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快遞】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順利完成首次發動機試車

2022-01-28 航空工業通飛

2017年2月13日,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全部四臺發動機首次試車成功,標誌著AG600發動機相關系統綜合驗證狀態良好,為2017年上半年在珠海首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科學策劃和精心組織,在2016年7月總裝下線後,AG600項目先後完成了航電、動力環控、操縱液壓等系統聯調聯試。針對AG600配備的WJ6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JL4A-1螺旋槳系統,全面開展了發動機試車前的防火系統、發動機控制與顯示系統、燃油系統地面檢查等工作,並在試車前進行了專家評審和實習演練。2月11日相繼完成發動機啟封和冷轉試驗,2月13日按2、1、3、4號發動機順序完成首次試車,每臺發動機試車均一次成功,發動機系統狀態良好,參數指示正常,標誌著AG600發動機首次試車圓滿完成,發動機相關系統綜合驗證狀態良好,為接下來的性能試車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首飛前的共振前飛機製造符合性檢查掛籤、全機共振等機上試驗、地面滑行準備、試飛準備等工作穩步開展,預計2017年上半年實現首飛。

AG600是國務院立項批覆的大型民機項目,是為滿足我國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按照中國民航適航規章要求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按照「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設計思路和原則,在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時,兼顧改裝成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等用途的可能性和靈活性,飛機總體技術水平和性能達到當前國際同類飛機的先進水平。


AG600飛機採用單船身、懸臂上單翼及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布局,選裝4臺國產渦槳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餘平方米,抗浪能力不低於2米。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能力,可根據用戶的需要加改裝必要的設備,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資源探測、島礁補給、海上安全保障等任務的需要。這款飛機的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除水面低空搜索外,還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水面救援行動,水上應急救援一次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

AG600飛機的研製能夠促進國家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填補國內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陸兩棲飛機設計研發技術體系,全面提升我國水面飛行器(包括水上飛機、水陸兩棲飛機、地效飛機等)的設計和製造能力,為新型水面飛行器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對促進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做出重要貢獻。

AG600飛機研製按照「主承制商-供應商」的「大協作」模式,中航工業通飛作為責任主體,中航工業特飛所/中航通飛研究院作為總設計師單位,中航通飛華南公司作為主承制單位,充分利用中航工業及其他行業和民營企業的資源開展型號研製工作。據統計,全機共有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近120萬個標準件,98%的結構及系統零件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機機載成品90%為國產產品。國內共有20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十餘所高校的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了項目研製。目前, AG600項目已獲得意向訂單17架。(來源:航空項目管理部、中航通飛華南公司)

相關焦點

  • 從陸上到內湖再到海上:水陸兩棲飛機AG600海上首飛成功
    剛剛,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完成海上首飛!7月26日,航空工業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成功之後,項目研製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今日總裝下線
    7月23日,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完成總裝下線,標誌著中國大飛機「三劍客」全員到齊。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副總設計師是湖南人,發動機也是湖南造!
    △《新聞聯播》視頻: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10月20日,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湖北荊門成功完成了水上首飛,真正實現了水陸兩棲全能。令湖南人驕傲的是,這款飛機的發動機和起落架系統均產自湖南!
  • 【行業動態】國產水陸兩棲飛機AG600又雙叒首飛,為啥有三次首飛?
    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實現的第三次首飛。9時28分,AG600飛機從山東日照山字河機場滑行起飛,在空中飛行約28分鐘後順利抵達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
    10月20日9時05分,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起降。
  • 叫板中國AG600?美軍擬將C-130運輸機改裝為大型水陸兩棲飛機
    這一消息,是在近日召開的美軍年度特種作戰部隊工業會議(SOFIC)上,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固定翼飛機項目執行官(PEO-FW)、美國空軍上校肯·庫布勒(Ken Kuebler)在一份簡報(下圖即來自該PPT)中披露的。
  • 國產水陸兩棲大飛機首飛成功
    今天,備受關注的全球在研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首次研發試飛!
  • 國內推力最大液氧甲烷發動機完成變推力長程試車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張佳星記者26日從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研製的「天鵲」TQ-12液氧甲烷發動機順利通過變推力長程試車,試車時間200秒。此次試驗在該發動機研製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賞水陸兩棲飛機的優美身姿
    10月20日,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進行水上首飛。
  • 世界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首飛,國外網友:厲害了!
    AG600是中國大飛機家族的第三個成員,前面兩人是大型運輸機運20和大型客機C919,分別在2013年和2017年完成首飛。運20在2016年七月進入中國空軍服役。12月17號,第二架C919噴氣客機原型機在上海完成了首飛。測試了C919的主要系統和設備性能,如起飛、降落、導航、通信、加速和減速性能。
  • 廣東現世界最大水陸兩棲飛機 擬今年年底首飛
    昨日,我國「三個大飛機」中最「特殊」的一個——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廣東珠海總裝下線。新華社發廣州日報訊 (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戴海濱)上半身是飛機,下半身是輪船,海陸「任我行」。昨日,一個龐然大物從中航工業通飛華南公司裝配中心廠房緩緩下線,標誌著這架凝聚每一個參研人員智慧與汗水的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AG600完成總裝,全面進入聯調聯試階段。
  • 復甦的海怪——別裡耶夫別-200水陸兩棲飛機
    俄羅斯的別-200水陸兩棲飛機在2016年迎來復甦的一年,別裡耶夫塔甘羅格斯基航空技術聯合體(TANTK Beriev)在塔甘羅格工廠下線了全新製造的別
  • 全球最大水上飛機將復活,發動機和轟6K一樣,空中加油航程過萬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完成了首次海上試飛。作為水轟-5之後我國研發的第二種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同類機種,不過,俄羅斯擬復活一種蘇聯時代研發的大型噴氣式水陸兩棲飛機,那就是別裡耶夫A-40「信天翁」,它相當於一架能在海裡遊的轟-6K。AG600是一種4發渦槳動力水陸兩棲飛機,使用的是4臺渦槳-6C發動機,其最大起飛重量為53噸。
  • 再來蹭一下珠海航展的熱度,猜一下AG600鯤龍水陸兩棲大飛機的未來
    研製工作由水上飛機設計研究所和哈爾濱飛機廠共同承擔,根據批准方案首批試製三架。1970 年2 月,水轟-5總體設計完成。同年10 月發圖,並開始試製。只是水轟五的設計理念有問題,只有水上起降能力,不能在跑道起飛,降落也必須在水面降落後,沿著小坡滑上陸地,並不能在普通陸地機場起降,就限制了只能在窩裡飛,去不了別的地方……
  • 中國AG600是「史上最重」兩棲飛機?與88年前的那架巨獸還差點
    AG-600是目前現已知的在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搭載4臺渦槳-6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按中航工業的宣傳,最大航程超過5000 千米,翼展達40米,巡航速度為480千米/小時,救助半徑864海裡(1600千米),一次可救助50人,抗浪高度達2.0米。
  • 冰與火之歌:航空發動機家族簡介
    針對不同類型的飛機,航空發動機的安裝位置也呈現多樣化,其可以被安裝於機翼下(如上圖),也可以被安裝於機尾或者機頭內部等地方。那麼航空發動機究竟有多少種?其家族成員主要應用在哪些飛機上了?今天將向大家介紹航空發動機家族的主要成員: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燃氣渦輪發動機、衝壓發動機。活塞式航空發動機作為家族裡的「大哥大」,是最早應用在飛機上的航空發動機。
  • 維京飛機公司收購龐巴迪水陸兩棲飛機項目
    據AERO新聞報導,近日,著名的雙水獺飛機製造商維京飛機公司(Viking Air Limited)收購了龐巴迪水陸兩用系列飛機項目。這批飛機型號包括CL-415飛機及其改進版飛機、CL215飛機及增強型CL215T飛機。眾所周知,龐巴迪CL-415飛機可以說是水陸兩用飛機行業中的標杆,也是全球範圍內執行森林消防任務的主力軍。這款飛機的設計和製造歷史可以追溯到50年前,這也是西方世界第一架專門為消防滅火而設計的飛機。
  • 「長徵五號」114次試車 曾劇烈爆炸畫面首次曝光
    2016年11月3日,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在「胖五」首飛成功的背後,現場所有人卻經歷了堪稱中國航天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三個小時。11月3日下午五點半,離預定的發射時間還有半個小時,發射大廳的氣氛突然緊張起來。經緊急檢驗後,現場工作人員發現火箭一級助推器氧排氣管道出現問題。經過判斷不影響發射,系統決定將發射窗口推遲到晚上七點。
  • 科學直播課堂第六彈—水陸兩棲船
    這次呀我們就要做一個利用反作用力奔跑的水陸兩棲船!         實驗目的:通過對水陸兩棲船的拼裝,讓學生認識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及螺旋槳的相關知識。7.將馬達安裝在船的尾部,安裝扇葉,將電池盒放入船體,這樣我們的水陸兩棲船就完成了。
  • 中國大飛機發動機的十字路口
    由於空警-2000研製早已完成,762號空警-2000原型機也已結束了對空警-500上的新一代預警雷達設備的驗證工作,因此試飛院把該機的大型雷達天線罩和相關設備拆卸,762號的用途改變為和760號一樣的發動機試車平臺,在我國新型航空發動機項目越來越多的局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