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滿中國人鮮血的日本品牌.聲張正義何時能來?

2022-01-30 新深度

本次針對日企的主題花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上網查閱了各種資料和圖片,進行了無數次的核對和比較,作為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我別無他求,只跪求你們擴散!讓身邊的中國人遠離這些改頭換面的儈子手生產的產品,也許他們2戰期間製造的武器就曾經殺害過你們的祖輩。

另外有朋友說我做的都是抄襲的,呵呵,請找出來一模一樣的好嗎?你做一個我看看?別說的那麼輕鬆好嗎?好了不廢話了,直接上主題:

————————分割線————————

三菱重工(MITSUBISH)

三菱財團是戰前控制日本的四大財團之一,其前身是土佐藩的九十九商會,由巖崎彌太郎擔任管理,1871年明治政府頒布廢藩制縣的詔書,廢止藩營、大力鼓勵民營。善於勾結政府官僚的巖崎彌太郎乘機得到了3艘藩屬的蒸汽船使用權,開始經營大阪-東京、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次年,彌太郎將商會轉為個人經營,1873年又更名為「三菱商會」,並宣布原商會的財產及11艘船都由他個人買下。三菱公司正式誕生。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我國臺灣,三菱利用其與明治政府的關係,承包了軍事運輸,免費獲得了13艘1000噸級的蒸汽船,價值近390萬日元(當時一個三菱普通職員的月薪只有5日元)。侵佔我臺灣以後三菱壟斷了日本-臺灣的航線,業務和利潤迅速翻番。1875年明治政府又將日本國郵便蒸汽船公司的所有船舶和倉庫轉交給了三菱,政府每年提供35萬日元的助成金。1877年日本國內爆發西南戰爭,三菱又獲得利用壟斷軍事運輸的機會大發橫財,一躍而成為「海上霸主」,並逐步將事業範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和倉儲業等相關領域。
1885年,三菱與共同運輸公司合併,成立日本郵船公司,並掌握了控制權。此後三菱開始由「海上三菱」向「陸上三菱」的戰略轉移:以礦業為基石(收購高島煤礦、新入煤礦、鯰川煤礦),隨後利用礦業所得,以50年分期付款方式購買了國有長崎造船廠,當時的船舶製造業就是機械科技的大匯總,三菱籍此涉足機械製造業。後來內燃機製造和電機業都相繼脫離造船業,而形成了三菱重工。金融上,收購兩家國立銀行,成立了三菱銀行;此外,三菱還陸續開創了商業(三菱商事)、鐵路業(投資日本鐵道、山陽鐵道、九州鐵道)、造紙業(三菱造紙)、化工業(三菱化成)和啤酒業(麒麟啤酒)。
1893年,三菱正式改組為三菱股份公司,一個包括海運、金融、保險、煤礦、商業、造船、化學、紡織和食品等領域的巨大財閥誕生了。

三菱從成立之初就有著濃厚的官商勾結的色彩,其發展壯大更是和與日本政府的對外侵略密不可分。因此無論是二戰期間還是二戰後,都不遺餘力地為日本軍國主義服務。

二戰期間三菱財團積極地配合日本政府,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以投資的名義將黑手伸向山東省的大汶口、新泰名煤礦、招遠金礦,山西省的太原煤礦。在河北省開闢糧食和棉花供應基地,除了供侵華日軍使用外,還通過上海和青島將大量掠奪來的糧食、礦產、原材料等物資運回日本。其旗下的三菱重工更加是生產和製造了包括飛機、坦克、軍艦在內的大量武器,被稱之為殺人工廠!

JFE Steel Corporation


JFE鋼鐵公司的前身是1912年成立日本鋼管株式會社,從屬於淺野財團(戰前十五大財團之一)。1922年為日本生產了世界上第一艘正規航空母艦鳳翔號。戰後從事鋼鐵生產、鋼結構構件、機械等重工業一直至今。

NEC 日本電器(NEC)


NEC成立於1899年7月17日,一開始是日本和美國西部電子公司合資經營的,主要是銷售電話機。1920年被住友財團投資收購併取得經營權。二戰爆發後更是完全投靠住友財團的傘下直至今天。二戰期間和住友電器一起,共同為日軍生產雷達、無線電話、電子管等電子與半導體設備。軍用信管包括UN-954型電子管、TE-661A型電子管、TB-601A型電子管、TB-608B型電子管、TB-608D型電子管、HO-104F型電子管、MC-656A型電子管、CY-501F/MC-656B型電子管、CZ-501D/MC-656C型電子管、CZ-501D型電子管、CZ-504D/MB-655A 型電子管、CZ-504V/MB-655D型電子管、TE-661A/ UN955型電子管、ME-664A型電子管、KZ-6C/DB-665A型電子管、TB-674A型電子管、MC-804A型電子管。雷達則生產了四號三型對空警戒雷達。

愛知時計電機株式會社與愛知機械工業株式會社(Aichi meter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chi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愛知時計電機株式會社的前身是1898年成立的愛知時計株式會社。(至於它是如何進入飛機製造行業的我手頭沒有資料)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20年開始生產飛機,其飛機生產部門於1943年從愛知時計株式會社中獨立出來,成立了愛知航空株式會社。生產了包括瑞雲、九九艦爆在內的大量轟炸機和偵察機近4000架。日本投降後愛知航空株式會社改組成為了愛知機械,改為生產小型轎車以及汽車零件。1965年投靠了日產汽車,並開始為日產汽車生產汽車和零件一直至今。而愛知時計株式會社則在戰後改名為愛知時計電機株式會社,現在生產電錶和煤氣表。

川崎重工(Kawasakiheavy)

川崎重工業是由關西財閥川崎正藏(日本戰前十五大財閥之一)在1878年創立的。在二戰時期川崎重工是重要的軍工企業,生產了大量飛機和艦船。戰後的川崎重工仍然是日本重要的軍工企業,從事船舶、火車、航空、車床、土木建設機械等生產。


東芝(TOSHIBA)


東芝的前身是由1875年成立的芝浦電氣製作所和1890年成立的東京電氣株式會社於1939年合併而成,叫做東京芝浦電氣,戰後改名為東芝。無論戰前還是戰後,東芝都從屬於三井財團。二戰期間,東芝主要生產雷達、軍用電子管等半導體設備。其中生產軍用通信電子管包括UY-807型電子管、 UY-807A型電子管、 UY-807B型電子管、RX-1/UX-6501型電子管、RW-2/Ut-6502型電子管、RC-4型電子管、RD-5/UL-6306型電子管、UZ-6001型電子管、US-61型電子管、UX-6201型電子管、UX-6203型電子管、UZ-6302型電子管、UZ-6303型電子管、UZ-6304型電子管、US-6305型電子管、UL-6306型電子管、UX-6501型電子管、Ut-6502型電子管、KX-6901型電子管。軍用雷達包括一號一型對空警戒雷達,一號三型對空雷達(總共生產了1000多臺)。

富士重工(SUBARU)

看到這個徽標大家認識跑在中國大地的「斯巴魯」嗎????


富士重工的前身是日本飛機設計專家中島知久平1917在日本群馬縣太田市創立的"飛行機研究所",專門從事各類飛機的設計研發,同時製造當時非常流行的雙翼機,1931年,更名為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相對其他日本老財團來說,中島公司完全是靠二次大戰飛速發展起來的暴發戶。二戰期間中島公司總共生產各型軍用飛機20000餘架,佔二戰時期日本軍用飛機總產量的31.7%。超過三菱排名第一。另外還生產了44100臺發動機,僅次於三菱排名第二。

尼康 (NIKON)

尼康的前身是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成立於1917年。由三菱當時的社長巖崎小彌太投資成立(所以尼康也是三菱財團的一分子)。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軍隊還要依靠進口的德國卡爾蔡司的望遠鏡,但一戰的爆發使得進口德國光學玻璃困難,所以尼康公司在1918年開始對光學玻璃研究和生產,以解決軍隊對德,法,英進口的依賴。同年日本光學成功仿製出優質的雙筒望遠鏡,並反而向英法俄美出口了大約15000隻。二戰之前,除去OEM一些相機鏡頭之外,日本光學沒有什麼民用產品,全力精研軍用光學兵器。在二戰期間幾乎所有軍用的望遠鏡、瞄準儀、軍用測距儀、軍用航空照相機、潛望鏡都是由尼康提供的。尼康在二戰期間軍用光學儀器的生產數量無法統計,但一艘巡洋艦級別的軍艦,至少要配備13隻大型雙筒望遠鏡,其數量可想而知了。通過戰爭尼康不但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大量熟練的技術人才。日本投降時,尼康已經發展到23000名工人,25個生產廠的大型企業。

日本飛行機(NIPPI)


日本飛行機始創於1930年,是一家為了生產海軍軍用飛機而成立的軍工廠。戰前兩任社長都是退役的高級將官。第一任社長是前海軍中將加藤亮一。1936年第二任社長是山本五十六的同窗好友---前海軍中將堀悌吉氏。戰爭期間總共生產了13個機種總共約3118架飛機。其中包括:NH1偵察機[雲雀](25架)、K5Y九三式中級教練機(日本飛行機生產了1918架,橫須賀海軍工廠總共生產了3673架)、十二試水上初教機(數量不明)、十三試小型運輸機(數量不明)。戰後從事飛機修理和航空、航天引擎還有零件的生產,現在仍是重要軍工企業(為F-1、F-2等戰鬥機提供引擎等零部件)。

日產(NISSAN)

日產全稱日本產業,前身是久原礦業株式會社。一戰過後,久原礦業由於經營不善,瀕臨破產。鯰川義介(戰前十五大財閥之一)在1928年介入,親自擔任社長並將其改組成為日本產業,之後逐漸壯大,形成日產康採恩,其旗下包括有日產汽車、日本礦業、日立製作所、日產化學、日本油脂、日本冷藏、日本碳礦、日產火災、日產生命。
日產汽車是由鯰川義介於1933年12月將日產業股份公司和戶(火田)鑄物汽車部合併而建立;1935年日產汽車設立橫濱工廠,生產日本式的小型汽車。這種小型車後來成了日產車的主要車型。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刺激了日產汽車的大發展。他們為適應軍國主義的戰時經濟體制,改產卡車和其他各種軍用車輛,生產規模空前擴大。1942年,他們又研製生產出教練機和滑翔機,並於翌年新建專門生產飛機引擎的吉原工廠。另外著名軍工企業中島飛行機下屬的浜松製作所在戰後加入日產。

說起日產不得不介紹在偽滿洲國扮演重要角色的鯰川義介。鯰川義介在日軍侵佔東北之後,把他屬下的壟斷企業全部搬到東北,成立了「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親自擔任社長,同時還兼任滿州國顧問、貴族院勅撰議員、內閣顧問等職務。到1937年,鯰川和松岡洋右(滿鐵總裁)、岸信介(產業部次長)互相勾結,號稱滿洲三角同盟,基本上壟斷、控制了東北地區的工業。「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成立之初的資本是四億五千萬日元,1940年猛增至二十四億日元,鯨吞了中國人民無數的血汗和生命。日本投降後,鯰川作為戰犯被關押在巢鴨監獄候審,但在美國的庇護下,居然逃過了東京審判,並於1947年被釋放。對此中國G**在1949年二月四日曾發表《中國G**中央委員會關於國民黨賣國政府將日本侵華戰犯遣回日本的聲明》表示強烈的抗議。日產康採恩在五十年代財團重組時和戰前四大財閥之一的安田財團融合,變成了戰後新六大財團之一的芙蓉財團(也稱鯰川-安田財團)一直至今。

日立(HITACHI)


日立的前身是久原礦業日立礦山附屬的機械修理廠,1910年小平浪平在久原礦業公司的日立礦業修理工廠生產了第一臺5馬力電動發動機。從那時起日立製作所正式成立。在1920年,在這個電機修理廠基礎上改組成名為日立製作所株式會社,名義上脫離久原礦業公司獨立經營,但實際上仍然從屬於鯰川財團。在不久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日本電機產品的進口受阻,日立電機一下子紅火起來。他們在鯰川義介的經營指導與資金支持下,擴大生產規模,因而逐步發展成日本最大的電機廠家之一。在隨後發生日本軍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戰爭中,日立製作所得到了日本軍部對軍艦、坦克、發動機(收購了東京瓦斯電氣公司的飛機部門,成立了日立航空機公司,生產軍用飛機引擎及其他零件,至戰爭結束合共生產飛機引擎11969臺。)、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雷達等產品的訂貨,因而得到了更快的發展。至1944年,日立已擁有日立、龜戶、茂原等11家工廠。

日野(HINO)


日野的前身是1910年成立的東京瓦斯電氣公司,1917年,大森工廠落成,並開始進行卡車方面的研究,1918研究成功TGE-A型軍用貨車,並於同年開始量產。根據日本的軍用汽車補助法,瓦斯電獲政府的獎勵並且每年都能得到一定量的補助。就這樣瓦斯電成為了日本軍用車輛的研究和供應大戶。由於資金充足,還開始進行飛機引擎的研究。1928年開發出「神風」型飛機引擎。1933年又開發出KR-1型小型客機。1937年,與石川島自動車(五十鈴)、京都國產公司合併為東京汽車工業公司,(1939年瓦斯電的航空機部門被日立收購,變成日立航空機。)1942年日野又脫離了東京汽車工業公司獨立,改名為日野重工。1959年又改名日野自動車工業直至今天(現在日野是豐田集團的成員,豐田的卡車技術完全依靠日野)。二戰期間,瓦斯電-日野作為重要的軍工企業為日軍提供包括飛機引擎、坦克、裝甲車、軍用卡車、牽引車等大量軍用裝備。

石川島播磨重工(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ustries)簡寫IHHI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的前身是由1853年成立的石川島重工業(旗下包括立川飛行機)、1907年成立的播磨造船廠和吳海軍工廠(戰後吳海軍工廠被分拆,其中冷軋設備轉入演川制鋼所、發電設備轉入日亞制鋼所,剩下造船設備和船塢才是歸石川島播磨重工業的)於1960年合併組成的。是一個集造船、飛機、重型機械於一身的大型企業集團(但從1991年投靠了更大的三井財團)。二戰期間這些企業全部都是重要的兵工廠。

松下電器 (PANASONIC)


松下電器是由松下幸之助於1918年3月7日所創立的,一開始叫做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主要生產插座和插頭。因松下幸之助經營得法,和其他財團一樣松下電器在二戰初期已經小有規模並擁有多家關係企業。
在1938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國民總動員法》之後松下幸之助開始狂熱地將松下電器由民用生產轉入軍需生產,而且憑藉松下電器的優良技術和工藝,使這些軍需品的生產如魚得水,常常能應約生產出一些精密的武器裝備。從此方面來說,松下電器對日本侵略戰爭的貢獻是突出的。對於這種主動積極的投入,在松下身上體現出的已不僅是一個普通的企業家的眼光,而且更反映了松下帶有民族狂想的色彩。
1938年初,開始接受「陸軍省」的訂單,投入的企業是松下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是機關槍子彈的簡單金屬部分。後來,就是這家松下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奉陸海兩軍之命,製造了各種兵器。同年,松下收音機股份公司開始研究發展無線電通信機械部件。
1939年9月,松下收音機股份公司又設置了軍需品生產的部門,主要為軍方製造軍用的無線電收發報機部件,比如海軍艦艇上用的無線電發報機的電鍵、線圈、可變電容器等。
1942年,政府決定製造200噸型的木船,以應急需。這一任務,軍方交給了松下電器公司。松下幸之助認為「為國家效力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答應了下來。松下在一個星期內就組建了「松下造船公司」,投資1000萬元。就這樣,松下電器在無任何技術基礎的情況下只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就開發和生產出了這種巨型木船。這樣的效率,引起了各界的轟動,政府要員、軍界首腦均來參觀,就連天皇的弟弟也來看了,而且還訓了話。直到數十年後,在文稿中,他提起當時的情景仍是津津樂道,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直到日本投降前松下造船公司共生產200噸型木船50艘。

1943年7月,松下收音機股份公司開始製造整套的無線電收發報機。以後,松下公司與其他工廠聯合,一起為軍方生產無線產品。投入生產的當年,松下電器即生產出長波、中波收發報機和三丙牌收發報裝置等。

1943年中日本海軍部將一個計劃交給了橫須賀航空技術兵工廠(即空技廠),要求研發一種全木製的轟炸機(此時日本已經受中途島和瓜島的失敗的影響,鋁、銅等軍需物資匱乏)項目負責人叫佐波(戰後擔任松下電器參事)。佐波找到了老朋友松下幸之助,請求松下電器進行研究,松下本來就有製造飛機螺旋槳等部件的松下航空工業公司。但為了進行這一計劃,於1943年8月又再投資3000萬元在原來的基礎上改組經公司為「松下飛機股份有限公司」。(靠!不惜血本啊,松下這小子在自傳中還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是軍國主義分子。)經過一年多艱苦的研究,終於在1945年一月試飛成功,這就是日本二戰期間唯一的全木製轟炸機「D3Y1-K明星」。在日本投降前共生產7架。
1944年,為了應付蜂擁而至的美軍B29轟炸機,軍方委託松下電器生產更精密的要塞地區大型警報器。松下電器接手此產品,馬上從日本電氣公司(NEC)借到樣機一部,先攻堅製作各零部件,然後製作整機,1945年交貨。這樣,加上上述無線通信設備,松下電器生產了幾乎所有軍用通信設備的整機和部件,如:大型收發報機,可攜式收發報機,九二式軍用電話,大型警報器,以及電子管、電阻、電容器等電子元件。
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時,松下電器總共擁有工廠67家,工人20000多人。借二戰發展成一個龐大的企業集團,而受到的只是象徵性的懲罰(美國只是把松下電器與軍工有關的關係企業全部分離和解散,對松下電器反而是好事。)。

五十鈴(ISUZU)

五十鈴汽車公司的前身是1916年在東京都品川區成立的東京石川島造船所自動車部門,該部門於1918年與英國Wolseley公司合作,並於1922年成功在生產出Wolseley A9型轎車。1929年改名為東京石川島自動車製作所。1933年,該公司與達持汽車公司合併。1937年,該公司又與東京瓦斯電氣工業公司、京都國產公司合併為東京汽車工業公司。(1942年原瓦斯電氣工業出身的日野自動車製作所從東京汽車工業公司獨立分離出來,變成日野重工業。)二戰期間,主要為日本軍方提供裝甲車、牽引車和軍用卡車等軍用車輛。二戰結束後於1949正式改名為五十鈴汽車公司(投靠戰後新成立的一勸系財團)一直至今。


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SHINMAYWA)


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的前身是1920年成立的「川西機械製作所」,1928年改組成為「川西航空機株式會社」,二戰期間總共生產了2000多架飛機。戰後於1949年改名為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生產消防車、特種車輛、飛機、機場設備等重工業產品一直至今。

山葉(YAMAHA)
前身是山葉寅楠(Torakusu Yamaha)在1888年創辦的山葉風琴製作所,開始時只是個生產傳統樂器的小作坊,1897年改名為日本樂器製造株式會社,1900年開始生產鋼琴。日本樂器在1938年受軍方委託並開始大量生產金屬和木製螺旋槳、航空零件等軍需物資,戰後生產螺旋槳和航空零件的工廠被分離成山葉發動機株式會社(也就現在是生產摩託的那家)。如果不是靠二戰,YAMAHA決不可能涉足發動機行業,並取得現在這樣的發展

昭和飛行機(SHOWA AIRCRAFT)
昭和飛行機成立於1937年6月,1938年3月其屬下的東京製作所在東京都昭島市田中町落成,並開始生產軍用運輸飛機。戰後改為生產運油車、特種運輸車、機場配套設備等重產品工業一直至今。是三井財團的下屬企業。

渡邊鐵工株式會社(網查無圖片無資料)
渡邊鐵工株式會社的前身是1886年成立的渡邊藤吉本店附屬工場,1904年開始為陸軍生產輜重車(到底是不是汽車,還有待考證)1916年正式改組為渡邊鐵工所。1919年開始為海軍生產水雷,1934年開始生產飛機。1932年開始生產魚雷。1943年其航空部門分離出來,成為九州飛行機公司,而渡邊鐵工所則改名為九州兵器株式會社(具體生產了什麼兵器不詳)。戰後正式改名為渡邊鐵工株式會社,生產包括各種重工業製造設備(如鋼鐵加工設備、輪胎製造設備)而且仍然為日本自衛隊生產魚雷。至今仍是重要的軍工企業。而九州飛行機公司戰後改名渡邊自動車工業,並投靠了西日本車體工業,改為生產汽車零部件和提供車輛維修。
新瀉鐵工所(已於2001倒閉了)

前身是1895年成立的日本石油附屬新瀉鐵工所,開始主要是生產開採石油的機械設備。1910年從日本石油獨立出來,第一任社長是日本石油的創始人的長子山口達太郎。1919年開始生產柴油機,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包括造船、發動機、機械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旗下新瀉造船所(新瀉鐵工所倒閉,所以現在投靠了三井造船)是戰時重要的軍工企業。
新瀉造船所生產包括:海防艦6艘驅潛艦7艘

新瀉鐵工所生產包括:九五式輕坦克(共生產2375輛,三菱生產了約1180輛,其餘由神戶制鋼和新瀉鐵工所等工廠生產)

馬自達
  
  Mazda began as the Toyo Cork Kogyo Co., Ltd, founded in Japan in 1920.Toyo Kogyo produced weapons for the Japanese military throughout the Second World War, most notably the series 30 through 35 Type 99 rifle.
  
  馬自達公司以前叫 Toyo Cork Kogyo ,成立於1920年,二戰期間,他為日本軍隊提供來復槍。

本文源自:小武新聞

您的轉發分享,永遠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容源自網絡,感謝原創分享,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沾滿妻子鮮血的日本頭巾,後來成為我軍的戰利品
    為了激勵丈夫「效忠天皇」,年僅21歲的她待丈夫入睡後,在其身邊用短刀刎頸自殺,鮮血沾到了丈夫的頭巾上,並留下一封題為「軍人妻子之鑑」的帶血遺書。在遺書裡,千代子這樣說:「我的丈夫,我的心裡充滿了喜悅,恭喜你。在你出徵以前,我將離開人世,讓你沒有任何牽掛,請盡力為國工作,拜託的事情只有這一件。」在世界戰爭史上,以死勸戰的故事寥寥無幾。
  • 日本立邦漆背後的驚天天內幕
    鬼子的「立邦漆」是根據「Nippon paint「的譯音,在中國註冊的商標,在日本漢字商標就是」日本漆「,怕刺激中國人不敢直接拿到中國。其生產廠家日本油漆公司(Nipoon paint Co.),是當年為鬼子海軍提供專用艦般塗料而建立的一家軍工企業,有明治,大正、昭和年間,隨著鬼子海軍的發展,而逐漸發展成為的一家大型塗料公司,到太平洋戰爭為止,已經成為當時日本最大的塗料公司。
  • 印度疫情真實死亡人數超200萬,莫迪手上沾滿鮮血
    卡姆拉指出,「我們的人民正在不必要地死去,」「我們的政府手上沾滿了鮮血。」如果莫迪和其他政治領導人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做出反應,很多生命的逝去和心痛本可以避免。
  • 節目|二戰甲級戰犯岸信介,為何能在東京大審判中洗脫罪名?
    岸信介在偽滿洲國所謂的開發計劃中所扮演的核心人物的身份,就足以證明他就是日本軍國主義集團中的骨幹分子,中間力量,日本對華侵略戰爭的劊子手。而他與東條英機狼狽為奸,在中國東北所犯下的種種罪行更是枚不勝舉。他在東北大肆抓捕中國勞工,開礦,築路,甚至還把部分勞工送到日本本土,殘酷壓榨;臭名昭著的日本731細菌部隊,就是岸信介出資建立起來的。可以說,岸信介的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
  • 落日密蘇裡--見證日本投降儀式的中國人
    密蘇裡號上的籤字儀式,讓我們見證正義的人們如何共同用犧牲維護著世界的公理,也見證著中國人如何在漫長的戰爭中用鮮血守護民族尊嚴而最終贏得勝利
  • 日本關東軍與731部隊
    一些研究者認為超過10,000名中國人,朝鮮人,以及聯軍戰俘在731部隊的試驗中被害, 但是對於數量的多少還存在爭議。日本關東軍第七三一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準備細菌戰的特種部隊,在戰略上佔有重要地位。日本軍人所謂的"小小的哈爾濱,大大的平房",在某種意義上正說明了這一點。就其規模來說,實屬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工廠。
  • 日本老兵口述第一次殺人,恐懼到手腳發抖,但最終還是砍了下去
    那麼,從一個普通的日本青年,到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侵略部隊士兵。這其中到底是依靠什麼來迅速改變一個人的心性的呢?二戰老兵富永正三,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口述了自己是如何從一名日本的普通青年,到毫不敬畏生命的過程。富永正三在大學畢業後,先是進入了一家糧食供應公司工作,在26歲的時候他接到了軍隊服役的文件。
  • 這個日本殺人狂太浪 佔領中方陣地後玩擺拍被我戰艦一炮打到西天
    不過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清軍還是有一些亮點,或者局部的勝利,給後人以安慰,並且大大鼓舞了後來中國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士氣。今天咱們就來回顧下甲午戰爭中的一個亮點,此戰中,這個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殺人狂軍官,在佔領中方的陣地後,得意忘形,太過放浪,佔領中方陣地後在隨軍記者的配合下玩擺拍,結果被我方戰艦一炮給打到了西天,可謂大快人心!那麼這個放浪的日本殺人狂是誰?他終究欠下中國人多少血債?
  • 抗戰中的兇惡「二鬼子」:10萬參戰的朝鮮籍日本兵下場如何?
    在形形色色的回憶和描述中,中國人把他們形容為為虎作倀的「二鬼子」,稱其對中國人比日本兵還兇。圖:抗戰時期的朝鮮籍日本兵真相究竟如何?著名的親日派賣國賊洪思翊,原為朝鮮兩班貴族,投靠日本後官至陸軍中將,雙手沾滿同胞鮮血,戰後被盟軍處於絞刑。圖為和服打扮的洪思翊一家。
  • 追星是你的自由,別忘了你是個中國人!
    8月份,韓國男團「防彈少年團」獲得了一個「2020 Van Fleet Award」獎(「範弗利特獎」)。這個獎是在美國的韓國人組織「韓國社交協會」(Korea Society)設立的獎項,主要頒發表彰助推韓美關係發展的人士。作為一個在美國有較大影響力的男團,得這個獎似乎也沒什麼不對?
  •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 邀請中國參加葬禮, 中國: 去可以, 先答應一個條件!
    日本的第124代天皇是昭和天皇,名叫裕仁。他可以說是日本歷史上乃至是世界史上出名的一位天皇,他在位的時候,一手策劃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都被他侵略和踐踏了,戰爭席捲半個世界,導致很多無辜的民眾死亡。日本戰敗投降後,他最先想到的不是怎樣去安頓國內混亂的局面,而是想著怎樣去保住自己的小命。
  • 如何打、何時打臺美之戰?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9月16日,剛剛履新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就提出日美建立海洋同盟,以維護西太和印太局勢。日本也要嘗試具有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並對有關方採取強硬的政策(日本自衛隊即將成為歷史)。當然,這個有關方,主要就是指中國。而10月4日-6日,美、印、澳在日本會盟,就亞太印太地區局勢達成某些共識。這個共識其中有一個要點,就是要保持南海地區的開放和包容。
  • 剛從上海起飛就出事故,299人差點遇難,國產客機何時「挑大梁」
    剛從上海起飛就出事故,299人差點遇難,國產客機何時「挑大梁」據媒體報導,9月1日,一架從上海起飛的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波音787
  • 勝利的啟迪:唯自強方能捍衛正義
    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戰後70周年首相談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注意到日本領導人有關談話。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已向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表明中方嚴正立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和亞洲受害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正確認識和對待過去那段歷史,是銘記歷史、捍衛正義的要求,是日本與亞洲鄰國改善關係的重要基礎,也是開創未來的前提。
  • 原子彈之父後悔造原子彈,並向日本道歉?我們又被騙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能這麼快投降,這得歸功於兩顆原子彈,還有一個人!
  • 日本想出百萬贖回破軍刀,我國發現異常,只因刀上有9個漢字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而中國人民歷經14年的艱苦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雖然日本在侵略中國期間
  • 如何一眼辨別中國人、韓國人、ABC和日本人
    歐美人也許有時候可以一眼挑出ABC,但是,準確分辨來自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還是有難度的。 可是,在我們亞洲人眼中,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對於中國人來說,分辨出亞洲面孔中的ABC也不是難事。
  • 是村田步槍,日本第一款現代化制式步槍
    但實際上,還真有一款名為村田的步槍,而且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第一款制式步槍。這桿槍上佔的血一點不比被人熟知的三八大蓋少,那麼今天瘋狗來聊聊村田步槍的來路。本子的村田步槍日本人其實對於槍枝這類火器重視的相當早,16世紀戰國(村)時期的織田信長就極為看好火器(火繩槍)在戰爭當中的應用。到了19世紀,西方列強開始頻繁光顧亞洲,日本也啟動了明治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