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出生於日本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受其家庭環境的影響,岡村寧次自年幼起都十分嚮往戰場,1898年,年僅14歲的岡村寧次就穿了一身草綠色軍裝參加了陸軍幼年學校。
日俄戰爭爆發後,岡村寧次被分配到了麻布步兵第一聯隊,當時岡村寧次還沒有資格上到前線,可岡村寧次卻懷著為天皇建功立勳的迫切心情,一再請戰,最終他的上司將他從補充部隊轉移到了步兵第四十九聯隊,允許他上了前線。
一戰爆發後,岡村寧次再次上了戰場,並且因為能力突出,開始嶄露頭角,1919年7月岡村寧次返回日本後,開始從事溝通軍隊與國民之間的「感情」和處理軍方對國內民眾的宣傳事務。
在這一位置上,岡村寧次帶給日本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後在1921年,著名的「三羽烏」,即岡村寧次、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在德國萊恩河上遊的黑森林貴族城堡區舉辦了秘密聚會,當時東條英機因為比他們低一年級,所以並沒有被允許參加「三羽烏」的秘密討論,負責站在蒸汽浴室門口放哨。
秘密聚會後,「三羽烏」又從不屬於長州藩、且才華出眾的同事中又選出7人,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總計是11人,這11人不容小覷,他們便是昭和軍閥的核心骨幹,是昭和天皇絕對信任的心腹成員。
岡村寧次不僅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而且在諜報工作上也頗有作為,只是他的傑出才能便沒有放在「正道」上,1932年「九一八事變」後,岡村寧次便派遣了田中隆吉和川島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變」。
1940年百團大戰後,岡村寧次調任為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而他對我國華北地區的平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並且靠著一系列大掃蕩逐漸升任,抗戰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日本陸軍中五大戰略集團之一)總司令官。
二戰發展至1945年8月,日本已經是連連敗退,投降不過是遲早的事情,可「打腫臉稱胖子」的日軍卻不願意投降,甚至採取「以命換命」的對抗手段。
但沒有誰願意陪著這群日軍去死,為了更早結束戰爭,不再增加同盟軍的傷亡情況,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原子彈,日本終於怕了,準備投降了,要再不投降,這個地球上恐怕就沒有日本了。
8月15日上午12點,日本昭和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岡村寧次還手握105萬日軍,聽到天皇的投降廣播後,說了四字:「晴天霹靂」。
事實上從8月10日至8月15日的這幾天裡,岡村寧次先後收到了10多封電報,「大陸第1378號令」稱:日本要繼續戰鬥,在與美國對抗的同時抵抗蘇聯。
「陸機密電61號」則表示:準備以不變更天皇統治大權為條件,予以接受《波茨坦公告》,如果達不成這個條件,則堅決完成戰爭。
10多封電報就猶如昭和天皇的遲疑,一會是投降,一會是繼續戰鬥,這就不難理解日本為什麼要謊稱廣島在8月6日是遭受了隕石襲擊,而非原子彈襲擊,日本還在做著最後的「妄想」,畢竟他們曾打過許多勝仗,不曾想過投降的事情,可發展至這一步,日本投降才是最好的結局。
最終日本的「美夢」是醒了,繼續戰爭已經毫無意義,對日本也起不到絲毫好處,8月15日,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