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2024年全世界國防支出和武器市場一覽

2021-02-15 軍工圈

隨著發展中國家軍用產品市場的發展,世界各國的國防支出模式將逐漸改變。

一方面,近年來西方國家和東北亞地區國家軍用產品市場的大規模發展程度明顯下降,在未來10年仍將是低速增長。據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並在世界幾個城市設有辦事處的Avascent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們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武器市場仍將是穩定的。另一方面,中東、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國防開支近期大幅度增加。預計,未來10年這一趨勢給人的印象將足夠深刻。其中,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1981年5月成立,其成員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成員國的國防開支已經超過東北亞地區國家的更成熟市場的規模,成為西方國家(除了美國和西歐)武器與軍事技術裝備製造商最大的利潤來源。這裡需要指出的是,Avascent 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所提供的數據只包括那些西方國防公司可以與其打交道和參加投標的國家。Avascent 分析諮詢公司所應用的全球平臺與系統(簡稱GPS)資料庫包括50個國家(不包括美國)的信息,這些國家合計佔西方武器供應商出口市場的95%,分析不包括諸如俄羅斯、中國和伊朗這些國家的信息。

這個趨勢既為西方國防公司創造了新的機會,也帶來了一些問題。製造商需要更深入了解某些國家和地區武器市場的運行動態以及用戶的需求,以保持競爭力。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在一定程度上還有海灣國家的市場特點是,一直在試圖建立能夠獨立滿足不斷增長的本國武裝部隊需求的地方國防工業。與此同時,高技術武器裝備領域的需求不斷增加要求與外國製造商密切合作。這為西方公司提供了擴大業務的機會,特別是在戰略層面上與當地國防企業發展夥伴關係的情況下。

西歐地區

儘管預計對國防撥款的不景氣狀況將持續較長時期,西歐地區的武器市場在可預見的未來對於國防製造商來說仍將是最大的市場(不包括美國)。同時,西歐的武器市場也將是增長最緩慢的市場之一。近5年來該地區國家的國防開支平均減少了2.7%。國防領域的投資萎縮更為嚴重——由於採取嚴格節約預算資金的措施,從2010年以來平均減少了11.7%。

國際基金會的專家們認為,在不良金融形勢的背景下,這一趨勢在以後的10年之內都難以改變。在這種情況下,2015年至2024年西歐國家的國防開支平均每年增長2%,而對國防領域的投資平均每年增長2.4%。預計開支結構將發生變化。人員費用將從39%下降到37%,而武器裝備的技術維護和使用費將從28%增加到29%。這反映了甚至在西歐國家裁減軍隊的情況下其國防支出仍然增加的趨勢。

東北亞地區

專家們認為,2015年至2024年東北亞國家的趨勢將在許多方面與西歐相似。雖然中國相應的開支大幅度增加,但是日本、韓國和臺灣的國防預算總額近5年來減少了4.2%。同時,該地區國家2015年至2024年的軍事開支平均每年將增加3.4%,而對國防工業的投資每年將增加3.6%。在許多方面這與地區緊張局勢加劇有關係。國防開支結構將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人員費用將從42%下降到40%,而武器裝備的技術維護和使用費的比例將基本上保持不變。

東北亞地區目前國防開支減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對經濟問題的反應引起的。預計未來10年日本的國防開支平均每年只增長1.6%。2015年日本的國防預算創造了歷史的新高——達到4.9萬億日元(約等於480億美元)。2005年的國防撥款為4.83萬億日元(約等於473億美元),2012年的國防撥款為4.6萬億日元(約等於440億美元)。在這些數字的背景下,2015年的紀錄看起來並不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日元對美元匯率的波動降低了日本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這導致日本購買外國製造的武器裝備的能力下降。

相反,臺灣和韓國的國防預算最近5年來一直在增加。專家們認為,2015年至2024年將保持這一趨勢。韓國的國防預算將以每年平均增長4.9%的速度繼續處於領先地位。

海灣地區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目前最明顯的趨勢之一是其國防開支不斷增加。最近5年來平均每年增長8.8%。因此這個地區超過東北亞地區成為最有前途的武器市場(除了西歐和美國)。但是專家們認為,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軍事發展將有所放慢,未來10年其國防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僅為1.1%。預計,隨著新武器裝備的採購和交付,武器裝備的技術維護和使用費在國防預算中所佔的比重將從2014年的27%增加到2024年的36%。可以認為,不論是石油價格下跌,還是地區緊張局勢加劇,近期都不會對這一進程產生明顯影響。

東南亞地區

西方專家們認為,2015年至2024年東南亞國家的國防開支將會大幅度增長。2010年東南亞國家的國防開支總額少於西歐、東北亞、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和南亞地區。但是到2011年該地區的國防開支總額超過了南亞地區。預計2015年至2024年東南亞國家國防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5.7%,接近東北亞地區,而對國防領域的投資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可能達到5%(超過以上各地區)。在東南亞國家國防預算的結構中,人員費用和武器裝備的技術維護與使用費佔了大部分,合計為70%左右,而用於科研與實驗以及採購武器裝備的撥款要少得多。預計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南亞地區

南亞國家的國防開支在最近5年的增長相當緩慢,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僅為1.2%。其中印度的例子顯得特別引人注目。2010年至2014年印度的國防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7.5%(按照印度本國貨幣計算)。但是2005年至2014年印度盧比對美元的貶值達40%,結果使印度貨幣的購買力大幅度下降,這導致印度凍結了一系列從國外購買武器裝備的計劃。這個因素加上官僚主義盛行,嚴重影響了印度武裝力量的現代化進程,這一問題在近期內仍然實際存在。

西方專家們認為,鑑於南亞地區其它國家的貨幣相對穩定,2015年至2024年該地區國家的國防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為5.2%。同期對國防領域的投資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為4.8%(近5年以來只有1.9%)。

2015年至2024年南亞地區國家的國防預算結構將不會有大的變化。人員費用將佔29%,武器裝備的使用與技術維護費將從2014年的29%增長到2024年的33%。不過,在貨幣匯率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下,這一預測並沒有現實意義。

各地區的武器市場

目前,美國的武器製造商仍然在國際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但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與俄羅斯國防工業的競爭。此外,西歐國家、以色列和中國的武器製造商也不甘落後。

西歐和東亞地區發達的武器市場基本上依靠能夠獲得大部分國防投資的本地公司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些市場在未來10年仍將繼續扮演主要的角色。但是許多製造商將會在發展中的武器市場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在這些市場上,當地的供應商由於技術水平較低,其影響力要小得多。因此,西歐國家和美國的公司從這些地區所獲得的利潤份額將開始逐漸上升。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的武器市場將是最有前途的市場之一。例如,2010年至2014年該地區95%的武器裝備供應合同交給了國外公司,僅僅是美國的製造商在此期間就獲得59%的合同。預計海灣地區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還將保持。雖然海灣國家當地的製造商也在發展,但預計他們還不能製造諸如戰機、海軍技術裝備和反飛彈防禦武器這樣的高技術軍用產品。

東南亞地區的武器裝備也將繼續嚴重依賴進口,2010年至2014年該地區進口武器裝備的合同佔武器裝備合同總數的88%,在此期間美國以43.5%和俄羅斯以13%佔據這個市場的主導地位。預計在最近的將來,隨著國防工業的發展,韓國將成為該地區重要的武器裝備供應商。未來10年印度尼西亞的武器製造商也有相當快的發展。中國仍將是該地區武器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

南亞地區的武器市場將繼續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例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兩個國家仍然將獲得美國的援助。巴基斯坦還打算發展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中國正在向巴基斯坦提供JF-17/FC-1型戰鬥機和柴電潛艇。印度準備最大限度地實現武器裝備的國產化,以減少國外供應商在印度以及整個地區武器市場上的份額。同時印度嚴重依賴外國的軍事技術,因此將繼續與外國製造商籤訂合同,但在這些合同中將特別重視各種補償義務和技術轉讓。近期印度擴大了武器供應商的名單,列入名單的不僅有俄羅斯的公司,還有美國以及西歐國家的公司。但是,預計印度國內的官僚主義將對合同籤訂的進程產生不良影響。

海軍艦艇市場

Avascent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們認為,2015年至2024年世界潛艇市場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10.5%。最近5年上述地區為採購潛艇花費了240億美元。2015年至2024年預計潛艇採購總額為1185億美元(其中2015年至2019年為440億美元)。不論預算是否受到限制,西歐仍將是潛艇市場主要的力量。2015年至2024年該地區每年採購潛艇的開支將增加一倍。此外,許多西歐國家在削減國防開支的情況下也捨得為潛艇花錢,例如法國和英國就投入巨資採購先進的潛艇。為了節省時間和資金而聯合研發潛艇的北歐國家也將裝備新型潛艇。

東南亞地區將是第二個重要的潛艇市場,該地區國家採購潛艇的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達到13.7%。主要計劃將是印度尼西亞採購「張保皋」級潛艇項目和澳大利亞的「科林斯」級潛艇的更換項目。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也有興趣購買潛艇。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報導,2013年沙烏地阿拉伯宣布計劃採購德國製造的5艘209型潛艇,價值25億歐元(約合340億美元)。未來計劃總共採購25艘209型潛艇,總價值120多億歐元。

據專家們評估,2015年至2024年水面艦艇市場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7.4%。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計劃將採購水面艦艇及相關設備的開支增加兩倍。未來10年西歐國家採購水面艦艇的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為8.7%。

日本和澳大利亞不久前已經完成了採購海軍技術裝備的大型計劃,因此這兩個國家2015年至2024年採購水面艦艇的開支將明顯減少。

2015年至2024年,水面艦艇對於東南亞地區來說將非常迫切,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來自鄰國的威脅增加;二是海盜活動猖獗。未來10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將購買大量的護衛艦、輕型護航艦以及巡邏艇。預計到2019年東南亞國家採購水面艦艇的開支將超過東北亞國家。

軍用航空裝備市場

近5年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和東南亞國家成為最大的軍用航空裝備市場(除了西歐和美國)。2010至2014年,沙烏地阿拉伯是海灣地區軍用航空裝備主要的購買者,該國花費巨資採購歐洲戰鬥機公司製造的多架「颱風」戰鬥機和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幾十架全新的F-15SA型戰鬥機以及數量眾多的其它類型的軍用飛機。預計到2018年沙烏地阿拉伯將全部接收這些「颱風」戰鬥機和F-15SA型戰鬥機,並進行大規模的戰鬥機改進計劃。因此,沙烏地阿拉伯採購軍用航空裝備的費用將減少,而維護費用將增加。未來10年,東南亞國家採購作戰飛機的開支將繼續增加。澳大利亞和新加坡不久前分別購買了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和F-15SG型戰鬥機,不久的將來將開始裝備F-35A「閃電-2」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印度尼西亞打算2018年開始投產與韓國合作研製的KF-X型戰鬥機。預計到2020年初期東南亞地區作戰飛機市場規模將超過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不過專家們認為,在未來10年末期容量最大的作戰飛機市場將是南亞地區,其市場規模將超過東南亞地區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有可能還會超過西歐地區。印度將是南亞地區作戰飛機市場主要的推動力。現在印度除了獲得許可組裝蘇-30MKI戰鬥機外,還在購買法國製造的「陣風」戰鬥機,並且正在實施與俄羅斯聯合研製FGFA第五代戰鬥機的計劃。印度還打算擴大軍用運輸機的總量,以及更新直升機技術。

Avascent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們認為,未來10年無人駕駛飛行器市場將得到積極發展。目前美國和以色列兩個國家的公司在該市場佔據領先位置。歐洲地區的製造商所佔份額從2010年的66%下降到2014年的39%。南亞地區國家則相反,其在無人機市場上的份額從9.5%上升到21%。

預計,採購直升機的支出將在2016年達到高峰,此後將持續減少,一直到2020年中期。多用途直升機將是這一市場的主要推動力,預計未來10年對它的採購將保持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印度,該國打算按照輕型多用途直升機(簡稱LUH)計劃購買197架俄羅斯研製的卡-226T型直升機,其中一部分直升機由俄羅斯直接供應,其餘的直升機由印度按照許可證獨立組裝。

裝甲車輛市場

Avascent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們認為,未來10年全世界裝甲車輛市場的規模基本上不會發生改變。西歐和東北亞地區將是最大的訂貨者,在這兩個地區本地的製造商佔優勢。目前歐洲國家正在實施大規模的採購新型裝甲戰車計劃。例如英國在採購Scout-SV型裝甲戰車,法國在採購VBCI型輪式步兵戰車,而德國在採購Boxer型輪式裝甲運輸車和Puma型履帶步兵戰車。這些戰車將構成西歐市場的基礎。在東北亞地區的裝甲車輛市場上,韓國將是領先者之一。韓國打算2015年至2024年每年撥款15億美元左右用於採購K2「黑豹」主戰坦克和K21型步兵戰車。

其它地區在逐步掌握獨立製造裝甲戰車的技術。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該國在IDEX 2015年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於2015年2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首都阿布達比舉行)展示了其自行研製的Enigma型輪式裝甲戰車。此外,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實施自己的計劃。分析家們指出,本國製造商的發展將使美國和西歐國防公司在亞洲與海灣地區的業務變得更加複雜。

編譯|李有觀 據網絡

【免責聲明】

文章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軍用無人機市場大披露!
    我國軍用無人機研發機構和代表作品(來源:網絡)2015年發布的《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指出:優化武器裝備規模結構,減少裝備型號種類,發展新型裝備。另外我國國防支出預算逐年增加。相信無人機將憑藉其相對更高的經濟性優勢在軍用飛機領域佔據更多的比例。
  • 2019年《全球軍事支出趨勢》報告(全文)
    這是繼2010年至2017年間美國軍費連續7年下降22%之後,美國軍費增長的第二年。2017年至2019年間,美國軍費開支的增長可歸因於增加了16,000名軍事人員的招募以及常規武器和核武器庫存的現代化。然而,儘管最近有所增加,美國2019年的軍費支出仍比2010年的峰值低15%,當時美國的軍事負擔佔GDP的4.9%。
  • 各國防務支出連續增長7年!全球趨勢,到底為何?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國防預算同比增長達到1.5%,且預計2021年國防支出總額不會縮減。從防務支出增長比例來看,2020年除拉丁美洲防務支出出現負增長外,其餘地區均為正增長。
  • 全球戰鬥機AESA雷達,未來10年市場前景
    預計從2015-2024年軍用機載雷達市場將達到266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約為+1.4%;其中AESA雷達將成為最強勁的市場推動因素,目前已經超過了636億美元,幾乎佔整體預測值的24%,綜合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7%。固定翼飛機上安裝的AESA雷達市場已經達到341.9億美元,佔據了AESA雷達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
  • 【產業報告】全球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展望2017
    2016年12月,波音公司還宣布了其777型噴氣客機的減產,從2017年8月開始減至每月5架,從2018年開始進一步減至每月3.5架。3. 新競爭者的加入隨著商用航空市場的整體增長,中國和俄羅斯等其他地區也有了新飛機的生產計劃。
  • 全球軍火貿易盤點 | 2015-2019年
    全球武器貿易不斷增長,2015-2019年間的貿易相比2010-2014年增長了5.5%。前五名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和中國。前五名加起來佔了全球軍火貿易市場份額的80%,沒想到這也符合二八定律。
  • 2019年雷達傳感器市場分析
    本文《2019年雷達傳感器市場》報告提供了最新行業參與者的情況,並重點介紹了雷達傳感器市場所面臨的機遇和困難。
  • 美國防部《2020財年國防工業能力報告》分析美軍機工業現狀與問題
    、編制下一財年預算以及進行國防工業能力調整的重要決策依據。預計2025財年的RDT&E預算將略高於1999財年水平,重點項目包括六代機、無人戰鬥機和新型運輸機等。2019-2024財年無人機RDT&E預算將減少64%,但未來幾年反無人機項目的預算可能增加。
  • 2015年MEMS傳感器十大廠商一覽,博世繼續稱霸
    目前 MEMS 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儼然成為了一項關係到國防安全、科技發展、經濟繁榮的關鍵技術。2015年對全球MEMS產業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排名前30位的MEMS企業在這一年裡命運迥異。
  • 2020年無人裝備行業市場現狀、產業鏈分析及技術發展趨勢
    預測到 2024 年左右我國軍用無人機產銷量有望達到全球無人機市場 25%左右的份額,我國無人機規模預計將達到170 億元人民幣,未來十年預計我國軍用無人機產值合計或超1100 億元人民幣。未來「十四五」裝備採購重點方向是重要的軍工投資方向,我們覺得可以從「消耗型裝 備」和「未來作戰裝備」兩個維度進行篩選。
  • 【安信軍工】國防預算專題分析:國防預算公布在即,優選低估值細分龍頭
    我國國防預算的形成程序包括以下四個流程:2. 國防預算的構成《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國防費支出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武器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大體各佔三分之一。預計2020年我國國防預算增速將在6.8%-7%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數據,2018年我國國防預算11070億元,佔GDP和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為1.2%和5.0%,2019年國防預算11899億元,同比增長7.5%,佔GDP和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為1.2%和5.0%,佔比同比持平,不再呈現下降趨勢。2001-2019年的複合增速12.8%。
  • 【轉載】2015年全球軍工百強排行榜
    美國雷神公司雷神公司於1922年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成立,經過80多年的發展和創新,該公司已成為全球在發展國防技術以及將這些國防技術運用到商業市場的領先者。其核心業務集中在三個領域:國防和商務電子商用和特殊使命的飛機以及工程與建築。
  • 北鬥導航產業產業鏈報告:北三應用蓄勢待發,軍用市場將率先落地
    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提供 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能力,在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估計 2020 年產 業產值將達到 4000 億元。統一的精準時空體系是聯合作戰的基礎,可以 提高指揮能力和精確制導能力,因此北鬥導航模塊未來將作為武器裝備 基礎部件。受益於軍工行業景氣和國防信息化加速,總量疊加滲透率提 高,價格較不敏感的軍用北鬥導航市場將率先落地並獲得較快增長。
  • 我國公布2019年國防預算,和美國比怎麼樣?羅援獨家解讀
    北京時間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公布了2019年國防支出預算,總額為11899億元,增長約7.5%,這是我國國防預算連續第四年以個位數增長,低於2018年8.1%的增長率。文來源:DS北風 微博2019年中央財政預算國防支出11899億元,增長約7.5%記者從5日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獲悉,2019年財政預算國防支出11899億元,增長約7.5%,這是我國國防預算連續第四年以個位數增長。將重點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 2021年軍工行業深度報告
    冷戰結束後美國削減軍費開支,為維繫高效能的 國防工業,美國軍工企業在政府支持下開啟併購浪潮。20世紀90年代,隨著蘇聯解體與冷戰結束,世界整體局勢得以緩和。據SIPRI數據,美國軍費開支逐步削減,從 1992年的3250.34億美元下降至1998年的2909.96億美元,軍費開支佔GDP比重從 1992年的4.97%下降至1998年的3.20%。
  • 2019年中國國防預算公布,羅援獨家解讀
    3月5日,在2019年全國人大提交的預算草案中,我國2019年將國防預算增長率從去年的8.1%下調至7.5%。
  • 2024年的太空,天宮空間站真的是唯一麼?
    3月5日新華社報導,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進展順利,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可能成為尾翼擁有在軌空間站的國家。在外太空實現舉世無雙的成就,無疑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成功,但是,2024年後中國的天宮真的能成為唯一的空間站麼?現在看來,這個夢想恐怕並不現實。
  • 2020年世界空軍武器裝備發展綜述
    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科技戰略研究智庫本文摘自《2020年世界軍事裝備發展研究》| 遠望報告二是美空軍調整B-2轟炸機升級計劃,擬將「防禦管理系統現代化計劃」(DMS-M)變更為座艙顯示系統升級,旨在延長其服役年限至B-21轟炸機列裝。
  • 【每日動態】國防工業/衛星通信/數字線程
    這一支出將彌補3月至9月期間的損失,但國會尚未撥出新的資金,並且即便其撥出了資金,這些資金可能也需要6個月才能到達處境艱難的小型零部件製造商手中。 今年7月,美國各大國防公司的執行長致信國防部,請求為新冠疫情期間的工作放緩和供應鏈中斷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表示總部位於美國的供應鏈「根本無法吸收這些重大成本」。
  • 2017財年美國國防預算投入特點分析
    2017財年軍人住房補貼增長1%,與2016財年基本持平。在2017財年國防預算申請中,裝備科研費和採購費預算申請為1839億美元(見下表),較2016財年預算增加64億美元,增幅3.6%。從預算投向看,2017財年美軍科研和裝備採購重點是提升戰略防禦水平、提高太空能力、加強網絡空間能力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