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急了:這事,美國「不能學中國」!

2021-12-28 環球時報

公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中國適當更新核武庫,就被西方嚷嚷是「危害地區戰略平衡」;而擁有全球最龐大核武庫的美國才剛開始探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日本、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一幫美國盟友就急紅了眼,拼命遊說拜登政府放棄這種「瘋狂的想法」。

「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上不能向中國學習」,西方世界所展示的這種「雙標」態度,實在太諷刺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29日報導,對美國拜登政府探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擔憂加劇的日本、英國和澳大利亞等盟友正在遊說拜登政府放棄該政策。

按照慣例,拜登政府上臺後將公布新版核戰略指南《核態勢評估報告》,由於拜登此前在總統競選期間曾多次表示「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是『威懾或應對核戰略攻擊』」,被外界解讀為就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另一個說法。因此美國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是否會寫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或與此相當的政策,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這些美國盟友正在加緊展開遊說,要求拜登不要改變當前美國核政策,不要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並聲稱這可能會「破壞針對俄羅斯和中國的長期威懾戰略」。

美國「民兵-3」洲際飛彈發射井

據稱,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曾向盟國發送了一份問卷,但這些盟國對美國核政策的任何變化都做出了壓倒性的負面回應。《金融時報》稱,自冷戰以來,美國對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一直故意含糊不清,暗示美國可以先發制人地使用核武器,並讓盟友感覺得到美國「核保護傘」 的庇護。一名歐洲官員表示,當前來自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的威脅正在增加,「(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將是給中國和俄羅斯的一份巨大的禮物。」

日本共同社30日稱,美國歐巴馬政府在2016年任期的最後幾個月也曾探討過宣布美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作為他提出的「無核世界」理念的政治遺產,但遭到日本等部分盟友的反對而放棄。

事實上,圍繞美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爭論更類似一場「雙簧戲」, 歐巴馬、拜登等政客藉此塑造個人形象、拉攏部分選民支持,但在實際行動上,五角大樓卻在持續「朝核前進」。今年年初,主管核政策的美國防部副部長凱薩琳·希克斯上任之初就明確表示,拜登政府拒絕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定為國策。近年來,五角大樓更是不斷更新核武庫,除了花費超過6000億美元研製新一代「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外,還研製了空軍戰鬥機就能攜帶的B61-12核炸彈、海軍核潛艇潛射彈道飛彈配備的W76-2戰術核彈頭等,極大降低了核門檻,將世界帶入更危險的核戰爭風險中。

來源:樞密院十號 老司機馬識途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or回到文章頂部,點擊環球時報 (微信公眾號ID:hqsbwx)

相關焦點

  • 【金鴻評論】為什麼中國沒有盟友
    ,美國的盟友如何如何,可從來沒人看到中國說,中國的盟友如何如何,於是有人就說,中國沒有盟友,中國一個真正的朋友都沒有,中國很孤立,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為什麼中國不能像美國那樣盟友滿天下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中國奉行的是不結盟政策,不結盟的國家怎麼可能有盟友呢? 中國不結盟是基於歷史的教訓。在中國歷史上,因為相信盟友而吃虧的事情比比皆是。
  • 彭勝玉:中國如何應對美國聯合盟友打壓
    很多西方國家,不喜歡的只是川普,不是美國,相比信任中國,是更信任同文化的美國。面對美國重新拉攏凝聚全球盟友對華打壓遏制,中國如何應對?針對美國正在進行的對盟友的深刻反思,及付諸切實行動努力凝聚全球聯盟,中國可以做些什麼?筆者認為:可以「因地制宜,因國施策,因事對待,因時應運」。其四:因時應運,區別美國盟友國家的短期行為和長遠行為。
  • 美國這下是真的急了!
    【老戰友】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一、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8月21日稱,一架美國海軍P-8A巡邏機在東海上空進行「例行偵察」時,遭遇中國一架蘇-27戰鬥機接近。據稱當時中國戰機已經接近至距離美方15米的距離,並進行滾轉,美軍方稱這是對P-8A巡邏機的「威脅動作」。
  • 彭勝玉:中國莫低估美國拉攏盟友共同遏華
    老狐狸拜登很聰明,知道用什麼事能讓西方世界抱團。這些人權、病毒、新聞自由、香港等議題就能極大地讓西方世界美國的盟友們有共同的立場,美國很容易在這些議題方面得到西方盟友的支持和贊成。人權,病毒,自由,香港等議題,相信極有可能成為他們出臺對華共同行動的幌子,他們的共同行動不會說為了打壓遏制中國,而是會說成因為中國在人權、病毒、自由、香港等議題上的惡劣表現,為了世界正義而統一一起懲罰中國。
  • 這事大了!美軍艦停靠臺灣,中國一招讓美國輸不起
    除了四處訛錢之外美國人還必須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保持美國霸權不能崩潰。一旦霸權崩潰就沒有哪個盟友給他送錢了,或許美國自此消失了也有可能。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協調好與中俄兩個大國的關係,與任何一個爆發衝突對抗都是美國不能承受之重。病入膏肓的美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接近紙老虎本色,一點就著,一捅就破。比如說薩德入韓問題,看似美國人如願以償,實際上不然。韓國人捧著這塊燙山芋拿著不是放手也不是,正在糾結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 這事大了!美軍艦停靠臺灣,中國一招讓美國輸不起!
    除了四處訛錢之外美國人還必須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保持美國霸權不能崩潰。一旦霸權崩潰就沒有哪個盟友給他送錢了,或許美國自此消失了也有可能。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協調好與中俄兩個大國的關係,與任何一個爆發衝突對抗都是美國不能承受之重。病入膏肓的美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接近紙老虎本色,一點就著,一捅就破。比如說薩德入韓問題,看似美國人如願以償,實際上不然。
  • 這下,盟友都知道美國靠不住了
    文章標題截圖美國靠不住文章在開頭就援引了法國國防分析人士弗朗柯斯·埃斯堡(François Heisbourg)的話,他說:「當拜登說『美國回來了』時,很多人會說,『是的,你看美國真回來了』,人們並不是因為美國偶爾一兩次未能阻止其盟友失敗而懷疑美國,人們會說『這在很久以前就發生過很多次了』,阿富汗的陷落只會人們更加相信
  • 美國自稱比中國「盟友」多,地球人都笑了 | 參考快評
    先是美國防長奧斯汀上周在美國國防預算申請聽證會上說,中國沒有盟友,而美國在全球各地有很多盟友,這使得美國擁有更強大的能力。僅過三天,歐洲多國媒體組成的調查組爆料,美國國家情報局曾經利用和丹麥情報部門的合作關係大肆監聽歐洲多國高級政要,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時任德國外長、現任總統施泰因邁爾。被監聽的除了德國還有法國、挪威、瑞典、荷蘭等,這不都是美國的西歐盟友嗎?這
  • 中國的真正盟友
    疫情中中國援助了那麼多國家,當他們真的心裡沒數嗎,連個謝字都不知道說?大家可看看美國的臉色,又把話咽了下去....中國的挑戰者這一角色,是美國設定的,美國不會給中國其它的路走。在挑戰成功前,絕無國家敢主動和中國靠近,除非是被美國逼上去。一旦中國挑戰成功,當天晚上,所有的國家都會向中國笑臉相迎,中國一下子多了一百多個盟友。
  • "美國盟友不願放棄中國生意,這是個難題"
    耶倫當天宣稱,美國需要遏制中國的「惡性收購」,限制美企對一些中企的投資,以保護國家安全。路透社解讀稱,耶倫是在表示,美國預計會在某些領域與中國脫鉤。不過,她對中美在技術領域脫鉤表示了擔憂,並稱美國的許多盟友並不願意(reluctant)大幅減少在中國的商業活動。
  • 【歷史】中國:被遺忘的盟友
    老舍明白日本人選這一天空襲的象徵意義。在他這一代的作家和藝術家心目中,「五四」有高度特殊的意義。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爆發學生反帝國主義的示威運動,這一天成為廣泛的自由思潮的象徵。這股新思潮預見中國將以「科學和民主」重建文化,這兩個燈塔將拯救中國脫離政治積弱。中國的知識分子絕不會看不到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正好是那一場傳奇反帝示威的整整二十年之後的重慶大轟炸的意義。
  • 圍堵中國32年,完全失敗!美國用了7個方法,中國只做了一件事
    在大型驅逐艦領域,052D批量建造,055型重磅出爐,國產航母穩步發展,美國武器技術封鎖30多年,中國海軍的發展有目共睹,中國空軍的進步也多點開花,這讓歐盟多次就對華武器禁運是否還存在實際意義做了多次討論。可以肯定的是,武器禁運在早期對中國軍事武器發展的確起到了一定的封鎖作用,但是從封鎖的目的和效果看,美國顯然是失敗的。
  • 毅叔原創:警惕,美國變身成徹底的攪局破壞者!
    拜登好不容易給自己營造的美國黃金時代的光環可謂是一夕之間破滅,不但如此,美國的盟友們發現拜登鼓吹的美國會回到國際社會,會以多邊合作為主,會和盟友合作之類的金身褪色之後,居然下面全是滿滿的懂王鼓吹的「美國優先」!要知道阿富汗戰爭,美國是借了北約的虎皮來打的這一仗,在阿富汗可不僅僅只有美軍,還有北約的軍隊和北約諸國的各類人員。然而拜登跟盟友完全沒溝通,直接說撤就撤了。
  • 解決臺灣問題不能急,但也不能拖太久
    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是: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大行其道,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國際關係中不公正不平等現象依然突出,全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加上臺灣問題的存在,一些國際反華勢力更可能與臺灣島內的民進黨當局勾連,以臺灣問題破壞中國大陸的整體外交戰略布局,遏制、延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因此,臺灣問題,又不能拖太久。
  • 美國這一重要盟友為何投靠中國,白宮大呼:已無力阻止
    圖為伊拉克士兵近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公布了伊拉克將要與中國達成的軍火交易清單,清單上顯示,伊拉克作為美國一重要盟友
  • 翻譯丨美國:中國需要盟友嗎?
    國外網友看中國微信號:ichina21(←長按複製)換一個角度,看到一個新的中國Does China Need Allies?中國需要盟友嗎?在最近中國的一場會議中,一位中國學者坐在我旁邊做出了以下危險的評論:「美國正在建立他的聯盟來包圍和遏制中國,但中國也能建立聯盟來反擊美國。」當然,許多西方的軍事家對這種警告不屑一顧,因為北京長期兜售的觀點就是聯盟是過時和不重要的。除此之外,那些靠近北京的國家,如巴基斯坦、寮國和朝鮮,不是特別強大,可以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形成負擔而不是好處。
  • 土耳其撕毀中國合約後,又做讓美軍不能接受的事,美國怒了要懲罰
    不過,S-400是由中國第一個出資採購的,解決了俄羅斯生產S-400經費不足問題,之後才打開了國際市場銷路。當然,生產的S-400將率先交付給中國4個營,以緩解中國的防空壓力。然而中國訂購的S-400已在生產,土耳其採購計劃被美國這樣一攪,最終取消訂單也不是沒有可能。
  • 中外學者:美國「盟友外交」為何眾口難調?
    當地時間4月2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審議並表決通過了旨在加強與中國全面戰略競爭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路透社評論稱,這說明美國兩黨在國會推動對抗中國的努力迅速升溫。這份長達283頁的「兩黨對華全面法案」於4月8日浮出水面後備受外界關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宣稱,這代表了「前所未有」的兩黨合作,美國將動員所有戰略、經濟和外交工具抗衡中國。
  • 拜登高呼"美國回來了"拉攏盟友,不忘提中國
    為修復與歐洲盟友的關係,他在慕尼黑會議的演講中耗費15分鐘頌揚和拉攏跨大西洋聯盟,高呼「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他還一改川普執政時期威脅要退出的表態,稱美國將完全致力於北約軍事聯盟,並引用北約共同防禦第五條,稱「對一個國家的攻擊,就是對所有盟友的攻擊」。當然,演講中他也不忘提及中國,呼籲歐洲盟友要做好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的準備。
  • [圍觀]美國大選白熱化,川普急了:"我輸了你們都得學中文去!"
    IMPACT執行董事Neil Makhija表示,「從廣義上講,亞裔美國人是美國增長最快的種族/族裔投票集團。在我們展示政治肌肉的時候,拜登-哈裡斯的組合傳遞出了一個信息,美國公共政治的大門在向印度裔敞開。」現階段,雖然印度裔美國人的參政率不高,但是他們對於參與投票一事非常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