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綜合國力的體現,軍用戰鬥機一直都是世界各大軍事強國集中力量發展的領域,正所謂「制空權決定一切」,在當代的戰場環境下,一旦對方用比己方更為先進的戰鬥機順利將制空權牢牢把握在手上,那麼整場戰爭的走向被基本確定下來。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期間,美軍的行動已經踐行了這一作戰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航空工業領域不斷湧現的全新技術,戰機的研發生產逐漸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轉變,由簡單機械生產工藝製造而來的第一代、第二代戰鬥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站在2022年的時間點上,有必要對當下世界範圍內的戰鬥機性能排名做一個盤點,經過多家外媒的一致分析與比較,2022年世界十大戰鬥機排名終於問世。
通過這份榜單,大家可以對現階段世界一流戰鬥機的發展脈搏做一個總梳理,對世界各大國的空軍實力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知,同時也能窺探出未來相當長時間中主宰藍天的明星機型。
第一名:殲-20B
2011年1月11日,在幾乎沒有外界關注的情況下,殲-20戰機首飛成功,自此標誌著完全具有國產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問世。殲-20的一飛沖天,使我國在大規模列裝殲-10戰機僅僅幾年後,就完成了主戰飛機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在世界航空史上也屬於獨一份。
兼具實力與名氣,是殲-20戰機得以被世界主流軍事裝備領域所一致認可的主要原因。在最主要的隱身性能上,殲-20有著自身特有的優勢,機頭呈尖頭拱形,主翼與鴨翼處於同一平面,機身線條簡潔乾淨,造型上就突出隱身設計,機身表面大面積覆蓋隱身材料,有助於其減少雷達散射截面,避免被雷達探測。
從目前來看,殲-20戰機家族主要分為兩款戰機,分別為殲-20A與殲-20B,兩者之間主要的差別在發動機上,殲-20B標配國產渦扇-10發動機。和上一版本殲-20搭載的俄制發動機相比,渦扇-10的推力更高,更能進一步發揮殲-20的全部機體實力。與此同時,作為官方欽定的殲-20「原配」——渦扇-15也在緊密研發中,一旦該發動機研製成功,殲-20在機動性和動力水平上就將徹底超越美制F-22,成為公認的「完美戰機」。
第二名:殲-20A
作為殲-20家族的早期型號,殲-20A在發動機上的劣勢受到很多西方媒體的批評與質疑,俄式AL31F發動機與美國F-22上所搭載的F-119相比相差甚遠。此外,受限於時代技術水平的限制,殲-20A在雷達、航電等多領域也都有著升級空間。雖然問題不少,但在幾年的改進升級之後,這些不足與缺陷基本上都在量產機型中獲得解決。
第三名:F-22
作為美軍引以為豪的驕傲,F-22的優越性和獨一無二的歷史意義自不必多說,全球第一款正式裝備的第五代重型隱身戰鬥機,它的誕生直接將原本以三代機為主的空戰拉升到四代機高度。憑藉著F-22創造的空中優勢,其他任何國家空軍都無法與美國正面對抗。
此後的幾十年中,中美俄三方都研製出不同型號的隱身戰鬥機,可每一款新機型的問世,大眾都免不了將其與F-22對比,某種程度上,F-22就是「第四代重型隱身戰鬥機」的代稱。
雖然堪稱一代經典機型,但F-22的後續發展不足卻嚴重製約其更進一步。2002年正式開始服役的它,所使用的基本上是世紀之交的技術裝備,在航空電子設備日新月異的今天,F-22所累計起來的技術優勢正在慢慢消失。另一方面,由於時任五角大樓高層判斷失誤,F-22生產線停產,導致美國空軍無法依靠數量有限的四代機維繫其對全球的控制力。
除了上述前三名戰機外,第四到第十名戰機依次為殲-35、F-35、蘇-57、殲-16D、E/A-18G、F-15EX以及蘇-75。從上述排名中大家可以看出,除了備受質疑的蘇-75外,前六名中清一色的全是第四代隱身戰機,傳統的三代機可發揮空間已經相當有限。中美俄作為全球軍事實力最強大的三個國家,毫無意外地統治了該榜單,中美均有四款戰機上榜,傳統的空軍強國俄羅斯只有蘇-57與蘇-75勉強撐起牌面,側面反映出俄羅斯軍工業的衰落。
相信隨著殲-20家族的不斷擴大,以及殲-35戰機的早日投產,中國空軍的新型戰機必將加速馳騁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