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發展中國家軍用產品市場的發展,世界各國的國防支出模式將逐漸改變。
一方面,近年來西方國家和東北亞地區國家軍用產品市場的大規模發展程度明顯下降,在未來10年仍將是低速增長。據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並在世界幾個城市設有辦事處的Avascent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們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武器市場仍將是穩定的。另一方面,中東、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國防開支近期大幅度增加。預計,未來10年這一趨勢給人的印象將足夠深刻。其中,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1981年5月成立,其成員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成員國的國防開支已經超過東北亞地區國家的更成熟市場的規模,成為西方國家(除了美國和西歐)武器與軍事技術裝備製造商最大的利潤來源。這裡需要指出的是,Avascent 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所提供的數據只包括那些西方國防公司可以與其打交道和參加投標的國家。Avascent 分析諮詢公司所應用的全球平臺與系統(簡稱GPS)資料庫包括50個國家(不包括美國)的信息,這些國家合計佔西方武器供應商出口市場的95%,分析不包括諸如俄羅斯、中國和伊朗這些國家的信息。
這個趨勢既為西方國防公司創造了新的機會,也帶來了一些問題。製造商需要更深入了解某些國家和地區武器市場的運行動態以及用戶的需求,以保持競爭力。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在一定程度上還有海灣國家的市場特點是,一直在試圖建立能夠獨立滿足不斷增長的本國武裝部隊需求的地方國防工業。與此同時,高技術武器裝備領域的需求不斷增加要求與外國製造商密切合作。這為西方公司提供了擴大業務的機會,特別是在戰略層面上與當地國防企業發展夥伴關係的情況下。
西歐地區
儘管預計對國防撥款的不景氣狀況將持續較長時期,西歐地區的武器市場在可預見的未來對於國防製造商來說仍將是最大的市場(不包括美國)。同時,西歐的武器市場也將是增長最緩慢的市場之一。近5年來該地區國家的國防開支平均減少了2.7%。國防領域的投資萎縮更為嚴重——由於採取嚴格節約預算資金的措施,從2010年以來平均減少了11.7%。
國際基金會的專家們認為,在不良金融形勢的背景下,這一趨勢在以後的10年之內都難以改變。在這種情況下,2015年至2024年西歐國家的國防開支平均每年增長2%,而對國防領域的投資平均每年增長2.4%。預計開支結構將發生變化。人員費用將從39%下降到37%,而武器裝備的技術維護和使用費將從28%增加到29%。這反映了甚至在西歐國家裁減軍隊的情況下其國防支出仍然增加的趨勢。
東北亞地區
專家們認為,2015年至2024年東北亞國家的趨勢將在許多方面與西歐相似。雖然中國相應的開支大幅度增加,但是日本、韓國和臺灣的國防預算總額近5年來減少了4.2%。同時,該地區國家2015年至2024年的軍事開支平均每年將增加3.4%,而對國防工業的投資每年將增加3.6%。在許多方面這與地區緊張局勢加劇有關係。國防開支結構將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人員費用將從42%下降到40%,而武器裝備的技術維護和使用費的比例將基本上保持不變。
東北亞地區目前國防開支減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對經濟問題的反應引起的。預計未來10年日本的國防開支平均每年只增長1.6%。2015年日本的國防預算創造了歷史的新高——達到4.9萬億日元(約等於480億美元)。2005年的國防撥款為4.83萬億日元(約等於473億美元),2012年的國防撥款為4.6萬億日元(約等於440億美元)。在這些數字的背景下,2015年的紀錄看起來並不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日元對美元匯率的波動降低了日本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這導致日本購買外國製造的武器裝備的能力下降。
相反,臺灣和韓國的國防預算最近5年來一直在增加。專家們認為,2015年至2024年將保持這一趨勢。韓國的國防預算將以每年平均增長4.9%的速度繼續處於領先地位。
海灣地區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目前最明顯的趨勢之一是其國防開支不斷增加。最近5年來平均每年增長8.8%。因此這個地區超過東北亞地區成為最有前途的武器市場(除了西歐和美國)。但是專家們認為,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軍事發展將有所放慢,未來10年其國防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僅為1.1%。預計,隨著新武器裝備的採購和交付,武器裝備的技術維護和使用費在國防預算中所佔的比重將從2014年的27%增加到2024年的36%。可以認為,不論是石油價格下跌,還是地區緊張局勢加劇,近期都不會對這一進程產生明顯影響。
東南亞地區
西方專家們認為,2015年至2024年東南亞國家的國防開支將會大幅度增長。2010年東南亞國家的國防開支總額少於西歐、東北亞、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和南亞地區。但是到2011年該地區的國防開支總額超過了南亞地區。預計2015年至2024年東南亞國家國防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5.7%,接近東北亞地區,而對國防領域的投資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可能達到5%(超過以上各地區)。在東南亞國家國防預算的結構中,人員費用和武器裝備的技術維護與使用費佔了大部分,合計為70%左右,而用於科研與實驗以及採購武器裝備的撥款要少得多。預計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南亞地區
南亞國家的國防開支在最近5年的增長相當緩慢,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僅為1.2%。其中印度的例子顯得特別引人注目。2010年至2014年印度的國防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7.5%(按照印度本國貨幣計算)。但是2005年至2014年印度盧比對美元的貶值達40%,結果使印度貨幣的購買力大幅度下降,這導致印度凍結了一系列從國外購買武器裝備的計劃。這個因素加上官僚主義盛行,嚴重影響了印度武裝力量的現代化進程,這一問題在近期內仍然實際存在。
西方專家們認為,鑑於南亞地區其它國家的貨幣相對穩定,2015年至2024年該地區國家的國防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為5.2%。同期對國防領域的投資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為4.8%(近5年以來只有1.9%)。
2015年至2024年南亞地區國家的國防預算結構將不會有大的變化。人員費用將佔29%,武器裝備的使用與技術維護費將從2014年的29%增長到2024年的33%。不過,在貨幣匯率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下,這一預測並沒有現實意義。
各地區的武器市場
目前,美國的武器製造商仍然在國際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但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與俄羅斯國防工業的競爭。此外,西歐國家、以色列和中國的武器製造商也不甘落後。
西歐和東亞地區發達的武器市場基本上依靠能夠獲得大部分國防投資的本地公司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些市場在未來10年仍將繼續扮演主要的角色。但是許多製造商將會在發展中的武器市場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在這些市場上,當地的供應商由於技術水平較低,其影響力要小得多。因此,西歐國家和美國的公司從這些地區所獲得的利潤份額將開始逐漸上升。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的武器市場將是最有前途的市場之一。例如,2010年至2014年該地區95%的武器裝備供應合同交給了國外公司,僅僅是美國的製造商在此期間就獲得59%的合同。預計海灣地區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還將保持。雖然海灣國家當地的製造商也在發展,但預計他們還不能製造諸如戰機、海軍技術裝備和反飛彈防禦武器這樣的高技術軍用產品。
東南亞地區的武器裝備也將繼續嚴重依賴進口,2010年至2014年該地區進口武器裝備的合同佔武器裝備合同總數的88%,在此期間美國以43.5%和俄羅斯以13%佔據這個市場的主導地位。預計在最近的將來,隨著國防工業的發展,韓國將成為該地區重要的武器裝備供應商。未來10年印度尼西亞的武器製造商也有相當快的發展。中國仍將是該地區武器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
南亞地區的武器市場將繼續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例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兩個國家仍然將獲得美國的援助。巴基斯坦還打算發展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中國正在向巴基斯坦提供JF-17/FC-1型戰鬥機和柴電潛艇。印度準備最大限度地實現武器裝備的國產化,以減少國外供應商在印度以及整個地區武器市場上的份額。同時印度嚴重依賴外國的軍事技術,因此將繼續與外國製造商籤訂合同,但在這些合同中將特別重視各種補償義務和技術轉讓。近期印度擴大了武器供應商的名單,列入名單的不僅有俄羅斯的公司,還有美國以及西歐國家的公司。但是,預計印度國內的官僚主義將對合同籤訂的進程產生不良影響。
海軍艦艇市場
Avascent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們認為,2015年至2024年世界潛艇市場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10.5%。最近5年上述地區為採購潛艇花費了240億美元。2015年至2024年預計潛艇採購總額為1185億美元(其中2015年至2019年為440億美元)。不論預算是否受到限制,西歐仍將是潛艇市場主要的力量。2015年至2024年該地區每年採購潛艇的開支將增加一倍。此外,許多西歐國家在削減國防開支的情況下也捨得為潛艇花錢,例如法國和英國就投入巨資採購先進的潛艇。為了節省時間和資金而聯合研發潛艇的北歐國家也將裝備新型潛艇。
東南亞地區將是第二個重要的潛艇市場,該地區國家採購潛艇的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達到13.7%。主要計劃將是印度尼西亞採購「張保皋」級潛艇項目和澳大利亞的「科林斯」級潛艇的更換項目。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也有興趣購買潛艇。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報導,2013年沙烏地阿拉伯宣布計劃採購德國製造的5艘209型潛艇,價值25億歐元(約合340億美元)。未來計劃總共採購25艘209型潛艇,總價值120多億歐元。
據專家們評估,2015年至2024年水面艦艇市場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7.4%。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計劃將採購水面艦艇及相關設備的開支增加兩倍。未來10年西歐國家採購水面艦艇的開支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將為8.7%。
日本和澳大利亞不久前已經完成了採購海軍技術裝備的大型計劃,因此這兩個國家2015年至2024年採購水面艦艇的開支將明顯減少。
2015年至2024年,水面艦艇對於東南亞地區來說將非常迫切,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來自鄰國的威脅增加;二是海盜活動猖獗。未來10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將購買大量的護衛艦、輕型護航艦以及巡邏艇。預計到2019年東南亞國家採購水面艦艇的開支將超過東北亞國家。
軍用航空裝備市場
近5年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和東南亞國家成為最大的軍用航空裝備市場(除了西歐和美國)。2010至2014年,沙烏地阿拉伯是海灣地區軍用航空裝備主要的購買者,該國花費巨資採購歐洲戰鬥機公司製造的多架「颱風」戰鬥機和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幾十架全新的F-15SA型戰鬥機以及數量眾多的其它類型的軍用飛機。預計到2018年沙烏地阿拉伯將全部接收這些「颱風」戰鬥機和F-15SA型戰鬥機,並進行大規模的戰鬥機改進計劃。因此,沙烏地阿拉伯採購軍用航空裝備的費用將減少,而維護費用將增加。未來10年,東南亞國家採購作戰飛機的開支將繼續增加。澳大利亞和新加坡不久前分別購買了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和F-15SG型戰鬥機,不久的將來將開始裝備F-35A「閃電-2」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印度尼西亞打算2018年開始投產與韓國合作研製的KF-X型戰鬥機。預計到2020年初期東南亞地區作戰飛機市場規模將超過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不過專家們認為,在未來10年末期容量最大的作戰飛機市場將是南亞地區,其市場規模將超過東南亞地區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有可能還會超過西歐地區。印度將是南亞地區作戰飛機市場主要的推動力。現在印度除了獲得許可組裝蘇-30MKI戰鬥機外,還在購買法國製造的「陣風」戰鬥機,並且正在實施與俄羅斯聯合研製FGFA第五代戰鬥機的計劃。印度還打算擴大軍用運輸機的總量,以及更新直升機技術。
Avascent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們認為,未來10年無人駕駛飛行器市場將得到積極發展。目前美國和以色列兩個國家的公司在該市場佔據領先位置。歐洲地區的製造商所佔份額從2010年的66%下降到2014年的39%。南亞地區國家則相反,其在無人機市場上的份額從9.5%上升到21%。
預計,採購直升機的支出將在2016年達到高峰,此後將持續減少,一直到2020年中期。多用途直升機將是這一市場的主要推動力,預計未來10年對它的採購將保持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印度,該國打算按照輕型多用途直升機(簡稱LUH)計劃購買197架俄羅斯研製的卡-226T型直升機,其中一部分直升機由俄羅斯直接供應,其餘的直升機由印度按照許可證獨立組裝。
裝甲車輛市場
Avascent分析諮詢公司的專家們認為,未來10年全世界裝甲車輛市場的規模基本上不會發生改變。西歐和東北亞地區將是最大的訂貨者,在這兩個地區本地的製造商佔優勢。目前歐洲國家正在實施大規模的採購新型裝甲戰車計劃。例如英國在採購Scout-SV型裝甲戰車,法國在採購VBCI型輪式步兵戰車,而德國在採購Boxer型輪式裝甲運輸車和Puma型履帶步兵戰車。這些戰車將構成西歐市場的基礎。在東北亞地區的裝甲車輛市場上,韓國將是領先者之一。韓國打算2015年至2024年每年撥款15億美元左右用於採購K2「黑豹」主戰坦克和K21型步兵戰車。
其它地區在逐步掌握獨立製造裝甲戰車的技術。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該國在IDEX 2015年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於2015年2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首都阿布達比舉行)展示了其自行研製的Enigma型輪式裝甲戰車。此外,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實施自己的計劃。分析家們指出,本國製造商的發展將使美國和西歐國防公司在亞洲與海灣地區的業務變得更加複雜。
編譯|李有觀 據網絡
【免責聲明】
文章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