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裝備使用的步槍

2021-02-07 我是寶他媽

艱難困苦的抗戰歲月中,由於國軍以及共產黨領到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遊擊隊的頑強抵抗,侵華日軍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徹底乾淨地破滅了,儘管中國軍隊手中槍械五花八門、雜七雜八,即便制式裝備的24式步槍(後被重新命名為中正式)也僅裝備了70萬支,相對於數百萬軍隊依然是相形見絀,但就是裝備如此低劣的軍隊,還是給了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雖然自身付出了死傷軍民2000餘萬的慘痛代價,在人類抗擊法西斯的鬥爭中,卻樹裡起了一座永恆的豐碑。


漢陽造:包括先期的老套筒,是中國漢陽兵工廠根據引進的德國1888年委員會步槍仿製而成,採用7.92毫米口徑,5發彈倉供彈,手動拉栓式單發步槍,雖然存在裝彈退彈困難,以及可靠性不佳等問題,卻被中國軍隊大量採用,是數量最多的一把步槍,歷經清朝、民國、直到建國以後,裝備了53式騎步槍才徹底淘汰,是把爺爺輩的步兵槍械,儘管性能較差,但卻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正式:根據德國毛瑟24步槍改進而來,口徑7.92毫米,縮短了槍身,加長了軍刺,以適合東方人使用,性能較先前的老套筒、漢陽造有大幅提高,但仍然是一把5發彈倉供彈的栓動步槍,屬於國軍的制式步槍,但一直到抗戰結束,產量也跟不上國軍換裝的要求。


三八式:因為槍身有一隻隨動的防塵蓋,而被抗戰軍民稱為「三八大蓋」,侵華日軍最早裝備的栓動步槍,採用6.5毫米口徑,5發彈倉供彈,是二戰期間,各主要交戰國中口徑最小的步槍,也是槍身和軍刺最長的步槍,適合資源較為緊缺的島國和身材矮小的日本軍人使用,在整個抗戰期間,被抗日軍民大量繳獲,反過來成了打擊日軍的有力武器。


莫辛·納甘:蘇俄軍隊裝備的7.62毫米手動步槍,5發彈倉供彈,在國共共同創建黃浦軍校的時候,就支援了數萬支此型步槍,抗戰爆發以後,蘇聯政府又無償支援了數萬把,包括從新疆、東北等地流入的槍械,國內有不下於10萬把的莫辛·納甘步槍,參與了整個抗日戰爭。


李·恩非爾德:英國人研製的口徑7.7毫米的栓動步槍,採用了2個5發彈倉供彈,彈容量和射速都比一般的栓動步槍要高,這款步槍由於英國當時遵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流入中國國內的數量並不多,軍閥混戰時期僅當時英美的代言人直系軍閥得到過幾萬支,到了抗戰時期這種步槍並不常見了,冀東八路軍從開灤煤礦英國人的礦警隊那裡搞到不少李·恩菲爾德步槍;此外,加拿大援助過一批數量不詳的李·恩菲爾德步槍。


M-1式:卡賓槍,事實上就是一把步槍,口徑7.62毫米,採用15發彈匣供彈,中國遠徵軍先後裝備了數萬把,此後美海軍陸戰隊在撤出中國前,又提供了將近5萬把,此槍在美軍中最初也是裝備二線非戰鬥人員的,重量不到5斤,槍身小巧玲瓏,射速快、火力猛,200米的有效射程,成了中國軍隊打擊日軍的有力步兵槍械,儘管數量有限,但畢竟是把非常著名的槍械,讓使用者愛不釋手。


除了以上的幾款步槍以外,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和遊擊隊也使用了美制M-1903春田步槍(中國遠徵軍配發)奧地裡的斯泰爾·曼利夏M-1895步槍、日式30式金鉤步槍、老舊的法國勒貝爾1886步槍、義大利曼利夏1891卡爾卡諾步槍、毛瑟1898步槍、遼十三步槍等,數量不下於十餘種,可謂萬國牌步槍,但就是裝備如此差不成體系的中國軍隊和遊擊隊,卻戰勝了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中國軍隊除了漢陽造,還有哪些步槍?少說幾十種!|輕武專欄
    大清覆滅後,中國陷入了長達十餘年的軍閥混戰,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最戰亂的年代,各軍閥不斷擴充自己的軍力互相徵戰,那麼他們除了使用熟知的漢陽造,還有什麼步槍?▲一二八事變中,四名手持國產漢陽造步槍的第十九路軍士兵先說說中國第一槍——漢陽造。
  • 收藏:二戰時期我國軍民使用過的那些知名步槍
    今天咱們談一下【二戰時期我國軍民使用過的那些知名步槍】這個話題,接下來咱們就探討一下。
  • 淺析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單兵裝備
    有人說一個國家的先進和落後與否,體會最深的莫過於這個國家戰場上的軍隊。那麼在抗戰時期,中日兩軍的單兵裝具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先說中國軍隊,當時的中國軍隊雖然說名義上是統一的編制,實際上各個派系之間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別的且不說,就連最起碼的軍裝顏色,各派系就是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中央軍的夏季軍服主要以黃綠色為主,冬季則主要是藍灰色棉軍服。
  • 抗日戰爭時期,29軍大刀隊使用的抗戰大刀真是武士刀的剋星嗎?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與日本初期的白刃戰中廣泛使用了一種大刀,這種大刀一般被國人稱為抗戰大刀
  • ZB-26輕機槍(捷克式)軍隊裝備與使用情況
    ZB-26除了裝備捷克軍隊以外,同時開始外銷,直到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中國不但採購了ZB-26輕機槍,而且大量仿造ZB-26,根據捷克布爾諾工廠歷史資料,1927年-1939年間,一共運送給中國30,249挺ZB-26輕機槍。ZB-26輕機槍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估計超過10萬挺,其中抗日戰爭中,中國的兵工廠大約生產了39,744挺捷克式輕機槍,單單重慶的21兵工廠抗戰期間就生產了1萬多挺。
  •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力對比
    空軍呢,當時中國空軍僅僅裝備是600餘架飛機,作戰的飛機只有305架,也全部是買人家的,美國的、歐洲的,歐洲的主要是義大利的雙翅膀飛機。這就是為什麼後來在抗日戰爭當中,先是蘇聯支援中國大量的飛機,還派出它的航空隊過來幫助中國作戰,在後期美國的飛虎隊帶著飛機也過來,就是因為你自己不能造,空軍非常弱小。你沒有這個整機生產能力,零部件也沒有,這就是是航空工業的差距。
  • 國軍裝備之七九步槍
    --中正步槍 79式步槍在國內文化大革命前還有裝備。有非常多的型號,主要是使用7.9毫米的子彈而得名。和三八式一樣,是比較典型的手動步槍。這利槍是清末建新軍時開始進入中國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兵工廠名字也有差異。但只要是7.92毫米的手動步槍,都統稱79步槍。本人小時候,經常接觸這種槍。整體性能和三八式差別不大。但三八式只有6.5mm口徑,在那個時代,威力肯定不如七九。
  • 鬼子的武器,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打仗好用嗎?
    雖然中國在近代軍事工業上的起步要早於日本,但因為各種原因,中國發展的速度日益緩慢,逐漸被日本趕超。到了20世紀初,中國反而要從日本引進武器裝備了。中國引進的日本武器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日本三〇式步槍及其改進型,也就是後來在抗日戰爭中兇名赫赫的三八式步槍。1903年開始,中國購入了相當數量的三〇步槍。為了區別,這些步槍還烙上代表清政府的團龍紋。
  • 【醉裡挑燈看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一個日軍步槍手,身著昭五式夏季軍服,配備明治三八式步槍1枝,步槍子彈存放在於前腰2個(註:各30發)後腰1個(註:60發)的彈藥盒中。這種彈藥盒就是二戰中日軍使用最普遍的明治三O式彈藥盒。日軍單兵武器裝備---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是於明治三十八年(註:1905年)定型生產的步槍,它是二戰中日本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步兵武器,一直被使用到二戰結束。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重機槍
    筆者前一篇文章講了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輕機槍,引起了頭條網友一定的關注,本人也再接再厲,今兒個再發一篇重機槍篇的,文中提到的重機槍僅限於抗戰時中國戰場使用過的中口徑機槍
  • 抗日名槍:中正式步槍是日軍永遠的痛,抗日戰爭中功績顯赫
    抗日名槍:中正式步槍是日軍永遠的痛,抗日戰爭中功績顯赫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武器裝備比較落後,導致很多戰爭大的都死傷比較慘重
  • 抗日戰爭時期,美國的援華物資,國民政府高官是怎麼使用的?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處境是非常艱難的,尤其是在第一線抵抗日軍侵略者的官兵,往往會出現物資短缺,饑寒交迫的情況。
  • 二戰時期最著名的十大步槍
    德國軍隊裝備的一款制式步槍,這款步槍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最多的一款步槍,而且因為其精準度及其之高,被人們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一款旋轉後拉式步槍。而且這款步槍還和中國有著不小的淵源,因為這款步槍使用的是7.7毫米的子彈,所以中國的士兵們都稱呼這款步槍為英七七,並且在當時的抗日戰爭之中,這款步槍因為其優良的性能,還發揮出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因為中國這邊7.7毫米的子彈儲備量少,所以彈藥補給很困難,最後中國也不得不放棄了這款步槍。
  • 抗日戰爭中,偽軍數量多達上百萬人,其武器裝備從何而來?
    最初,這些偽軍的武器裝備仍是東北軍時代的雜式武器,僅步槍便有26種之多。日軍隨後著手整編偽滿軍隊,裁汰了大部分原東北軍和土匪部隊,並以日軍顧問和偽軍校培養出的軍官為指揮人員,另招募兵員補充軍隊。在軍隊編制上,偽滿軍的主要作戰單位為混成旅、步兵旅或騎兵旅,混成旅又分為一號混成旅和二號混成旅,旅級編制以下則是作戰團。
  • 這是一支最不被看好的中國軍隊,但抗日戰爭的勝利他們功不可沒
    中國抗日軍隊在八年全面對日作戰中,殲滅、消耗及牽制了日本法西斯的絕大部分陸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由於國軍是很多軍閥部隊組成的,各部軍隊素質、裝備等都不一樣,所以軍事實力也是有高有低。
  • 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中正式步槍
    中正式步槍中國從清末以來就開始不斷地引進仿製毛瑟系列步槍,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擊敗各地軍閥,實現了中國在分裂近20年以後的政治統一,軍隊開始嘗試統一制式武器,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開始軍事整編計劃。
  • 民國時期(八路軍輕武器大全)
    ……可見,抗戰初期八路軍主力部隊的裝備(一一五師、一二〇師情況應該差不多),在步馬槍中,漢陽造數量最多,幾乎佔了七九口徑(7.9毫米)的一半。戰士手中拿的「漢陽造」中正式步槍中正式步槍,為德國毛瑟「標準型步槍」(毛瑟1924式步槍)在中國授權生產版本,使用7.92×57毫米尖頭形毛瑟槍彈。
  • 抗戰中最好的國產步槍:中正步槍
    在當年的抗日戰爭中,我國家的實力大家是知道的,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可以說是一清二白,平均好幾個戰士都攤不上一支步槍,                       更多的是大刀長矛,反觀日軍的裝備,簡直是天壤之別了,不說人手一支三八大蓋,連子彈人均攜帶也都120發左右,當時的戰爭環境之艱苦大家可想而知了。
  • 始於抗戰時期的中國水下裝備夢
    超過3500萬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了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歷史中,無數能人志士懷著愛國的熱誠,希望中國能夠全方位強大起來,結束被列強欺凌的命運。而中國的水下裝備夢,也起始於那個動亂的年代。 實力懸殊的中日海上武裝力量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的炮火映紅了浦江兩岸。
  • 頭盔那些事: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軍隊使用過的各式頭盔
    雖然名稱同為頭盔,但性能截然不同,我們看看抗戰期間,我國軍隊都使用過哪些頭盔。抗戰期間我國由於並不完全具備生產鋼盔的能力,故從各方渠道獲得了「萬國」頭盔,對抗戰起到了一定作用。I. 德M-1935「大耳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