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試驗貽害馬紹爾群島?美國要求展開調查:6個月內給反饋

2021-02-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位於馬紹爾群島上的「魯尼特穹頂」(圖源:BBC)

海外網12月31日電美媒12月初曾報導,由於美國幾十年來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進行核試驗,導致目前這個太平洋島國不僅要應對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還要應付一系列由核試驗引發的後果。時隔近1個月後,美官方終於做出回應,要求對此展開調查,並在6個月內反饋調查結果。

綜合《洛杉磯時報》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國會正要求該國能源部對馬紹爾群島上老化、破損的核廢料進行調查,這些核廢料被認為對該國生存及民眾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作為川普上周籤署的新《國防授權法》的一部分,美國能源部門必須在6月中旬之前提交一份調查報告,報告內容須涵蓋美國核試驗及核設施對當地居民、環境和野生動物造成的風險評估。同時,報告還要對氣候變化影響該國的程度進行評估。

對於美國的上述回應,馬紹爾群島的相關代表表示讚賞,但也強調會繼續同美國核試驗造成的影響抗衡。馬紹爾群島國家核委員會主席克裡斯蒂安(Rhea Moss-Christian)表示,她希望美《國防授權法》能夠產生好的結果,以更好地為他們的決策提供依據。

據本月5日《洛杉磯時報》報導,1986年,馬紹爾群島和美國籤署了一項鞏固聯盟關係的協議,令美國今後無需為自己在馬紹爾群島曾進行的核試驗承擔任何責任。

報導稱,而事實上,美國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開始在該地進行起核試驗,從1946年到1958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上空引爆了67枚核彈,汽化了整座島嶼,導致數以百計的馬紹爾當地人或被永久趕出家園,或可能因為食物和土壤中殘留的輻射而生病。

報導稱,去年春天,美國能源部的一家承包商承認,核廢料堆積形成的「穹頂」(被當地人稱為「墳墓」的混凝土建築),由於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暴風雨的影響,正在洩漏有害物質到當地的湖水中。有研究也證明,當地的海鮮含有較高放射性汙染元素。今年7月,有哥倫比亞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更是發現,當地的核輻射水平甚至高於車諾比核電站和福島核電站。

對於上述災難後果,馬紹爾群島的領導人說,美國一直沒有承認它留下的環境災難,而且在破壞的嚴重程度和範圍方面,美國當局曾多次欺騙他們。美國官員稱「穹頂」位於馬紹爾群島,因此是馬紹爾群島政府的責任。對此,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希爾達·海因回應道:「它怎麼會是我們的?我們不想要它,也不是我們造的。裡面的垃圾不是我們的,是他們的。」

幾十年來,雖然馬紹爾群島的民眾一直對上述潛在風險表示震驚,但還是不得不從湖中釣魚和海鮮、在各個島礁收集椰子、麵包果等維持生計。

目前,美國仍有意同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延長1986年籤署的協議,而該協議本應於2023年到期。(海外網 魏雪巍)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馬紹爾群島自身難保了,還來噁心中國!
    2005年10月,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再次向美國提出了30億美元的巨額賠償要求。1946年~1958年間,美國不顧島上居民安危,共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試驗,這些核試驗不僅將這個風景秀麗的熱帶天堂變成了充滿核輻射的地獄,也讓附近太平洋海域的環境遭受了永久的破壞。
  • 馬紹爾群島:人間天堂緣何變為地獄?
    但是在世界上,有一個比車諾比的核輻射還要強10倍的地方,那就是馬紹爾群島。△美國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天空升起蘑菇雲。圖片來源:美國空軍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
  • 馬紹爾群島在哪,美國為何在這裡進行60多次核爆?
    馬紹爾群島在哪呢?菲律賓以東有個北馬裡亞納群島(關島),再往東就是世界上已知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馬裡亞納海溝以東數百公裡就是馬紹爾群島。美國唯一的海島州——夏威夷州就位於馬紹爾群島東北方向。馬紹爾群島是個陸地小國,面積只有181.3平方公裡,不過馬紹爾群島的海洋專屬經濟面積區達到213.1萬平方公裡。
  • 馬紹爾群島:人間天堂緣何變成魔鬼地獄,只因為美國的託管……
    在世界上,有一個比車諾比的核輻射還要強10倍的地方,那就是馬紹爾群島。▲美國於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時,天空中升起蘑菇雲。(美國空軍)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實驗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
  • 互動 |馬紹爾群島核輻射 超過車諾比10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表明,在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4個無人居住的島嶼上測試了土壤樣本,這些地方的核輻射濃度,竟然高於發生核洩漏事故的日本福島和烏克蘭車諾比。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6日報導,自從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丟下原子彈結束「二戰」後,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至少65次核試驗。幾十年後,科學家從馬紹爾群島採集土壤樣本,對核輻射物質進行測定。
  • 馬紹爾群島即將生變,臺灣海峽也迎來例行訓練
    在競選過程中,親鷹醬的現任大統領希爾達·海因Hilda Heine,將受到反對者的挑戰——雙方在去年底形成僵局,目前在國會各有16個席位。而Hilda Heine的反對者的立場,正是傾向「支持大陸投資案」的一方。外媒報導指出,倘若大選後雙方席次發生變化,馬紹爾群島可能就要和禿島說分手了。
  • 土壤核輻射高達車諾比1000倍:美軍進行了67次核試驗的群島,現狀如何?
    「喝彩城堡」氫彈爆炸(圖片來源:wikipedia)二戰後,美軍在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開展了67次核試驗。半個多世紀後,這些曾遭受嚴重核汙染的島嶼,已經安全了嗎?對此,哥倫比亞大學主導了一系列研究,並且得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結論……撰文 | 吳非馬紹爾群島位於澳大利亞與夏威夷群島之間的中太平洋,由29座環礁島群組成。
  • 美國核轟炸馬紹爾群島67次,2億美元就想了事?本地島民:想得美
    美軍核武器轟炸67次的馬紹爾群島大家說起原子彈,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日本,其實,當今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也被迫遭受了美軍原子彈的轟炸,這一炸就是67次,這個國家正是馬紹爾群島。馬紹爾群島也正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是一個位於中太平洋的地區,周圍由近30個環礁島群和5個小島組成,雖然國土面積並不是很大,卻一直遭受著美國的「霸權主義」。
  • 被美軍用核武器轟炸了67次的馬紹爾群島,現如今成了啥樣?
    在這一次核爆之後,美國也認識到了這種武器的威力。隨後,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長達12年的核試驗,據統計,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進行的核試驗高達67次,扔了67枚核彈,相當於4380枚廣島原子彈的威力。而60多年過去了,這裡的自然環境還沒有恢復,依舊不能居住。
  • 曾經被核武器炸了67次的馬紹爾群島,現狀如何?
    導語:曾經被美軍用核武器炸了67次的馬紹爾群島,如今怎麼樣了?眾所周知,自人類研製出原子彈之後,二戰得以提前結束,避免了當時同盟國軍巨大的人員傷亡,可以說對於人類還是有著非常大貢獻的。然而隨著這款武器出現之後,擁有它的國家自然有恃無恐,而沒有的國家卻非常擔憂甚至恐懼。
  • 馬紹爾移民計劃
    馬紹爾群島曾先後被西班牙、德國、美國佔領。1947年作為聯合國戰略託管地交由美國海軍管轄改為民政管理。1951年由美國海軍管轄改為民政管理。1979年5月1日,馬紹爾群島憲法正式生效,成立立憲政府。1983年6月與美國籤署了《自由聯繫條約》。1986年該條約正式生效後,馬紹爾共和國,獲得內政外交自主權。
  • 【開卷有益】劉麗坤 李靜新著:聊大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成果—《馬紹爾群島》列國志
    馬紹爾群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南太平洋的戰略要地,也是美軍太平洋防禦體系的重要支點。馬紹爾群島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商業活動主要集中於馬朱羅與埃貝耶,外島則以自給農業為主。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紹爾群島的政治、歷史、經濟、社會、文化、外交各方面的情況。
  • 被美國核彈轟炸67次的小島國,核汙染遍布全境,50年內或走向滅亡
    馬紹爾群島是個以密克羅尼西亞人為主的多種族國家,大部分民眾信仰基督教,官方語言為馬紹爾語,通用英語。1983年6月,馬紹爾群島跟美國正式籤署《自由聯繫條約》,由此獲得內政、外交自主權,但安全防務依然由美國負責。1986年10月21日,馬紹爾群島根據協定宣布獨立,並在1991年9月加入聯合國。
  • 馬紹爾護照的前世今生
    馬紹爾群島由太平洋中北部的29個環礁島群和5座偏遠小島,共1225個島嶼組成,是大洋只上的戰略要地,二戰後美國從日本手中接過馬紹爾的監管權,直到1986年這個群島國獨立。馬紹爾的總人口大約在7萬上下,在美國佔領的40年間,僅1947年到1958年這十一年就陸續有67次核試驗發生於馬紹爾,23次在比基尼島礁進行,核試驗導致當地輻射嚴重,至今仍有許多馬紹爾居民身患不治的癌症,白血病。80年代,隨著冷戰降溫,國際局勢緩和,美國逐漸放鬆對馬紹爾,帛琉,密克羅尼西亞,關島等太平洋戰略重地的管制。
  • 註冊馬紹爾公司需要什麼要求?哪些資料?
    馬紹爾群島在公元前2世紀由密克羅尼西亞人定居。對這些島嶼的早期歷史知之甚少。
  • 燃燒的太平洋(十七):馬紹爾群島之戰(下)——突擊埃尼維託克環礁
    於是,日本陸軍在1943年11月16日,美國發動吉爾伯特群島之戰的四天前下令編成4個海上機動旅團,分別配屬給西南太平洋、中太平洋、日本本土、北太平洋四個方向擔任戰略預備隊。海上機動旅團和後來的「海洋師團」是日本陸軍在二戰中針對太平洋戰場做出的兩個主要編制實驗,其中海洋師團只不過是縮編了的守島部隊,創新性遠不如海上機動旅團。
  • 燃燒的太平洋(十一):馬紹爾群島之戰(下)——突擊埃尼維託克環礁
    於是,日本陸軍在1943年11月16日,美國發動吉爾伯特群島之戰的四天前下令編成4個海上機動旅團,分別配屬給西南太平洋、中太平洋、日本本土、北太平洋四個方向擔任戰略預備隊。海上機動旅團和後來的「海洋師團」是日本陸軍在二戰中針對太平洋戰場做出的兩個主要編制實驗,其中海洋師團只不過是縮編了的守島部隊,創新性遠不比海上機動旅團。
  • 建國34年,被美國核爆整整67次,為何馬紹爾還是忠心耿耿?
    而在這些個南太小國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這個馬紹爾共和國了,或者說叫馬紹爾群島。1944年美軍攻克馬紹爾群島之後,開始了長達三年的軍事管制。始軍管兩年之後,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當中的比基尼群島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水下核爆,激起舉世震驚的巨大水柱。同年,法國推出的「比基尼」三點式泳衣,其名字來源就是這次比基尼的水下核爆。
  • 這個國家被美國核爆了67次,後果延續至今,美國卻拒絕買單!
    △美國於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時,天空中升起蘑菇雲。圖片來源:美國空軍 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實驗 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分布在2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域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從日本人手中奪取了馬紹爾群島,並將其作為在太平洋上重要的軍事據點。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
  • 看美女學歷史,比基尼泳裝與比基尼環礁的核試驗
    1946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爆炸了一枚原子彈。在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人在此進行了67次核武器爆炸試驗,世界上第一枚氫彈也是在這裡爆炸成功的。比基尼環礁原來是個美麗的地方,還有不少居民住在這裡,美國為了在這裡進行核試驗,疏散了這裡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