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槍:中正式步槍是日軍永遠的痛,抗日戰爭中功績顯赫

2021-03-05 生活聞天下

抗日名槍:中正式步槍是日軍永遠的痛,抗日戰爭中功績顯赫

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武器裝備比較落後,導致很多戰爭大的都死傷比較慘重。而我們的敵國日本呢?他們當時經濟比較發達,他們有能力有金錢讓他們去購買先進的武器。當時日軍的武器很是厲害,是我們無法與他們去抗衡的。但是後來,為了能夠打贏戰爭,不讓我們軍隊死傷慘重,我們研製出來了一款新的抗日名槍之正式步槍,這種槍是日本軍隊永遠的噩夢,是抗日戰爭的功臣。這到底是怎樣的槍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他的威力。

                                                                                                              

                                                                                                                  

  當時日軍的槍是三八大蓋,是非常的厲害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槍的有效射程是六百米,有的甚至更高,它曾經有過記錄射程是兩千四百米,是相當高的,這就是說他們遠距離射擊是可以的。這種三八大蓋槍不僅射程遠,而且精準度還相當的高,這種步槍在四百米內有著精準的彈道,使用六點五毫米的子彈,他們能夠平穩的在空中飛行,所以,在普通的距離是足以能夠射中目標的。

                                                                                                             

  所以說這種槍很厲害。為了能夠在戰爭中不那麼的被動,我們決定研發一種自己的槍枝來抵抗他們。最後決定用德國毛瑟M1924為模板去研發槍枝。最後經過研發人員的不懈努力和巨大壓力下研發出來了中式步槍,這個槍可是日軍軍隊的死敵。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就是它真的很厲害。

  

  這種槍的威力十分的大,殺傷力很強,這種槍由於威力大,在打中人的時候,人的身上的入口是一個很小的口,但是穿出來的口是非常的大的。子彈進入人的身體後,身體內的各個器官都會被摧毀,所以說這個人是活不成的。對於這種槍,可以說是一擊斃命。就算失誤也會對人造成重傷,在哪個時候絕對沒有抗戰能力。

  

  它的另一個優點就是精準度極高。那些有經驗的老兵他們沒有使用瞄準器就能打中敵人,這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使日軍損傷慘重。還有這種槍操作起來非常的簡便,對於新兵來說這種槍是非常的實用的,不僅學起來快而且能夠容易上手。在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操作簡單的步槍能夠迅速的打擊敵人,使敵人沒有還手的時間。還有,如果在打仗期間槍枝損壞,有經驗的老兵能夠迅速修理好,不至於沒有武器只能挨打。綜上所述,我國研發的這個槍枝是不是非常的厲害呢?它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是抗日名槍之中正式步槍,是日本軍隊永遠的噩夢,抗日戰爭的功臣。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當代中國手槍巡禮

國產「新型」步槍:外形帶著一絲炫酷,絕對是士兵的「好幫手」

克格勃專用的特工手槍?用它自殺的軍官倒不少:蘇聯PSM手槍

相關焦點

  • 毛瑟K98的「同門師兄弟」中正式步槍,當之無愧的抗日第一名槍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重武器缺乏,士兵訓練不足,但是輕武器中正式步槍並不比日本三八步槍差,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中正式步槍如同今天的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奔馳、寶馬、保時捷、邁巴赫等高檔轎車痴迷不已一樣,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幾十年中,上至中央政府,下到各地軍閥和武裝力量,都將德國產的毛瑟系列步槍奉為無上利器,這種喜好深深影響了中國的輕武器發展歷程。
  • 名槍賞析:一代名槍-中正式步槍
    年由鞏縣兵工廠(兵工署第11廠)組織生產,以取代國民革命軍所裝備的漢陽八八式步槍,因蔣中正而得名。為表示對其尊重,1935年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得名於當時的國民政府總統蔣介石(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
  • 抗倭利器——中正式步槍
    比較特別的是其配用的全長達575mm的刺刀,中正式槍身較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短,採用格外長的刺刀與重視白刃戰有關。1935年雙十節後,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1937年兵工署在署長俞大維的領導下還制定了《中正式步槍應用材料規範》,統一了圖紙、標準與材料、工藝,所以有人把中正式步槍當是中國第一種採用統一規格的制式步槍,軍閥混戰期間中國軍隊武器繁雜的局面開始發生改變。
  • 中正式與三八式的對抗,抗戰中我軍步槍與日軍三八式孰強孰弱
    因為當時的軍事委員長是蔣中正(字介石),因此後來又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槍身機匣打上「中正式」。1935年10月10日雙十節後,該槍正式開始大規模生產。到抗日戰爭爆發時鞏縣兵工廠因日軍入侵導致中斷生產為止,總計生產了超過11萬支該型步槍。
  • 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中正式步槍
    1935年十月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中正式步槍口徑7.92毫米,全槍長1110毫米,槍管長600毫米,全槍質量四千克,作業原理,旋轉後拉式槍機,手動表尺射程兩千米,初速810米每秒,瞄準具為表尺照門,刀片形準星,他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毛瑟的中國版本。
  • 曾經造成了日軍重大損失的四大名槍 其中之一裝備了三稜軍刺
    無數的投身於抗日武裝的熱血男兒為報國讎家恨,為保親眷同胞,用簡陋的裝備,以決死的姿態阻擋日軍的凜冽的兵鋒。捷克輕機槍、中正式、漢陽造、駁殼槍甚至大刀片子手榴彈,凡是可以對日軍構成威脅的,不管是什麼都可以成為抗擊日寇的武器。在這裡要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各地兵工廠製造的幾款頗具代表性的國產步槍。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裝備使用的步槍
    、雜七雜八,即便制式裝備的24式步槍(後被重新命名為中正式)也僅裝備了70萬支,相對於數百萬軍隊依然是相形見絀,但就是裝備如此低劣的軍隊,還是給了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雖然自身付出了死傷軍民2000餘萬的慘痛代價,在人類抗擊法西斯的鬥爭中,卻樹裡起了一座永恆的豐碑。
  • 論抗日戰爭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以及其他黨派團體的抗戰,則寫得比較簡略,甚至有意地貶低和否定,致使他們的許多重要抗戰事跡沒有能夠如實地反映出來。「這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的一次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也是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援助盟國進入異邦國土作戰並獲得勝利的一次大規模作戰」[10](p.1308)。在芷江地區作戰中,國民黨軍隊取得徹底勝利,日軍第20軍當時說自己共死、傷、病29019人。即使在被稱為「大潰退」的豫湘桂戰役中,有的地區的作戰仍然是很堅決的,如第10軍進行的衡陽保衛戰,就至為慘烈,重創日軍。
  • 【武備】「漢陽造」88式步槍——叱吒風雲半世紀的「中華第一槍」!
    近年來,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在大陸非常流行,抗日英雄們使用的各種槍械備受人們的關注。一旦劇情需要,表現中國軍隊或抗日武裝槍械落後的時候,就會不約而同的出現「老套筒」和「漢陽造」的身影。當時,日軍步兵普遍裝備三八式步槍、十一年式輕機槍(歪把子)和92式重機槍等武器。在裝備精良日軍的瘋狂進攻下,手持簡陋武器的抗日英雄們,成片倒下。
  • 永遠的痛(中)|三八式步槍的後繼者:九九式短小銃
    當時被日軍佔領的奉天兵工廠和朝鮮仁川兵工廠也是99式步槍的主要生產廠。99式步槍主要裝備日軍在東南亞及太平洋戰場上的部隊及關東軍,因此99式步槍在中國戰場上並不多見。在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從關東軍和奉天兵工廠庫存中接收了大量的99式步槍,改為7.92毫米口徑並裝備二線部隊使用,而解放軍也少量獲得過一些,依然使用原來的7.7mm子彈。印度尼西亞國民革命時期,印尼軍隊在與荷蘭的戰鬥中大量使用99式步槍。泰國皇家軍隊接收並使用了日軍遺留的99式步槍,並將部分改造,以發射美國.30子彈。
  • 揭秘中正式步槍在抗戰中不容忽視的短板
    但實際情況是:中正式步槍雖為抗戰做出貢獻,卻不是中國軍隊的主力步槍,且性能也不是全面優於日本三八式。舊中國軍隊的一大問題是「萬國造」,即武器來自多個國家,制式各異,無法通用,嚴重影響戰鬥力。1932年,國民政府決定以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為原型展開仿製,並將它作為日後中國軍隊的制式裝備。1935年,鞏縣兵工廠正式投產,新槍被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一般簡稱「中正式步槍」)。
  • 父輩們在抗戰中列裝的主力步槍
    槍身上的LOGO漢陽造即是德國1888年研製的gew88步槍、由張之洞經由德國授權、於1896在湖北槍炮廠(漢陽兵工廠的前身)製造。該槍也是抗日中的裝備量最廣泛的步槍、總裝備量超過100萬支。中正式步騎槍
  • 【槍】二戰中最長的步槍—三八式步槍
    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被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發展沿革三八式步槍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槍和三五式海軍步槍。三十年式步槍仿造自德國毛瑟步槍,設計師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從甲午戰爭以來,以法國M1874步槍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準的村田槍。
  • 今天,緬懷先輩,致敬抗日戰爭中的英雄和英雄騎兵
    (圖4:1938年秋季反圍剿,青紗帳裡的八路軍騎兵)騎兵作戰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中的騎兵部隊先後有軍委騎兵團、八路軍留守兵團騎兵團彭雪楓指揮的新四軍「紅色哥薩克」,在消滅沙山集搶糧日軍的戰鬥中,僅用9分鐘便將300餘名日軍砍倒大半,80餘名日軍乖乖當了俘虜。接著,騎兵團再傳捷報,在蕭銅地區全殲偽淮海省「剿匪」第一支隊司令胡澤普部1000餘人。1944年10月,騎兵團與老對頭馬步芳部騎兵第8師在河南水城與安徽渦陽交界處再次遭遇,騎兵團奮勇追擊100多公裡,敵一部被殲,一部潰散。
  • 順溜使的是啥槍?細數那些戰鬥中出名的狙擊槍
    由於中國戰場當時是抗日的主戰場,因此受到日軍裝備影響很大。日軍普遍裝備三八式步兵槍,俗稱三八大蓋,不少的狙擊槍都是根據這一槍來改制的。三八式步兵槍是適合人體設計的,維護相對簡單,僅有四個部件便於組裝,而其彈道平直,射程遠、槍聲小無疑不是最適合的狙擊槍。順溜的槍則有不同,M1941詹森半自動步槍是性能優秀的狙擊槍。M1941詹森半自動步槍現實中第一次的出現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中繳獲美軍後裝備,屬於改裝的槍。
  • 偃師抗日戰爭遺址故事
    在這篇4200餘字的通訊結尾,他寫道:一個滿臉孩子氣的水手,鄭重其事地對同伴說:「今天這一幕,我將來可以講給孫子、孫女聽。我們國勢猶弱,問題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團結,才能保持和發揚這個勝利成果。否則,我們將無面目對子孫後輩講述這一段光榮歷史。」
  • 日軍三八式步槍的真實威力怎麼樣?看看它的子彈就知道了
    三八大蓋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八式步槍,它算是日軍部隊中配備最多的一種槍枝武器了,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就是憑藉這款武器裝備,給我國造成了嚴重的打擊。相比於其他的一些武器裝備,日軍在日常作戰的時候還是更喜歡使用三八式步槍,就是因為三八式步槍的射程相當出色。
  • 抗日戰爭中為保家衛國壯烈殉國的14位上將,他們都是民族英雄
    據不完全統計,七七事變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在此民族危亡之際,國共兩黨團結共同抗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日軍展開了八年的殊死搏鬥,在中華大地上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用鮮血譜寫了生命的壯烈篇章,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在戰略上相互配合,一起抵抗著日軍57個師團。
  • 中正式步槍:作用有限的抗戰利器
    近年來,受影視劇的影響,人們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並非樣樣「器不如人」,像單兵槍械就比日軍用的好,依據是中國軍隊裝備的中正式步槍強過日軍三八式步槍。但實際情況是:中正式步槍雖為抗戰做出貢獻,卻不是中國軍隊的主力步槍,且性能也不是全面優於日本三八式。「制式槍」產量不足舊中國軍隊的一大問題是「萬國造」,即武器來自多個國家,制式各異,無法通用,嚴重影響戰鬥力。1932年,國民政府決定以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為原型展開仿製,並將它作為日後中國軍隊的制式裝備。
  • 抗戰中最好的國產步槍:中正步槍
    在當年的抗日戰爭中,我國家的實力大家是知道的,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可以說是一清二白,平均好幾個戰士都攤不上一支步槍,                       更多的是大刀長矛,反觀日軍的裝備,簡直是天壤之別了,不說人手一支三八大蓋,連子彈人均攜帶也都120發左右,當時的戰爭環境之艱苦大家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