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媒體對「金頭盔」飛行員李勇進行了專題報導,透露了43歲的李勇曾經率領4架殲10C戰機,在演習中成功擊退了24架「敵機」的進攻,扼守住了己方空域。從報導中可以看出,24架「敵機」並不是轟炸機或者攻擊機,而是專門用來攻擊殲10C的戰鬥機,4架殲10C能夠抵禦24架戰鬥機的進攻,一方面說明李勇與戰友們的戰術、駕駛水平都非常高超,另一方面也證明殲10C的性能非常強悍,普通的戰鬥機根本不是殲10C對手。
雖然報導並未透露24架「敵機」的型號,但是根據報導中出現的殲10A機群畫面來看,4架殲10C對付的應該就是殲10A機群。殲10A與殲10C雖然名字只有一個字母的區別,但是性能卻大相逕庭,殲10A受制於研發年代較早的原因,被設計成一款空優戰機,採用了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擁有較好的超音速性能,但是殲10A的火控系統相對簡陋,只能發射空對空飛彈、航空炸彈、火箭彈(後期改進可以使用雷射制導炸彈),暫時不具備發射反艦飛彈、空對地飛彈的能力。
而殲10C雖然保留了鴨式布局的氣動外形,但是對進氣道設計進行了修改,由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變成了「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雖然殲10C的最大飛行速度有所下降,但是降低了機體重量並增加了亞音速性能,通過改進航電系統,讓殲10C的空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時具備了多用途作戰能力,不僅可以空戰,還可以使用反輻射飛彈、反艦飛彈等武器執行其它任務。如果說殲10A的綜合性能相當於F16C/D、幻影2000這些第四代戰機,那麼殲10C的綜合性能已經達到了四代半戰機的標準,與F16E/F、陣風處於同一水平。
殲10C的另一個改進來自於動力系統,殲10A使用的是AL31FN發動機,最大推力在125千牛左右,而殲10C則開始使用渦扇10「太行」發動機,渦扇10發動機的最大推力達到了140千牛,大大提高了殲10C的推重比,讓殲10C的亞音速機動性更上一層樓。此外殲10C還裝逼了性能更好的霹靂10、霹靂15空對空飛彈,空戰能力較使用霹靂8、霹靂12飛彈的殲10A更強,殲10C藉助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優勢與霹靂15飛彈的射程優勢,可以在遠距離外壓制殲10A戰機,通過合理的戰術的確能夠令4架殲10C擊退24架殲10A。
殲10C擊退24架「敵機」的報導,也引起了印度空軍的注意,據印度ANI電視臺報導,印度空軍參謀長拉克什·庫馬爾·辛格·巴達烏裡亞上將表示:實戰中不可能出現4架戰機擊退24架戰機的情況,就連陣風戰機也做不到。
陣風戰機做不到事情,並不意味著殲10C做不到,因為陣風戰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尺寸較小,探測距離有限,無法發揮「流星」遠程空對空飛彈的射程優勢,超視距作戰主要以米卡空對空飛彈為主,而米卡飛彈的最大射程在60千米左右,以少敵多的情況下很容易被近身,陷入近距離纏鬥。而殲10C使用的霹靂15遠程空對空飛彈,最大射程在150千米左右,能夠在遠距離外壓制敵機,最終擊退大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