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志‖抗戰兒歌【客都原創】

2021-02-07 客都原創


今年是母親王氏玉芸誕辰100周年,不幸於1994年病逝,享年75虛歲。兒時,每逢下雨天生產隊不能出勤,母親都會把全家人的破舊衣服拿出來縫補整理。口中會唱些兒歌小曲:像「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等。其中有一首抗戰兒歌我至今記憶猶新。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日本右翼抬頭,軍國主義復活,其政府非法購買我國領土釣魚島。侵我主權、佔我領土,中國人民是堅決不答應的。我們要警鐘長鳴!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奠定了基礎。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全國掀起抗戰熱潮。「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送兒打東洋"的故事就真實的發生在我家裡。1937年十月,祖父母為二十虛歲的父親葉思賢與十八虛歲的母親王氏玉芸(童養媳)舉辦簡單的圓房(結婚)典禮。新婚三天的父親離開家鄉親人投筆從戎走上抗日戰場。由於有高小文化素質,被部隊保送廣西桂林軍需學校深造,三年後畢業被安置在國民革命軍第十二集團軍暫編第二軍任軍需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於中校軍銜退伍。母親王氏則留家務農侍奉祖父母,農閒時參加三社小學識字班。當年的國(語)文老師教的抗戰兒歌:「日本鬼,系還梟,打捱中國人,當過打父母。秦朝有徐福,採藥到童湖,帶去三千童男女,傳下好多日本奴。佔我文化,讀我詩書,照理就愛相幫扶。盲知忘恩背義賊,恩將仇報真糊塗。」


作者簡介:葉偉志,梅縣區丙村鎮蘆陵村人,在客家文化研究諸多刊物中發表過多篇作品。





客都原創,讓原創與您更近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微信號:sjkjwh


《客都原創》微信公眾號主編:花樣年華。

所有文章、圖片經作者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您而來的公眾號,正能量!傳播客都經典,弘揚客家文化。

歡迎原創投稿,郵箱2234919855@qq.com。您關注了嗎?


相關焦點

  • 【聽兒歌學英語】這首教孩子石頭剪刀布的英文兒歌,還讓孩子玩了一把手影遊戲!
    這是我們用英文兒歌聽出孩子2000+詞彙的第14期Rock scissors paper今天來深度解讀兒歌——Rock scissors
  • 原創 | 另一種武器:八年抗戰國共頒發的徽章不含糊
    (徽章與榮譽公號 原創文章)
  • 【原創歌曲】最後一戰(紀念抗戰勝利74周年——張天甫演唱)
    在湖南省漵浦縣龍莊灣鄉青山界打完的「雪峰山會戰——龍潭戰役」,在抗戰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成為十四年抗戰的最後一戰。      出生本地的詞作家張松及曲作家劉樂權,秉著對抗戰英烈的深切緬懷,創作了這首大氣磅礴的歌曲,懷化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張天甫,深情演唱了這首歌曲。      「八年烽火起蘆溝,最後一戰在龍潭。」
  • 美獄警用這招虐囚,罰站聽洗腦兒歌Baby Shark
    強迫聽兒歌只是虐囚酷刑的一部分,獄警把囚犯雙手反銬在空房間牆上,強逼他們罰站,連續兩小時聽著電腦播放《鯊魚寶寶》的「嘟嘟嘟嘟」歌聲。
  • 別的簡報|美國獄警用兒歌 《Baby Shark》 虐待囚犯
    美國獄警用兒歌 《Baby Shark》 虐待囚犯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兩名獄警與其主管在 10 月 5 日被起訴,理由是以極大音量強迫囚犯連續收聽
  • 抗戰紀念 |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抗戰大刀
    在整個抗戰期間,中日兩軍進行了無數次肉搏戰。使用大刀最多的部隊就是西北軍!         西北軍曾經是一個軍閥團體,它的領袖是馮玉祥。當時所有軍閥飽受國際武器禁運之苦,就連小小的刺刀對強度,韌度,標準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國根本造不出足夠的刺刀。 不過刺刀造不了,不代表其他冷兵器就造不了。在中國西北和華北地區,大刀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製造的東西。
  • 原創┃原北洋政府裡到底有多少高官在抗戰時投敵叛國?
    筆者想知道,到了抗戰時期,這些「帝國主義代理人」到底有多少投敵叛國,公開投入了帝國主義懷抱。之所以選擇抗戰時期,是因為抗戰時期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最容易」賣國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因日本帝國主義的大規模侵略而淪陷的國土面積最大,淪陷時間最長,被殖民程度最深,且日本侵略者積極在中國尋找、扶植代理人。
  • 七月七日,致敬那些在抗戰中犧牲的英雄
    您的支持是我們原創的動力。您讀到的不只是故事,是鄉情。敬請關注。       這是一段無法忘卻的歷史,八年的抗戰裡,有多少中國軍民因抗戰而流血犧牲。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往事歷歷,不堪回首。       那些為抗戰而犧牲人們當值得我們深切緬懷和永遠懷念。       小編整理了一些在湖南境內的抗日英雄紀念碑,藉以緬懷先烈,不忘國恥:
  • 抗戰大刀—用熱血澆築成的榮耀!
    眾所周知,抗戰時期的日本侵略軍對白刃戰的執著可謂到了偏執的地步。但是,面對強大的敵人,中國軍民並沒有被嚇倒,反而更加熱衷於與日軍展開白刃戰。但是直到抗戰前期,國軍只有少數精銳部隊才裝備了刺刀,當時國軍白刃戰的主角,正是赫赫有名的抗戰大刀,而非刺刀。
  • 抗戰勝利,從這裡開始!
    1937年9月25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的部署,為配合第二戰區國民黨軍隊防守晉東北內長城要隘平型關,初上華北抗日前線的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喬溝一線伏擊日軍。其中,第六八六團擔任主攻,負責喬溝段「斬腰」;第六八五團負責「攔頭」和阻擊跑池方向日軍回援;第六八七團負責「斷尾」並阻擊靈丘方向的援敵。
  • 兵鑑|不要以為抗戰時期只要是國軍就都戴德式盔
    兵鑑|不要以為抗戰時期只要是國軍就都戴德式盔深度摘要:在如今眾多的抗戰影視劇裡,基本上只要是國軍就都戴著德制M35鋼盔,無論是中央軍還是雜牌軍,也無論是抗戰初期還是後期,只要是國軍就必定人手一頂德式盔,簡直成了國軍的標配,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 美國為何抵制中國抗戰閱兵?
    但在上海合作組織在一份例行會議聲明中確認其成員國領導人都將出席閱兵活動後,同期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卻對此不置一詞。由此顯示出,這一組織的其他國家——印度、巴西、南非,仍對此態度曖昧。最新的報導指出,印度考慮到日本的態度,對於出席中國的抗戰閱兵式左右為難。同樣為難的還有韓國總統樸槿惠,她被指受到美國的勸阻。就目前所知的信息可以推斷的是,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領導人將不會出席這一活動。
  • 發現 中共抗戰僅靠28萬舊槍?
    最近翻楊奎松和沈志華先生整理的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發現一個有趣的報告——美國國務院1947年對解放軍武器來源的解析,追溯了抗戰後期共產黨部隊槍械的數量和來源,可以用來為中共抗戰問題提供旁證。報告中的數據非常明確:1944年底,48萬共軍只有28萬步槍,其中從國軍和日軍處各繳到9萬支,紅軍時代留下4萬支,民間搜集6萬破槍,重武器聊勝於無。這個數據準不準呢?
  • 【紀念抗戰】抗戰勝利的先聲——湘西會戰
    抗戰勝利的先聲——湘西會戰作者 明月江客       抗日戰爭進入1945年,勝利的曙光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太平洋戰場上,在美軍的強大攻勢下,日軍節節敗退。       湘西會戰是抗戰末期,正面戰場取得的一次輝煌的大捷,正面戰場在此次戰役後,開始轉入戰略反攻,湘西會戰實為抗戰勝利的先聲!
  • 抗日戰爭時期,29軍大刀隊使用的抗戰大刀真是武士刀的剋星嗎?
    作為抗戰精神的象徵,直到今日抗戰大刀依然被盛傳為日本刀的剋星,不少人有鼻子有眼的說抗戰大刀術怎麼專破日本刀的。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和抗戰大刀相比,都是量產制式軍刀,所以筆者覺得無論從做工還是二戰中可能出現對抗角度來說,95士官刀和抗戰大砍刀來做對比是最合適不過的。
  • 抗戰大課堂——抗戰後期國軍編制詳解
    有少量的76.2毫米口徑的蘇聯炮,如果有老人能說出七六二炮這個名詞,基本上就可以認定是抗戰老兵了。講一下迫擊炮的口徑,國軍步兵師下轄的迫擊炮,是82毫米口徑的迫擊炮,這是抗戰時期的主要迫擊炮口徑,這是國產的。駐印軍用的是美式迫擊炮,口徑是兩種,81毫米迫擊炮,60毫米迫擊炮。
  • 抗戰老兵很心痛:抗戰歷史正被臺灣社會遺忘!
    隨著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的臨近,臺灣官方最近一系列的舉動,給人一種臺灣「很在意」抗戰歷史的感覺。
  • 益陽抗戰的拾荒者
    這天,益陽電視臺播放了一條消息:我市退休老人鄧亞龍用16年時間搜集了上萬張益陽抗戰老照片,所撰寫的《靈與血——圖說抗戰中的益陽》一書,將於年底出版。 這天筆者還發現,「學習強國」手機平臺登載了亞龍先生一篇《揚旗——一名普通船工的抗戰故事》。幾天下來,其點擊量就超過20萬,恐怕創下了除「益陽在線」官網的益陽個人發文點擊量之最。
  • 炮火下的英姿:抗戰中國民革命軍陸軍制服鑑賞(上)
    【最著名的一張反映抗戰國軍將士精神面貌的照片,出自著名的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之手,登上了美國《生活》雜誌的封面,讓美國及世界了解了中國抗戰的決心,贏得了廣泛支持到了十多年後的抗戰時期,中國雖然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但各地的軍閥政治卻還有相當的生命力,這種地方勢力割據的現象便是戰時制服混亂的原因之一。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建立黃埔軍校後,為與軍閥部隊區分,黃埔軍校以中山服為樣板設計了一套頗具特色的制服,在制服與時局同樣混亂的民國年間,黃埔建軍可以說是近代以來中國軍服趨向於統一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