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海峽兩岸的歷次危機,解放軍沒有一次讓步

2021-02-14 沙場再點兵

1946年爆發的國、共內戰,於1949年演變成兩岸的軍事對峙。而這場軍事對峙延續了50多年,直今仍未結束,只是在不同時期軍事對峙的強度有大有小。兩岸軍事對峙強度的變化,受兩岸政治形勢變化的影響,當然也受國際因素的影響。從軍事對峙緊張程度來分析,兩岸經歷了六次大的危機。

分別發生在1949年、1954年、1958年、1961年、1996年和1999年。在這6次危機中,發生在1958年、1996年、1999年的這三次危機使解放軍充分認識到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對現代化裝備的依賴,更充分展現了解放軍在捍衛領土完整和統一方面的決心和勇氣。

1958年第三次臺海危機:「八二三」炮戰炮擊金門

   解放攻佔大陳群島後,國、共儘管暫時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但雙方的零星交火不斷,其中主要集中在金門、馬祖周圍水域及西面的對岸地區。不過,三年過後,臺海兩岸又爆發了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即「八二三」炮戰,臺海第三次危機由此產生。

   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突然炮擊金門,國、共由此展開激烈的炮戰。炮戰爆發的原因,據大陸相關方面解釋,一是挫敗美帝國主義「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的陰謀,二是支持盟友黎巴嫩武裝起義,三是進一步「肅清」在東南沿海島嶼的國民黨軍隊。為此,解放軍海、空軍部隊於這年6月向福建地區轉移、集結,並於8月初基本到位。8月上旬,解放地面炮兵全部進入陣地。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最後決定炮擊金門。8月22日,解放軍空軍戰機飛臨馬祖上空,並與國民黨空軍戰機發生激戰,一場大的軍事衝突即將展開。

1958年8月金門炮戰開始之後,兩軍戰機也時有摩擦,最激烈的空戰發生在9月下旬,現在一般把這次足以載入史冊的空戰稱為「9·24溫州灣空戰」。

在這次建國以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空戰中,雙方出動的戰機總數超過60架,臺灣地區空軍出動了美制F—86「佩刀」戰鬥機,解放軍空軍出動了蘇制米格—17戰鬥機,雙方在浙江溫州灣上空遭遇並爆發了激烈空戰。由於F—86攜帶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AIM—9B空空飛彈,只有機炮應戰的米格—17很快敗下陣來,這次空戰也誕生了世界上首例空空飛彈的戰果——解放軍一架米格—17被F—86發射的「響尾蛇」空空飛彈擊落,飛行員壯烈犧牲。

據傳當天解放軍被擊落的戰機不止一架,不過雙方說法各異,至今也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不過有一點很明確,米格—17在面對裝備空空飛彈的F—86戰機時已力不從心,空中拼刺刀的時代已經過去。當然了,雖然解放軍裝備落後,在空戰中損失慘重,但解放軍飛行員在空戰中表現出來的毫不退縮的精神也令臺灣地區空軍非常震撼,9·24溫州灣一戰之後,再未出現過對岸軍機大規模越過中線的事件。

1996年第5次臺灣海峽危機期間,美國海軍調集2個航母戰鬥群在臺灣島東南部海域集結,來勢兇猛,而對岸海空軍和飛彈部隊也進入了戰備狀態,局勢變得非常緊張。在這種情況下,解放軍依然按照原計劃進行了預定的飛彈發射演習,數枚東風—15戰術彈道飛彈拖著耀眼的尾焰劃破夜空飛向高雄外海。

隨後,解放軍海空軍出動包括蘇—27SK在內的多型戰機在臺灣海峽上空進行了空空、空地/艦飛彈的試射活動,展示了中國海空軍最先進的裝備,強有力地震懾了某些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

1996年大規模飛彈試射活動3年後的1999年,解放軍海陸空三軍再次在東南沿海舉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三軍聯合演習,解放軍當時最先進的蘇—27戰鬥機、「現代」級飛彈驅逐艦、S—300防空飛彈、東風—15戰術彈道飛彈都在演習中高調亮相。

1999年的第6次臺灣海峽危機期間,解放軍海空軍的實力基本和對岸持平,而第二炮兵則成為了能夠決定潛在武裝衝突的勝負手,1999年的解放軍三軍的大規模聯合演習讓氣焰囂張的分裂勢力自此消停了下來,此後兩岸再未出現過劍拔弩張的局面。

相關焦點

  • 兩岸沒有所謂的 「海峽中線」!
    臺灣地區防務部門18日稱,解放軍當日清晨7時10分起到10時30分結束,共出動18架次軍機、從四個方向抵近臺灣本島,最近距新竹海岸線約37海裡。臺軍方人士透露,臺軍機廣播向解放軍喊話「你已飛過海峽中線,立刻轉向脫離」,解放軍戰機飛行員則以「沒有海峽中線」回應。
  • 頭一次!解放軍在臺灣海峽演練「甕中捉鱉」
    第一,從演習地點看,公布信息中透露此次演習區域「在臺灣海峽及南北兩端」,從過去一段時間來看,解放軍同時在上述區域搞演習似乎並沒有。因為臺灣海峽這一地點本身就有著高度的敏感性,而在「南北兩端」舉行演習,更相當於封鎖臺灣海峽。
  • 96年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 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
    在過去,臺灣是亞洲四小龍,而大陸就是那個「窮親戚」,在兩岸開放「三通」之後,總有許多人帶著羨慕前往臺灣;現如今,我們早已走向富強,而曾經的四小龍之一的臺灣不復輝煌,不過在笑談背後,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為統一而努力。其實,在1996年的臺海飛彈危機中,是距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統一大業可謂近在咫尺,但最終還是無果。
  • 臺灣,沒有什麼海峽中線!
    對此,解放軍飛行員直接回應:「沒有『海峽中線』!」19日,我們又繼續又派了19架戰機巡視臺海,繼續貼臉。  「海峽中線」這個東西,本來就是不存在的,只不過是政治上的默契罷了,現在臺灣當局倒行逆施,那就沒必要繼續默契了。就在「九一八」國恥日前一天,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竄訪臺灣,公然給臺獨勢力撐腰。要知道,兩岸從來沒有籤什麼停戰協議的,解放戰爭還沒有結束,什麼時候打都是名正言順。
  • 復原戰士回憶1996年臺海危機:戰前很多解放軍就已寫好了遺書
    曾經1996年的新聞聯播中這樣形容過當時的"臺海危機",即"千軍萬馬渡海峽,萬裡驚濤把路開"。然而實際上,當時形勢之嚴峻,遠沒有寥寥數語形容的這般簡單。當年兩岸之間火藥味十分濃烈,其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對峙階段,達到了一觸即發的情勢中。將時間撥回到1996年,從戰爭後期披露的消息中可以看出,在大陸方面中國解放軍已經在東南沿海地帶集結了重兵,並且軍方已經明確做出了一系列作戰方案。
  • 大陸軍機頻越「海峽中線」 臺灣何去何從?
    但隨著兩岸實力此消彼長。1970年代,大陸恢復臺灣海峽的南北航運,突破臺軍對大陸的封鎖。1974年西沙海戰時,解放軍軍用水面艦艇首次通過臺灣海峽。1980年代開始,大陸逐步實現在海峽西側的航行自由。本世紀初,伴隨兩岸直航、實現三通,兩岸關係趨於緩和。因此,兩岸針對所謂「海峽中線」的衝突大為減少。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往來增加,定期航線和海上航線得以開通。
  • 沒有海峽中線,因為臺灣自己天天過海峽中線
    22日,臺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對媒體這麼解釋所謂的「海峽中線」: 雖然「海峽中線」是「我們思考出來的一條線」,但它是多年來「避免兩岸軍事衝突、維持臺海和平與穩定的一個象徵」。換句話說,臺灣自己也知道沒有所謂的海峽中線,這只是臺灣自己「思考出來的一條線」。
  • 我軍戰機飛越海峽中線 馬英九:解放軍攻臺首戰即終戰
    實際上,解放軍攻臺戰略是首戰即終戰,讓臺灣沒有機會等美軍馳援,而且現在美軍根本不可能來,這是我們必需了解的。所以一個做『總統』的人(指蔡英文)不該告訴同胞,臺海發生戰事臺灣可以撐幾天,而是要告訴同胞可以讓戰爭不發生。」
  • 兼回顧2020年臺軍方歷次事故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20年以來臺灣省軍方歷次事故。由於飛彈擊中之處在澎湖群島東側、距離臺灣海峽中線僅有66海裡之遠,據臺灣當地媒體報導,在金江艦誤射雄三飛彈後,臺軍方偵測到中國大陸福建附近飛彈>火控雷達開機信號,可能表明解放軍已經準備反擊,以至於有可能釀成自1996年臺海危機以來兩岸最嚴重的軍事衝突。
  • 解放軍將在臺灣海峽實彈演習 臺當局強作鎮定有用?
    畢竟解放軍前一次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是在2015年9月11日至13日,當時演習射擊高度為8000公尺。因為演習的時間處於2016島內「大選」之前,還曾一度引發兩岸關係緊張。因此,當解放軍再度公布實彈演習時間後,臺防務部門立刻出來「安定人心」,發言人陳中吉說,這項公告的禁航區位於福建石獅靶場沿海,分析為解放軍部隊年度例行性火炮射擊訓練,臺軍對周邊區域情勢都能嚴密掌握與應處,請臺灣民眾安心。
  • 從金門到海峽中線 | 臺海危機背後繞不開的山姆大叔
    對常凱申來說,失去金馬,就像是在臺灣海峽中間畫了一條線。過去幾十年,臺海曾多次燃起硝煙或準軍事對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臺海危機。一般認為,分治後曾發生過3次臺海危機。第一次臺海危機時間:1954年9月3日至1955年5月戰事:九三炮戰、一江山島戰役和大陳島撤退內戰大規模戰事結束後,雙方隔著海峽繼續厲兵秣馬,一個要「解放」,一個要「光復」,海峽戰事看似一觸即發。但是,1950年韓戰的爆發改變了局面。
  • 美中臺三角:從一江山島戰役、金門炮戰到飛彈危機 重新認識歷史上的臺海危機
    從此,臺灣海峽成為一道鴻溝,兩岸形成政治分立與軍事對峙。延續半個多世紀,分立與對峙迄今依然沒有結束。國共雙方從未籤署停戰、和平協議。理論上講,大陸與臺灣仍然處於戰爭狀態。過去幾十年,臺灣海峽曾多次燃起硝煙,最嚴重時,兩岸兵戎相見。若臺灣的堅定盟友、超級大國美國介入,海峽戰火有可能延燒為全面戰爭。
  • 臺海危機之後,解放軍空軍是如何超越對岸的?
    不過這也並不奇怪,畢竟從大面上來講,各位讀者老爺最近恐怕最關心的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帶來的「復工復產」類問題而不是臺海問題;從以往的情況來講,去年解放軍空軍圍繞臺灣寶島搞出來的操作實在太多,把大家的閾值提到了一個挺高的水平上,區區一個在海峽上空組織夜訓顯然不夠刺激。
  • 臺海一幕令全球炸鍋,島內擔憂,解放軍不讓步
    在美國及美盟友的眼裡,或許以為用這種方式就能逼中國在相關議題上做出讓步,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展和崛起的進程,但其實這是誤判。中國是好說話,一貫喜歡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解決矛盾和衝突,可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方面,我國態度非常強硬,甚至不惜以動用武力。
  • 海峽兩岸,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不但有「御用攝影師」的關注,有官方美照,還有視頻,動圖,遼寧艦這一次出海真是吸足了眼球檯灣媒體此次對於遼寧艦穿越臺灣海峽的關注度的確高到了一種大陸人民難以迅速理解的程度。臺灣媒體連篇累牘地介紹遼寧艦最近遠航訓練的具體情況,大談各種遼寧艦穿越臺灣海峽的政治意味,並且無一例外地以各種理由貶低遼寧艦的戰鬥力。
  • 因應解放軍軍演 臺軍方進入「戰備月」
    臺軍戰備月,1季辦1次,這次與「漢光兵推」結合,主要是因應當前解放軍軍演升溫情勢。歷次「漢光演習」都是先計算機兵推再實兵演訓,因受疫情影響,今年「漢光演習」先實兵,後兵推。漢光36號實兵操演已在7月13日至17日舉行完畢。實兵驗證的科目如聯合兵種營戰力,也將納入兵推。
  • 19世紀的歷次俄土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1)19世紀的歷次俄土戰爭與18世紀的俄土戰爭不盡相同,它們不單純是俄土兩國間的局部衝突,而是整個東方問題的一部分,與近東和歐洲的國際關係緊密相連,牽動著歐洲列強戰略利益的敏感神經。因而,凡是發生在東方危機之中的、歐洲列強聽任俄國人去對付土耳其人的俄土戰爭,俄國人就勝利了;凡是引起東方危機的歐洲列強不能容忍俄國人獨吞土耳其的俄土戰爭,俄國人就失敗了。
  • 【薩沙講史堂第三十七期】解放軍的胯下之辱:96臺海危機(歷史系列第14講)
    只要臺灣沒有宣布獨立,沒有同大陸進行武力實質性衝突,就不要管它。對臺務必採用武力威懾為輔,和平解決為主的戰略。對於美國方面,只要美軍不直接介入臺灣獨立,就暫時不要採取什麼行動,儘量以外交手段應對,迫使美國方面讓步。軍方卻不同意!!站在軍事角度來看,當時解放軍的綜合戰力是明顯強於臺軍的。尤其是陸軍的規模比臺軍陸軍大幾倍,還經歷過中越戰爭的實戰鍛鍊。
  • 另類默契 海峽兩岸軍艦同名現象小議
    文/    鄭劍近來一則消息在海峽兩岸引人注目:解放軍海軍052D型飛彈驅逐艦「西寧」號(舷號117)在北海艦隊駐青島某支隊入列。敏感的人注意到,臺灣地區海軍也有一條同名艦——「康定」級飛彈巡防艦「西寧」號(舷號1203),隸屬駐左營的第124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