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貿易戰會打十年

2021-02-18 滿天芯

 

他告訴許勝雄,儘管美中領袖在G20峰會上握手,同意停止加徵關稅,但貿易戰應不會在三、五個月內落幕,很可能是一場五到十年的持久戰爭,而且是一場無形戰爭,是經濟與技術的戰爭,這也將讓過去的「全球化」變成「兩極化」。

 

郭臺銘指出,由於美國視大陸為科技上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將會建立科技設備和關鍵零配件的壁壘,迫使大陸的科技和高科技產品製造發展必須重新調整戰略。工業製造業供應鏈將因此會被迫在不同區域重新建立,他預期,未來供應鏈會按美國和大陸市場重新劃分,供應鏈會被要求必須更強和各具彈性,「(規模)大不再是唯一勝算」。

 

因此,大陸企業要做的,就是長期布局。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北京賽迪會展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報社、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承辦的「首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2018)」將於12月11日一13日在上海浦東嘉裡大酒店(會議)、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展覽)舉辦。

 

本次大會以「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家將齊聚上海,共享發展成果,共商發展大計。2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加展覽,展示最新成果,開拓市場商機。

 

全球企業家匯聚,共商發展大計

 

今年是集成電路發明60周年。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集成電路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隨著摩爾定律不斷向前演進,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面臨技術變革期。如何把握集成電路的技術演進路線,如何抓住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巨大市場,如何抓住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實現新增長?是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多家半導體行業協會組織的負責人士將出席本次大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子學,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輪值主席、Marvell公司總裁兼執行長Matt Murphy,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總裁Jimmy Goodrich,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CEO Nam Kiman,日本半導體行業協會副會長Tetsuya KITAGAWA等將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產業合作發展的新路徑。

 

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全球總裁兼執行長Ajit Manocha,RISC-V基金會主席Krste Asanovic等半導體產業熱點領域的行業協會負責人士也將分享他們的創新成果和應用。

 

出席本次大會的企業演講嘉賓陣容強大,Cadence公司CEO陳立武、美國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英飛凌科技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蘇華、Arm中國執行董事長兼CEO吳雄昂、三星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裁Greg Yang、瑞薩電子株式會社高級副總裁、瑞薩電子中國區董事長真岡朋光、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國、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常務副董事長陳南翔、武嶽峰資本創始合伙人武平……充分體現了本次大會的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特徵。

 

搭建專業化平臺,推動技術落地

 

本次大會除一場主論壇外,組委會還精心組織了六場分論壇。分論壇突出專業、專注特色,為新技術、新產品落地、產業鏈協同合作搭建平臺。

 

「集成電路設計技術與創新論壇」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設計分會承辦,超威半導體、Cadence、新思科技、深鑑科技、豪威科技、紫光展銳等業界領先的設計企業將集中分享IC設計的新方案。

 

「先進封裝技術創新論壇」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封裝分會承辦,來自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晶方半導體、華進半導體等國內封裝龍頭企業,將探討集成電路領域先進封裝技術的發展趨勢。

 

「集成電路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支撐業分會聯合承辦,演講的企業涵蓋了與集成電路製造相關的產業鏈不同環節:以華潤上華、衛光科技為代表的半導體製造企業,以華進半導體為代表的裝測企業,以北方華創為代表的設備企業,以江豐電子、中巨芯科技為代表的半導體材料企業,將共同探討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新模式。

 

「半導體產業投資與創新論壇」由賽迪顧問、中國電子報社承辦,中建投資本、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畢馬威、元禾華創、安芯投資、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以及芯原微電子和基本半導體公司,將對如何進一步促進產融對接進行深入討論。

 

「2018年海峽兩岸(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合作發展論壇」由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與SEMI臺灣主辦,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協辦。力晶集團、華力、聯發科、通富微電、日月光集團、中國RISC-V產業聯盟,將就兩岸進一步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合作進行探討。

 

「RISC-V創新應用暨開發者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中標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際RISC-V基金會承辦,RISC-V 基金會、SiFive公司、微芯科技公、CORTUS公司、中天弘宇、華米科技、晶心科技、紅帽軟體等聚焦廣大應用開發者群體,促進RISC-V在中國的普及。

 

龍頭企業積極參展創新成果精彩亮相

 

作為半導體領域最頂級的展會活動之一,IC China 2018設立六大展區,包括半導體設計展區、半導體製造封測展區、設備材料展區、創新應用展區、分立器件展區、高端晶片和推廣應用展區。目前為止參展企業超過200家。

 

集成電路龍頭企業踴躍參展,包括紫光集團、華潤微電子、大唐電信等IDM企業,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和艦等晶圓代工企業,長電科技、華天集團、通富微電、晶方半導體等封測企業,北方華創、電科裝備、中科飛測等設備企業。此外,羅德與施瓦茨、東京精密、住友電木等國際公司以及日月光集團、聯發科技等臺資公司將在展會現場亮相。

 

國內外行業協會也積極組團參展。其中韓國企業將首次組團參展,組成韓國展區,展示新產品、新技術。北京、天津、深圳、陝西、南京、廈門、無錫、蘇州、成都等地國內各地方行業協會也將組團參展。

 

從展示內容上看,本次活動全面展示了IC設計、IC設備、封裝測試、IC製造及IC材料相關產業的創新成果。紫光集團將展示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這是國內首顆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維快閃記憶體晶片。紫光展銳將展出5G原型機pilot-v2平臺。半導體裝備一直是國內IC產業的薄弱環節。華海清科將展出新型12英寸CMP設備Universal -300 plus,該機型採用Universal-300機型的成熟技術,集成多種終點檢測技術,具備技術水平高、產量高、性能穩定、多單元、多工藝靈活組合等優點。羅德與施瓦茨公司(R&S)將展示針對5G、IoT和通用IC設計與測試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戰會開打嗎?別想多了,肯定不會
    隨之引爆媒體上一片貿易戰的喧囂,似乎大戰已經開始。從中國官方空前憤怒的表態也可用「硝煙瀰漫、炮聲震天」來形容。各種分析中美貿易戰前因後果的文章當然也是鋪天蓋地。甚至開始有文章說索羅斯早就說中美會發生貿易戰,張局座在川普廢除TPP後就認為中國應準備好與美國打貿易戰.只要大事情一出,總有神人能提前預知!
  • 郭臺銘參選2020的政治效應
    郭臺銘所吸引的年輕族群甚至遠超過韓國瑜,民調顯示郭臺銘在男性、20-39歲、專科以上學歷支持度較高。郭臺銘宣布參選2020已為政壇投下震撼彈,這不僅對國民黨初選制度、民進黨選舉候選人搭配、選戰策略及議題、兩岸關係發展,皆會產生程度不同的衝擊力度。 首先,利於國民黨建立黨內初選制度。
  • 中美貿易戰將使中國練就「三大超能力」
    中美貿易戰,打是美國挑起來的,談也是美國願意談中國就跟你談,但怎麼打和打出什麼樣的效果,卻不是美國所能決定的。談,中國歡迎,因為互利共贏的合作有利於雙方經濟發展;打,中國也絕不讓分毫,中國藉機能打出一片新天地出來!
  • 臺海會打戰嗎?
    這不免讓人擔心,一旦真要打戰了,作為東南沿海城市,特別是廈門、福州、溫州等,各類資產價格恐將面臨巨幅波動,特別是在這些城市居住並持有多套房產的人,擔心尤甚。這裡聊聊我的一些看法,首先,戰機繞臺飛行,是去年開始,就已經形成的常態化巡航工作,何況在軍演期間,本身是軍事演習的科目之一,不意味著戰爭準備的姿勢。
  • 以史為鑑:美日貿易戰往事
    也即將迎來美國人的貿易戰! 跟今天被美國挾持著打貿易戰的中國不同,雙方打得有來有往,當年的日本,至始至終,任由美國瘋狂進攻,一個字都不敢多說。 萊特希澤在跟日本代表團談判時,會傲慢地將對方文件折成紙飛機扔給對方,是完全不把對方放在眼裡的表現,現在許多文章會寫什麼「日本代表團方寸大亂」,突出萊特希澤的談判藝術,這樣的描繪實在太愚蠢了。
  • 日韓貿易戰的起因
    日韓貿易戰的起因,同事寫了一篇非常詳細的文章,可惜是發在公司內網的,轉不出來。簡單講一講,日本不是要打壓韓國半導體才發動的貿易戰,實在是韓國咎由自取,而他們的半導體業又太好打。勞工的賠償,日本也在1965年付給韓國政府了,跟慰安婦問題打在一個包裡,韓國勞工當然也沒從韓國政府拿到錢。韓國勞工為此在美國起訴過日本公司,希望美國法院長臂管轄,但是2001年美國法院駁回了起訴,認為《日韓請求權協定》在1965年已經解決這些問題了。在美國起訴失敗,韓國勞工又去日本起訴,2003年敗訴。然後他們回到韓國繼續起訴,2005年在韓國法院一審二審均敗訴。
  • 中國開啟數字資產助力未來,十年打贏數字經濟戰
    回想起上一個十年,2010年到2019年這十年,我們的移動網際網路搞得非常好,簡直是世界第一。在過去十年,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實現了數字經濟的逆襲。但是數位技術還在不斷往前發展,還有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不斷迭代,新一輪的競爭又開始了。既然在過去十年,你能夠逆襲人家,人家當然也想在未來的十年逆襲你。看數字經濟,現在它已經不是我們一個國家戰略了,全世界都很重視數字經濟,這是一盤大棋。
  • 貨幣戰,減稅戰,貿易戰,現在開打!
    對內減稅、放鬆管制是尊重市場,尊重交易自由,但對外貿易保護,打貿易戰,卻反其道而行之,幹預市場,背離交易自由。川普開啟貿易摩擦,不是為了美國經濟,而是政治秀,做個姿態,安撫當初力挺他入主白宮的鏽帶底層藍領選民,意在中期選舉和連任。任何懂一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明白,貿易戰是雙輸,貿易是雙贏。
  • 貿易戰狼煙四起,是時候給川普算清幾筆帳!
    貿易戰只會增加美國的高債務,細思極恐。二是中美兩個大國一旦貿易戰,將危及國際經濟秩序和貿易秩序。現在中國和美國的貿易總量佔全球的25%左右,經濟總量佔全球的40%左右,人口總量佔23%左右,貨幣在SDR籃子裡面,美元和人民幣佔到52%。中美合則兩利,鬥則雙輸,中美合起來佔全球這麼大的比重,真的是大到不能破,大到不能倒,大到不能對抗和互疑。
  • 貿易戰升級及川、普會談走向
    首先中國不會這麼脆弱,如果美在貿易上對中國開戰就事關中國「生死」了,如果真如此,美國人早幹了,其次中國不是待宰羔羊,中國有自己的優勢與反擊手段,第三貿易是互惠的,而且中國市場不是美國他一家,作為「平權」,貿易歸零都不怕,還怕貿易戰?再說,美國真的要離開中國市場嗎?嚴重懷疑中。一些媒體自己嚇自己的宣傳可以休矣。
  • 貿易戰美國短多長空,中國短空長多(深度長文)
    這場戰役,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川普政府能不能達到目的?最後誰會贏?從制裁商品清單內容與金額來看,川普政府目前出的招,不但無助於減少美中貿易逆差、對吸引美國製造業回流幫助不大,而且,對打擊「中國製造2025」與中國科技實力的崛起,不會產生太大的效果。也就是說,對抗中國,川普選對了戰場,但是卻用錯了武器。拉長時間來看,美國很可能「短多長空」,中國可能「短空長多」。
  • 川普正式打響中美貿易戰 人民幣會如何走?
    此次Lighthizer援引301條款展開調查,最終可能導致川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額關稅。截至今年6月,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美國出口的26%的波音飛機、56%的大豆、16%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目的地是中國。
  • 【以史為鑑】美日貿易戰往事
    萊特希澤負責對日貿易戰的時候,年僅39歲。 1985年,國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貿易保護主義的「丹佛訣議案」,幾個月後,民主黨主要領導人在國會集結並發起了加收25%關稅的貿易戰法案。 衝突甚至從日常製造業,轉向了軍工產業。
  • 第二戰場:貿易戰到「人權法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開闢「第二戰場」,戰火從貿易戰燒到「人權」。
  • 金燦榮:十年以後,美國會接受中國崛起
    現在,由於美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導致世界出現了逆向全球化。過去30年,全球化的推手主要是美國,但是隨著美國到處打貿易戰,美國從全球化的推手,變成了全球化的阻礙,肆意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將會使全球化轉而走向另一個反面——逆全球化。
  • 日韓貿易戰背後:一場決定國運的生死之戰
    這邊和中國貿易談判如火如荼還搞不定,那邊還要忙2020年的競選,在韓國利益最大的是華爾街金融資本,可川大爺主要票倉是紅脖子,打心底不待見華爾街,哪會分出手來搞這個。為啥說韓國利益最大的是華爾街呢?98年金融危機以後,在IMF苛刻條件下,韓國公司開始被低價外資吞併,現在三星背後的勢力是華爾街的美國資本。這個我們在《97年的那場大鱷狙擊戰》提到過。
  • 美日貿易戰:日本是如何慘敗的
    而這時的美國,兩次石油危機導致經濟「滯漲」,財政與貿易出現雙赤字,這個階段日本平均增速高於美國,日本憑藉產品競爭優勢對美出口持續擴大,這引起了美國的不滿,美日貿易戰開始了。美日貿易戰,集中在六大行業:紡織、鋼鐵、彩電、汽車、通信、半導體。
  • 中美貿易戰將引爆中美科技戰?
    川普一意孤行、我國隨即強勢喊話,雙方劍拔弩張的氣勢,預示著這場貿易戰已經不可避免。雖然群情激憤,國人一副勒緊褲腰帶、甚至不買美國貨的架勢,但有一點需要明確,就目前中美兩國公布的徵稅商品目錄來看,這可能只是貿易戰的前奏。在列出的清單中,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工業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產品等,實施加徵關稅行動。
  • 美日貿易科技戰 啟示錄
    萊特希澤負責對日貿易戰的時候,年僅39歲。1985年,國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貿易保護主義的「丹佛訣議案」,幾個月後,民主黨主要領導人在國會集結並發起了加收25%關稅的貿易戰法案。衝突甚至從日常製造業,轉向了軍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