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19日凌晨表決通過備受爭議的新安保法案,使戰後以來的日本安保政策徹底改變。這份法案自誕生以來,就遭到日本社會各界的強烈譴責,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
以下幾個問題,將帶你探明新安保法背後的真相。
新安保法是什麼?——打著「和平」旗號的戰爭法案
由於執政聯盟佔多數席位,日參議院最終否決對安倍的問責決議案,安倍鞠躬致謝。(東方IC)
安保法案其實是兩項法案,分別是《國際和平支援法案》與《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其中,《國際和平支援法案》是為日本自衛隊支援多國軍隊提供依據,《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所包含的十項小法案則規定了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和發起武力攻擊的條件。
來看新安保法的幾個重要關鍵詞:
海外派兵——新立法的《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其實質是「海外派兵永久法」。根據這一法案,日本可隨時根據需要向海外派兵並向其他國家軍隊提供支援。
集體自衛權——集體自衛權,是指與本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遭受其他國家攻擊時,無論自身是否受到攻擊,都有使用武力進行幹預和阻止的權利。宣告日本戰後長期堅持的「專守防衛」國策遭徹底顛覆。這是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安保政策的最重大轉折。
地理限制——安保法案的要害是擴大日本自衛隊在海外的軍事活動。法案突破了現行《周邊事態法》中對自衛隊後方支援行動的地理限制,除將向美軍等外軍提供軍事支援的範圍擴大至全球外,還能參與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海外軍事活動。
武器——據日本媒體報導,根據安保相關法案,自衛隊在外國營救本國人質時,可使用「必要武器」,而不是以前只限於危機時「自衛」的武器。
由此可見,儘管新安保法兩個法案名稱中都有「和平」二字,但其內容卻是實實在在的「戰爭法案」。甚至連日本國內輿論都認為,這可能導致日本走上「窮兵黷武」的戰前老路。
新安保法通過意味著什麼?——允許日本向他國動武,日美之間實現互相利用
新安保法案的實質就是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旨在擴大自衛隊海內外軍事活動。新安保法規定,當日本或與日本有密切關係的國家遭到武力攻擊,日本的存亡受到威脅、存在國民權利被徹底剝奪的危險時;當無法尋求其他可執行方式來抵抗攻擊,及保證日本存亡不受威脅,並保護本國民眾時;對於軍事的使用度可以降到最低時,允許日本向他國動武。
也就是說,即使日本沒有直接受到攻擊,僅僅只是「威脅」,也可以對他國行使武力;日本政府在獲得國會批准的情況下,隨時可以向海外派遣自衛隊,支持外國軍隊。這使得日本自衛隊將再也不受地域限制,可在全球「縱橫馳騁」。
這樣一來,日本自衛隊的派兵性質將從後勤支援變為戰場支援。日本自衛隊將不再是一支防禦性武裝力量,而是一支有極強進攻性的軍事力量。這意味著日本的國家發展路線和戰略走向將發生重大轉變。
日本新安保法通過後,韓國朝野上下均強烈譴責。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卻表示,美國「歡迎日本在地區及國際安全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軍事專家分析,在新安保法問題上,日美是為了實現互相利用。日本利用美國借船出海,打破戰後禁區;美國利用日本實現亞太「再平衡」戰略。
安倍政權為何執意強推?——對中國崛起的焦慮,為保不下臺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議員大打出手,安倍靜靜旁觀。(來源:青島日報)
對中國崛起的焦慮。2010年,中國GDP超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這對日本社會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都造成不小的心理衝擊。美日都希望加強同盟,增強對中國的「遏制力」。
貫徹美日新型防衛合作關係的需要。今年4月,美國和日本在紐約聯合發布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允許日本武裝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進攻性的角色,要貫徹指針內容,也需要日本修改諸多安保法律。因此新安保法案成為與美日新防衛指針相互配套的關係。
大國主義野心。新安保法案的背後是安倍政權重塑軍事大國的野心。新安保法案的通過,宣告日本戰後長期堅持的專守防衛國策遭徹底顛覆。安倍政府也就完成了內閣決議解禁集體自衛權、立法修法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借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伺機出兵海外的安保政策轉換三部曲。
保住自己政治地位。對安倍來說,面臨著自民黨黨內巨大壓力,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果安保法案通不過,安倍勢必下臺。因此,除了硬著頭皮「一條道走到黑」,他已別無他擇。
後安保法時代 日本何去何從?——改變未來前行的方向,或給國民帶來無妄之災
日本當地時間9月19日凌晨,東京國會大樓外,數千名日本民眾連夜冒雨抗議。(來源:騰訊國際新聞)
學者分析認為,新安保法通過後,日本自衛隊將加快走出去。用安倍晉三自己的話講,通過安保法案最重要的是「要讓日本自衛隊走出國門」、「要能夠和盟友美國並肩作戰」。這將給日本帶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改變方向:新安保法案違反了日本和平憲法前文和第九條中有關「和平主義、不行使武力」的內容,和平憲法將名存實亡,有學者認為這幾近於一場「憲法政變」。安保法案將真正改變日本未來前行的方向。
政治創傷:連日來,數萬日本民眾冒雨聚集在國會附近抗議安保法案。日本反對黨甚至使出渾身解數,包括在參院「鬧堂」,試圖阻止表決,使新安保法案成為廢案。在大部分國民和幾乎所有在野黨反對的情況下,日本國會強行通過「安保法案」將給日本社會帶來撕裂和巨大的政治創傷。
無妄之災:對於日本國民來說,安保法案可能會給他們的生命帶來無妄之災。安保法案將為新版日美防衛指針「保駕護航」。如果日本今後參與像伊拉克戰爭這種美國發動的非正義戰爭,日本很可能蒙受不必要的流血甚至是武力報復。
安倍費盡心機,先修安保「小法」,下一步再修憲法「大法」,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動日本戰後立法根本,獲得發動戰爭的權利,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從長遠來看,一個「軍國主義化」的日本重回歷史舞臺的可能性已經出現。
新安保法對中日關係有何影響?——日本能在所謂「灰色地帶」開火,兩國軍事衝突可能性大增
中國海警船編隊巡航釣魚島海域。(資料圖)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吳懷中認為,新安保法中有專門針對中國設計的內容,將諸多對抗和爭鬥的矛頭對準中國。其中對所謂「灰色地帶事態」的應對之策,可謂針對中國最明顯的一個領域。
所謂「灰色地帶事態」被日方認為介於戰爭與和平狀態之間,例如外國軍艦擅自侵入日本領海、外國的武裝漁民非法登陸並侵佔日本的離島等。安倍政權臆測,這種事態是中日之間最有可能發生的一種低烈度危機事態,地點就是其西南諸島。
安保法案提出要在「灰色地帶事態」中加強自衛隊和美軍的「無縫」合作。比如,美軍軍艦在東海公海水域對某國艦船進行監視追蹤時遭火控雷達鎖定,根據新法,護航的日本軍艦或戰機能對某國軍艦進行警告射擊。據此,有專家指出,這一決議打著「無縫」應對名義,實質是繞開立法授權,擴大首相在「灰色地帶事態」中的指揮命令權限,更容易導致事態快速升級。
此外,新安保法還規定,如果日本周邊(黃海及朝鮮半島、東海、南海等)發生緊急事態,安倍政權則有理由將其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從而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而日本的周邊事態,也是中國的周邊事態,如果這些區域發生各種危機事態,根據新安保法,日本將可以找到理由和依據來強行介入,對其認定的親密國家行使集體自衛權,或提供後勤支援等。這種趨勢和局面,無疑將給中國周邊環境帶來更大壓力,也給亞太地區帶來更多的安全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人民網、環球時報、中國新聞網、京華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