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由俄軍主辦的「軍隊-2020」國際軍事技術論壇未受疫情影響,如期在莫斯科市近郊的庫賓卡愛國者公園等地舉辦。本次論壇上,俄軍和俄軍工企業展示新型防空系統、無人機及配套武器,以及新籤訂的武器採購訂單均頗有亮點。
俄軍敢辦,北國防務當然得去圍觀。本周起,我們陸續來挖掘一下「軍隊-2020」上的亮點。今天北國防務帶大家從「小處」看起,先來看看蘇-35的20道無線電+光學護身符。
△「軍隊-2020」上亮相的蘇-35所用L150-35型告警系統/電子偵察系統全套實物,紅色框內為2種各4個告警天線,綠色框內為2種各一個專用測向天線陣列
蘇-35戰機一問世便被俄軍工稱為最接近五代機的戰鬥機,雖然不少人認為這是在吹。但俄軍工對蘇-35確實算的上盡心盡力,蘇-35所使用的機載設備,至少在配置上都已經在向五代機看齊,這賦予蘇-35較為全面的綜合作戰能力。
以自衛系統為例,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多次提及了蘇-35裝備有I-222光學飛彈逼近告警系統,系統由覆蓋在飛機身上6個中波紅外傳感器和2個雷射傳感器組成,這形成了一個覆蓋機身全嚮導彈逼近告警體系。
△蘇-35的I-222光學告警系統,包含6個中波紅外傳感器和2個雷射傳感器,對飛機實現全向覆蓋
相比於現有四代和四代半機常用的飛彈逼近告警系統的紫外傳感器,蘇-35用的中波紅外傳感器具備成像能力,其硬體具備實現和F-35同類系統類似功能的潛力。
I-222隻是蘇-35完整告警系統的一部分,比光學告警系統更「基礎」的雷達告警系統同樣體現了蘇-35的「用心」程度。蘇-35雷達告警系統的型號為L-150-35,從型號來看,它似乎是現有蘇-27/30所用型號的升級版,因此並未過多引起外界注意。
△L150-35系統在蘇-35上的分布示意圖,對應第一張展會上的圖,紅框內為告警天線,前緣襟翼內兩種告警天線在隔壁位置,毫米波天線內置;綠框為測向天線,在前緣襟翼內置
北國防務在「軍隊-2020」現場注意到,俄戰術飛彈公司首次展示了全套L-150-35系統,並且是實物。不比光學告警系統的光學窗口在外一目了然,高配置的雷達告警系統藏在透波罩內很難一睹其真面目,此次L-150-35全套系統的展示讓外界得以了解其真容。
早前的消息指出,L-150-35系統是一款工作頻率拓展到毫米波,覆蓋1.2-40GHz的告警系統。系統採用最新的IMA架構,可以存儲1024種雷達參數,比蘇-30等使用的L150早期型號多出近900種。
△中國購買的蘇-30MKK是最早使用L150系列告警系統的戰機(注意襟翼上的球形天線),L150讓俄羅斯的告警系統進入了數位化時代,出早期蘇-27P戰機,俄軍現役戰機已大都裝上該型告警系統
展出的全套設備進一步顯示,L-150-35包含天線4種,共計12組。綜合各方面的信息來看,這4種天線包含:
2種告警天線,一種是分別位於襟翼前緣(兩側)和垂尾後側(兩側)的球形天線,共計4個。一種是隱藏在前緣襟翼內部(兩側)和尾椎(兩側)的毫米波告警天線,共計4個;2種測向天線陣列,它們同樣隱藏在前緣襟翼,每種天線陣列兩側各1個,共計4個。這兩種陣列天線覆蓋不同頻率,可通過不同天線接收到的相位差實現瞬間測向。也就是說,L-150-35具備對現有和潛在威脅的360°全向告警能力,同時在前半球具備精確測向能力。這個告警能力很好理解,即當飛機被敵方雷達跟蹤、飛彈鎖定時,系統就會發出告警,飛行員可根據威脅等級改變作戰計劃或者進行規避、反制等等。結合I-222光學告警系統,蘇-35可以很好的感知威脅,提升自衛能力。
△美軍五代機F-35、F-22都環繞機身裝備了全向告警系統
關於測向,告警天線本身勉強也是能做到的,但效果遠不如專用的、可以瞬間測向的專用測向天線。擁有專用測向天線之後,戰機的自衛之餘也增強了「攻擊型」,例如在反輻射作戰中,戰機就不用額外吊艙也可以實現精確測向,引導反輻射飛彈發揮出最大的射程優勢;另外,專用測向天線也可以與火控雷達配合使用,在主雷達靜默的情況下,被動定位威脅方向,然後打開雷達探測,這樣也將節省飛機資源,並提升攻擊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早前,這些功能一直是F-22和F-35身上「神奇」的存在。
△從最終狀態版蘇-57來看,其機身已不見外置告警天線,很可能已經使用了更新的告警系統
應該說從配置和功能上所,蘇-35的告警系統已經向F-22、F-35靠齊。從型號上看,蘇-35的L150-35系統可能是現有系統的升級,而公開的蘇-57圖片來看,其告警設備已幾乎全部隱藏在飛機內部,這也是目前蘇-57最神秘的部分之一,其技術相比蘇-35或許也會有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