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力淺析 - 陸軍(上)

2021-02-07 溫哥華的魚

最近幾天一直在做功課,給雜誌製作了幾幅臺灣地區的軍力部署圖,畫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這支一水之隔的軍事力量居然了解得這麼少。平時談到臺灣軍隊總是像看戲一樣嘲諷那些老掉牙的裝備、層出不窮的事故、弱不經風的草莓兵,這已經成了一種「政治正確」,似乎戰事一起,遠火洗地後就可以坐等納降了。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觀點,就是這塊骨頭很難啃,地形窄小、火力密度高、民居密集,無論是在灘頭還是巷戰都不好打,損失會很大。

到底會是伊拉克式的一觸即潰還是「奧馬哈」海灘的困獸猶鬥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貽。」武聖的這句老生常談對評估臺海局勢來說一樣適用。先不討論如何封鎖、如何登陸、如何巷戰,單是弄清楚對岸的兵力部署就很有意義,是其它討論的基礎(這是對我自己或者普通軍迷而言,國家、軍隊層面對臺軍事研究是非常深入廣泛的,當然知道些什麼也是我們不知道的)。

臺灣陸軍有幾個軍團幾個旅,駐地離灘頭多遠,道路交通狀況如何;海軍有幾個艦隊,艦艇怎麼配置,岸艦飛彈部署在哪;空軍已經更改了全部聯隊番號……對於這些很多人可能都是一知半解,甚至還不如美軍的編制熟悉。如今520臨近,臺海牽涉各方都進入一種「臨戰狀態」,美國的戰略偵察機和轟炸機頻頻出現在臺灣近海,雜誌社都早就開始準備臺海專題了。借著這個機會,我們也來盤點一下對岸這支既熟悉又陌生的軍隊實力到底如何。

所有資料及圖片均來自公開網絡及Google地圖,所有分析均為個人觀點,另外本文純粹探討軍事問題,不涉及政治,各種機構、職務名稱直接採用臺方叫法。

指揮體系與戰略方針

雖然臺軍處處唯美軍馬首是瞻,但它的指揮架構和美軍的差別卻相當大。美國軍隊採用軍政、軍令分離的二元體制,有2條並行的指揮鏈:行政指揮鏈負責部隊的行政人事管理、教育培訓和後勤保障,即提供合格的部隊;作戰指揮鏈負責部隊的聯合作戰指揮,完成特定的演習、作戰任務,即作戰部隊的使用者。

參謀長聯席會議只是總統和國防部長的軍事諮詢機構,沒有指揮權,實際的作戰指揮權在印-太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這樣的戰區作戰司令部手中,而兵力則由陸軍集團軍、海軍艦隊和空軍航空隊派出。這樣的架構和它全球部署,三軍高度合成化的特點是相匹配的。

臺灣軍隊過去也長期實行軍政、軍令二元制,2002年3月進行了重大調整,改為軍政、軍令一元化,文職的國防部長(退役二級上將)統領全軍,他的上級是行政院長而不是總統。參謀總長負責軍令,2位國防部副部長分別負責軍政、軍備,三者同級。參謀本部是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握有實際指揮權,其下的三軍司令部沒有指揮權,只負責軍種建設,但下屬部隊既是行政單位也是作戰單位。憲兵部隊在軍種上屬於陸軍,但因具有執法權並不隸屬於陸軍司令部,擁有獨立的指揮、人事和後勤補給系統。

2017年,臺軍的戰略方針從之前的「防禦固守,有效嚇阻」調整為「防禦固守,重層嚇阻」,2個字的改變意味著由純粹的被動守勢嚇阻轉變為主動防禦,將防禦圈外擴至大陸沿岸,建立了「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整體防衛構想。

經過多年「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的兵力規劃調整,義務役役期從1年10個月逐步縮短到僅僅4個月。但因為政治上的操作和炒作,產生了諸如30度以上不得出操體測、14度以下「鬥嚴寒」、新兵體測標準不及大陸大學女生及格線等匪夷所思的規定,就連這4個月的常備兵役軍事訓練都無以為繼,臺軍於2018年底徹底取消義務兵制,實施職業化的全募兵制,兵源日趨匱乏。根據2020年財政預算案,目前總兵力維持在16.9萬人。

陸軍兵力結構

2006年2月17日,陸軍總司令部根據《國防部組織法》降編為陸軍司令部,去掉一個「總」字也就失去了作戰指揮權,成為軍種建設機關,下屬部隊直接接受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 也就是衡山指揮所的指揮。

臺灣陸軍作戰部隊目前擁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和1個航空特戰指揮部,下轄4個地區指揮部、3個炮兵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步旅、6個步兵旅(新巡旅)、5個守備大隊、2個航空旅、1個飛行訓練指揮部、1個特戰指揮部,總兵力約10萬人。

按戰區劃分,陸軍在臺灣本島和澎湖設置了5個作戰區,再加上金門、媽祖兩個外島防衛部,東引地區指揮部直屬陸軍司令部。

臺灣陸軍的兵力部署呈現出南輕北重、外輕內重的特點。重兵雲集在北部第三作戰區(9個旅),中部第五作戰區次之(7個旅),南部第四作戰區成為全軍預備隊(5個旅),東部的花防部受地理環境限制規模很小,只有7個營的機動兵力。外島部隊自80年代開始大規模收縮撤回本地,經過幾次整編已經撤編了所有師旅級單位,金防部在鼎盛時期為軍團級單位,擁有3個軍加1個獨立師十萬之眾,如今只維持最低限度的守備大隊級兵力,下轄5個營加1個炮群。

在2004年至2007年實施的「精進案」中,臺灣陸軍已經裁撤了所有師,完成了「師改旅」,目前擁有4種類型的旅:4個裝甲旅和3個機步旅被稱為打擊旅,屬於主力「重裝」部隊;6個步兵旅實際上是新兵訓練旅,專責新兵訓練任務,只有悍馬一類的輕裝輪式車輛,缺乏重武器和足夠的訓練,戰鬥力很弱;3個陸航旅則是空中突擊和運輸力量,只有直升機而沒有美國101空中突擊師那樣的機降輕步兵兵力;因此實際的機動作戰力量就只有7個打擊旅。

現任國防部長嚴德發上臺後力推「可恃戰力專案」,以美軍聯兵營和解放軍合成營為師,計劃將全部裝甲旅、機步旅和關渡地區指揮部下轄的機步營、戰車營混編為5連制的聯兵營。改編後的聯兵營有2種不同的配置方案:

裝甲旅的2個營編配2個戰車連+1個機步連,另一個營是1個戰車連+2個機步連,全旅共5個戰車連+4個機步連。

機步旅則相反,2個營編配1個戰車連+2個機步連,另一個營是2個戰車連+1個機步連,全旅共4個戰車連+5個機步連。

除此之外每個營還配有1個火力連+1個戰鬥支援連,每個旅還配有一個3連制的炮兵營,裝備24門M109A5自行火炮。

每個戰車連有3個4車制的戰車排,加上連部排正、副連長車,共14輛坦克;每個機步連也是14輛裝甲輸送車或「雲豹」輪式步兵戰車;火力連由迫擊炮排(4輛CM-22/23履帶式迫擊炮)、反裝甲排(4輛悍馬「陶」式飛彈發射車)、防空飛彈排(4輛悍馬「復仇者」飛彈發射車)、偵察排和狙擊組組成;營部連則改編為戰鬥支援連,加入了海、空、陸航聯絡員及無人機圖資分析官。

按照這樣的編制,一個聯兵營最多將配備28輛坦克和28輛步戰車,同時擁有自己掌握的反裝甲和防空火力,具備獨立作戰能力,可以在12小時內投入作戰。臺軍高層對聯兵營寄予厚望,2019年9月5日,位於臺中的第十軍團第586裝甲旅率先成立了臺軍第一個「聯合兵種營」。

但在現實中因為臺軍現役裝備實在是過於老舊,營屬主戰裝備和支援火力都只能算是解決了有無問題,距離我軍合成營的先進裝備差距甚遠,如今只有寄望於儘早獲得M1A2T坦克(參見:從軍售清單看臺灣M1A2T)和「雲豹」步兵戰車了。108輛M1A2T只能裝備7.7個戰車連,平均每個打擊旅換裝1個連,但實際上很可能全部配給北部第六軍團的兩個裝甲旅;「雲豹」步兵戰車的採購數量也因為動力組件採購弊案從原先的658輛削減到284輛,夠裝備20.2個機步連,每個打擊旅分到3個連。

部隊合成化提高後對基層軍官和普通士兵的綜合素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營級主官需要具備過去旅級軍官才學習演練的合成作戰技能;後勤、維護、保障分隊也需要擴大編制才支撐得起種類大大增加的裝備體系;臺灣地域狹小,嚴重缺乏大型綜合訓練場,過去不同專業兵種都要去各自的專用訓練場進行訓練,如今不同類型的連隊、分隊合成在一起,如何演訓將是大問題。這些軍改中遇到的阻力直擊臺軍的軟肋,聯兵營要發揮出預想的作戰效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從2007年到2016,臺軍本島的坦克部隊從未進行過營區外訓練

第六軍團部署

第六軍團指揮部隊名「前鋒部隊」,駐地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三段756號龍山營區。其防區是北臺灣5市3縣: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慄縣、宜蘭縣。下轄2個裝甲旅、1個機步旅、2個步兵旅、1個旅級炮兵指揮部、2個旅級地區指揮部,總兵力約3.2萬人,和我軍一個集團軍相當。

這一區域既是臺灣海峽最窄處 - 福建平潭島到新竹商港直線距離130公裡,又是全臺政治、經濟、工業、科技、文化中心,大臺北都市圈、桃園機場、新竹科技園等重要目標雲集,所以第六軍團兵力最強,坦克和炮兵規模及裝備水平都超過其它2個軍團,副指揮官也是高配的中將軍銜。

在戰時,第六軍團將負責第三作戰區的作戰指揮和軍事管制,統一指揮作戰區內的三軍力量和警政單位,因此還會得到精銳的特戰作戰指揮部、第601陸航旅、第66陸戰隊旅和憲兵第202指揮部(旅級規模)的加強。

① 第584裝甲旅隊名「登步部隊」,旅部駐地新竹縣湖口南營區;②第542裝甲旅隊名「迅雷部隊」,旅部駐地新竹縣湖口三營區。這兩個旅是臺軍王牌中的王牌,分別於去年和今年實施了「可恃戰力專案」,整編為3個聯兵營加1個炮兵營的新型打擊旅。尤其是542裝甲旅,在改編前是陸軍中唯一擁有3個戰車營的頭號主力旅,相當於我38軍的地位,今後2個旅都將換裝M1A2T。

2個重裝旅緊挨著部署在新竹湖口有幾個用意,一是因為新竹離大陸直線距離最近,而且新竹平原是臺灣西北部難得的平坦地形,入海坡度緩,海岸線平直,形如英吉利海峽東岸的加來,是臺軍認為最可能的登陸地點。

> 新竹海灘

二是因為地處交通要津,戰略、戰術機動都很方便。縱貫全島的南北大動脈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繞著湖口一營區到四營區拐了個大彎,附近還有1號縱貫公路和臺鐵新豐車站,便於重型裝甲車輛通過平板拖車進行公路機動運輸,可以作為快速反應部隊支援其它戰區。湖口距離桃園臺地最北端的桃園機場也只有30公裡,中間有縱橫交錯的道路網通向整個西北海岸,路況相當好。

戰術上湖口營區距離海岸只有8公裡,湖口臺地海拔100米,居高臨下,無論是炮兵火力封鎖還是裝甲分隊前出灘頭都很便利。

> 通往海灘的新竹鄉村公路

三是訓練場地空間開闊,湖口營區就是圍繞著湖口訓練場修建的,這裡是臺灣最大的坦克訓練場,內設陸軍部隊訓練北區聯合測考中心。北邊不遠就是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也有相當規模的訓練場地和設施。

> 今年3月24日,第542旅聯兵三營進行實兵訓練

③ 第269機步旅隊名「雄獅部隊」,該旅在今年完成了聯兵營的改編,旅部駐地桃園市楊梅區高山頂營區,位於一座海拔200米的小山頂上,3個營區沿著國道一號高速一字排開,臨近臺鐵楊梅車站,距離海岸15公裡。營區西邊就是裝甲兵學校,是臺灣裝甲兵的搖籃。

269旅還有一個營部署在桃園市龜山區復興街306號「金龍營區」,改編前是戰車營的駐地。這是全軍離臺北最近的一個重裝營級單位,距總統府僅16公裡,而且就在國道一號高速旁邊。金龍營區的特殊之處在於30年前籌備「捷豹專案」引進二手M1A1時曾經擴建過,擁有全臺灣唯一一處適合M1級別坦克儲存、維修的場地。在M1A2T抵達後是和裝甲旅交換營區還是在湖口基地另行擴建,尚有待觀察。

269旅的駐地更靠北,戰時將作為第一梯隊投入海灘反擊,由裝甲旅在身後支援;金龍營則駐守在臺北盆地西側最後一道屏障 - 林口臺地的隘口上,衛戍桃園機場一線。

> 今年3月26日,269旅舉行機步戰鬥隊支援重要目標演練

④第21炮兵指揮部隊名「金鷹部隊」,指揮部駐地桃園市平鎮區龍崗營區,就在第六軍團指揮部邊上。21炮指屬於旅級單位,下轄第621炮兵群(炮1營、炮2營、炮3營)和第622炮兵群(炮4營、炮5營),每個營18門自行火炮,其中炮2營、炮3營裝備M110A2 203毫米炮,其它3個營裝備M109A2/A5 155毫米炮;另有直屬火箭營(2個連共18門「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和直屬防空營(36輛「復仇者」發射車)。炮1營和炮5營駐地緊鄰第269機步旅,位於桃園市區的炮4營距離桃園機場則只有10公裡。

臺灣陸軍打擊旅的旅屬炮兵相當弱,除了一個炮兵營的24門M109,就只剩3個聯兵營火力連下的12門履帶式迫擊炮,因此戰時炮兵指揮部的炮營除了作為反登陸作戰的火力中堅,還將加強給各個打擊旅。性能平庸、最大射程僅45公裡的「雷霆2000」火箭炮營則是唯一的軍屬炮兵預備隊了。

> 2014年7月9日,21炮指炮1營和炮2營的M109A2和M110A2各17門在新竹縣新豐鄉坑子口陣地實施年度重炮射擊訓練

⑤關渡地區指揮部隊名「虎嘯部隊」,指揮部駐地新北市淡水區自強路419號後山營區,專責衛戍臺北的北部和東部,尤其是臺北北大門 - 淡水河口地區。去年底執行「可恃戰力專案」後擁有2個機步營(「雲豹」裝甲車)、2個聯兵營(「勇虎」坦克/M113裝甲車)和1個炮兵營,仍為旅級單位。

關指的幾個營區都置身鬧市,被周圍的高層住宅圍觀,營區前的街道相當狹窄,行動不便。

> 指揮部所在的關渡後山營區門口

淡水河口到關渡大橋僅約8公裡,至臺北市區也只有22公裡,這一區域被臺軍視作對臺北最直接的威脅,必須死守關渡大橋防線,防止我軍登陸部隊通過氣墊船和高速汽艇直插臺北心臟地帶實施「斬首行動」;另一路則扼守從基隆到臺北的基隆河谷,反登陸、反突擊、反滲透是關指下屬部隊的必修科目。

> 關指戰車連將「勇虎」坦克開上淡水河堤進行火力封鎖演習

關指負責臺北衛戍的外圈,內圈則是駐紮在臺北市區的第202憲兵指揮部,下轄3個憲兵營、1個裝甲憲兵營、1個憲兵炮兵營、1個快速反應連、臺北憲兵隊和士林憲兵隊,編制規格和裝備水平要大大高於另外3個只有市縣憲兵隊的憲兵指揮部。憲兵兵源採取甄選方式產生,從抽籤抽到陸軍軍種的入伍生中優先挑選,篩選標準嚴格,因此憲兵部隊官兵也一向以三軍楷模自詡。

> 2018年10月18日,憲兵202指揮部裝步239營的「雲豹」裝甲車在臺北街頭進行夜間機動訓練

⑥蘭陽地區指揮部隊名「黃龍部隊」,駐地宜蘭縣三星紅柴林營區,也是旅級單位,下轄機步1營(雲豹裝甲車)、機步2營(M113)、戰車營(M60A3)和炮兵營。

面積不大的宜蘭平原已經是臺灣第三大平原,僅次於西南部的嘉南平原和屏東平原,在東海岸更是唯一一處適於大規模登陸的地點,東南角就是蘇澳軍港,臺灣海軍規模最大的168艦隊以及全部4艘「基德」級驅逐艦都部署在此。

> 今年3月12日蘭陽指戰車營的4輛M60A3行駛在宜蘭員山街進行戰術機動訓練

宜蘭平原雖然相對封閉,但是北部有長達13公裡的雪山隧道(世界第9長公路隧道)連接新北市坪林區,在2006年通車後成為另一條直通臺北的「陳倉道」。這也是臺軍重點防衛的通道,為宜蘭地區作戰的「最後確保線」。在漢光演習中就有我軍從宜蘭登陸的預想,臺軍展開「雪山隧道封阻作業」,利用汽油桶、廢棄車輛、貨櫃等器材組織11道封鎖線。在演練課程中甚至還包括必要時炸毀雪山隧道的橋段,以徹底阻絕這條「造成重大防禦隱患的快速通道。」

> 2016年漢光32號演習中首次雙向封閉雪山隧道進行實兵演練

在宜蘭市郊還駐紮著第153步兵旅,它擁有宜蘭金六結和花蓮北埔兩座新訓中心;第六軍團在西部還有第206步兵旅,擁有新竹關西新訓中心和苗慄鬥煥坪新訓中心。臺軍的步兵旅都是由新巡中心合併而成的新巡旅,主要任務是新兵訓練,訓練水平和裝備質量都遠不能和打擊旅相提並論。

在第6軍團轄區內還有航空特戰指揮部下屬的2支精銳部隊,都駐紮在桃園龍潭區陸軍司令部附近。

⑦特種作戰指揮部隊名「天龍部隊」,前身是傘兵部隊,指揮部駐地桃園市龍潭區中興路100號,2014年「精粹案後裁撤了第862、871特戰群,直接下轄5個特種作戰營,是臺軍中唯一具備山地戰能力的部隊,另外還擁有臺軍唯一具備海陸空三棲作戰能力的高空特種勤務中隊(駐地屏東縣瑪家鄉涼山村)。2019年關渡指揮部的裝甲騎兵連撤編後,特戰指揮部下屬的一個特戰連移防新北市陽明山八煙營區,增強臺北北部防務。

> 2018年5月17日漢光34號演習預演

但是龍潭營區附近並沒有固定翼機場,南邊不遠的龍潭機場是直升機機場,無法起降固定翼飛機,特戰營進行跳傘訓練或者傘降作戰得前往直線距離30公裡外的清泉崗機場登機,而運載傘兵的第10空運大隊C-130H運輸機則來自屏東機場。

⑧第601陸航旅隊名「龍城部隊」,駐地桃園市龍潭區中正路上華段277號龍城營區,兵力2124人,編有3個作戰隊,第1、第2攻擊直升機作戰隊各配備15架AH-64E「阿帕奇」直升機,通用直升機作戰隊裝備15架UH-60M「黑鷹」直升機。不過30架阿帕奇於2013年開始交付,2014年4月25日就在營區外因機械故障墜毀一架,目前剩下29架。

「阿帕奇」看著威風凜凜,但是在臺灣飽受水土不服的困擾,「長弓」雷達在植被茂密、房屋密集的臺灣探測能力大打折扣,高溫高溼的環境甚至導致尾槳齒輪嚴重鏽蝕,故障率居高不下,2015年機隊妥善率僅有27%。而且臺灣陸軍嚴重缺乏這些高科技裝備的支持保障能力,包括AH-64E、AH-1W攻擊直升機、「響尾蛇」、「地獄火」飛彈在內的很多裝備總成和部件都得運回美國維修,不但價格昂貴,而且海運耗費大量時間,嚴重影響戰備。

> 臺灣的「阿帕奇」平時很多並不安裝長弓雷達

臺軍陸航隸屬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總部位於臺南,但是直升機兵力明顯向北部第三作戰區傾斜,把作戰能力最強大的29架「阿帕奇」和30架「黑鷹」中的一半都配給了601旅。龍潭機場距離整個西北海岸都只有25公裡,距臺北市區也只有35公裡,以「阿帕奇」265公裡/時的巡航速度8分鐘就能到達;另外在新竹機場也修建了陸航直升機駐地和維護設施。

從第六軍團的部署可以看出臺軍對北臺灣的防守態勢:以西北海岸新竹到桃園一線為第一預設戰場,三個打擊旅的機動兵力投入第一線反擊灘頭,炮指和陸航旅提供火力支援,特戰營和步兵旅作為二線預備隊。淡水河口為第二戰場,關指死守關渡大橋一線,第202憲兵指揮部在內圈保衛首腦機關;位於這兩個戰場之間的第66陸戰旅作為戰區的總預備隊扼守林口,向兩個戰場提供增援。宜蘭平原是第三預設戰場,蘭指和步兵旅力保雪山隧道的安全,如果沒有受到攻擊則將北上增援。

在幾次整編裁撤了所有摩步旅後,以3個打擊旅約1.5萬人防守50公裡寬的一線正面,以關渡指揮部一個旅防守臺北東、北向兩個缺口,兵力都是相當吃緊的。更何況臺軍目前實施募兵制,根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今年2月份的調查報導,臺陸軍常備部隊的編現比只有60%-80%,新整編的聯兵營普遍存在缺員或者有人缺裝的情況。而只存在帳面上的幾十個後備步兵旅在現行的後備動員體系下完全流於形式,沒有任何戰鬥力。

因此過去步兵防守灘頭、裝甲部隊側後方反擊的模式已經失去了基礎,僅有的機動兵力頂上灘頭,輔以炮兵、航空兵立體火力支援,步兵、陸戰隊和特戰部隊在二線堵漏將成為不得不採取的務實戰法。近年來臺陸軍在基層部隊普遍展開巷戰訓練,今後甚至有可能放棄灘頭爭奪,像二戰日軍在菲律賓和衝繩那樣誘敵深入,以「拖字訣」等待國際救援。



給自己挖了個巨大的坑,因為臺軍最近兩年變化很大,很多過去的資料已經不準確,翻了很多單位的Facebook和臺灣當地新聞,用Google地圖在北臺灣走街串巷,通過街景看了一個個營門口的牌子和徽章,儘量查了每個營級單位的營區(沒標註的就是查不到的),連阿帕奇墜毀的地點也通過樓下「民和藥局」的招牌發現原來就和營區一牆之隔,也就在陸軍司令部大門前。寫了一個星期才剛剛寫了陸軍的第一個軍團,後面還有兩個軍團和空軍、海軍,520之前看來是寫不完了,慢慢填坑吧。

相關文章:

從軍售清單看臺灣M1A2T

攻擊航向!

相關焦點

  • 臺灣軍力淺析 - 陸軍(下)
    居中的濁水溪是臺灣地理、氣候、農業和人文意義上的分界線,類似於大陸的秦嶺-淮河線,以北是亞熱帶氣候主種稻米,以南是熱帶氣候主種甘蔗。臺中地區是臺灣的穀倉,農業十分發達,而工業化、城市化不及南北部,重要城市只有臺中和嘉義。
  • 臺灣軍力淺析 - 陸軍
    最近幾天一直在做功課,給雜誌製作了幾幅臺灣地區的軍力部署圖,畫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這支一水之隔的軍事力量居然了解得這麼少。平時談到臺灣軍隊總是像看戲一樣嘲諷那些老掉牙的裝備、層出不窮的事故、弱不經風的草莓兵,這已經成了一種「政治正確」,似乎戰事一起,遠火洗地後就可以坐等納降了。
  • 臺灣軍力淺析 - 海軍(中)
    左營基地是臺灣海軍的大本營,在高雄港北方9公裡處,是臺灣唯一的一座專用軍港。兩座港口之間隔著壽山,在山頂上部署了海鋒大隊第4中隊的「雄風-2」岸基反艦飛彈發射陣地。這其中既有錦江級人機工效設計不合理的因素,也暴露出臺灣海軍管理、訓練、裝備上的很大漏洞。
  • 細說臺灣軍力——陸軍(上)
    最近幾天一直在做功課,製作了幾幅臺灣地區的軍力部署圖
  • 恃何作狂:TW陸軍軍力淺析(下)
    居中的濁水溪是臺灣地理、氣候、農業和人文意義上的分界線,類似於大陸的秦嶺-淮河線,以北是亞熱帶氣候主種稻米,以南是熱帶氣候主種甘蔗。臺中地區是臺灣的穀倉,農業十分發達,而工業化、城市化不及南北部,重要城市只有臺中和嘉義。
  •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上)
    清泉崗和嘉義兩座基地擔負著臺灣本島西海岸軟肋部位 - 第五作戰區的空防重任,該區域內的陸軍第十軍團相對最弱,又沒有海軍基地和艦隊,只有儘可能依靠空軍的多任務作戰能力進行積極防禦。當然代價也是相當大的,整個中隊在美國培訓並不是「免費的午餐」,一切開銷都要由臺灣自己埋單,每年花費上億美元,竟然接近臺灣國防預算總額的1%(2020年度國防預算為114億美元),超過全臺軍事院校的預算總額,而成果僅僅是完訓少數F-16飛行員。臺灣空軍官員私下稱只要是陸軍、海軍出身的國防部長上臺,都會對這筆巨額開銷心痛不已。
  •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2)
    當然代價也是相當大的,整個中隊在美國培訓並不是「免費的午餐」,一切開銷都要由臺灣自己埋單,每年花費上億美元,竟然接近臺灣國防預算總額的1%(2020年度國防預算為114億美元),超過全臺軍事院校的預算總額,而成果僅僅是完訓少數F-16飛行員。臺灣空軍官員私下稱只要是陸軍、海軍出身的國防部長上臺,都會對這筆巨額開銷心痛不已。
  •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下)
    這是臺灣最年輕的一座空軍基地,而且是純軍用機場。民航臺東航空站所在的豐年機場位於卑南溪南岸6.3公裡處,機場內駐有空勤總隊第三大隊第三隊的直升機,近年來陸軍航特部也有計劃在豐年機場部署「阿帕奇」武裝直升機。80年代初執行「建安三號」計劃在東海岸建設地下洞庫,除了大名鼎鼎的828工程花蓮佳山基地 - 參見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3),還規劃了737工程,在臺東也修築一個地下基地。
  • 恃何作狂:TW陸軍軍力淺析(上)
    臺灣陸軍有幾個軍團幾個旅,駐地離灘頭多遠,道路交通狀況如何;海軍有幾個艦隊,艦艇怎麼配置,岸艦飛彈部署在哪;空軍已經更改了全部聯隊番號……對於這些很多人可能都是一知半解,甚至還不如美軍的編制熟悉。如今520臨近,臺海牽涉各方都進入一種「臨戰狀態」,美國的戰略偵察機和轟炸機頻頻出現在臺灣近海,雜誌社都早就開始準備臺海專題了。
  • 臺灣軍力淺析 - 海軍
    面對連自保都十分困難的防空火力,臺灣海軍從陽字號上拆下「武進三型」戰鬥系統和「標準-1」中程飛彈發射架,見縫插針地裝在濟陽級上,打了一個大補丁。但是武進三系統只有7套,所以首艦「濟陽」號沒有安裝。臺灣海軍陸戰隊的編制和陸軍機步旅基本相同,武器差別也不大,只有少數是陸戰隊特有的裝備。最突出的就是1972年投產的美制AAVP-7A1兩棲突擊車,在2005年進口時被臺軍當作寶,共引進了54輛,平均分配給66旅和99旅。2018年又向BAE公司增購了36輛,原定今年7月交付。
  • 細說臺灣軍力——陸軍(下)
    居中的濁水溪是臺灣地理、氣候、農業和人文意義上的分界線,類似於大陸的秦嶺-淮河線,以北是亞熱帶氣候主種稻米,以南是熱帶氣候主種甘蔗。臺中地區是臺灣的穀倉,農業十分發達,而工業化、城市化不及南北部,重要城市只有臺中和嘉義。
  •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7)
    2020年7月1日,「天弓三」發射車行駛在臺東市區,車隊中還有「天弓一」發射車花蓮-佳山基地四周有4座「天空衛士」陣地,但最東端的一座以及旁邊的陸軍炮兵陣地均已廢棄,2015年有臺灣網友進入營區探訪發現人去樓空。「天弓三」飛彈連的編制和「愛國者」一樣,也是2個發射排各3-4部發射架,在場地面積不足時兩個排會分開部署。
  •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
    ▲圖:2016年12月23日蔡英文視察空軍作戰指揮部1979年臺灣空軍建成「天網」半自動防空系統,包括本地和外島上的13座地面固定雷達站和3座車載機動雷達站,共有30多部雷達,覆蓋臺海周邊500公裡範圍。系統將雷達信號輸入中央計算機處理,然後顯示在工作站指揮儀上,供戰管中心人員進行判讀指揮。
  •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6)
    臺灣的地面防空力量大部分都屬於空軍管轄,陸軍只有少量野戰近程防空裝備。2017年9月1日,原空軍「防空飛彈指揮部」和「防空炮兵指揮部」2個旅級單位合併升格為軍級的「防空暨飛彈指揮部」,下轄5個防空旅、1個防空管制中心和1個綜合保修總廠。
  • 臺灣軍力一覽表
    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大陸:總兵力:200萬人.陸軍:100萬人.共13個集團軍3大炮:1.13萬門.坦克:8530輛.裝甲車:6000輛.火箭發射器:2406門.防空炮:7700門.
  • 名家力作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7)
    帳面上看臺灣擁有6千多枚防空飛彈,刨去老舊的近程飛彈和中近程的「霍克」,上世紀90年代以後入役的先進中遠程飛彈也就1200多枚,「天弓」系列和「愛國者」差不多是對半分。9個「愛國者」發射連在每個陣地上有2座PAC-2發射架8枚待發彈,全部200枚PAC-2存彈就是2.7個基數。6座PAC-3發射架理論上能裝96枚待發彈,但臺灣總共只有444枚PAC-3存彈,平均分配給54部發射架每部只有8.2枚,不但沒有備彈還欠半個基數,所以新聞圖片上看到PAC-3基本都只裝了一半的發射箱。
  • 你以為臺灣軍力很水嗎?是的,真的很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將派檢察官調查是否與飛彈誤射有關。臺軍搞了個大動作,對著臺灣海峽方向發射了一枚飛彈,目測又是一場烏龍。你以為臺灣軍力很水嗎?是的真的很水!根據環球軍事報導,每年公布全球軍力指數的全球戰力排名(GFP)的專家認為,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在世界大國軍力中穩居前三,中國臺灣地區擠進了前二十名,在進行排名的方法中考慮到50多項因素,其中包括國防支出、空軍和海軍實力
  • 防務外媒這麼看臺灣軍力:世界第15 空軍很強大
    資料圖:中國臺灣空軍F16戰機  世界軍力排名網《全球火力》的一項調查顯示,臺灣軍事實力世界排名第15,在發動傳統海陸空戰爭能力方面
  • 【國防秘籍】臺灣軍力超過德國和以色列,元芳你怎麼看?
    眾所周知,臺灣並沒有完整的軍工體系,海空軍基本上靠外購,而且自從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國軍鮮有實戰經驗。而德國和以色列就不一樣了,前者擁有完整且先進的軍工體系,後者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講道理,德國和以色列不應該排在臺灣後面。關於排行榜中,臺灣軍力超過德國和以色列,大家怎麼看?
  • 臺灣軍力的強弱定位:聽美國安排 反正不能超過日本
    理由很簡單,想通就會知道,現下的狀況臺灣怎樣發展軍事力量,會是最佳選擇。之後就會理解,所謂的軍事跟最近很紅的啥「修昔底德陷阱」跟「米洛斯問題」,本質上在臺灣這裡,都有一半是假議題。為何說是假議題?嗯,因為任何有關現實主義在國際議題上,第一點就是「現狀的理解」,不是「你期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