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著手研發雷射雷達技術 大幅削低成本

2022-01-30 雷射製造網LaserfairCom

為了幫助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有的廠商把目光轉向了一項問世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技術——雷射雷達。據報導,先鋒計劃試生產一套新的雷射雷達(光探測與測量,簡稱LIDAR)系統,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掃描周圍的世界。而在研發當中,這家公司甚至參考了自己幾十年前製作雷射影碟(LaserDisc)的經驗。

雷射影碟是上世紀80-90年代中流行的一種視頻存儲媒體介質,主要用於存儲電影。它和隨後取而代之的DVD非常類似,但尺寸要大得多。

目前,谷歌等技術公司已經開始利用LIDAR技術來賦予自動駕駛汽車觀察的能力,但是,相關的功能組件成本非常高。據悉,車頂LIDAR傳感器成本幾乎和汽車本身相當,在2.5-7萬美元之間(約合人民幣15.9-44萬元)。但是,先鋒的產品預計會便宜得多。

據介紹,先鋒的LIDAR裝置利用了原本用於掃描雷射影碟的光學頭,因此成本大大降低。先鋒表示,他們希望將該組件的成本在2025年縮減至85美元(約合人民幣540元)。

雷射掃描能夠給自動駕駛汽車帶來許多好處。通過讀取雷射反射,計算機便可以超高的精度判斷出物體的形狀和位置。它們甚至可以檢測噴塗的車道標記、坑窪和道路坡度。當無人駕駛汽車真正駛上街道時,這些能力會變得非常重要。

先鋒目前已經完成了原型機的研發,評估工作預計會在明年開始。他們會招募一家數字地圖公司來測試自己的產品,並希望在2017年將其推向市場。而等到2018年,先鋒還打算像谷歌一樣研發一款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

雷射技術雖然能讓自動駕駛汽車獲益頗多,但計算機依然需要知道目的地所在和到達目的地的方式。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先鋒還在開發一個基於雲端的導航程序,可通過對LIDAR汽車的測量數據進行匯總以提供相關信息。換句話說,他們打算以眾包的方式來建立一個地圖服務。和LIDAR系統一樣,先鋒希望在2018年完善這個項目。

( 來源:中國青田網)

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傳感器】美國威力登公司研製小型、低成本固態雷射雷達傳感器
    [據每日宇航網報導]  美國威力登公司稱其在固態雷射雷達傳感器設計上實現了技術突破,以大批量生產銷售規模生產時,其可以低於50美元的價值交付傳感器子系統。該項技術將影響雷射雷達傳感器在多個領域的使用,包括自動駕駛、拼車、三維地圖和無人機行業。雷射雷達傳感器所採用的設計技術手段可減少成本、便於系統集成,同時,利用較少的移動部件,使傳感器尺寸更小、更可靠。該公司所使用的設計方法製造了一個真正的固態雷射雷達傳感器,顯著改善了現存的雷射雷達傳感器在成本費用、尺寸以及可靠性方面的缺陷。
  • 法雷奧在日本測試L4自動駕駛車 正在研發第三代雷射雷達
    圖片來源:法雷奧2019年,法雷奧正式啟動了該項測試,重點關注雷射雷達技術,該技術採用近紅外光探測周圍物體的形狀。該公司正尋求評估其雷射雷達技術的功能與可靠性,以實現L4自動駕駛技術,即可在特定地點和/或條件下可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技術。
  • 一文解析雷射雷達的結構
    >雷射雷達是實現服務機器人自主行走的核心傳感器,以其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等優點成為機器人定位的首選方案。   電刷傳統的材質是金屬或者碳材料的電刷,在長期的摩擦的情況下容易磨損導致接觸不良,從而無法為旋轉體正常供電或傳輸信息,這也會大大影響雷射雷達的使用壽命。傳統的導電滑環在連續工作時僅有數千小時壽命。   經過多年研發與改進,思嵐科技推出的RPLIDAR系列雷射雷達,完全放棄了導電滑環這個機械裝置,採用全新的光磁融合技術。
  • 價值百億的雷射雷達藍海,大家怎麼看?
    Velodyne正在為其位於美國San Jose(聖何塞)的工廠增加產能,並在加州的Alameda(阿拉米達)擁有一座研發中心。Velodyne首席技術官Anand Gopalan稱,Velodyne在LiDAR技術領域擁有超過10年的開發經驗,並已經實現一定規模的量產。
  • CamVox: 一種低成本、高精度的雷射雷達輔助視覺SLAM系統
    將雷射雷達與基於相機的同步定位和建圖(SLAM)相結合是提高整體精度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大規模室外場景下.低成本雷射雷達(如Livox雷射雷達)的最新發展使我們能夠以更低的預算和更高的性能探索這種SLAM系統.在本文中,我們通過探索Livox雷射雷達的獨特特徵,將Livox雷射雷達應用到視覺SLAM(ORBSLAM2)中,提出了CamVox.基於Livox雷射雷達的非重複特性
  • 四種不同雷射雷達有何區別
    隨著雷射雷達技術的發展,從單點雷射雷達到如今技術方案不斷創新的固態式雷射雷達、FMCW 雷射雷達,雷射雷達一直以來都備受消費電子、無人駕駛、機器人、車聯網等行業的關注。   目前,雷射雷達通常分為機械式雷射雷達、純固態式雷射雷達、半固態雷射雷達。其中,半固態雷達以轉鏡式、旋鏡式、振鏡式三類為代表。而固態雷射雷達主要有 MEMS、OPA、Flash 三大技術方向。
  • [科普]雷射雷達LIDAR工作原理
    什麼是雷射雷達LIDAR的技術關鍵 2007年Velodyne申請的基礎專利US7969558囊括了幾乎所有高精度雷射雷達所需的基礎技術。其實並不是針對國內的禾賽和速騰聚創,國外的谷歌Waymo和Uber都被拉進了專利之爭。而禾賽目前已經在北美是僅次於Velodyne的雷射雷達供應商。而速騰聚創則是國內出貨量最高的雷射雷達企業。可謂樹大招風。
  • 蘋果與汽車雷射雷達供應商談判 2021車載雷射雷達的應用及現狀分析
    蘋果正與多家雷射雷達供應商進行談判,雷射雷達是汽車實現自動駕駛的關鍵部件之一,能看到周圍的環境,也是蘋果正在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蘋果目前同多家雷射雷達供應商進行談判,也就意味著蘋果目前尚未敲定最終的供應商,也有外媒認為,蘋果在雷射雷達技術方面目前仍在考慮多種選擇,包括最終可能採用高度定製的傳感器套件。
  • 對話RoboSense研發副總篠原磊磊:雷射雷達要做到「恰到好處」
    RoboSense(速騰聚創)研發副總裁LeiLei Shinohara(篠原磊磊)博士這位中日混血兒、在雷射雷達系統領域擁有超過10年技術積累的頂尖專家將負責RoboSense雷射雷達相關產品的車規級量產推進。
  • 一文看懂四種雷射雷達特點及主要玩家
    隨著雷射雷達技術的發展,從單點雷射雷達到如今技術方案不斷創新的固態式雷射雷達、FMCW 雷射雷達,雷射雷達一直以來都備受消費電子、無人駕駛、機器人、車聯網等行業的關注。目前,雷射雷達通常分為機械式雷射雷達、純固態式雷射雷達、半固態雷射雷達。其中,半固態雷達以轉鏡式、旋鏡式、振鏡式三類為代表。而固態雷射雷達主要有MEMS、OPA、Flash三大技術方向。
  • 「微言大義」研討會:雷射雷達技術及應用
    Innoviz完成1.32億美元的C輪融資,其車規級固態雷射雷達Innoviz One及計算機視覺軟體被寶馬選中;禾賽科技完成1.73億美元的C輪融資,其自主研發的Pandar64、PandarGT和Pandora已獲得全球超百家頂尖自動駕駛及機器人公司的青睞;速騰聚創也是捷報頻傳,吸引了法雷奧雷射雷達核心技術人才Leilei Shinohara和來自博世等全球頂級Tier 1的雷射雷達博士團隊加盟
  • 發布首款雷射雷達,華為要做什麼?
    儘管如此,在雷射雷達領域華為依然選擇了從北坡登頂,即通過研發麵向乘用車的前裝量產雷射雷達產品,將這項技術最終帶入每一輛車。12月21日,在歷經四年多的打磨之後,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96線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
  • 全固態雷射雷達設計公司簡介
    Quanergy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矽谷中心的加州桑尼維爾,專注於研發雷射雷達,其領先的固態LiDAR傳感器和軟體可實時捕獲和處理高清3D地圖數據和進行對象偵測、跟蹤和分類,應用領域包括運輸、安防、地圖和工業自動化等。Quanergy的LiDAR傳感器在六大關鍵商業化指標(成本、性能、可靠性、尺寸、重量和功率效率)上均處於領先地位,同時滿足利用固態技術進行大規模部署所要求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 速騰聚創125線固態雷射雷達正式發售,單價1898美元
    △RS-LiDAR-M1 視場角 120°×25°我們拋棄昂貴的1550nm的雷射器,採用低成本、車規級且小體積的905nm光源,通過領先的技術,RS-LiDAR-M1依然爆發150m@10%的超強測距能力,亦是目前全球已發布產品中,探測距離最遠的MEMS固態雷射雷達。
  • 十字路口上的「雷射雷達」(附會議議題)
    法雷奧Scala1、2代、ibeo、Luminar、華為、Innovusion法雷奧Scala3代、博世、日本先鋒、大陸*、速騰聚創、innoviz、禾賽然而由於早期Velodyne公司雷射雷達產品採用機械旋轉式技術路線,隨著線數的增加,需要大量堆疊旋轉結構,導致複雜性和成本急劇上升。Velodyne公司64線雷射雷達產品,價格賣到高至70萬元一臺。
  • Aurora收購Blackmore背後:調頻連續波是雷射雷達下一代技術?
    ,Blackmore 的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技術利用都卜勒效益(Doppler effect),可同時測量距離和速度,消除幹擾效應(天氣或其他雷射雷達系統),並且比傳統雷射雷達探測範圍(約 200 米)更大。
  • Innoviz發布新一代雷射雷達,性能更優成本大降70%
    雷射雷達將作為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的一部分。而無需人工幹預或操作的L4級自動駕駛系統,要比幾年前預期的花費更長時間才能成熟。因此,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計劃將這些為更高級自動駕駛而開發的雷射雷達技術應用到L2和L3級系統中,以儘快獲得一些投資回報。
  • 雷射雷達行業研究寶典
    雷射雷達(LiDAR,Laser Detecting and Ranging),是指利用雷射雷達進行探測和測距。其核心優勢在於利用雷射的高頻特性進行大量、高速的位置及速度信息測量,形成準確清晰的物體3D建模;根據測距(Ranging)以及探測(Detecting)方法對應不同的技術分支。
  • 揭開Luminar雷射雷達的神秘面紗
    不過,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出於雷射安全的考慮都對雷射脈衝的功率進行了嚴格限制,因此雷射雷達的有效探測範圍縮短到了 30-40 米,這樣的探測距離根本無法滿足自動駕駛汽車高速行駛時的需要。為了保證車輛安全,研發人員需要提前標出 200 米外的低反射率物體,這樣車輛才能有充足的時間發現危險並及時進行制動。
  • 技術前沿:dToF技術——固態雷射雷達主流工藝
    這使得SPAD傳感器能夠受益於CMOS技術的縮放,包括陣列大小、功耗、解析度、低成本和大規模生產。下圖展示了在180 nm CMOS工藝中設計的SPAD示例,該示例已在Piccolo和Ocelot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