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熊超然
據路透社、香港《南華早報》6月17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於當地時間6月16日發表了一番最新言論,再度炒作所謂「中美脫鉤」的議題。
耶倫當天宣稱,美國需要遏制中國的「惡性收購」,限制美企對一些中企的投資,以保護國家安全。路透社解讀稱,耶倫是在表示,美國預計會在某些領域與中國脫鉤。不過,她對中美在技術領域脫鉤表示了擔憂,並稱美國的許多盟友並不願意(reluctant)大幅減少在中國的商業活動。
路透社報導截圖
《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據報導,耶倫16日參加了一場美國國會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線上聽證會,期間她宣稱道:「中國是我們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對於我們的安全和民主價值觀構成了挑戰。我們正在研究必須採取的各種手段,以糾正那些損害我們國家安全和更廣泛經濟利益的行為。」
作為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提到了美國財政部領導的跨部門機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她宣稱一些中資收購本會讓中國獲取美國的先進技術,但CFIUS幫助遏制了來自中國的收購行為。
但她同時表示,對於中美之間完全在技術領域脫鉤感到擔憂,耶倫指出,美國在歐洲地區的許多盟友將不會願意完全切斷在華商業活動。
「我有點擔心技術領域的完全脫鉤,擔心出現一個脫鉤的全球體系。對於不與中國做生意,我們的許多盟友非常不情願,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耶倫還說:「如果我們的政策在處理這一問題時顯得過於寬泛,我們就可能失去擁有全球一體化技術系統所帶來的的好處。在這種技術系統中,一個國家的進步會使得世界各國受益。」
視頻截圖
《南華早報》分析指出,耶倫所領導的美國財政部,如今不僅在審查中國在美併購交易方面佔據主導地位,同時還獲得了新的授權,可以對被認定是所謂「中國軍工複合體公司」的企業加以限制,以阻止美國資本與這些公司產生聯繫。
這份「黑名單」源自去年11月川普政府頒布的針對所謂「中國軍工企業」的投資禁令,但各方對其解讀混亂。在川普下臺前,這份名單被擴大到44家中國公司,由美國國防部負責。
但在今年6月3日,此前採取了「拖」字訣的拜登,延續了川普時期的政策,甚至還變本加厲。
他當天以「應對中國軍方企業威脅」為藉口籤署了一項行政令,將包括華為、中芯國際、中國三大電信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等在內的59家中企列入投資「黑名單」,禁止美國人與名單上的公司進行交易。同時,美國財政部將負責在「滾動」的基礎上更新這份名單。
白宮官網聲明截圖
《南華早報》還提到,在技術領域,耶倫發表這番言論的一周之前,美國國會參議院表決通過了一項規模龐大、計劃撥款超2500億美元的「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已應對中國的所謂「科技威脅」。
《華盛頓郵報》稱,參議院通過的法案條文已明確將中國定義為美國外交政策中「最大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挑戰」,還承諾會追加150億美元以「打擊中國的影響力」。報導認為,此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中美的緊張關係。
6月9日,針對美國會參議院通過「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該法案中的涉華內容歪曲事實,詆毀中國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渲染「中國威脅」,鼓吹開展對華戰略競爭,充斥著冷戰零和思維,與中美兩國各界希望加強交流合作的普遍願望背道而馳,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而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層面,一些人也在考慮推動一項「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力和參與法案」(EAGLE Act),法案厚達470頁,雖然目前該法案前景並不明朗,但目標同樣是在貿易和製造業等一系列議題上對抗中國。
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剛剛落幕,耶倫當天也談到了各國領導人會晤中所支持的「全球最低稅率計劃」,並表示希望中國也能加入到這項協議之中。
就在今年4月,耶倫也曾談到這一話題,當時她稱自己正與20國集團(G20)各成員國合作,努力制定「全球最低稅率」,以結束各國「逐底競爭」。
當時她還表示,現在拜登政府更注重與盟友間的國際合作,和中國「在應該競爭的地方競爭,在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但只在「必須對抗的地方對抗」。
來源|觀察者網
熱點視頻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