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新浪微博@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CGTN」(ID:cgtnofficial)、「新華社」(ID:xinhuashefabu1)
「AG600」水陸兩棲飛機、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這些國之重器,承載著國人的夢想,他們的名字,也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探索未知的浪漫。
篳路藍縷的航空航天人,在不斷探索奮鬥的過程中,也不忘在這一個個國之重器的命名上,體現自己凝望那片壯麗星空之時的浪漫。從近3.6萬個徵集和320萬張投票中脫穎而出的「天問」;寓意「上天如鯤鵬,下海如蛟龍的「鯤龍」;還有「嫦娥」「悟空」「鴻雁」……大音希聲,大美無形,這份從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孕育出的浪漫,如此動人。
AG600別名「鯤龍」,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其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將其命名為「鯤龍」,寓意著「鯤鵬展翅,蛟龍入海」。「鯤鵬」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上古神獸,記載始於《列子》。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是莊子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蛟龍」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古代傳說的兩種動物,居深水中。相傳蛟能發洪水,龍能興雲雨。「蛟龍號」也是取「蛟龍」入水則乘風破浪以利萬物的美好寓意。將水陸兩棲飛機命名為「鯤龍」,既體現了它的水陸兩棲的特色,也蘊藏著航空人對它的期冀與祝福。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將依次編號。「天問」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度。「孤月滄浪河漢清,北鬥錯落長庚明」,中國古代詩人對北鬥七星有著無限遐思。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用「北鬥」來命名,正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北鬥」寓意著光明與方向。「嫦娥工程」和「月兔號」,源自我們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山海經》中古天帝——后羿的妻子、帝俊之妻,神話中因服用帝俊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嫦娥奔月」是古人們對月球的浪漫想像,在最初的版本中,嫦娥奔月後變成了蟾蜍,故事代代流傳,人們對嫦娥的同情越來越多,進而演化出了嫦娥奔月之時懷抱玉兔的版本。在神話中,「玉兔」是古人們對嫦娥的同情進而添補的溫暖情節,如今,「玉兔」是我們追求和平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