格魯曼公司已為美國海軍和盟國(例如埃及,法國,以色列,日本,墨西哥,新加坡,中國臺灣等等)生產了210多架E-2。改進版的Block II於1992年出現,發動機和雷達發生了許多變化,而從2013年開始的新型E-2D批量生產將在將來逐步取代E-2C,以保持美國航母戰鬥群的「上帝之眼」在任務期間的性能優勢。
●中國的雷達技術不存在落後之說,更多的只是查漏補缺
這位所謂的專家對於預警機的雷達體制和波段似乎沒有了解得很深。E-2D的機體和天線尺寸不算很大,其超遠的探測距離是因為採用了UHF波段,該波段的雷達遠距離探測能力優秀,但精度略差,不過它非常適合探測隱身目標。其次採用這個波段雷達的E-2隻適合在海上使用,在探測近岸目標時地面的雜波幹擾非常嚴重。因此在歷次對外戰爭中,美軍的陸上空域的預警基本是由空軍的E-3望樓預警機負責的。同理,中國預警機的探測能力和特性取決於中國採用的雷達的波段,這需要一定的取捨。以KJ-600為例,其採用S波段的雷達,對典型戰鬥機目標探測距離應該接近300公裡,對隱身目標探測距離不如UHF波段,但對低空目標探測效果較好。所以沒有完美的雷達,但有合適的選擇。但我們現在並不知道KJ-600的雷達波段類型。
作為中國第一次研發的艦載預警機,在科學水平和實際戰鬥能力上,要使KJ-600達到美國E-2的水平,中國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這並不奇怪。但中國的雷達技術目前沒有什麼無法突破的障礙,該有的能力基本齊全,接下來要做的不過是查漏補缺,提高抗幹擾能力和解析度等。換言之,中國的雷達技術只會越來越好,這是美國無法迴避的事實。(軍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