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運輸直升機,原來不是俄羅斯的米-26,而是米-12

2021-02-18 兵工科技

提到現今世界第一大和第一重運輸直升機,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俄羅斯的米-26,其最大載重量可達20噸。我國曾在汶川大地震中租用俄羅斯的米-26重型直升機把推土機、挖掘機、鏟車等60餘臺大型設備吊運到大壩上,解除了唐家山堰塞湖崩塌水位下洩的風險。不過,說到歷史上最大的運輸直升機,就不是米-26了,而是米-12。米-12是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超大型運輸直升機。它創下了最大起飛重量105噸,極限載重40噸的世界紀錄。此紀錄一直保持至今,堪稱直升機家族中的巨無霸。它的各項性能參數以及飛行紀錄至今未被打破,經國際航空協會認定,納入金氏世界紀錄。

 米-12重型直升機是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超大型運輸直升機。它創下了最大起飛重量105噸,極限載重40噸的世界紀錄

 

為美蘇冷戰催生的巨無霸

20世紀60年代,為應對美蘇冷戰的需要,蘇聯急需方便快捷的大型運輸工具,以便把包括戰略飛彈在內的大型軍事裝備快速配置到位。1962年由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安-22大型戰略運輸機已經研製成功。最大有效載重80噸,貨艙內可運載T-62重型坦克、地空飛彈、火箭發射車、飛彈運輸車等重型軍事裝備。蘇聯政府考慮到安-22雖然可以完成上述的運輸任務,但它必須依託大型地面機場來執行運輸任務。想要把這些大型軍事設備運送到沒有機場設施的戰略要地,安-22就無能為力了。

當時蘇聯在役的米-6、米-10、米-24直升機的運輸能力已滿足不了運送大型武器裝備的需要。因此蘇聯政府把不需大型機場為依託的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研製和生產就納入了軍備計劃之中,把它配套給安-22,作為中繼機聯合使用。1961年,蘇聯航空技術委員會擬定了大型戰略運輸直升機的研製計劃。1962年5月3日,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批准了該項研製計劃,要求研製出具有類似安-22運輸機大型機艙的重型運輸直升機,以便裝載各種大型武器裝備。該項研製計劃由著名的米裡直升機設計局實施。

米-12直升機結構示意圖

   

該機設計的各項技術參數是:整機長度37米、貨艙長度28米、機高12.5米,空重7噸,最大起飛重105噸。正常載重20噸,極限載重40噸。橫向配置五片槳葉的主旋翼2副,旋翼直徑35米,機尾安裝有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形狀和客機類似。機身的寬度,如果把螺旋槳包括在內可達67米,此寬度超過了波音747。米-12令人驚愕的超大的機體堪稱直升機家族的巨無霸。

1965年4月蘇聯部長會議做出了生產第一架樣機的決定,並要求在薩拉託夫航空工廠生產5架軍用型米-12重型直升機。1965年底,軍方訂貨單位用36種不同型號的武器裝備試裝在米-12的實體模型上,1966年4月,國家委員會同意照此組裝第一架樣機。

1967年,米-12首飛成功。1967年12月開始進行系列飛行試驗。在一個月的飛行試驗中進展順利,共飛行122次,懸停77次,飛機的各項技術性能達到了設計要求。

 

創新的設計理念  領先世界的技術性能

米-12的設計中,運用了創新的設計思維,因此使它的許多機體結構和飛行技術性能處於當時世界航空領域的領先地位。

該機為雙旋翼橫列式直升機。它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兩副螺旋槳的安放位置打破了傳統的縱列式布局,採用了並列式的安置辦法,把2副螺旋槳安置在兩副反梯形的固定機翼的末端,使各自的螺旋槳都有自己比較寬大而又相對獨立的氣動空間,提高了螺旋槳升力效能。

第二個特點是配置了強勁的動力裝置。4臺A-25Bo輪軸發動機,分2組成對安裝在固定機翼翼尖下面的短艙內。發動機單臺功率為6500軸馬力。為便於維護動力裝置,每對發動機的整流罩側板可向下打開,成為可容納3人的維護平臺。

第三個特點是,機組人員增至6人。前部飛行人員的座艙為上下兩層,底層為駕駛艙,艙內並排安置正、副駕駛員座椅,正駕駛座位在左,副駕駛座位在右。正駕駛員後面為隨機機械師,副駕駛員後面為電氣技師。駕駛艙上面是領航艙,領航員和報務員前後排列。兩側應急出口艙門位於座艙後部。駕駛員艙和領航員艙右側有向下打開的應急出口艙門。貨艙內沿側壁約有50副可向上摺疊的座椅供押運貨物的人員和士兵乘坐。

第四個特點是,自帶機械裝備。貨艙內裝有電動平臺起重機,可沿貨艙頂部的軌道移動。起重機有4個起吊點,每點可起吊2.5噸貨物,4點同時起吊可吊起10噸貨物。尾部艙門可向下打開,成為裝載貨物的跳板。左側外掛油箱前面有向後滑動的艙門。

第五個特點是具有超大的載重量。它超大的貨艙容積(28.15×4.4×4.4米)可裝載重20噸-40噸的大型軍事裝備,可載全副武裝的士兵120人。

第六個特點是,雖為重載,但也具有較高的技術性能:實用升限3500米,巡航時速240公裡,最大時速 260公裡,航程500公裡。

此外它的自動化程度比較高也是它的突出特點。它配有三套自主式液壓系統、四通道自動駕駛儀、自動穩定系統、自動傾斜器以及地形顯示雷達等特種設備。橫向安裝的兩副旋翼通過協調軸保證同步,任何一側發動機發生故障,能保持兩副旋翼正常旋轉。

米-12直升機雖然沒有進入量產,但它在世界直升機研發歷史上卻有著重要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米-12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創下了多項有效載重高度的世界紀錄。1969年2月22日,載重31.03噸,以180米/分的爬升速度爬升列2951米,打破了最大載重爬升2000米高度的世界紀錄,也打破了20噸、25噸、30噸、35噸和40噸載重的高度紀錄。

 

載譽未「上崗」, 資料存史冊

米-12直升機是當時也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橫列式雙旋翼運輸直升機,它打破7項世界紀錄,獲美國直升機協會頒發的西科洛夫斯基直升機技術突出成就獎,1971年5-6月間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29屆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被譽為展會的「明星飛機」,而後又先後在哥本哈根、柏林等地進行了展示飛行。

米-12直升機研製成功,並在試飛過程中創造了多項載荷飛行記錄,理應為軍地服務大顯身手。但由於蘇聯軍隊快速部署彈道飛彈等大型軍事裝備的方式多樣化,對負責轉運任務的米-12直升機需求減少。又因該機機體龐大、笨重、操縱複雜、載重40噸需滑跑起飛,這些弱點使其實用價值減低,而使研製計劃擱置。而後渦軸發動機技術的得到提高,研製常規大載重量的直升機有了可能,因此軍方擱置了米-12直升機的生產計劃,把目光關注在輕便靈活的米-26直升機的研製上。

米-26以它的20噸大載重量、時速295公裡、實用升限5500 米、航程590公裡(載荷20噸)、8片旋翼葉片的單旋翼重型直升機等優良的技術性能成為取代米-12的大型運輸直升機,現今仍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一重運輸直升機。

 

結語

米-12這架直升機家族中的巨無霸雖然沒有進入量產,但它在世界直升機研發歷史上卻有著重要的借鑑和參考價值。超級重型運輸直升機是蘇聯具有戰略意義的研製課題。至今超級重型運輸直升機在軍民兩個應用領域仍然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作為軍用,它可作為中繼機,把大型的軍事裝備和軍隊快速接續運送到各自的戰位,作為民用它可把大型機械裝備運送到交通不便的施工現場,特別是在地質災害發生時,在交通阻塞的情況下它可把各類救災機械和物資速遞到災區,打通災區和外界的通道。因此也應像研製米-12的思路一樣,把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研製放在軍民戰略上的需要來考量。

目前我國直升機家族的成員雖然還比較健全,已經具有了如直-8、直-18、直-20和AC311等中型運輸直升機,但能在載荷達到20噸的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研製上尚屬空白。在汶川大地震中只能租用俄羅斯的米-26重型直升機把推土機、挖掘機、鏟車等60餘臺大型設備吊運到大壩上,解除了唐家山堰塞湖崩塌水位下洩的風險。因此研製超級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當務之急。有消息稱研製超級重型運輸直升機已在計劃之中。期望著國產重型運輸直升機也能像國產大型客機C919一樣早日飛上藍天。

 

相關焦點

  • 米12—世界上曾經最大的直升機!米26在它面前就是小弟
    沒錯,要說當今世界現役最大的直升機,絕對非俄羅斯的米-26莫屬,超過40米的機體長度,旋翼直徑達32米,最大起飛重量約為56噸,最大載重超過20噸,與美國的C-130"超級大力神"運輸機運力相當,與現役同類型的直升機相比,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塊頭
  • 重型直升機之王——米-26「光環」
    俄羅斯經濟好轉後,只有為數不多的幾種型號能在停產後起死回生,不是因為這些型號有多麼先進,而是因為這些型號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伊爾-76和安-124運輸機、米-24攻擊直升機。  米裡設計局的米-26「光環」是另一種幸運起死回生的蘇聯時代設計,對於俄羅斯來說重新研製一種超重型直升機過於昂貴且產量有限,因此重新生產這種經過驗證的直升機是更好的主意。
  • 世界十大軍用運輸直升機
    最初的NH90有兩個版本,NH90 NFH(北約護衛艦直升機)用於反潛戰和反艦,NH90 TTH(戰術運輸直升機)用於攻擊運輸、救援等,可容納20名士兵,裝載2000到5000公斤貨物,是世界十大運輸直升機之一。9、米-38t直升機(俄羅斯)
  • 俠之大者——原蘇聯米-26直升機:沒人能運得了我
    圖註:印度米-26直升機米-26直升機使用的D-136系列渦軸發動機性能強悍。配備輔助燃料箱的情況下,米-26直升機的載重航程範圍可以擴展到800km。可以說,藉助於強大的動力系統,米-26直升機載重能力能與美國C-130大力神運輸機媲美。
  • 世界上最大的6種運輸直升機
    1、Mil Mi-26(俄羅斯)Mil Mi-26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直升機,它在西方被稱為
  • 能上高原,火力堪比阿帕奇,我國購買米171Sh武裝運輸直升機
    2020論壇上繼續展出了米17的最新改進型——米171Sh武裝運輸直升機時,沒人會想到米17會再度飛入我國,畢竟從07年最後一批米17交付後,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購買過。作為對比,美國陸軍擁有各型直升機超過五千架,其中運輸直升機數量超過4000架,包括1300餘架黑鷹通用直升機以及400餘架CH-47大型運輸直升機。不僅數量排名全球第一,而且在質量上也是傲視群雄。
  •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開始為俄國防部生產米-38T 直升機
    根據合同條款,俄羅斯直升機控股公司將在2019年底之前為俄羅斯國防部提供兩架米-38T直升機。米-38T直升機是米-38的軍事版本,由JSC Mil莫斯科直升機工廠開發。這批直升機將用於進行聯合飛行試驗,以符合俄羅斯武裝部隊的要求。並根據他們的使用反饋結果,決定在2018-2025年俄羅斯軍備計劃的框架內進一步明確購買米-38T的數量。
  • 俄羅斯米-38T首飛了,中國的米-171何時迎來更新換代?
    ,裝備數量最多的主力直升機無疑是中型通用運輸直升機,它們不但能擔負戰場運輸投送人員物資的重任,還能經過改裝執行醫療救護、空中戰鬥支援、搜索救助、特種作戰等多種任務,歐洲和美國典型的中型通用直升機型號分別是NH90和UH-60M,而在俄羅斯,對應的型號則是米-8/17系列直升機。
  • 一個頂倆:米-26這樣的重型直升機,要不要多來幾架?
    微信朋友圈裡,無論是不是四川人,大伙兒只能眼瞅著烈焰卷著旋兒沖天而起,干著急。這次火災,犧牲的救火人員有19位,都是捨命往前衝的好漢子。一年以前,也是在涼山州,31人在森林消防前線犧牲。代價太慘重了。災情發生後,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按照上級指示要求,快速啟動應急預案,研判火情,指令南航總站西昌站1架米-26、1架卡-32和1架米-171直升機迅速參與撲救。
  • 看,最大的直升機,米-26來了!
    月12日上午,駐贛森林消防大隊營區附近西山林區。隨著天空傳來一陣轟鳴聲,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米-26直升機,帶著15噸吊桶的水,飛向正在蔓延的山火,到達指定3號區域後,在30米左右的高空開始灑水滅火!米-26直升機的出場,引來廣泛關注,也讓對火勢揪心的人們吃了定心丸!
  • 拯救歐洲的旋翼勇士:搶救車諾比行動中的蘇軍米裡直升機
    與此同時,蘇聯空軍其他機型也參與到了其中,米-2、米-6、米-24R和米-26相繼抵達車諾比核電站參與救援,運輸能力最弱的米-8則轉至人員運送和傷員搶救戰線。勤奮的「吊鉤」——米-6重型運輸直升機由於發生爆炸的4號反應堆大火持續燃燒,急需效率更高的直升機來空投滅火材料,此時蘇聯空軍裝備的米-6「吊鉤」重型運輸直升機就派上了大用場。
  • 應急救援之王:米-8、米17和米171直升機
    米-171直升機是俄羅斯米裡設計局設計、俄羅斯烏蘭航空生產聯合公司生產的新型直升機,是著名的米-8T和米-17的現代化改進型,性能和可靠性比米-
  • 新一批米171到貨!我國直20已經量產,為何還要向俄羅斯購買直升機?
    這款直升機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各位老鐵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迷彩虎,我是虎哥。就在不久前,軍媒發布消息稱,我國西部戰區的某部隊接裝了一批新直升機,通過畫面來看,這一次部隊列裝的就是進口自俄羅斯的米171河馬運輸直升機,而這款直升機也算是我軍的老熟人了。
  • 從「飛行步戰」到「飛行坦克」,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的艱辛之路
    米-24A在服役不久就暴露出一個嚴重問題,如果在懸停中遭遇側風就可能進入不受控制的打轉,由此導致多起墜機事故。最後設計師通過把尾槳從垂尾右側移到左側才解決該問題。此外,「方陣」-M飛彈和其手動制導系統的命中率只有30%,隨著蘇軍作戰思想的轉變,指揮官開始把米-24A視為一種近距空中支援直升機而不是突擊運輸直升機,而命中率低下的「方陣」-M飛彈無法使該機有效執行該任務。
  • 米裡設計局開山之作:從米-1開始,沒有它就沒有米-8和米-24!
    其實,米格是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和米哈伊爾·格列維奇兩人的合稱,造戰鬥機的;米裡是米哈伊爾·列昂季耶維奇·米裡,造直升機的。1947年12月,剛滿38歲的米裡受命組建以他名字命名的直升機設計局,並擔任總設計師,直到1970年病逝。米裡共研製出9個直升機型號,包括米-1、米-2、米-4、米-6、米-8、米-10、米-12、米-14和米-24。與卡莫夫一起建設了一個俄羅斯直升機大家族。
  • 【深度】俄羅斯恐怖直升機家族!
    米-4雖然造價低廉,但技術性在當時不是十分強,中國在20世界50年代初引進米-4直升機,並開始仿製,於1959年首飛成功,米-4在中國代號為直-5,目前也已經退役。米-24武裝直升機是前蘇聯米裡直升機設計局設計的蘇聯第一代武裝加運輸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機。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雌鹿」(Hind)。定位為大型直升機空中炮艇和低運量兵員運輸用途,最初為蘇聯空軍使用,成功後外銷30國以上。北約命名規則把外銷的米-25和米-35直接命為雌鹿D和雌鹿E。
  • 米-26「光暈」直升機:載重20噸,堪稱直升機界的「大力神」
    它就是著名的米-28直升機,北約代號「光暈」。米-26是當今世界噸位最重的直升機,在軍用和民用領域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米爾直升機工廠在米-6和米-10的基礎上研發了米-26,迄今無可超越。米-26研發於上世紀70年代,1985年實現量產,並對外出口,當時的售價為1020萬美元。
  • 六架米-8MTB-1直升機出售,26座,正常維護保養,均可飛行狀態!
    米-8直升機,北約綽號河馬(Hippopotamus),與米-17系列一起,是蘇聯米裡設計局設計的世界經典通用直升機,也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直升機(12500架以上),而且生產數量還在不斷上升,號稱直升機王國中的「卡拉什尼科夫
  • 世界上6款「空中巨獸」運輸直升機,哪款最厲害?
    自從在越南戰爭中,美國的直升機大放異彩,大家都開始對重型運輸直升機青睞有加。而其中也誕生了不少的攻城巨獸,今天我們就盤點世界上最大的六款重型直升機。而這些直升機也堪稱人類工程學的奇蹟,直到今天,大多數仍然在擔任著搬運工的角色,勤勤懇懇地為自己的國家服務。排名第六的是來自波音公司的MH-47G這種運輸機是支奴幹家族現在最新的成員之一。
  • 德國下一代重型運輸直升機究竟在哪裡?
    德國在重型運輸直升機上的水平如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大量運輸人員和物資的需求促成了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研發工作。德國在當時因為《雅爾達協定》中對於其擁有軍隊和裝備等方面的限制,所以不能展開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研製工作,這也拖延了德國在重型運輸直升機領域上的研製步伐,所以它只能在北約框架下採購美國的CH-53G作為它的第一款重型運輸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