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媒體曝光了停泊在印度科欽造船廠碼頭的「維克蘭特」號圖片。可以看到,與去年凌亂的施工畫面相比,「維克蘭特」號航母甲板已經被打掃乾淨,並且完成了刷漆畫線工作,距離海試的確只有咫尺之遙。不過,從甲板畫線格局以及整艘航母的造型設計來看,「維克蘭特」號與我們想像中的航母標準似乎不太一樣。毫不誇張地說,「維克蘭特」號更像是一艘兩棲攻擊艦。當然,如果以兩棲攻擊艦的標準來看,面對「維克蘭特」號與主力艦載機LCA的搭配,我國的075+L15的組合甚至並不遜色。
根據印度海軍很早就公布的數據顯示,「維克蘭特」號航母長260米,寬60米,排水量為37500噸,最高航速28節。自2009年2月28日完成龍骨安裝儀式以來,「維克蘭特」號航母的建造工程一直都不順利,就其根本而言,就是因為印度並不具備獨立建造航母的實力,在很多技術環節都面臨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在項目協作方面,「維克蘭特」號的設計方是印度海軍設計局,建造方是科欽造船廠。然而,在整個項目推進過程中,眾多私營或公營機構參與其中,甚至一些國外機構為了謀取利益也來分一杯羹。各方各懷鬼胎,真正對項目的投入力度卻不大。就以航母建造中不可或缺的鋼材為例,印度最初並沒有急需的ABA鋼材,這直接導致項目一度中斷。最終,在印度政府的幹預下,印度國防冶金研究實驗室和印度鋼鐵管理局達成合作,專門開始研發ABA特種鋼材,才保證了項目起死回生。
在經歷了種種波折後,最終形成雛形的「維克蘭特」號航母也差強人意。早在2016年9月,印度審計部就公布了一項報告,從設計到建造,「維克蘭特」號航母在很多環節都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特別是變速箱、戰機起飛系統等核心單元,都沒有達到合格標準。的確,被印度軍方寄予厚望的科欽船廠本身就沒有獨立建造航母的經驗。在耗費無數資源之後,「維克蘭特」號也遲遲無法進入交付階段。
從此次媒體公布的圖片來看,即便「維克蘭特」號如期海試,但距離真正形成戰鬥力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僅僅是在艦載機這一項,按照設計標準,「維克蘭特」號擁有兩條飛機起飛跑道和一條降落跑道,能夠搭載米格-29K、印度國產LCA在內的30餘架艦載機。不過,四四方方的甲板設計,以及並不科學的戰機起飛點設計,依然讓人產生錯覺:莫非印度海軍轉變思路,真得要把「維克蘭特」號當作兩棲戰艦來使用?
從中印兩國海軍現役配置對比就可以發現,即便撇開「遼寧」號和「山東」號航母,我國的075兩棲攻擊艦就足以和目前階段的「維克蘭特」號航母相媲美。除了噸位不及對方之外,075隻要配備電磁彈射器並改裝斜角甲板,就能起降L15B戰鬥/教練機,搖身一變成為「準航母」。從航速、作戰半徑、機動性等實用性指標來看,主要定位為教練機的L15B也並不比印度國產LCA戰機遜色。甚至,和尚未完全成熟定型的LCA相比,L15B戰鬥/教練機的安全性和全面性更為突出。從更遠的角度來看,當性能更出色的076橫空出世,中國海軍的「準航母」力量將進一步提升。到時候,「維克蘭特」號航母真得只能與我國的兩棲戰艦一較高低了。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印度海軍擁有近60年的航母使用經驗。相對來說,中國海軍只是在近年來不斷提速,才真正跨入「航母俱樂部」。即便我們目前擁有了雙航母編隊,但在航母戰術應用、作戰體系完善方面,我們同樣也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個階段性目標,也將成為中國海軍邁向「深藍海軍」所必須跨過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