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Charles Q. Brown Jr.)9月16日說:「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新型航空航天遠徵部隊模式將付諸實施。新部隊將聚焦同時部署多個小規模大隊,培養空軍人員多任務能力,打造空軍人員在多個基地位置同時任職的能力。」他建議美國空軍從其他軍種中削減部署負擔。
布朗在空軍研究院虛擬航空、航天與網絡會議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航空航天遠徵部隊的舊模式實質上是一種「眾包」模式,即一次只派遣一名空勤人員填補前方部署地區的職位空缺。
現在,「新模式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建立可以協同工作的團隊,然後如何將其打包部署,」布朗說,「為此,我們必須為此建立一個模型,為打造一支隨時待命的部隊提供助力。」靈活性是空中力量的關鍵指標,但是有時候我們過於靈活,因此我們必須制定一些規則。這樣做的目標是向飛行員及其家人提供可視化,但是無形中也為作戰司令官提供了一種了解部隊狀況的手段。
當被問及這種改變對普通空軍飛行員有何影響時,布朗說:「之前的模式是,飛行員被派遣到某基地,然後再專門與其他的組員會面;現在的模式是飛行員與其某些組員被共同派遣。
同樣,為了執行動態部隊部署任務,「飛行員可能不會被派去」美國空軍在中東駐守了25年的基地。取而代之的是,「飛行員必須做好準備,因為他可能會被派往沒有保障設施的部署區域。」
最後,培養「具備多任務能力的飛行員」。這種導向意味著飛行員需要在部署位置同時承擔數個職能。布朗說,部隊必須走向「輕型化,小型化,敏捷化」。
至於那些高需求/低密度職業領域的飛行員,布朗只說:「我們必須在管理中認真對待。」但是,他補充說:「我們還必須與聯合部隊對話並告知他們,我們的資源可以保障我們完成任務。
美國空軍高級領導人表示,航空航天遠徵部隊新模式在技術上將於10月1日生效,以與五角大樓的全球部隊管理系統保持一致,但全部變更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獲得批准和實施。新系統旨在更好地向作戰司令官派遣部隊,並推動可調用部隊數量的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