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飛行員佩槍,那是有歷史滴!

2021-02-20 解放軍報

 

早上打開手機,端端被一把小巧的手槍迷住了。定睛一看,原來是曝光度極低的11式手槍。(別問端端為什麼認得出來,端端打過的子彈比你吃過的米飯還多……)

 

 

如大家所見,使用這把手槍的人,不是我們熟悉的陸軍或者武警,而是廣大少女眼中的「男神」——海軍航空兵飛行員。

 

 

 

據端端目測,飛行員平時拋頭露面時的「黃金搭檔」通常是一架架「拉風」的戰機,像這樣不開飛機上靶場、不練飛行練射擊,相關報導還真不多。所以你一定猜到了,端端今天要和你聊的就是飛行員和他們的自衛武器(匕首神馬的端端就不和你說了,咱主要說熱兵器)。

 

 

 

端端知道,在小夥伴們心裡,飛行員和藍天更配,戴上帥帥的頭盔,傲嬌地露一露飛彈,魅力指數飆升有木有。不要和我提什麼「後裔」,咱飛行員飛得比天高!也不要提什麼手槍,單位質量比黃金還貴的飛行員,難道要淪落到用手槍打敵人?

 

 

 

端端不怕告訴你,飛行員還真的用手槍打過敵人!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一戰的時候,飛機最初只是用作偵察和為炮彈校準落點,飛行員的工作主要是拍照,像下面這樣——

 

飛行員唯一的武器,是隨身攜帶的手槍。各國飛行員彼此和諧友愛,甭管你是哪個陣營,在天上見面不僅不會發生衝突,還要相互搖搖機翼打個招呼。所以,經常是地面上的人打得你死我活,天上的飛行員卻優哉遊哉。連大名鼎鼎的法國福熙元帥都曾拿飛機「開涮」說:「飛機是一種有趣的玩具,但毫無軍事價值。」(不知道如果他得知自己的名字後來被用來命名一艘法國航母會作何感想?)

 

  

昔日的法國福熙號航母,後來被轉手給了巴西,搖身一變更名為聖保羅號。

 

然而,歷史最終因為一把手槍而改變了!

 

據說,人類史上第一場空戰是這樣打起來的:1914年的一天,法國飛行員安德烈駕機執行偵察任務,與德國飛行員漢斯迎面相遇。漢斯按照飛行員的規矩向對方揮手致意,誰知安德烈不吃這一套,反而嘲笑地向他伸出小指頭。這汙辱性動作令漢斯怒火中燒,立刻調轉機頭向安德烈撲去。安德烈也不示弱,並再次向漢斯晃動小指頭。於是漢斯拔槍射擊,安德烈也舉槍還擊。兩人在空中開打,然而彈彈虛發,子彈飛到哪去了,端端也不知道,兩人最終誰也沒能擊中對方。

 

 

 

人類歷史上第一場空戰草草收場。但打那以後,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飛行員間不再「甜蜜蜜」,開始攜帶步槍、機槍上飛機。為了擊落對手,可謂是挖空心思(據說還有飛行員互扔過「板磚」,端端也是醉了),甚至還嘗試過下面這種看起來很威猛其實並沒有用的「火箭」——

 

 

 

一架飛機機翼綁上了多支「火箭」。

 

「腦洞大開」之後,天空不再平靜。機載武器越來越先進,空戰也越來越激烈。飛行員不再用自衛武器對射,因為那樣太low,又沒什麼準頭。但手槍作為飛行員遭遇意外時的自衛武器,一直被保留下來。

 

你還別說,自衛手槍還真派上過大用場。

 

 

 

閻海文,一位端端十分敬仰的抗日英雄。他上初中時就在自傳中寫道:「我們中國人,現處在一個極危險的地位。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是說不到的。現在我們九死一生,敵人已逼到我們家門口裡來了,非速行反攻,和它一拼,是不可活下去的……」當年,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以一支同樣弱小的空軍迎戰瘋狂肆虐的日軍飛機。1937年8月16日,閻海文奉命駕機轟炸虹口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在完成轟炸任務返航時,座機被日軍高射炮擊中。跳傘降落後,閻海文不幸被敵包圍,他寧死不降,用手槍擊斃了幾名鬼子,高喊「中國無被俘空軍」,飲彈自盡。

 

手槍甚至還「親自」擊落過飛機。

 

1943年3月31日,美軍飛行員歐文·巴蓋特少尉所在的B-24轟炸機組奉命前往炸毀緬甸彬馬那邦的一座橋梁,遭到日軍「零」式戰鬥機攔截並被擊中,巴蓋特和其他4名機組人員被迫跳傘逃生。「零」式戰鬥機圍繞著飄落的降落傘盤旋,同時用機槍掃射孤立無助地懸吊在傘下的美國飛行員,瞬間便擊中了兩人。

 

 

 

巴蓋特憤怒了,此時,恰好一架「零」式戰鬥機迫近他,狂妄的日本飛行員甚至拉開座艙蓋盯著他看。絕望中,他拔出隨身攜帶的M1911「柯爾特」手槍,抬手就給了眼前的日本飛機一槍。

 

 

 

奇蹟發生了:那架戰鬥機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無力地拉起,隨即失速,機頭向下栽向地面。

 

安然降落到地面的巴蓋特最終被日本人俘虜,被關押在新加坡的一座戰俘營裡。在那裡,一名日本軍官告訴他,「零」式戰鬥機飛行員的屍體被發現,額頭上有一個被柯爾特手槍打出來的彈洞。巴蓋特最終被解救出來。

 

端端想,巴蓋特獲救後一定會像電影裡的周星馳一樣感慨:「人生真是大起大落,實在是太刺激了!」

 

現代空戰,戰機與戰機飛彈對飛彈,超視距空戰甚至讓敵我雙方戰機不用面對面。用手槍擊落敵機的奇人奇事幾乎不可能複製,但飛行員的自衛武器仍然是必需的裝備,且出現了更多選擇。比如下面這款——

  

端端相信,很多軍迷朋友一定一眼就能認出這把手槍——斯捷奇金衝鋒手槍。這型武器是1951年由工程師斯捷奇金設計製造的新式手槍。可以發射9毫米手槍彈。這種手槍可以進行半自動瞄準射擊,也可以利用其20發的彈夾,進行室內或者近距離全自動射擊,對對方進行短促火力壓制。為了增加射程和全自動射擊時的精度,採用了可充當槍託的硬式槍套。仔細看,像不像影視劇裡常出現的駁殼槍槍套。二者的確有共同點——都是硬式槍套。

 

在土耳其空軍F-16戰鬥機擊落俄軍在敘利亞空襲恐怖組織的蘇-24戰鬥轟炸機後,2名跳傘逃生的俄軍飛行員1人生還,另1人卻遭地面上的武裝分子射擊而陣亡。為防止此類事件發生,俄軍開始為敘利亞執行任務的飛行員裝備更強的自衛武器,以備他們能夠在墜機後保護自己。這些武器中就包括斯捷奇金衝鋒手槍,還有AKS-74U短突擊步槍。

  

資料圖:攜帶著AKS-74U短突擊步槍的飛行員。

 

不只「戰鬥民族」的飛行員偏愛「重火力」,在高危地區提升飛行員攜帶的自衛武器等級是各國軍隊共同的選擇。

  

電影《黑鷹墜落》中,美軍直升機飛行員在墜機後使用MP5衝鋒鎗還擊。直升機被擊落的可能性比固定翼飛機要大很多,在一些高危險地區,如阿富汗、伊拉克,美軍直升機飛行員甚至還隨身攜帶M4A1卡賓槍。被擊落後,飛行員可不能傻傻地等待特種部隊營救,因為等來的很可能不是戰友,而是等著扒你皮的敵人。

 

去年年初,約旦被俘飛行員遭「伊斯蘭國」處決。此後,在敘利亞伊拉克參戰的北約飛行員也增加了自己的防身武器。例如荷蘭F-16戰機飛行員原來只攜帶一把格洛克17型手槍,現在則增加了緊湊型MP-9衝鋒鎗,同時配發了2個加長彈夾,共有60發子彈。

 

格洛克17型手槍

 

MP-9有9mm和6.5mm兩種規格,都可輕鬆穿透防彈衣,配有最大30發的大容量彈夾,使飛行員能在中等距離上與敵人交戰,堅持到搜救小隊抵達。

 

對於飛行員而言,被擊落不可怕,可怕的是墜落敵後被敵人重重包圍。培養一名飛行員不僅成本極高,而且過程艱難,所以哪怕飛機被擊落,只要人沒事,就值得欣慰。許多國家的飛行員不僅要學會在天上格鬥,還要學會在地面格鬥,也要學習使用輕武器,甚至是敵人的武器。因為當飛行員在敵後被擊落時,還有可能需要使用繳獲的武器自保。

 

據端端所知,近年來,我軍飛行員也增強了野外生存能力訓練。上圖為哈爾濱飛行學院某旅飛行學員冬季野營,飛行員在-36℃雪野上演「勝利大逃亡」。一片荒無人煙的林海雪原,一張軍用地圖,在沒有食物和通訊的情況下,找到一條救命的路……這是學員冬季野營化強訓中的一個基本科目。該旅已是連續多年常態化組織此類拓展訓練。

 

說了這麼多,你一定很想知道我軍飛行員除了開頭提到的11式手槍,還裝備過哪些自衛手槍? 

 

殲-10放飛前要籤字確認,飛行員有佩槍。

 

現場準備,特級飛行員楊永飛佩戴手槍、傘刀,著救生背心……

 

女飛行員同樣攜帶佩槍。

 

為了解答小夥伴們心頭的疑惑,端端特意向多位空軍的戰友、特別是飛行員求證(別奇怪端端為什麼連飛行員都認識,喜歡端端的戰友遍布全軍——來一起說一遍端端的口號:有軍人的地方就有解放軍報,有手機的地方就有解放軍報客戶端)。

 

據端端的空軍小夥伴們介紹,我軍飛行員曾裝備過54式手槍、59式手槍、77式手槍和92式手槍等幾種型號的自衛武器。

 

 54式手槍

 

59式手槍

 

77式手槍

 

92式手槍

說了這麼多,或許你會驚訝,一把手槍背後居然有這麼多故事。

 

端端告訴你,還不止這些呢!實際上,不僅飛行員有佩槍,「上九天攬月」的太空人也會帶槍。

 

自神舟五號起,執行航天任務的中國航天員會在救生用品包中放置一支64式小型自動手槍。

 

中國目前尚無航天員專用救生自衛手槍。64式手槍研發於1960年,是為了滿足當時部隊高級軍官對防身手槍的需要以及飛行員、坦克駕駛員等非直接戰鬥人員的防身需求。作為太空手槍家庭中的新成員,64式手槍體積小,裝配使用7.62毫米子彈,彈匣容量7發。

 

64式手槍

 

帶槍做神馬?難道要和外星人作戰?

 

當然不是。救生自衛手槍屬於航天員的便攜救生器材,是航天員救生包的防禦自衛用品區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雖然平時很難在媒體上見到,但航天員攜帶槍械和進行相關訓練是一種國際慣例。自衛手槍主要的作用是在非常之時對付猛獸襲擊、獵捕食物和發出信號。

 

1965年的冬天,前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奧諾夫和帕維爾·別裡亞耶夫乘飛船返回地面時,著陸點發生偏差,降落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在救援人員趕到之前,兩名航天員遭到了餓熊的多次襲擊。

 

幸虧當時他們攜帶了馬卡洛夫手槍防身,才免於被餓熊撕成碎片。由於馬卡洛夫手槍的威力有限,此次事件之後前蘇聯特意研發了航天員專用的TP-82型手槍。

 

TP-82更像是一把霰彈槍,其威力足以威懾一隻1000磅重的棕熊。根據前蘇聯的資料顯示,TP-82隻生產了約100支。

 

 

 

TP-82型手槍

 

隨著現代飛船發射和回收技術水平的提高,自衛手槍這件救生專用工具幾乎使用不到。

好了,關於飛行員與槍的故事端端就講到這吧。如果你還意猶未盡,如果你有什麼想要了解的話題,請給端端留言。

漲姿勢了吧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作者:錢宗陽;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圖說:德國沃爾特P99手槍 詹姆斯·邦德使用過的最短命佩槍
    P99曾經在007系列電影第18集《明日帝國》成為詹姆斯·邦德的佩槍,此外還曾經出現在多部電影電視劇中。沃爾特是一家著名的德國槍械製造商,價錢合理,質量上乘,卻從未在美國獲得如黑克勒-科赫相同的地位。儘管《明日帝國》中P99有多次特寫鏡頭,表現也不錯,但很快就被更換,成為007使用過的最短命手槍之一。
  • ——蘇聯飛行員的越獄傳奇
    ,軍事愛好者們往往能想起那名橫跨半個北美大陸的德國空軍逃跑大王——弗朗茨·馮·韋拉。▲當年輕的傑維亞塔耶夫看見飛機這種神奇的機器後,他立志要成為一名出色的飛行員 從那一天起,傑維亞塔耶夫有了一個全新的開始,他更加努力,成為班上最優秀的學子,並且在七年後憑藉優異的成績前往喀山
  • 二戰德國軍官習慣把槍佩戴在左側,作用令人唏噓
    在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兩個人狹路相逢的時候,先拔出來槍的人,往往就能夠提前鎖定勝局。
  • 上海警察配槍的第一日記錄
    既然佩了槍我有責任保護他,也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市民,遇到突發事件果斷開槍。據悉,張警官裝入腰間槍袋的是一支2005式9mm警用轉輪手槍,俗稱左輪兒。張令合曾參軍入伍,對槍枝並不陌生,然而巡邏時佩槍對這位老民警來說,意義非同一般。這要從2010年發生在江蘇路的3歲女孩兒被劫持事件說起,老張是第一個到達案發現場處置的民警。當時,歹徒已拿了一把菜刀,放在小女孩脖子前面。
  • 提佩多Prime
    提佩多Prime是提佩多的Prime版本近戰長棍武器,這裡要注意長棍和長柄是有區別的,長棍並沒有長柄那麼舒適的走砍,但是動作還是較為流暢的。提佩多P較原版而言,只是攻速略微低了一些(1.17),但是換來了長棍最高暴擊(24%),不錯的暴傷(2.4×)和觸發(24%),在基傷變高(170)的同時保留了原本在長棍中最高的切割佔比(80%)。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名槍,每件都來歷不凡、充滿傳說
    這都得益於我國古代先進的冶鐵煉銅技術,從商周時期開始,冷兵器便層出不窮,更是有許多鑄兵器的大師,造出了許多的名傳千古的神兵利器。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兵器之王——「槍」。盤點一下古代將軍們用過的五大名槍,看看他們有怎樣不一樣的故事和來歷呢?
  • 史上最強王牌飛行員:埃裡希·哈特曼
    哈特曼從小不愛讀書,卻愛好各種體育活動,而且極有天賦。小時候就自製滑翔傘、未經訓練就參加跳臺滑雪、年僅15歲拿到滑翔機駕駛證書並擔任青年飛行團教員。高中畢業後就加入了空軍。  他第一次進行空中拖靶射擊時,50發機槍子彈竟命中多達24發,嚇得後來的靶機飛行員紛紛拒絕任務,擔心會被他打下來。  儘管訓練成績卓越,但哈特曼的淘氣本性不改。
  • 啥是「佩琪」?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軍營,瞧瞧軍營裡的「小佩琪」!擒敵訓練場,七班長剛剛講解完動作要領讓大家自行體會,只見一名新兵聞令而動,動作嫻熟利索,其一步到位的格鬥式、乾淨利索的動作,在諾大訓練場的新兵中尤為突出。
  • 清中早期·官佩雁翅刀
    此刀外裝採用清代官佩「圓式」刀裝,刀鞘蒙皮為黑色粒麵皮革。配件為銅質,與大多數回流刀劍一樣,都經過了清理,回歸到原始的完美狀態。其上手工雕刻有精美紋飾:刀鐔處雕刻有二龍戲珠;尾鉚處為四瓣花卉紋。而整體較多的透雕裝飾,則表明其級別高於同時期普通官員佩刀。
  • 艦載機飛行員,有一群技藝高超的師父
    如果繼續在時光長河中溯流而上,會發現這又是一支有著深厚歷史、背負著萬千國人期望的團隊——從2012年11月23日「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在遼寧艦上成功完成「驚天一落」,中國的航母事業和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之路一直在進行。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
  •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武器指南:永遠滴神Uzi
    這把槍的風評很一般,但是根據我一段時間的認真使用,我覺得有必要把這把冷門武器推薦給盒友們,好用沒得說。第三期武器指南就來評測一下永遠滴神。今年上半年的一次更新中,烏茲收穫了.41 AE彈匣配件,算是一次較大的buff了。下面是兩種彈藥的傷害衰減圖表。9mm烏茲
  • 關注 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犧牲!「金孔雀」飛走了……
    對於這次亮相,當時新華社記者記錄了這一瞬間,「當戰機落地,飛行員摘掉頭盔、取下墨鏡,觀眾驚奇地發現當中有兩位女性——飛行員陶佳莉和餘旭挽著頭髮,微笑著對觀眾打招呼。」「在空中把自己當女漢子,回到地面做一個女孩兒。」餘旭當時在結束飛行表演後笑著說。今天,朋友圈被女飛行員餘旭犧牲的事刷屏。悲劇被證實那一刻,我的眼淚刷的流下來。那麼年輕那麼漂亮那麼非比尋常的優秀,讓人扼腕!
  • 每日兵器:知道長槍和戰戟,那你知道槊麼?
    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的長度,即可用於騎兵持槊衝鋒、又可舞槊橫掃。其主要技法有劈、蓋、截、攔、撩、衝、帶、挑等。槊出現於漢朝,在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發展為。主要種類有:馬槊、步槊、雜槊。
  • 10個戰俘,讓二戰時期的德國空軍有了最大醜聞!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他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三年的戰鬥中,他共擊落了9架德軍飛機,是技藝高超的王牌飛行員。因為佩內明德藏著德國的最高軍事機密,所以戒備非常森嚴,遍布荷槍實彈的警衛和警犬。圖:佩內明德的囚犯勞工熬到年底,德維塔耶夫得出的結論是:無論多麼渺茫,逃跑都比作為囚犯被折磨而死更有價值。為此他秘密找到了兩個志同道合的蘇聯難友,並最終發展到十個人。
  • 【警務】香港警察如何配槍、練槍、用槍
    2013年,香港記錄在案的劫案有500宗,是自1969年有案件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在處置警情時,香港警察會遵循「武力+1」原則。即:警員使用的武力要比對方高一級:你赤手空拳,我持警棍;你持械,我開槍;你一人,我兩人或多人。
  • 不用一滴油就能夜以繼日環球飛行的飛機,馬上要來南京啦!(有視頻哦)
    萬眾矚目的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於北京時間9日11時18分左右(當地時間7時18分)在阿聯的首都阿布達比起飛,開啟不耗費一滴燃油、可晝夜連續飛行的環球之旅。如果成功完成整個航行,這將是人類完全依靠太陽能供給飛機動力的首次環球記錄。
  • 殲-10女飛行員餘旭犧牲 「那是另外一個世界,挺美好!」
    餘旭1986年出生於四川崇州,2005年9月入伍,空軍二級飛行員、飛行中隊長。 新華社發(沈玲 攝)12日上午,網上有消息稱,兩架表演飛機在天津武清上空發生事故,墜落到河北省玉田縣境內。「我們廠離事故地不過1公裡,10點那會,也沒聽見爆炸聲,突然停電了,我才知道是飛機掉下來,把電線砸壞了。」村民張先生稱,救護車趕來後,將男飛行員攙扶著上車,並送往玉田縣醫院救治。「飛機是由西向東飛過來的,兩個飛行員,聽說墜毀前男的跳傘成功,落地時受傷,女飛行員跳傘失敗,犧牲了。」網友提供的現場視頻和圖片顯示,男飛行員腿部受傷流血,胳膊被打上繃帶緊急處理。
  • 在韓國,當兵那是必須滴
    3)博士(這類人用腦受保護,所以就不用他們保家衛國了),小學文化水平的(因為文化水平太低,教他們軍事理論估計學不會,韓國圍棋很厲害的李世石就是這個水平的,人家是為了下圍棋,上完小學以後就專攻圍棋了,兵役也就不用去了)4)到了服役年紀但卻負擔3個人及以上生活的,舉個例子來說,某君18歲高中畢業結婚,在21歲前生了2個孩子(或更多個孩子),老婆沒有工作,那這個人兵役不用去了,
  • 信任是你拿槍打了我,我依然相信那只是槍走了火
  • 噴墨列印之墨滴說走就走的旅程
    接下來,請大家跟著小墨滴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吧!剪切力型的DOD列印頭上有一個小腔室,腔室的一側連接有供給管,供給管連接著儲存墨水的墨囊,在腔體的另一側有噴嘴出口。小墨滴進入小腔室之後,便開始等待旅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