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安保法的五個真相

2022-01-03 新華網


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19日凌晨表決通過備受爭議的新安保法案,使戰後以來的日本安保政策徹底改變。這份法案自誕生以來,就遭到日本社會各界的強烈譴責,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

以下幾個問題,將帶你探明新安保法背後的真相。

新安保法是什麼?

——打著「和平」旗號的戰爭法案


由於執政聯盟佔多數席位,日參議院最終否決對安倍的問責決議案,安倍鞠躬致謝。(東方IC)

安保法案其實是兩項法案,分別是《國際和平支援法案》與《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其中,《國際和平支援法案》是為日本自衛隊支援多國軍隊提供依據,《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所包含的十項小法案則規定了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和發起武力攻擊的條件。

來看新安保法的幾個重要關鍵詞:

海外派兵——新立法的《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其實質是「海外派兵永久法」。根據這一法案,日本可隨時根據需要向海外派兵並向其他國家軍隊提供支援。

集體自衛權——集體自衛權,是指與本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遭受其他國家攻擊時,無論自身是否受到攻擊,都有使用武力進行幹預和阻止的權利。宣告日本戰後長期堅持的「專守防衛」國策遭徹底顛覆。這是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安保政策的最重大轉折。

地理限制——安保法案的要害是擴大日本自衛隊在海外的軍事活動。法案突破了現行《周邊事態法》中對自衛隊後方支援行動的地理限制,除將向美軍等外軍提供軍事支援的範圍擴大至全球外,還能參與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海外軍事活動。

武器——據日本媒體報導,根據安保相關法案,自衛隊在外國營救本國人質時,可使用「必要武器」,而不是以前只限於危機時「自衛」的武器。

由此可見,儘管新安保法兩個法案名稱中都有「和平」二字,但其內容卻是實實在在的「戰爭法案」。甚至連日本國內輿論都認為,這可能導致日本走上「窮兵黷武」的戰前老路。

新安保法通過意味著什麼?

——允許日本向他國動武,日美之間實現互相利用

新安保法案的實質就是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旨在擴大自衛隊海內外軍事活動。新安保法規定,當日本或與日本有密切關係的國家遭到武力攻擊,日本的存亡受到威脅、存在國民權利被徹底剝奪的危險時;當無法尋求其他可執行方式來抵抗攻擊,及保證日本存亡不受威脅,並保護本國民眾時;對於軍事的使用度可以降到最低時,允許日本向他國動武。

也就是說,即使日本沒有直接受到攻擊,僅僅只是「威脅」,也可以對他國行使武力;日本政府在獲得國會批准的情況下,隨時可以向海外派遣自衛隊,支持外國軍隊。這使得日本自衛隊將再也不受地域限制,可在全球「縱橫馳騁」。

這樣一來,日本自衛隊的派兵性質將從後勤支援變為戰場支援。日本自衛隊將不再是一支防禦性武裝力量,而是一支有極強進攻性的軍事力量。這意味著日本的國家發展路線和戰略走向將發生重大轉變。

日本新安保法通過後,韓國朝野上下均強烈譴責。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卻表示,美國「歡迎日本在地區及國際安全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軍事專家分析,在新安保法問題上,日美是為了實現互相利用。日本利用美國借船出海,打破戰後禁區;美國利用日本實現亞太「再平衡」戰略。

安倍政權為何執意強推?

——對中國崛起的焦慮,為保不下臺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議員大打出手,安倍靜靜旁觀。(來源:青島日報)

對中國崛起的焦慮。2010年,中國GDP超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這對日本社會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都造成不小的心理衝擊。美日都希望加強同盟,增強對中國的「遏制力」。

貫徹美日新型防衛合作關係的需要。今年4月,美國和日本在紐約聯合發布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允許日本武裝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進攻性的角色,要貫徹指針內容,也需要日本修改諸多安保法律。因此新安保法案成為與美日新防衛指針相互配套的關係。

大國主義野心。新安保法案的背後是安倍政權重塑軍事大國的野心。新安保法案的通過,宣告日本戰後長期堅持的專守防衛國策遭徹底顛覆。安倍政府也就完成了內閣決議解禁集體自衛權、立法修法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借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伺機出兵海外的安保政策轉換三部曲。

保住自己政治地位。對安倍來說,面臨著自民黨黨內巨大壓力,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果安保法案通不過,安倍勢必下臺。因此,除了硬著頭皮「一條道走到黑」,他已別無他擇。

後安保法時代 日本何去何從?

——改變未來前行的方向,或給國民帶來無妄之災


日本當地時間9月19日凌晨,東京國會大樓外,數千名日本民眾連夜冒雨抗議。(來源:騰訊國際新聞)

學者分析認為,新安保法通過後,日本自衛隊將加快走出去。用安倍晉三自己的話講,通過安保法案最重要的是「要讓日本自衛隊走出國門」、「要能夠和盟友美國並肩作戰」。這將給日本帶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改變方向:新安保法案違反了日本和平憲法前文和第九條中有關「和平主義、不行使武力」的內容,和平憲法將名存實亡,有學者認為這幾近於一場「憲法政變」。安保法案將真正改變日本未來前行的方向。

政治創傷:連日來,數萬日本民眾冒雨聚集在國會附近抗議安保法案。日本反對黨甚至使出渾身解數,包括在參院「鬧堂」,試圖阻止表決,使新安保法案成為廢案。在大部分國民和幾乎所有在野黨反對的情況下,日本國會強行通過「安保法案」將給日本社會帶來撕裂和巨大的政治創傷。

無妄之災:對於日本國民來說,安保法案可能會給他們的生命帶來無妄之災。安保法案將為新版日美防衛指針「保駕護航」。如果日本今後參與像伊拉克戰爭這種美國發動的非正義戰爭,日本很可能蒙受不必要的流血甚至是武力報復。

安倍費盡心機,先修安保「小法」,下一步再修憲法「大法」,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動日本戰後立法根本,獲得發動戰爭的權利,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從長遠來看,一個「軍國主義化」的日本重回歷史舞臺的可能性已經出現。

新安保法對中日關係有何影響?

——日本能在所謂「灰色地帶」開火,兩國軍事衝突可能性大增


中國海警船編隊巡航釣魚島海域。(資料圖)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吳懷中認為,新安保法中有專門針對中國設計的內容,將諸多對抗和爭鬥的矛頭對準中國。其中對所謂「灰色地帶事態」的應對之策,可謂針對中國最明顯的一個領域。

所謂「灰色地帶事態」被日方認為介於戰爭與和平狀態之間,例如外國軍艦擅自侵入日本領海、外國的武裝漁民非法登陸並侵佔日本的離島等。安倍政權臆測,這種事態是中日之間最有可能發生的一種低烈度危機事態,地點就是其西南諸島。

安保法案提出要在「灰色地帶事態」中加強自衛隊和美軍的「無縫」合作。比如,美軍軍艦在東海公海水域對某國艦船進行監視追蹤時遭火控雷達鎖定,根據新法,護航的日本軍艦或戰機能對某國軍艦進行警告射擊。據此,有專家指出,這一決議打著「無縫」應對名義,實質是繞開立法授權,擴大首相在「灰色地帶事態」中的指揮命令權限,更容易導致事態快速升級。

此外,新安保法還規定,如果日本周邊(黃海及朝鮮半島、東海、南海等)發生緊急事態,安倍政權則有理由將其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從而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而日本的周邊事態,也是中國的周邊事態,如果這些區域發生各種危機事態,根據新安保法,日本將可以找到理由和依據來強行介入,對其認定的親密國家行使集體自衛權,或提供後勤支援等。這種趨勢和局面,無疑將給中國周邊環境帶來更大壓力,也給亞太地區帶來更多的安全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人民網、環球時報、中國新聞網、京華時報報導


相關焦點

  • 關注 日本新安保法正式生效 專家分析自衛隊會在哪開第一槍?
    這標誌著日本戰後「專守防衛」的安保政策已發生徹底轉變,朝著海外「可戰之國」邁出了一大步。△視頻:三問日本自衛隊在哪開第一槍?新安保法做了哪些修改?新安保法包括1個新立法和10個修正法。新立法是《國際和平支援法》,根據這一法律,日本可以隨時根據需要向海外派兵並向其它國家軍隊提供支援。
  • 日本為什麼選擇在「九·一八」通過安保法?
    提示:點擊上方 新浪博客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在當地時間9月19日凌晨表決通過了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核心內容的一系列安保法案。強行成立的新安保法案,包括由《武力攻擊事態法》、《周邊事態法》等10部法律的修正案綜合而成的「和平安全法制完善法案」,以及隨時允許為應對國際爭端的他國軍隊提供後方支援的新法「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包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在內的5個對此持反對立場的在野黨派,面對安倍陣營連日迫不及待的「急行軍」態勢,使出包括提交內閣不信任案等在內的種種抵抗手段後,終陷於「彈盡糧絕」。
  • 中 島:日本為什麼要在9.18通過安保法?
    19日凌晨表決通過了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核心內容的一系列安保法案。  包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在內的5個對此持反對立場的在野黨派,面對安倍陣營連日迫不及待的「急行軍」態勢,使出包括提交內閣不信任案等在內的種種抵抗手段後,終陷於「彈盡糧絕」。其在國會內持續幾個通宵的抗爭無奈告終。而國會周邊無數日本民眾夜以繼日的憤怒抗議,也未能阻攔當權者的一意孤行。
  • 日本安保法成立滿6年 日美一體化運用擴大
    來源:共同網日本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成立到9月19日已滿6年。
  • 國安會:日本的安保「指揮塔」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成立,是日本內閣安保層面的重大改變,也是安倍晉三再次執政後在安保領域的重要措施之一。2013年底至2014年初,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正式啟動,其事務機構國家安全保障局也隨之成立。從近兩年來的實踐來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及其事務機構的組建,大幅提升了日本中央政府統籌外交、安全與情報政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在相關領域條塊分割的舊有局面。
  • 提醒 日本實施新安保法,這個國家正發生深層次變化
    【日美各取所需】   新安保法在日本國內遭到在野黨和民眾強烈反對,在國際上也備受質疑,卻受到美國默許和歡迎。日本國會2015年9月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柯比表示,美國「歡迎日本在地區及國際安全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 誤譯誤國:《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的真相
    「模糊語言」不但是語言問題,在特定場合還會變成國家戰略問題,它不但關乎國家尊嚴與利益,甚至關乎國家大計,民族安危。還記得嗎?「國防授權法案」的附加條款提交美國參議院討論,後由總統籤署後正式生效,這引起了國人極大的關注。《環球時報》(2012年12月10日)報導說:「如果它最終在美國眾議院得到通過,意味著美國對日本重申了同盟義務承諾,一旦中日在釣魚島發生衝突,作為日本盟國的美國將採取幹預措施乃至直接武力介入。」這種看法也代表了國內主流輿論。事實果真如此嗎?
  • 【策劃】日本29日正式實施新安保法 自衛隊距離戰爭越來越近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曾在日本防衛大學就安保法指出:「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和平的日本,我們必須構築起牢固的基礎,對此進行通盤考慮後的結論便是和平安全法制」。新安保法實施後,真的能如其所言能夠帶來和平與安全?還是在日本以及亞太地區埋下安全隱患? 關於安保法
  • 日美安保條約到底是保日本還是防日本?一個戰敗國怎麼就成為了世界經濟第二?-9月8日-聊個今天
    9月8日《日美安保條約》籤訂。這一條約標誌著日美關係的新開始,也由此打開了日本成長為世界經濟強國的大門。
  • 1960 年《日美安保條約》修訂的背景、內容和影響
    1960 年日本首相岸信介與美國總統艾森豪籤訂的《日美安保條約》又被稱為新安保條約,是相對於 1951 年的與舊金山和約一併籤訂的
  • 918·真相|「九一八」,不能不知的8個歷史真相
    今天小編為你一一解讀……真相一 日本蓄謀已久直到日本侵佔錦州,並向錦州以南進犯時,美國國務卿史汀生才照會中國和日本,宣布日本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幹涉,違反了凡爾賽和約,美國政府對此不予承認。由於沒有採取遏制日本侵略的具體行動,美國的這一政策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1931年12月10日,在中國代表一再要求下,國際聯盟通過決議,決定由英國人李頓爵士率英美法德意等五國代表組成調查團,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情況。
  • 安保條約籤署60年,美國真拿日本當盟友?
    1945年戰敗後,日本政府先後與美國政府籤署了兩份安保條約,特別是後一份安保條約對日本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1951年,時任日本首相吉田茂與美國政府籤署《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一般稱為「舊安保條約」),規定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美軍有權利繼續駐紮,但駐日美軍的主要目的是維護遠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沒有保護日本安全的義務。
  • 《美日安保條約》是美日長期博弈主戰場
    川普口無遮攔有兩大目標,一是希望日本大幅度增加美國駐軍費用,二是施壓對日本貿易談判。但川普更看重的就是要兌現大選承諾,要努力做到「言而有信」。2016年,川普在競選中多次談到《美日安保條約》的不公平。近日,川普直接點名日本原油62%途徑荷姆茲海峽,憑什麼美國要免費護航。
  • 美國要退出美日安保條約
    應該有,不是外界的猜測,是美國媒體報導的,彭博社6月25日報導稱,近日川普向身邊人說起美日安保條約,他有意讓美國退出該條約。原因是什麼?川普的「美國吃虧論」病就又犯了唄!想表達對日本的不滿,想從日本那裡訛利,於是開始拿美日安保條約說事兒,就這麼個套路。
  • 真相就這五個字!
    蘇-35戰機首次與轟-6K戰機編隊飛越巴士海峽,實現了繞島巡航模式的新突破。而不出意外,美國又跳出來「反對」了。真相其實只有五個字——美國所謂的力挺臺灣,只是「口惠實不至」!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前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邵宗海對此分析稱:總結起來只有五個字,美國是「口惠實不至」,看起來美國好像給臺灣很多支持,但從來沒有一個是有效的結果,從裡根直到現在。其次,現在中國大陸已經在和美國爭第一了,美國也很清楚,不會為了臺灣對抗中國大陸。
  • 頭條 外媒:中方促日本汲取歷史教訓 新安保法或釀衝突
    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官方微博19日發表聲明說:「日本國會不顧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強烈反對,執意通過新安保法案,使日軍事安全政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突破了日和平憲法限制。」聲明稱:「日方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堅持冷戰思維,強化軍事同盟,圖謀加大海外用兵力度,引發日本國內民眾、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強烈擔憂。」
  • 昨天九一八,竟有人悼念日本「皇軍」
    84年前,日本關東軍製造了「柳條湖事件」,對中國東北地區發動了武裝進攻,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九一八」事變後短短4個多月裡,128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鄉親慘遭奴役。
  • 【軍事文摘】張煥利:《日美安保條約》對亞太戰略格局的影響
    但是,新條約深化了日本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明確日本必須承擔為美軍提供軍事基地、擴充自衛隊軍備、與美軍共同作戰等更多的義務。這等於將日本置於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對立面,日本有可能成為美蘇戰爭的最前線和戰場,導致日本國民發起了「反安保鬥爭」,先後舉行23次全國統一遊行,並迫使岸信介政府下臺。1970年該條約到期後,日美兩國以不通告廢除而自動延長的方式,將條約延續至今。這便是今天人們常說的《日美安保條約》。
  • 美國是真的要退出美日安保條約嗎?
    在亞太,甚至是全球霸權沒有徹底衰落,甚至是終結前,就是打死美國它也不會退出美日安保條約。就日本而言,如果日本利益集團和政治精英信了川普說的,還當真話去運作,日本政客的麻煩,甚至是噩運就來了。想想韓國,一個軍隊戰時指揮權,韓國多少個總統想收回,可收的回來嗎?不但收不回來,許多總統因此政治生命被終結結,甚至送了命。
  • 董順擘:從人員特點看日本外交安保類智庫
    日本在建設「日本型」智庫的過程中,其智庫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點,通過考察其人員的特點就可窺見一斑。以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以下簡稱「JIIA」)、日本國際論壇(以下簡稱「JFIR」)、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以下簡稱「RIPS」)、中曾根康弘世界和平研究所(以下簡稱「NPI」)這4個日本較為著名的外交安保類智庫為例,其人員大多具有政府任職經歷、學者身份及在不同智庫交叉任職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