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
原載:《檢察風雲》2021年第11期
作者:姜森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將太平洋上的戰火點燃。時隔80年後,美國《海軍歷史》雜誌披露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發生時的三個秘密。
其實,美軍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制定了對日軍的反擊預案,但錯失了最佳時機;希特勒對美國宣戰是早有預謀的,珍珠港事件成了他的藉口;太平洋戰場上的首名戰俘,是被夏威夷原住民抓獲的。
美軍反擊預案形同虛設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軍內部早就制定了反擊日軍的預案:如果日軍實施敵對行動,那麼部署在菲律賓的美軍第19轟炸機大隊,即刻對設在中國臺灣島的日軍基地發動反擊,以便在第一時間削弱日本海空部隊的作戰能力。
珍珠港遭襲的消息於1941年12月8日凌晨3時傳到美軍駐菲律賓基地。當時美軍在菲律賓共部署了35架B-17轟炸機。其中在呂宋島的克拉克機場部署了兩個中隊共19架B-17,在800千米之外的棉蘭老島德爾蒙特機場部署了另外兩個中隊的16架B-17。
然而,美軍的反擊預案形同虛設,因為當時駐菲美軍竟然沒有合適的戰鬥機能夠為B-17轟炸機護航,所以打擊日軍基地的計劃不得不推遲。更糟糕的是,為了避免重蹈珍珠港美軍飛機被日軍消滅於停機坪上的覆轍,美軍克拉克機場的所有B-17轟炸機,被迫於12月8日早晨升空,在呂宋島周圍水域的上空漫無目的地盤旋,不敢降落,狼狽至極!
12月8日上午,麥克阿瑟手下的陸軍航空兵司令布裡爾頓將軍終於收到消息:護航戰鬥機正趕來,對日軍基地的空襲行動可以啟動。於是,他命令在天上打轉的19架B-17轟炸機返回克拉克機場降落。其中3架B-17安裝了照相機,準備執行對日軍基地的偵察任務,其餘轟炸機掛載了45千克和136千克兩種炸彈。
但是,美軍已經錯失了反擊日軍的最佳時機,並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正當準備執行偵察任務的3架B-17在跑道上滑行尚未起飛時,200架各型日軍飛機突然出現在克拉克機場上空,而此時美軍擔任護航任務的戰鬥機還沒趕到!
日軍的這次空襲是毀滅性的。克拉克機場的B-17僅1架倖存,其餘的全部被擊毀或擊傷於地面。由於棉蘭老島的德爾蒙特機場超出日機的航程,那裡的美軍B-17得以倖免。
克拉克機場有4架被擊傷的B-17得到修復,德爾蒙特機場的一些B-17飛抵克拉克機場增援。12月9日,美軍的飛機終於開始搜尋日軍艦隊,而這時距珍珠港遭襲已經過了兩天。12月10日,一支日本運輸艦隊被美軍發現,5架B-17實施了攻擊——這是二戰中美國陸軍航空部隊首次執行轟炸任務。據B-17機組人員事後報告,「有數枚炸彈命中日艦」。
在12月10日的行動中,美軍凱利上尉的事跡頗具傳奇色彩。他駕駛一架B-17轟炸機,在呂宋島的最北端投彈命中一艘日本軍艦。凱利的B-17在返回克拉克機場的途中,被趕來的3架日軍零式戰鬥機緊緊「咬」住。其中一架零式戰鬥機由日軍飛行員坂井三郎駕駛。他發射的機炮炮彈引燃了滿載燃油的B-17。面對機身起火的險情,凱利命令機組人員跳傘,他留在轟炸機上操控,保持機體平衡,確保戰友安全跳傘。最終,凱利未能跳傘,連人帶機墜入大海,不幸犧牲。
凱利的戰友事後報告,凱利所在的轟炸機「可能擊沉了一艘日本戰列艦」。當時,前線不斷傳來「美軍損失慘重」的消息,美國人極度渴望收到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於是,凱利的事跡被誇大了——有美國媒體稱:「凱利的轟炸機一舉擊沉了日本戰列艦『榛名』號!」凱利因其英勇無畏的表現,被羅斯福總統追授「傑出服役十字勳章」。
然而,據美軍於二戰後獲得的日軍資料顯示,1941年12月,「榛名」號戰列艦根本不在呂宋島北端。凱利的轟炸機擊中的是一艘日軍巡洋艦,而且它只受了輕傷,並未沉沒。
《海軍歷史》雜誌指出,「B-17擊沉日軍戰列艦」的新聞在戰爭初期極大地鼓舞了美軍的士氣,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是,美軍刻意隱瞞了「反擊預案不完善、執行不力」的事實。
希特勒對美宣戰是否不夠理性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不久——1941年12月11日,納粹德國向美國宣戰。事實上,納粹德國與日本之間的軸心國條約,並沒有規定「如果日本發動進攻,德國必須採取一致行動」。那麼,希特勒對美宣戰是不理性的舉動嗎?
1941年12月初,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領導層正在為歐洲戰場出現的危機發愁。12月1日,蘇軍在蘇聯南部重創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希特勒勃然大怒,將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龍德施泰特解職。第二天,希特勒親自坐飛機抵達南方集團軍群設在烏克蘭的指揮部視察,以鼓舞士氣。12月3日,他回到東普魯士的「狼穴」指揮所,卻等來了壞消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被蘇軍擊退;攻打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群已力竭,即將被蘇軍擊潰。
1941年12月8日夜,即獲知日軍偷襲珍珠港數小時後,希特勒下令:德國海軍抓住一切機會擊沉美國船隻,也擊沉那些與美國結盟的中美洲及南美洲國家的船隻。當天深夜,他離開「狼穴」,搭乘列車前往柏林。上車前,他通知柏林的德國議員們:12月11日召開全體會議。12月11日,納粹德國正式向美國宣戰。
在歐洲戰況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希特勒為何還急著向實力強大的美國宣戰?有人猜測,希特勒「被蘇聯人氣瘋了」,失去了理智。也有人認為,希特勒對美宣戰是一時衝動,「他後來後悔了」。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歷史學家韋恩伯格教授指出,希特勒策劃對美宣戰長達十數年之久。他早就希望能有一個藉口來落實他的對美宣戰計劃。
早在20世紀20年代,希特勒就提出「德國將與美國大戰」的假設。1928年夏,他在自己的第二本書中強調:「德國必須作好與美國一戰的準備,這將是納粹黨的重要任務之一。」可見,那時候希特勒就已經有帶領納粹黨實施全球擴張的野心。他認為,美國遲早會成為德國對外擴張的「阻礙物」。「即使不是由納粹黨帶領德國對抗美國,也會有其他德國政黨做這件事。美德戰爭不可避免。」
1939年之前,納粹德國就暗中制定了「與美國交戰」的方案。希特勒以及他手下一批經歷過一戰的德國軍官認為: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並非因為美國突然參戰或前線德軍表現不佳,而是德國國內政局出了問題。納粹掌權後,「必能確保德國國內團結一致」。因此,「德軍完全有機會在新的戰爭中打敗諸如美軍這樣的強敵」。
1937年,在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下,納粹德國開始研製Me-264四引擎重型遠程轟炸機。當時該轟炸機在德軍中的秘密代號是「紐約轟炸機」,由此可見其假想的攻擊目標。按照設計,Me-264搭載5噸炸彈從歐洲大陸西端起飛,能夠飛越大西洋,抵達美國紐約上空實施轟炸,最後安全返回德國。它還可以在大西洋西部水域實施偵察。如果僅搭載少量炸彈的話,從理論上說,Me-264能夠深入美國中西部地區實施偵察或空襲行動。
德軍製造了數架Me-264原型機,並於1940年12月首飛。由於當時二戰已經爆發,德軍希望兵工廠全力生產實用型軍機,因此減少了對Me-264轟炸機項目的投入。
太平洋戰場的首名戰俘
1941年12月7日早上,29歲的夏威夷原住民卡勒哈納從位於尼豪島的家中走了出來。尼豪島是夏威夷群島中最西端的有人居住島嶼。卡勒哈納吃驚地發現,不遠處一架軍用飛機越飛越低,最後栽在泥地上。轉動的飛機螺旋槳捲起大量泥土。在螺旋槳停止轉動後,卡勒哈納看清了駕駛艙內的飛行員是個日本軍人。
卡勒哈納小心翼翼地走近這架飛機。他發現,機艙內的日軍飛行員雖然受傷不太重,但陷入了昏迷。卡勒哈納將這個日本人拖出駕駛艙,遠離冒著濃煙、隨時可能爆炸的飛機。在離開現場前,卡勒哈納冒險進入駕駛艙,找到了一把手槍以及包括飛行員身份證明在內的文件。這名日軍飛行員名叫西開地重德,時年21歲。
尼豪島的居民(大多是原住民)聽到了飛機墜落時發出的巨響,紛紛跑向墜機現場。此時西開地重德已經甦醒,島民對他的傷口進行了簡單的包紮。他無法與島民交流——島民普遍只會講夏威夷原住民語和英語,而西開地重德只會講日語。
島民們很清楚,日本軍機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在夏威夷,當務之急是弄清楚這個日本人是來幹嗎的。
有島民跑去找來一個叫原田芳雄的人,他是在夏威夷出生的日裔人士,會說日語。西開地重德向原田芳雄坦白:「我是日本海軍的飛行員,剛剛參加了襲擊珍珠港的軍事行動。在夏威夷主島上空,我的飛機被美軍防空炮擊中,無法返回日軍航母。我不得不撤離戰場,迫降到這裡。現在日本與美國已經開戰。」
島民要聯絡美軍並不容易。當時島上沒有電力供應,也沒有通電話。12月7日早上,尼豪島上沒有一名島民得知珍珠港遭到日軍攻擊的消息,他們無法確定西開地重德說的是不是事實。
數小時後,通過島上一臺破舊不堪的收音機所播放的新聞,島民們終於得知了珍珠港遭襲的確切消息。他們這才確認,西開地重德是敵軍飛行員。
西開地重德認為,他有機會逃出尼豪島。因為他在墜機前曾與一艘在夏威夷附近遊弋的日軍潛艇取得聯繫,後者答應他:「你迫降後,我們會來尼豪島把你接走。」但事實上,這艘日軍潛艇接到其他任務,一走了之。
12月12日上午,負責看押西開地重德的是日裔島民石松新谷。西開地重德偷偷對石松新谷說:「我給你200美元,你幫我把文件拿來,之後把我放了吧。」石松新谷表示拒絕。當天下午,西開地重德又用200美元誘惑看押他的原田芳雄:「夏威夷的美軍已經完蛋了!日軍很快會攻佔夏威夷。你是日裔人士,幫了我,日軍抵達後會重賞你!」
貪心的原田芳雄給西開地重德鬆了綁,兩人打昏了另一名負責看守的島民,把他鎖在倉庫裡。之後,原田芳雄和西開地重德帶著一支霰彈槍和一把手槍,想去拿回文件。
巧的是,最初發現西開地重德的卡勒哈納意外撞上了行色匆匆的原田芳雄和西開地重德,他險些被西開地重德開槍擊中。卡勒哈納箭步如飛,擺脫了兩人的追殺。他跑進村子大喊:「原田幫日軍飛行員逃跑啦!小心,他們帶著武器!」隨後,他帶領5名島民登上一艘漁船,趕往夏威夷主島求援。
原田芳雄和西開地重德一邊找船準備離島,一邊搜尋卡勒哈納,妄圖殺人滅口。絕大多數島民閉門自保,等待美軍。12月13日清晨,原田芳雄和西開地重德抓住了一對外出的夫妻,丈夫名叫凱納海爾。他說,卡勒哈納可能躲起來了,漁民們都把船駛離了尼豪島,自己幫不上忙。
急得團團轉的原田芳雄和西開地重德決定分頭找船。在原田走開後,凱納海爾夫婦利用這個機會試圖制服西開地重德,奪取他的手槍。殊死搏鬥中,凱納海爾身中3槍。他忍著劇痛抱住西開地重德,他的妻子舉起一塊石頭,砸中了西開地重德的頭,要了這名戰俘的命。聽到槍聲的島民紛紛趕來。原田芳雄握著槍返回,見西開地重德已經死亡。他沒有勇氣與這些昔日的鄉親拼命,最終開槍自殺。
卡勒哈納帶著12名美軍返回了尼豪島。他們馬上將受傷的凱納海爾送往夏威夷主島的野戰醫院。最終凱納海爾傷愈,獲得了美軍授予的勳章。
在美國海軍的檔案資料中,西開地重德被列為太平洋戰場的首名日本戰俘。原田芳雄企圖協助西開地重德逃跑,導致兩人先後身亡,這起事件引起美國政府的關注。1942年2月19日,美國政府下達行政命令,對美籍日裔居民實施大規模的「戰時監控」。由於這一舉措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所以西開地重德事件在美軍中鮮有人提及。
感謝垂注「衲解史上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