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計劃實施南進政策,英國找美國幫忙,羅斯福為何顧慮重重?

2021-12-21 歷史控

連載《深藍的海:日本偷襲珍珠港始末》第02篇

就在克萊齊請求見羅斯福之前,羅斯福也已經得到了日本外相有田八郎講話的全部內容。就在4月15日有田外相發表講話的當天,美國駐日本大使格魯就把有田外相的講話以及他收集到的關於日本即將採取「南進」的各種信息向羅斯福作了詳細匯報。

格魯的全名叫約瑟夫•C.格魯生於1880年,是麻薩諸塞州波士頓人。他和富蘭克林•羅斯福是校友,他比羅斯福早兩年從哈佛大學畢業。他於1932至1942年任美國駐日本大使。曾著有《使日十年》一書,是他1932至1942年任駐日大使期間的日記及公私文件摘錄。

羅斯福聽完格魯的匯報後,對日本在整個亞洲的擴張非常惱火。

美國從十九世紀末期,在對華問題——甚至對待亞洲問題,一直實施「門戶開放」政策。

十九世紀末期,美國為了能夠在瓜分中國的「餐桌」上分得一杯羹,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所謂的「門戶開放」,指的是美國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範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其主要內容有:對任何條約、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幹涉; 各國貨物一律按中國政府現行稅率5%徵收關稅;維護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各國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對他國船隻、貨物運費等不得徵收高於本國的費用。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極大損害了美國的在華利益,破壞了「門戶開放」政策。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美國宣布對日本實施部分武器和物資禁運,對日本進行一定程度的制裁,並支持蔣介石進行抗日。現在,日本已經不滿足於在中國的利益,他們企圖擴大侵略範圍,將手插到東南亞,這就好比是從美國人的餐桌上搶肉吃。因為,東南亞的重要國家菲律賓是美國人的殖民地。

在14世紀前後,菲律賓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70年代興起的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徵艦隊到達菲律賓群島。從此之後,西班牙便逐步佔領了全部菲律賓。西班牙人在這片地區統治了長達300年。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爆發了戰爭,史稱「美西戰爭」。這場戰爭的根源,就是日益強大的美國為了奪取已經衰落的西班牙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包括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這是美國從美洲走向世界的一場重要戰爭,結果以美國獲勝而結束。戰爭結束後,菲律賓成為美國的屬地。

現在,日本把手插到英美的勢力範圍內,這怎能不使美國惱火呢!

在克萊齊請求見羅斯福之前,羅斯福正在與國務卿赫爾商議,如何制止日本的南進計劃。

克萊齊見到羅斯福後,一陣禮儀性的寒暄問好之後,他直截了當地問羅斯福總統:「總統閣下,日本南進的企圖已經越來越明顯了,這將不僅損害我們大英帝國的利益,也將危及貴國在亞洲的利益。邱吉爾首相希望我們一道來阻止日本的企圖。不知總統意下如何?」

羅斯福總統想了想,並沒有直接談日本的南進,而是禮貌地回答說:「大使先生,貴國在歐洲和納粹德國的鬥爭正在進行,貴國本土的利益正在受到納粹的威脅。我相信在邱吉爾首相的領導下,貴國一定能戰勝納粹。」說到這裡,羅斯福頓了頓,話鋒一轉,說道:「然而,在貴國全力以赴地對付納粹德國之際,貴國在亞洲對日本則將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對於日本南犯太平洋,美國是不可能坐視不顧的,我們一定要阻止日本南犯的企圖。」

羅斯福的答話十分高明,一方面他要打消英國的顧慮;另一方面,又提醒英國,當務之急是要做好歐洲的事情,穩住局面。

聽了羅斯福的回答後,克萊齊感到一絲欣慰,畢竟羅斯福表了態。

但是,陪同在羅斯福總統身邊的國務卿赫爾卻說:「遺憾的是,現在我們的軍事力量不夠強大,還不夠以軍事力量來阻止日本的南犯。」

這無疑給克萊齊澆了一盆涼水。日本是豺狼,不用軍事力量,怎麼阻止呢?

正在他稍感疑惑之際,羅斯福接著赫爾的話說道:「是的,我們的軍事力量不夠強,我們的軍隊只有50萬,我們的坦克只有500輛,我們的海軍和空軍稍強些。但是,國內人民對戰爭和發展軍備不感興趣,我們的武力一時還不足以完全阻止日本的南進企圖。既然軍事上不行,那我們就利用談判來達到目的,在談判中拖住他們,為我們做好戰爭準備贏得時間。如果談判能解決問題最好,如果解決不了,那我們將防備萬一。」

克萊齊見羅斯福已經徹底亮出了底牌,不好再說什麼。他說:「最好是能通過談判解決,我們英國不希望打兩個戰爭。在談判中可以給日本以一定的滿足,使其不能南進。」

聽完他的話後,羅斯福意味深長地說:「貴國的建議我們會考慮的,在談判中我們可以做出一定的讓步,但這必須要建立在日本政府有談判誠意的基礎之上。」

克萊齊離開總統辦公室後,立即向遠在倫敦的邱吉爾作了匯報。匯報結束後,他感到一絲失望。羅斯福說,談判可以做出一些讓步,但是必須建立在日本人的「誠意」的基礎上。可是,日本人會有誠意嗎?



相關焦點

  • 南進政策——日本的無奈:窮途末路的以戰養戰
    ——僅這一項進口,就相當於日本進口總額的十分之一,以致擴大工業生產的進口計劃被完全打亂。法國已經敗北,英國將被炸成焦土,如果不利用這天賜良機大舉向南進軍,去佔領法國和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以奪取日本急需的大米、石油、橡膠等物資,更待何時?
  • 【風雲人物】東條英機的南進戰略
    主張立即實施北進,配合德國出兵蘇聯,在隆冬到來之前奪取西伯利亞。松岡立即給宮內大臣木戶打了電話,請求謁見天皇。不到1小時之後,松岡立即去拜謁天皇。松岡堅信希特勒能迅速擊敗蘇聯,建議日本立刻進攻西伯利亞,推退南進。天皇感到驚異,因為這個方針意味著朝兩個方向擴張。他要求松岡與首相商量。
  • 【南亞研究】胡德坤 朱曉超:印度的「南進」政策與「國際南北運輸走廊」
    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教授,;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博士生關鍵詞:印度; 「南進」政策; 「國際南北運輸走廊」; 「一帶一路」印度自獨立以來一直追求其「大國夢」, 以控制印度洋為目標的「南進」政策是印度實現大國夢想第一步, 而與俄羅斯、伊朗共同創建的「國際南北運輸走廊」
  • 美國逐步架空「一個中國」 ——附二戰前,美國如何逼迫日本對美開戰
    9月25日,美國宣布向中國提供2,500萬美元的貸款。第二天,羅斯福下令禁止向日本出口廢鋼鐵,並抽回美國在日本的投資。英國也於10月8日宣布重新開放援華的緬甸運輸線。11月30日,日本正式承認汪偽政權的當天,羅斯福又宣布向中國提供1億美元的貸款和50架截擊機。羅斯福在1940年底競選連任總統獲勝後,12月10日批准鐵礦石、生鐵、鋼以及鋼製品對日本實行禁運。
  • 【海圖薦文】印度的 「南進」政策與 「國際南北運輸走廊」
    ,而與俄羅斯、伊朗共同創建的 「國際南北運輸走廊」組織則是印度實施 「南進」政策的重要一環。【關鍵詞】印度; 「南進」政策; 「國際南北運輸走廊」; 「一帶一路」【作者簡介】胡德坤: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教授;朱曉超: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印度海洋戰略印度自獨立以來一直追求其 「大國夢」,以控制印度洋為目的的 「南進」政策是印度實現其大國夢想的第一步。
  • 【今日關注】富蘭克林·羅斯福-羅斯福是如何說動美國國會對日宣戰的?
    選舉人票數是472對59票,向民主黨候選人一面倒,羅斯福贏得了超過2200萬張選民票。新總統曾在推行包括取消禁酒、削減政府開支和平衡預算的政策方面打過一次硬仗,他保證將實施「為美國人民著想的新政」。·1933年4月19日 美國總統羅斯福取消美元的金本位制
  • 日本的原子彈計劃比美國還要早,為何始終沒有造出原子彈
    文/寂寞的紅酒原子彈是現代核武器的一種,早在上世紀30年代很多強國就啟動了原子彈研製計劃。1934年,德國漢堡大學教授保爾·哈代克曾向德國政府建議研製原子彈。1939年4月,德國啟動了原子彈研究計劃。德國的研製計劃很快引發了連鎖反應,英國人隨即跟進,在1939年底也啟動了原子彈研製計劃。德國人和英國人的研製計劃引發了日本人的興趣,日本人在1941年也啟動了原子彈研製計劃,比美國還要早一年。不過,雖然美國的核武器研製計劃比日本要晚,但美國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研製出了原子彈,並投放到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而日本直到戰爭結束也沒造出原子彈。日本原子彈計劃比美國還要早,為何始終沒有造出原子彈?
  • 美加當年的戰爭計劃也與中國有關
    那時,中國軍備全面落後於日本,但這種大戰略打亂了日本由北向南進計劃,令日本不得不由東向西進。結果,日本整個侵華戰略錯亂了,真為中國抗戰贏得了寶貴的空間與時間。布朗計劃與此太相以了,設計的大戰略是集中加拿大軍主力於西線,在美軍行動前先向西雅圖、波特蘭和斯波坎等城市進攻,中線與東線作策應。這也是我國古代軍事家田忌賽馬的戰術,目的不是佔領美國,而是打亂美國的軍事部署,然後加軍退守本土,固守待援。
  • 輪椅上的總統 | 富蘭克林· 羅斯福
    在192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共和黨大獲全勝,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但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紐約州州長,為陷入低潮的民主黨帶來了希望。1929年,美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大危機,胡佛總統奉行自由主義放任政策,使美國經濟瀕於崩潰。
  • 美國為何不儘早對日本石油禁運?1940年9月23日日軍進駐中南半島
    美國為何不儘早對日本石油禁運?1940年9月23日日軍進駐法屬中南半島,並佔領該地。
  • 尚未參戰的美國,憑什麼籤《大西洋憲章》?羅斯福能哄日本3個月
    在他看來,蘇聯加入到反法西斯陣營,對英國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於是,這位反蘇分子,破天荒地支持蘇聯抗擊德國。德國的大舉進攻,著實讓日本人興奮不已。他們一面實施「關特演」,準備進攻蘇聯,一面強行進駐法屬殖民地(今越南)南部,控制了8個機場和2個海港。敏感的羅斯福,立刻宣布禁運石油並凍結其資產,一下子卡住了日本人的脖子。
  • 美國宣布:羅斯福航空母艦進駐「南中國海」
    (TRCSG)進駐「南中國海」,該新聞發布後隨即引起各界關注,因為「整個航母戰鬥群」進駐某海域並不是一個常態事件。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指揮官Eric Anduze表示進駐南中國海的行動代表「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承諾,旨在確保海洋自由以及建立、促進海上的夥伴關係。爾後的日子也會與他國海軍一同演習,增強整體實力。
  • 唯一連幹四屆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是這麼對待鄰居著火的 疏敏鉤沉
    其二是當時的日本、德國、義大利這些國家也是面臨著經濟的崩潰,社會出現了明顯的倒退。原有的民主政體全部解構,日本走向了軍國主義道路。德國也是一樣,獨裁者希特勒上臺,整個世界面臨著戰爭的危險,在戰爭的邊緣徘徊。 恰在此時,1933年新上任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面對這個情況,首先積極實施了「羅斯福新政」,其背後的理論依據是凱恩斯主義。
  • 日本當年為啥和美國爸爸翻了臉
    比如說沒有美國提供物資支持,日本對華的侵略戰爭能打幾年?或者是如果沒有美國保障日本後勤,日本有沒有發動侵華戰爭的可能。要知道二戰裡如果沒有老美幫忙,日本就不會這麼喪心病狂地侵略中國,也不會對中國造成這麼大的威脅和損害。01 日本侵華美國扮演了什麼角色很多人都知道抗日戰爭時期,歐美很多國家都對中國曾經有所支持。
  • 石油絞殺:二戰美國對日禁運政策
    然而,荷屬東印度的石油產量完全控制在外國石油公司的手中,尤其是皇家殼牌公司。因此,如果日本想毫無阻力的獲得該地區的石油,就必須控制該地區。但是,所有與該地區有密切關係的國家都意識到了日本潛在的危險性。美國現在陷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向日本供應石油用於戰爭,一方面反對日本利用石油進行對外擴張。
  • 黃三思同學的美國外交政策簡史
    今天帶來黃三思同學關於美國外交政策簡史的系列文章。本系列文章將簡明扼要的帶領大家回顧美國崛起以來的外交政策變遷,同時能更深入的理解今時今日的美國。計劃每周更新一期,今天是第一期。前言作為政府行動的綱領與指導,外交政策的歷史中蘊含著大量寶貴的教訓與知識。
  • 即將拆遷的這裡,曾讓美國遭遇珍珠港「恥辱一天」 最檔案
    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總統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說》,宣示12月7日是美國「活在恥辱中的一天」。12月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儘管事後一些作家以類似「美軍航母都不在軍港內」等理由稱,美英政府中的高層人士事先知悉日軍的突襲計劃,卻放任甚至鼓勵這一事件發生,以使美國捲入戰爭,但這種陰謀論的說法並不為主流歷史學家接受。
  • 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羅斯福的陰謀嗎
    其實不論美國還是日本,包括早就打得不可開交的英國、德國,二戰爆發前均是將戰列艦作為艦隊決戰的主力,而航母及艦載機只是配角。上世紀30年代,日本先後頒布了《帝國國防方針》的修改版和《帝國軍用兵綱領》,正式將美國作為頭號假想敵。
  • 美國對日本動用原子彈的真正原因是……
    Dower)的研究,日本原子彈開發大致分為四個階段:1941年至1942年為第一階段,是軍部組織的預備調查期;1942年7月至1943年3月為第二階段,由海軍主導的專家委員會論證製造原子彈的現實可行性,即「B研究」[2];1942年底至1945年4月為第三階段,在陸軍的主導下,在東京帝大實施「に號研究」[3];第四階段始於1943年中,至戰敗無果而終。
  • 「黃俄羅斯」計劃和日本的「大陸政策」,到底誰對中國的野心更大
    因此針對當時的清政府,沙俄政府制定了「黃俄羅斯」計劃,日本政府出臺了「大陸政策」,雖然這兩個計劃都沒有成功,但也都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尤其是在國家領土方面。黃俄羅斯計劃「黃俄羅斯計劃」是十九世紀沙俄政府制定的一個侵略中國的計劃,制定這個計劃的人就是後來在俄國革命中遭受滅門悲劇的沙皇尼古拉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