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又入海!電子科大助力「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2021-03-01 電子科技大學

似魚翔淺底、如鷹擊長空,能摶風九萬、可擊水三千——2020年7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成功實現海上首飛。作為構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拼圖,「鯤龍」海上首飛的成功,距離其投身一線實用又近了一步。

在四川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科技計劃長期支持下,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聯合電子科技大學等產學研單位,突破了機頭模塊化交付、機載無線電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製出AG600機頭和通信導航系統,為「鯤龍」成功「出海」和水陸兩棲飛機的大型化、系列化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

AG600與運-20、C919並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一款水陸兩棲飛機。7月26日上午,AG600飛機在青島團島附近海域輕盈入水,圓滿完成首次海上起降科研試飛。

當天,密切關注「鯤龍」試飛情況的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新概念飛行器智能製造研究中心」的師生通過新聞報導觀看了試飛的整個過程,內心的喜悅難以言表。「能為『鯤龍』的研製做出成電人的貢獻,我們感到十分自豪!」航空航天學院院長李輝教授表示。

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與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長期開展產學研合作,自2014起「新概念飛行器智能製造研究中心」團隊參與到「鯤龍」的機頭研製、航電國產化等項目中,用電子信息為「鯤龍」添智賦能。

新概念飛行器智能製造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波教授表示,團隊在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機頭的模塊化劃分、裝配工藝、裝配過程仿真、適航技術、一體化航電體系結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積累。這次參與「鯤龍」的相關項目,與總體單位協作攻克了相關技術難題,充分證明了團隊著力打造「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科研方向的正確性。

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團隊老師們充分參與,尤其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也深度參與進來,通過做「真科研」和基於真實工程的新工科培養,同學們得到了很好的學術訓練和能力成長,從而使團隊在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獲得了多重收穫。

「我們的長處是電子信息,短處是對航空航天領域的具體需求和技術了解不夠深入,但是,在參與『鯤龍』的研究過程中,老師們都能快速地學習、準確地把握航空航天行業的具體需求,很快實現默契合作」,團隊劉民岷副教授表示,「這對團隊今後更好地開展校企合作很有幫助!」

更令團隊高興的是,團隊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深度參與項目研發,獲得了良好的學術訓練,也極大地拓展了學術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劉民岷說:「在科研一線,同學們還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很受感染和鼓舞!」

校企合作、科研育人,還進一步增強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據了解,這些優秀學子畢業以後,能夠更好地適應和滿足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等業內頂級單位的人才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家航空製造和航電龍頭企業均為航空航天學院院級研究生培養基地。

通過校企合作與科研育人,團隊也獲得了學校的集體榮譽:在今年電子科技大學第四屆研究生優秀導學團隊評選中,團隊脫穎而出,成為學校三個榮獲「優秀導學團隊獎」之一的團隊;同時,在電子科技大學2018-2020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評選中,團隊的研究生新概念飛行器與力學研究中心黨支部獲評「先進黨支部(學生)」。

「鯤龍」入海,意義不凡。據了解,「鯤龍」AG600具有速度快、機動性好、搜索範圍廣、搜索效率高、安全性好、裝載量大等特點。它「能吞能吐」,既可在水面汲水,也可在陸地機場注水,最多載水12噸;單次投水面積4000餘平方米,一次性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

「鯤龍」的海上首飛,對填補我國大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能力建設需要具有裡程碑意義。尤其是在水上救援和森林滅火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國家應急體系「空中利器」。

同時,它還可通過系列化發展和改進改型,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島礁運輸等任務需要以及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緊急支援等任務的需要。專家表示,作為全球在研的最大水陸兩棲飛機,「鯤龍」的「誕生」不僅是我國航空技術發展的必然,更是國家戰略需求的體現。

李輝表示:「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國家重大工程,做真科研、作真貢獻,不僅是電子科技大學的戰略選擇,也是航空航天學院的初心和使命。」據了解,2020年7月30日,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一款噴氣支線飛機ARJ21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稻城亞丁機場完成最大起降高度擴展試驗試飛,其中就有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的貢獻。

下一步,團隊將抓住機遇,聚焦「十四五」期間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深化與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海特高新、中國民航二所等業內頂尖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合作,在包括CR929飛機在內的國家重大工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飛天入海,乘風破浪!首飛機長趙生揭秘「鯤龍」踏浪騰空背後的故事!
    來吧聽趙生機長講述「鯤龍」AG600一起乘風破浪、飛天入海的難忘經歷「我們飛機的全稱是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這充分地把它的功能說全了。它的第一項功能就是可以汲水,然後把水投向火場進行滅火。第二個功能,我們可以到海域降落,去營救海上受難的船隻、人員。」
  • 從陸上到內湖再到海上:水陸兩棲飛機AG600海上首飛成功
    剛剛,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完成海上首飛!7月26日,航空工業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成功之後,項目研製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龍騰大澤——「鯤龍」600,新時代的海上擺渡人
    1969年開始研發的渦槳6是運8使用的標配動力。起飛功率為),重量1200公斤。1970年首批三臺樣機完成製造開始進行運轉測試,1976年通過國家鑑定。此後進行了5個月的驗收試飛,搭載渦槳6的運8試驗機飛到了中國15個省市地區,航程超過60000公裡,南面到過海南島,北面到過海拉爾。經受住了高溫低溫環境的考研。
  • 飛得上天,下得了水!救援高手「鯤龍」即將出海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正式對外宣布: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繼陸上、水上成功首飛之後,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展海上首飛重大試驗,全面推進項目研製進展。
  • AG600海上首飛成功!用途人畜無害,水轟5當年曾想當反艦殺手
    據央視新聞報導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了基礎。AG600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
  • 駕馭「鯤龍」的試飛機長:探索未知就是我們幹的事
    駕馭「鯤龍」的試飛機長:探索未知就是我們幹的事 央視網消息:7月26日上午,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由於承擔著海上救援任務,海上起降是對水陸兩棲飛機的基本要求。作為試飛員,趙生的工作就是通過自己的技術把飛機所有的能力展現出來,並對飛機是否能夠完成其應該承擔的各項任務進行評估,而「鯤龍」的試飛任務在還沒有接觸到飛機時就已經開始了。
  • 【行業動態】國產水陸兩棲飛機AG600又雙叒首飛,為啥有三次首飛?
    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實現的第三次首飛。9時28分,AG600飛機從山東日照山字河機場滑行起飛,在空中飛行約28分鐘後順利抵達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
  • 鯤龍、天問、北鬥…大國重器的浪漫命名,你了解嗎?
    從近3.6萬個徵集和320萬張投票中脫穎而出的「天問」;寓意「上天如鯤鵬,下海如蛟龍的「鯤龍」;還有「嫦娥」「悟空」「鴻雁」……大音希聲,大美無形,這份從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孕育出的浪漫,如此動人。AG600別名「鯤龍」,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其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將其命名為「鯤龍」,寓意著「鯤鵬展翅,蛟龍入海」。
  • 『新奇玩意』上天入海無所不能:SwellPro無人機
    ▼上天入海無所不能:SwellPro無人機 上天入海無所不能:
  • 海洋科普 | 臺媒稱大陸運砂船澎湖外海翻覆9人落海,AG600成功進行海上首飛
    科研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進行海上首飛
  • 上天入海,《完美世界》手遊創造大飛行時代
    上天入海,大顯神通,誰都想,但這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 上天了!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發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高亮  攝)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去年廈大曾經成功發射一枚火箭都是為了科學研究其中『』海絲一號」衛星是為了在空中助力海洋研究最新消息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
  • 鯤龍、蛟龍、天問……這些大國重器的名字裡,藏著你不知道的硬核浪漫
    從近3.6萬個徵集和320萬張投票中脫穎而出的「天問」;寓意「上天如鯤鵬,下海如蛟龍的「鯤龍」;還有「嫦娥」「悟空」「鴻雁」……大音希聲,大美無形,這份從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孕育出的浪漫,如此動人。AG600別名「鯤龍」,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其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將其命名為「鯤龍」,寓意著「鯤鵬展翅,蛟龍入海」。
  • 上天入海,兵哥哥實力挑戰極限!
    不僅如此對於海軍潛水員來說還會面臨各種危險複雜環境和各種突發情況在常人難以忍受的極限環境中鍛鍊本領只為時刻準備著上天入海無所不能為他們點讚(轉載請註明來源解放軍報微信;部分資料參考央視軍事微信公眾號)來源:解放軍報微信
  • AG600成功首飛!不依賴機場就能起降,軍事領域發揮作用巨大
    2020年7月25日,國產四發重型水上飛機AG600在青島附近海域騰空而起,順利完成了首次海上試飛。該機雖然性能可靠且耐用,但畢竟是30多年前的產物,其航程、載荷、電子設備、改進空間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的需求。隨著中國對在南海島嶼的補給需求,大型水庫附近的消防需求日漸增長,中國急需一款噸位更大 ,航程更遠的重型水上飛機。AG600大型水上飛機項目應運而生。
  •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
    10月20日9時05分,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起降。
  • 揭秘 | AG600成功首飛都攻克了哪些難題?
    昨天(10月20日),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湖北荊門成功完成了水上首飛,真正實現了水陸兩棲全能。
  • 廣東現世界最大水陸兩棲飛機 擬今年年底首飛
    AG600填補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研製空白 機載成品90%以上國產 計劃年底首飛能上天能入海能滅火還能救人 能從三亞飛抵我國整個南海海域
  • 先進位造動態 | AR-500B艦載型無人直升機首飛成功
    【高端裝備】AR-500B艦載型無人直升機首飛成功       近日,AR-500B艦載型無人直升機在鄱陽試飛基地成功首飛。整個試飛過程約30分鐘,由人工操控無人直升機起飛及降落,著陸非常平穩。試飛期間,AR-500B相繼完成了起飛、自動懸停、懸停機動、降落等試飛科目,首飛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