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迴響 悲壯的「一二八」抗戰

2021-02-07 央廣網




《勝利迴響》第八講:悲壯的「一二八」抗戰


「九一八」事變後僅四個月,1932年1月28日上海方面又燃起戰火。當時日本軍方鑑於國際聯盟要求中日雙方都從東北撤軍,便想在敏感地區製造事端轉移注意力。時任駐上海武官的田中隆吉戰後回憶說:「想讓滿洲獨立起來,可是外國方面非常麻煩。於是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大佐打了一個電報給我:『外國的目光很討厭,在上海搞出一些事來!』」田中隆吉便和他的姘婦、臭名昭著的女特務川島芳子指揮一些浪人故意尋釁,先砸中國店鋪並襲擊警察,又火燒日資企業,日本海軍陸戰隊則以「保護」僑民之名在上海租界進入臨戰狀態。



抗戰現場(資料圖)


東北淪陷時,蔣介石、汪精衛主持的南京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一心只顧保全上海這一經濟中心。當日本特務在上海尋釁滋事時,南京政府對日本領事提出無理條件全部接受,同意將有抗日激情的第十九路軍從市區撤出。移防還未完成,1月28日夜間日本海軍陸戰隊1000餘人卻在20輛裝甲車掩護下衝出租界區,向十九路軍發起進攻,歷史上所稱的「一二八事變」就此發生。


十九路軍是不屬於南京中央系統的粵軍部隊,官兵早被「九一八」的仇恨注滿胸膛,面對日軍進攻毫不猶豫地當即舉槍還擊,並發起反衝鋒。十九路軍領導人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隨之發表的「告全體官兵同志書」中也宣布:「不抵抗無以為人,不抵抗無以救國,認清楚此次與仇日拼命」。「一二八事變」發生當夜,狂妄的日軍出乎意外地遭到中國軍隊頑強抵抗和反擊,死傷累累,狼狽退回日租界並要求停戰。


十九路軍非常清楚,日軍不過是以緩兵之計待援。前線的旅長翁照垣提出應乘在滬日軍只有2000餘人,以現有十倍於敵之兵力攻入日租界將其消滅,卻被南京當局阻止。國民政府慌忙遷都洛陽,同時提出「一面抵抗,一面交涉」,這雖比「不抵抗」有進步,仍是寄希望於美英調解。隨後上海市內交戰地帶出現了奇特現象──日軍得到增援後不斷從租界內向閘北區開槍開炮,中國軍人卻奉命不還手,只有當敵人衝進華界才能開火。來犯日軍見勢不妙便縮回租界,中方官兵又不能追擊。人們形容日本是拳腳相加,中國只能以一隻手還擊。



十九路軍奮起抵抗(資料圖)


當時十九路軍能不顧南京政府的後撤命令進行了英勇抵抗,與上海人民的大力支援密不可分。各界民眾自發組織了義勇隊、敢死隊、救護隊、通信隊、運輸隊踴躍支前,宋慶齡、何香凝等著名愛國領袖還親赴戰地慰問,極大激發了官兵鬥志。國民政府內一些愛國將領也請纓殺敵,張治中便向政府提出堅決要求,得到蔣介石同意後率第5軍增援上海,也打著十九路軍旗號參加戰鬥。不過南京政府仍認為共產黨是「爛心」大患,日本只是「割肉」,不肯對十九路軍多撥援兵餉彈,同時還壓制民眾運動,這使前線部隊一直陷於被動之中且處境日益困難。


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受挫後,等待陸軍第9師團和混成第24旅團登陸,又於2月中旬又發起瘋狂進攻,十九路軍和第5軍在廟行反擊,斃傷敵千餘人並將其擊退,取得淞滬抗戰中最大一次勝利。不過中國前線部隊因無增援,兵力只有4萬人,日軍卻因第11、第14師團陸續趕到,兵力已近10萬,更有海空掩護和陸上火力的絕對優勢。


3月初,日軍憑藉優勢的火力和兵力優勢,突破了中方陣地,十九路軍和第5軍被迫撤向上海以西。此番參戰部隊苦戰一個多月,雖敗猶榮,特別是那些穿青布軍衣、背竹製戰笠的十九路軍官兵一時成為國人崇拜的英雄。這一仗中國軍隊傷亡共1.4萬人,日軍傷亡為3100人,那時有此損失對比也屬不易,說明敢於抵抗與不抵抗的結果大不相同。



中日籤訂《上海停戰協定》(資料圖)


上海戰事擴大後,美英出於自身在滬利益出面調停,狡猾的日本當局便想以同意停戰換取國際上承認偽滿。同年5月,中日籤訂《上海停戰協定》,規定日本仍保留上海租界駐兵權,中國正規軍卻不許駐滬,只能留下警察和保安隊。這又是一個喪權辱國的協定!


雖然「一二八」淞滬抗戰以妥協退讓結束,卻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正如美國著名作家、新聞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復始之旅》一書中所說:「上海一·二八之戰對中國人民的思想產生了永久不可逆轉的影響。它使中國許許多多青年人相信,如果全國團結一致進行愛國鬥爭,中國就是不可戰勝的。」 


大型系列報導《抗戰歷史公開課——勝利迴響》,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旋律,從波瀾壯闊的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精選70個富有代表性、標誌性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戰役和抗戰名將,邀請著名軍史學家、國防大學徐焰少將深情講述,回顧歷史瞬間。通過重溫抗戰歷史,給國內外受眾以全新的時代啟迪。


廣播播出時段:7月7日至9月3日,中國之聲6:25-6:30《國防時空》欄目、16:50-16:55《新聞晚高峰》欄目、經濟之聲12:50-12:55《天天315》欄目 、21:50--21:55《那些年》欄目。


視頻播出平臺愛奇藝 騰訊新聞 銀河網際網路電視


音頻播出平臺:中國廣播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勝利迴響 抗戰史證明「無空防即無國防」
    彩畫:一二八事變從日本入侵東北和1932年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就經常以飛機狂轟濫炸。當時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航空兵分別隸屬於陸軍和海軍。抗戰期間,日本飛機總計對中國後方投彈3萬噸,炸死的中國平民近50萬。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航空兵主力調往南洋,美軍航空兵又來華參戰,不久掌握了大陸的制空權,日軍對中國大後方只能在夜間進行一些零星的擾亂性空襲。不過,抗戰期間空中鬥爭的歷史就已經證明,「無空防即無國防」,只有建設一支強大空軍和防空力量才能有效地保衛國內的正常生產和生活。
  • 勝利迴響 29軍大刀隊揚名喜峰口
    《勝利迴響》第十講:29軍大刀隊揚名喜峰口
  • 勝利迴響 抗戰中的漢奸現象
    偽「滿洲國」(資料圖)第四十六集:抗戰中的漢奸現象在70年前的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在同日本侵略者戰鬥時,也要同本民族內部的一些敗類即人們所說的漢奸鬥爭。抗戰期間,日本在中國相繼建立偽「滿洲國」,偽「蒙疆自治政府」、偽「南京國民政府」等傀儡政權,在中國關內戰場有時偽軍、偽警的人數還多於日軍。漢奸現象的出現是我們民族的恥辱,對此不僅要譴責,更要反思出現的社會原因。歸納起來,漢奸現象出現主要有國家整體環境,個人信念追求和社會文化氛圍這三個主要因素。
  • 勝利迴響 中國裝甲兵在抗戰中的奮戰
    第四十一講:中國裝甲兵在抗戰中的奮戰中國的抗日戰爭,主要是以步兵和少量炮兵和空軍進行的,數量很有限的裝甲兵在戰爭中也進行了自己的奮戰雖然這一兵種規模很小,對整個戰爭進程影響不大,卻還是在抗戰史上寫下了一頁。「八一三」事變爆發後,在南京裝備英制維克斯坦克的戰車隊的一連、二連科開赴上海,配屬第87師參加攻擊日租界楊樹浦的戰鬥,當地日本海軍陸戰隊猝不及防,一時被打得東逃西竄。不過上海市區內街道狹窄、建築物密集,不久日寇清醒過來,集中戰防炮向我轟擊。
  • 勝利迴響 中國抗戰拖垮日本經濟
    第三十二講:中國抗戰拖垮日本經濟
  • 勝利迴響 抗日戰爭中國的海軍哪去了?
    《勝利迴響》第二十一講: 國民海軍自沉和被炸沉的結局
  • 勝利迴響 抗戰結束,為何解放區軍隊還要同侵略者繼續戰鬥
    由於美國和國民黨當局利用侵華日軍為自己服務,中國戰場上的日軍投降是在極不正常的情況下片面進行,抗戰結束後的幾個月裡,解放區軍隊還要同侵略者繼續戰鬥。八路軍、新四軍抗戰八年,根據地遍布敵後,侵華日軍大部處在其夾擊中,如按戰爭慣例應向解放區軍隊投降。日偽軍蔣介石此時急於爭奪勝利果實,其主力為保存實力卻大都在西南,只好求助於美國和日軍、偽軍。
  • 勝利迴響 偽蒙疆政權
    《勝利迴響》第十四講:偽蒙疆政權舊時滿洲西部的內蒙古地區
  • 勝利迴響 偽「滿洲國」的炮製出籠
    《勝利迴響》第六講:偽「滿洲國」的炮製出籠
  • 勝利迴響 華南敵後舉起抗日戰旗
    他們遠離黨中央、獨立支撐一個戰略方向,在極為複雜困難的環境中開闢了南方的敵後抗戰的局面。大型系列報導《抗戰歷史公開課——勝利迴響》,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旋律,從波瀾壯闊的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精選70個富有代表性、標誌性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戰役和抗戰名將,邀請著名軍史學家、國防大學徐焰少將深情講述,回顧歷史瞬間。通過重溫抗戰歷史,給國內外受眾以全新的時代啟迪。
  • 勝利迴響 汪精衛叛國及建立偽國民政府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後,汪精衛以及他身邊的所謂「低調俱樂部」就不斷散布「抗戰必敗」的論調。 汪精衛的投敵叛國和汪偽政權的建立,使中國人民的抗戰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敵人,即跟隨侵略為虎作倀的偽政府和偽軍。當然,這個偽政府受到全國人民唾棄,果然就隨著日本投降而崩潰,而那批漢奸賣國賊也就永遠被釘的歷史恥辱柱上。
  • 勝利迴響 政治腐敗 軍隊必然潰敗
    進入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了奪取最後勝利階段,德國和日本軍隊節節敗退,可是在中國戰場上卻出現了極其反常的情況,國民黨正面戰場在戰爭的最後階段卻出現了大潰敗,河南戰場又是悲劇開始的地方。負責防禦衡陽的是第10軍,為中央嫡系部隊,軍長為方先覺,自抗戰以來,該軍以打防守戰著名。衡陽城西南面有無數山坡高地,第10軍事先在這裡構築有四通八達的戰壕工事和無數暗堡據點。6月27日,日軍包圍了衡陽城,第10軍火力不足,主要待日軍攻到高地陣地前不遠處用手榴彈反擊,當時人稱這種榴彈肉博戰使倍受「武士道」亡命精神薰陶的日軍官兵也感到膽寒。
  • 勝利迴響 「支那」=China的音譯? 軍事專家:別鬧
    內容介紹:大型系列報導《抗戰歷史公開課——勝利迴響》,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旋律,從波瀾壯闊的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精選70個富有代表性、標誌性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戰役和抗戰名將,邀請著名軍史學家、國防大學徐焰少將深情講述,回顧歷史瞬間。通過重溫抗戰歷史,給國內外受眾以全新的時代啟迪。
  • 抗戰勝利日丨犧牲與戰鬥,讓這場偉大勝利如此沉甸甸
    最近,有一部電影再度勾起了人們對四行倉庫、對「八百壯士」的回憶。提起四行倉庫保衛戰,便不得不說淞滬會戰。在這場中日雙方第一次大型會戰中,3個月的時間裡,無論是國民黨精銳的德械「樣板師」,還是地方軍閥操控的武裝力量,紛紛聞義赴難,在上海以血肉之軀築成保家衛國的壕塹。
  • 勝利迴響 八路軍挺進山東成為重大戰略成就
    在這種情況下,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這絲毫不是什麼誇大,若是沒有敵後戰場拖住日軍,正面戰場就不能堅持,而敵後戰場要堅持下來,又要經過最艱苦的戰鬥。早在1937年10月,即日軍攻佔濟南之前,中共山東省委就發出「每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應該脫下長衫到遊擊隊去」的號召,要求抓緊時間舉行抗日武裝起義。
  • 天兵怒氣衝霄漢—43軍主力一梯隊一二八師渡海登陸作戰
    一二八師主力的登陸後,三八三團二營又奉命攻打橋頭市。遇敵一個連在堡壘內頑抗,四連一包炸藥炸死敵人30多,解決了問題。一二八師師長黃榮海與參謀長孫幹卿乘坐一隻大機帆船,行駛到主流後,在與敵艦交戰時開動了馬達,速度加快了,追過了許多隻船,17日2時30分左右,來到才芳嶺前。
  • 勝利迴響 勝利需要一顆勇敢的心——中國遠徵軍首次出國的苦難徵程
    當時國內抗戰那麼困難,為什麼當時國民政府對遠徵緬甸那麼重視,關注度超過對國內任何一個戰場呢?其關鍵就在於當時這裡已成為中國接受外援的唯一通道。1942年中國軍隊第一次進入緬甸,口號是保衛國際交通線。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就封鎖了中國東部沿海,外援通道一是蘇聯通過新疆和甘肅的長途陸路交通線,蘇德戰爭爆發後中斷;另一條通過越南到雲南廣西的交通線,1940年日軍佔領越南後也被切斷,只剩下雲南通向緬甸的滇緬公路。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日本大本營就認為佔領緬甸對「切斷援蔣公路的重大戰略意義」。
  • 勝利迴響 家家戶戶造地雷會是怎樣一種場面??
    這部電影不同於前幾年靠想像胡編濫造炮製出的「抗戰神劇」,而是有真實的原型。在當年被稱為「地雷之鄉」的山東海陽縣,民兵們總共發明了36種地雷,在抗戰中共擊斃、擊傷和俘虜敵人1500多名,繳獲各類武器600多件,使鬼子一時談「雷」色變。
  • 勝利迴響 美國中將史迪威對中國士兵的高度評價
    反攻緬甸的勝利說明,建立良好的政治軍事體制,很好地教育並關心愛護官兵,才能建立起一支自豪地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強大中國軍隊。大型系列報導《抗戰歷史公開課——勝利迴響》,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旋律,從波瀾壯闊的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精選70個富有代表性、標誌性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戰役和抗戰名將,邀請著名軍史學家、國防大學徐焰少將深情講述,回顧歷史瞬間。
  • 抗戰勝利,從這裡開始!
    1937年9月25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浴血奮戰,取得了出師華北抗日戰場後的首次大捷,同時也是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場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