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動態】新型航空航天遠徵部隊聚焦小規模大隊、多任務處理能力和負擔分擔模式

2021-02-19 戰防前哨

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Charles Q. Brown Jr.)9月16日說:「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新型航空航天遠徵部隊模式將付諸實施。新部隊將聚焦同時部署多個小規模大隊,培養空軍人員多任務能力,打造空軍人員在多個基地位置同時任職的能力。」他建議美國空軍從其他軍種中削減部署負擔。

布朗在空軍研究院虛擬航空、航天與網絡會議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航空航天遠徵部隊的舊模式實質上是一種「眾包」模式,即一次只派遣一名空勤人員填補前方部署地區的職位空缺。

現在,「新模式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建立可以協同工作的團隊,然後如何將其打包部署,」布朗說,「為此,我們必須為此建立一個模型,為打造一支隨時待命的部隊提供助力。」靈活性是空中力量的關鍵指標,但是有時候我們過於靈活,因此我們必須制定一些規則。這樣做的目標是向飛行員及其家人提供可視化,但是無形中也為作戰司令官提供了一種了解部隊狀況的手段。

當被問及這種改變對普通空軍飛行員有何影響時,布朗說:「之前的模式是,飛行員被派遣到某基地,然後再專門與其他的組員會面;現在的模式是飛行員與其某些組員被共同派遣。

同樣,為了執行動態部隊部署任務,「飛行員可能不會被派去」美國空軍在中東駐守了25年的基地。取而代之的是,「飛行員必須做好準備,因為他可能會被派往沒有保障設施的部署區域。」

最後,培養「具備多任務能力的飛行員」。這種導向意味著飛行員需要在部署位置同時承擔數個職能。布朗說,部隊必須走向「輕型化,小型化,敏捷化」。

至於那些高需求/低密度職業領域的飛行員,布朗只說:「我們必須在管理中認真對待。」但是,他補充說:「我們還必須與聯合部隊對話並告知他們,我們的資源可以保障我們完成任務。

美國空軍高級領導人表示,航空航天遠徵部隊新模式在技術上將於10月1日生效,以與五角大樓的全球部隊管理系統保持一致,但全部變更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獲得批准和實施。新系統旨在更好地向作戰司令官派遣部隊,並推動可調用部隊數量的標準化。

相關焦點

  • 新型反艦殺手: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徵艦攔截系統 (NMESIS)
    由於安裝在地面車輛平臺上,所以稱為遠徵遠程操作地面部隊(ROGUE)火力車輛,由奧什科什國防公司提供,而海軍打擊飛彈由雷神飛彈與國防公司(雷神公司)和挪威康斯伯格國防與航空航天公司聯合製造。海軍陸戰隊系統司令部 (MCSC) 採購了海軍陸戰隊遠徵艦攔截系統,以滿足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陸基反艦飛彈 (GBASM) 要求。
  • 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白皮書:建設太空任務部隊,訓練明天的太空戰士
    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做出這一變化是在確實可信情報的基礎上,全面分析潛在對手快速處理和分發信息、面對威脅適當應對等能力和航天系統的軍事應用原則做出的。同樣,裝備採購部門必須採購能更有效地對抗這些威脅的系統和能力,還要採購那些強健的訓練系統,以使美國的太空部隊做好準備,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如果我們不迅速做出這種轉變,我們將失去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優勢,並危及我們在所有領域與敵人進行對抗的能力。
  • 【軍隊建設】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白皮書:建設太空任務部隊,訓練明天的太空戰士
    航天任務型企業的所有成員必須支持這一轉變,履行他們的日常職責,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建設優勢太空部隊上來,具有這種優勢就意味著,能夠利用自己選擇的時間、方式和方法進行作戰,發揮作用,同時阻止對手具有這種能力。對所有太空部隊進行整合是建設「太空任務部隊」的關鍵,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要與空軍預備役部隊密切合作,以確保他們的作戰和訓練能夠對建設「太空任務部隊」起到補充和加強作用。
  • 美空軍空天遠徵部隊的設計思路與關鍵定義
    作者: 顧偉 李健      來源: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冷戰結束1後,在美國軍事戰略調整和軍事轉型加速推進的雙重背景下,美各軍種紛紛建立起了新型的兵力生成和運用管理模式,以適應全球兵力部署、運用態勢調整及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新變化。
  • 【跟蹤】美遠徵前進基地作戰能力——陸戰隊F-35C在遠徵機場首次攔阻降落
    近年來,美海軍陸戰隊各部隊均在圍繞「遠徵前進基地作戰」推進概念驗證、裝備發展和訓練演習。美海軍陸戰隊同時裝備有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和F-35C航母艦載型戰鬥機,根據2019年海軍陸戰隊航空計劃,F-35B型機將裝備353架,F-35C型機將裝備67架。按照傳統,F-35B主要搭載於兩棲攻擊艦,在兩棲作戰中執行制空和對地火力支援任務;F-35C主要配屬於前沿基地,必要時搭載於美海軍航母,執行制空制海作戰任務。
  • 【知識】第5陸戰隊遠徵旅?此旅非彼旅,為海軍和陸戰隊一體化指揮部
    提到第5陸戰隊遠徵旅,第一個反應即美海軍陸戰隊三個陸戰隊遠徵軍之下並無此建制。美國海軍陸戰隊當下的作戰行動採用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模式,分陸戰隊遠徵軍、陸戰隊遠徵旅和陸戰隊遠徵隊三個層級,均是由基幹作戰部隊(陸戰師、陸戰團和陸戰營)配屬航空支援(飛機聯隊、飛機大隊和飛機中隊)、後勤支援單元組成。
  • 俄空降兵打造獨立遠徵作戰部隊
    近年來俄羅斯國防部持續對空降兵進行改革,調整編制體制,不斷創新戰法,加快列裝現代化新型裝備,正逐步將其打造成為一支類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全球遠徵打擊力量。近年來,俄國防部持續對空降兵進行大規模改革,未來空降兵不僅擁有更高的機動性,還將擁有自己的重型裝甲分隊、直升機和炮兵,將成為一支機動性強、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可在全球範圍內獨立完成作戰任務的遠徵作戰部隊。
  • 提升美空軍的作戰風險承受能力、生存能力與彈性——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報告分析可消耗/可復用無人機的前景
    10月1日,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發布《認識「空中博格」與低成本可消耗無人機的前景》報告(下稱《報告》)。
  • 空天資訊 | 全球航空航天八月合集
    一架在機頭加裝了一臺超導電機的雅克-40電動驗證機進行了首次公開展示飛行,超導電機500千瓦,這是目前已知的全球第一個試飛的安裝超導電機的電動飛機。24.GE航空公司實現航空發動機製造新的裡程碑節點今年7月,GE航空公司位於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和阿拉巴馬州奧本的工廠實現了航空發動機製造新的裡程碑節點,其阿什維爾工廠交付了第10萬個陶瓷基複合材料(CMC)渦輪罩,而奧本工廠交付了第10萬個採用增材製造技術生產的燃料噴嘴。
  • 航天科工動態(第3期:無人機)
    繼VirtuoZo後,張祖勳又主持開發了更加先進的新一代航空航天數字攝影測量處理平臺——數字攝影測量網格(DPGrid:Digital Photogrammetry Grid),並於2007年通過國家測繪局鑑定。DPGrid打破了傳統的攝影測量流程,集生產、質量檢測、管理為一體,實現了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的自動快速處理和空間信息的快速獲取,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 【前沿】美國空軍空天遠徵部隊的輪轉與管理
    機動空天遠徵部隊主要由裝備加油機和運輸機的部隊組成,通常用於執行空中運輸任務;快速反應空天遠徵部隊則由駐美本土的第4和第366戰鬥機聯隊組成,主要用於應對突發事件,原則上兩支快速反應空天遠徵部隊每年交替兩次,每次90天進入待命狀態。
  • 美陸戰隊F-35C通過制動裝置 首次在遠徵機場降落 將改變現有格局
    「黑騎士」在海軍陸戰隊第11航空大隊(MAG-11)的姊妹中隊——第323戰鬥攻擊中隊,目前已經隨第17航母艦載機聯隊部署在航母上,他們裝備的是F/A-18C「大黃蜂」戰鬥機。「黑騎士」一直在努力,以遠徵方式使用F-35C這種新型戰機。
  • 戰略支援部隊究竟要做什麼?
    「戰略支援部隊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新型作戰力量,是我軍新質作戰能力的重要增長點。」習近平主席強調,成立戰略支援部隊,有利於優化軍事力量結構、提高綜合保障能力。戰略支援部隊要堅持體系融合、軍民融合,努力在關鍵領域實現跨越發展,高標準高起點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加速發展、一體發展,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戰略支援部隊。  這究竟是支什麼樣的部隊?亮點在哪裡?
  • 小火箭 | 全球航空航天要聞 2019年1月
    全球航空航天要聞,一文掌握。本文是小火箭報告的電子版,因為有關國內航空航天的消息自有相應官媒報導,本文重點聚焦國外航空航天產業的重要事件及其分析。戰鬥機研製能夠實施空基反導打擊的新型武器。TB-2是一種中高空戰術軍用無人機,機身由碳纖維、高強度凱夫拉縴維製成,金屬部件由數控加工中心製成,多為鋁合金部件。其機尾採用倒V形布局。TB-2無人機不單賣,只出售整個系統。每個系統包括6架無人機、2個地面控制中心、3個地面終端站、2個遠程視頻處理站和1個綜合服務保障中心。
  • 2020年度國外航天防務領域十大事件
    該構想旨在探索以分層多段攔截為典型特徵的國土防禦模式,計劃構建由「下一代攔截彈」和地基中段防禦系統、裝備「標準-3」2A飛彈的「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以及改進的「薩德」系統組成的分層防禦體系,實施後將顯著提升美對遠程和洲際彈道飛彈的攔截能力,有效增強美國土飛彈防禦能力,構建以分層多段攔截為典型特徵的國土防禦體系。4月,美飛彈防禦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2.0版飛彈防禦體系架構。
  • 層級化航空電子系統架構(一) | 王國慶
    已知航空電子系統是一個複雜系統,而複雜系統具有三個重要特徵:第一,組織模式,即系統是由多個使命或多個組織的系統,多個系統組織或系統中的系統組成;第二,認知能力,即人們對系統的知識和認知不能覆蓋的實際完整的系統,或系統實際物理範圍超過設計功能範圍;第三,環境關聯,即系統的能力與活動具有動態特徵,或系統的元素、關係、權重具有環境依賴特徵。
  • 【軍情動態】準備登船:第31海軍陸戰隊遠徵部隊「美國」級兩棲戰鬥群在南中國海進行登船偵搜演練
    部隊偵察排指揮官亞歷山大·利佐特(Alexander Lizotte)上尉說:「部隊偵察排經過了大量的各種培訓,並取得了培訓資質認證,以此確保他們在戰術上和技術上精通海上攔截行動。我對排中每個成員成功計劃和執行登船偵搜的能力充滿信心。」
  • X型無人戰車:顛覆未來陸戰模式利器?
    米爾雷姆機器人公司推出其新型X型無人跟蹤IFV步兵戰車925 012米爾雷姆機器人創始人兼執行長庫爾達爾·瓦西說,長期的目標是用新系統替換所有老式步兵戰車。他堅信,與生活中的許多其他領域一樣,國防工業將越來越依賴機器人,並且越來越少的人參與核心的戰鬥行動。使X型無人車獨樹一幟的有三個要素:混合動力變速箱(電動和柴油)、具備全自動模式下運行的能力以及沒有車載乘員。
  • 超燃大片,高清多圖!航天科工震撼亮相2018珠海航展
    AG-300系列多用途空地飛彈,可掛載於無人機、直升機、戰鬥機等多種作戰平臺,具有機動性強、射程範圍大、打擊目標種類多等特點,可打擊固定目標和移動目標,用於察打一體作戰;CM-501GA多用途戰術精確打擊飛彈武器系統,具備一體化信息作戰、「無人值守」自主作戰、動態部署快速反應和多平臺適裝與全地域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