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報告:泥巴搬運者,駕馭「海盜」艦載攻擊機(下)

2021-02-20 空軍之翼

駕駛「海盜」的感覺

  那麼,駕駛「海盜」是什麼感覺?

  這架飛機沒有複式操縱系統,所以新飛行員的換裝訓練是在一架安裝了「海盜」綜合飛行儀表系統的霍克「獵人」雙座教練機上進行的,然後他們才開始飛模擬器。「海盜」S.1的模擬器是一個簡單的固定設備,雖無法再現「海盜」的操縱品質,但能讓你學會系統管理和應急操作程序。你在「海盜」上的第一次飛行就是單飛,不過後座會有一名教官壓陣,提供建議、鼓勵和警告,但他在遇到困難或處理不當時無法接管飛行。

  當你走向「海盜」時,會首先震驚於該機的巨大,要通過一個高高的梯子爬入座艙,一旦坐下來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坐在了很高的位置。座艙非常舒適,早期綜合飛行儀表系統使「海盜」的座艙儀表布局很優秀,但在多年改進中不斷增加了額外儀表,「海盜」的座艙最後獲得了「人體工程學貧民窟」的名聲。


岸基機場起飛的「海盜」S.1

  「海盜」沒有機載起動系統,所以發動機需要由外部燃氣渦輪啟動小車啟動。前輪轉向系統使地面滑行很簡單,按住左手油門杆上的一個按鈕就能控制轉向。由於主起落架輪距較窄,所以該機的差速制動轉向不是很有效。後來英國空軍為「海盜」升級了更有效的剎車盤,在低速滑行中的表現亮眼。

  「海盜」S.1的岸基機場起飛操作相當繁瑣,對準跑道後,需要在IGV操作範圍內輕柔推油門使「小三角紋章」發動機達到最大推力,此時你可以毫無困難地剎住飛機,遭遇側風時還需要把飛機轉向迎風以避免壓氣機喘振。由於附面層控制系統會大幅降低發動機推力,所以在機場起飛時「海盜」S.1從不啟用該系統。釋放剎車後,S.1會平穩加速,在150節(278公裡/小時)抬前輪,170節(315公裡/時)升空。S.2的起飛表現更輕鬆,剎車可承受住85%發動機推力,滑跑加速很快,在必要時可以最大起飛重量下耗盡跑道長度起飛。該機在機場起飛時可以開啟附面層控制系統,以降低升空速度並縮短滑跑距離。

  在彈射起飛中,飛機將被張緊到起飛姿態,這是通過一根止滑杆(holdback)實現的,也就是一個易碎的金屬裝置,用於把機尾與甲板上的一個固定槽連接起來。止滑杆的作用是在發動機全推力時拉住飛機,然後在彈射器啟動剎那被拉斷,使飛機以最大加速度被彈射出去。「海盜」在彈射起飛中襟翼被設置在45度最大位置,副翼下偏至25度最大位置,平尾襟翼上偏25度,所以被稱為「45/25/25」,附面層控制系統開啟,平尾後緣被自動配平為上偏狀態,使飛機離艦時自動抬頭進入爬升姿態。飛行員會根據飛行甲板官(FDO)的手勢,將油門推向全推力。


「海盜」前輪抬起的彈射起飛姿態

  你按下「甲板起飛」(DECK TAKE OFF)按鈕,就能在飛機仍在甲板上時把起落架開關放在收起位置,然後當飛機離艦起落架緩衝支柱全部伸展時,起落架就會自動收起。確認發動機已達全推力且附面層控制系統氣壓足夠之後,你就用左手推住油門杆,抬起右手向FDO示意做好起飛準備。然後你把右手放在右大腿上,靠近但不要握住操縱杆,等待彈射器啟動就行了。

爬升和巡航

  經歷彈射階段的飛快加速之後,「海盜」S.1將繼續在爬升中緩慢加速,S.2的加速性能就要好的多。「海盜」離艦後的抬頭姿態導致了一些操控性問題,通過重新布置副油箱並對起飛後程序進行一些修改才解決,例如離艦後保持起落架放下然後再手動收起。

  飛行員在離艦後要小心翼翼地操縱,收起襟翼和副翼並加速到350-580節(648-1074公裡/小時)正常造作速度。「海盜」在爬升中的速度是400節(741公裡/小時),相當於M0.85。S.1爬升緩慢,S.2能快速爬升。「海盜」機尾巨大的減速板能讓該機從高速飛行中迅速減速,非常驚人,有時可用來迫使追擊戰鬥機衝過頭,從而扭轉戰術局面。


「海盜」尾椎開裂成為減速板

  在正常操作速度下並飛行在中低空時,「海盜」富於飛行樂趣。三軸自動穩定飛控系統提供了出色操縱響應和操縱協調,副翼操縱有彈性,縱向操縱具有人工感覺。該機的特技飛行僅限於滾轉、桶滾和殷麥曼,因為「海盜」很容易出現慣性耦合,這是一種危險的現象,當較重機身的慣性超過機翼和尾翼的空氣動力學穩定性之後,飛機會在在所有三軸上失控進入劇烈俯仰和偏航姿態。如果飛行員的滾轉速率過高,就可能遭遇這種懲罰!曾有過於勇敢的飛行員完成過完整斤鬥,但需要在非常仔細的監視和速度控制下才完成。


「海盜」低空飛行品質優秀

  令人驚訝的是,S.1的操縱品質比S.2好,更輕更穩定。S.1的機翼外形略有不同,沒有翼尖加長段,機身重心也不同,此外較小的進氣口意味著S.1在大約550-580節(1018-1074公裡/小時)的極速下不會產生過大進氣衝量阻力,而S.2會受進氣衝擊的嚴重影響,尤其遭遇狂風或迎角過大時。

  在低空高速飛行中,「海盜」給人的感覺總是堅如磐石,編隊飛行很簡單,也是武器投擲和儀表飛行的良好平臺。空中加油對於「海盜」來說是一項常規功能,S.1具有可伸縮加油探頭,但機鼻雷達罩周圍的氣流會使錐套偏離,引起很大的問題,所以最後被更長的固定探頭取代。


具有可伸縮加油探頭的「海盜」S.1

進近和降落

  「海盜」在速度低於300節(555公裡/小時)時反應遲鈍,通過選擇低速檔可改善副翼控制,但隨著襟翼和副翼的下偏,操縱會變得更重更不積極。附面層控制系統需要在兩側副翼都下偏10度時開啟,此時還要檢查平尾電動配平襟翼是否同時上偏,如果兩者偏轉差異超過10度,「海盜」將會失去縱向控制。

  在降落航線中,飛行員需要使用方向舵配合副翼轉彎,因為兩側副翼同時下偏超過10度時會出現不利的副翼偏航。最後進近以是恆定速度/迎角飛行的,此時座艙了的音頻迎角提示器會持續通報當前迎角,該設備也被稱為氣流方向探測器(ADD)。附面層控制系統在度是125節(231公裡/小時)開啟,關閉速度是155節(287公裡/小時)。「海盜」的降落無需拉平,無需收油門,任何推力下降都將導致失去附面層控制,進而使機鼻上仰失速。在岸上降落時,觸地後飛行員需要抬著機頭利用機身阻力減速。


著艦中的「海盜」S.2

  「海盜」在航母攔阻著艦中減速非常迅速,完全停止後飛行員才能收油門,此時飛機會被攔阻索向後拖動一小段距離,這時可以收起著艦鉤並把機翼摺疊起來,然後在飛行甲板控制員的引導下滑向停機區。我們被告知他們的引導是強制性的,如果你不慎滑出舷外,那是他們的錯,不是你的。


勾住攔阻索瞬間

  如果因某種原因導致飛機墜海,例如彈射起飛失敗,「海盜」的馬丁-貝克彈射座椅配備了水下逃生設施,它會自動拋掉座艙蓋,釋放乘員安全帶並給他的救生背心充氣,讓他浮出水面。這個水下救生設備在彈射起飛和攔阻降落中一般會被激活。

  單發進近和降落對S.2來說完全不成問題,但S.1就不同了,該機在120米以下遭遇單發失效時完全沒有復飛能力。


身穿充氣救生背心的「海盜」飛行員

後媽的孩子

  「海盜」在服役中在很多方面都遭受了歧視,英國空軍對S.1中沒有出任何興趣,將所有希望寄托在命運多舛的英國飛機公司TSR超音速轟炸機上。英國海軍很欣賞S.2,計劃讓霍克•西德利把該機升級到「海盜」S.2 Star標準,用TSR.2的航電來取代原有的大部分武器系統和導航設備。費倫蒂公司已經拿到了一架早期型S.1,在特恩豪斯為TSR.2測試航電系統,於是引發了S.2 Star的升級建議。但是當工黨政府在1966年取消CVA-01航母項目並開始限制英國海軍的固定翼艦載機時,S.2 Star項目就被取消了。

  英國空軍最後相當不情願地將S.2作為TSR.2的替代方案,但一開始拒絕為該機升級武器和導航系統,聲稱「海盜」只是個權宜之計,將希望寄托在多任務作戰飛機(MRCA)項目上。儘管如此,除繼承英國海軍航空兵的「海盜」之外,英國空軍仍訂購了另外43架全新飛機。


TSR.2超音速轟炸機

  「海盜」在英國海軍裡從1962年服役到1978年,隨後在英國空軍中從1969年服役到1994年。該機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增量升級,包括引入兩種版本的「馬特爾」反艦飛彈、 西屋AN/AVQ-23E「鋪路釘」雷射瞄準吊艙、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ALQ-101-10電子對抗吊艙、雷達告警接收機、箔條和紅外幹擾彈發射器、「海鷹」反艦飛彈、FIN 1064慣性導航套件。


掛載4枚「海鷹」飛彈的「海盜」

  那些有幸在英國空軍飛過「海盜」飛行員都對這架飛機非常感興趣,該機在陸地和海上打擊任務中都享有令人羨慕的聲譽。儘管「海盜」一向以堅固聞名,但1979年還是發生了一起致命事故,機翼摺疊閂鎖失靈導致一架「海盜」墜毀,之後所有飛機的閂鎖銷都很快被更換。1980年1月一架「海盜」在美國參加「紅旗」軍演時因外翼段脫落墜毀,導致整個機隊停飛檢修,狀態不佳的飛機大批退役。

  此時,MRCA項目的成果——帕那維亞公司的「狂風」戰鬥機取代了駐德英國空軍的「海盜」,剩餘三支「海盜」中隊——第12、208中隊和第237作戰換裝中隊移防蘇格蘭洛西茅斯基地。第12和208中隊被分配去執行海上打擊任務,裝備了「海鷹」發射後不管反艦飛彈,為此升級了慣導系統。「海盜」最終在1994年退役時,該機已經作為臨時解決方案在英國空軍中足足服役了25年。


「海盜」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出色

  布萊克本(1960年被霍克•西德利集團併購)也積極開拓「海盜」的出口市場, 聯邦德國海軍雖然表示有興趣,但最終屈服於美國的壓力選擇了洛克希德F-104「星際戰鬥機」。最後南非空軍(SAAF)看中了「海盜」,在1962-1963年間訂購了30架飛機。

  南非的出口型「海盜」S.50與S.2差不多,只是後機身可安裝布里斯托•西德利BS.605火箭助推器以提高該機的高溫高原起飛性能,還可掛載更大的翼下副油箱。英國工黨政府阻止了第二批S.50的交付,使南非空軍只收到16架飛機。這批飛機一直服役到1992年,此時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但仍非常受南非空軍的歡迎。


南非「海盜」S.50

  總而言之,「海盜」是一種複雜、苛刻但飛起來很精彩的飛機,非常適合南非空軍的高速武器投擲任務。

相關焦點

  • 阿根廷為什麼對「超軍旗」艦載攻擊機痴心不改?
    當然,達索-布雷蓋公司的「超軍旗」並不是一種具有突出性能的攻擊機,載彈量和航程都不是很優秀,比不過A-7「海盜」。阿根廷在1981年購買了14架「超軍旗」,服役於「5月25日」號航母的第2艦載攻擊機中隊。之所以採購法國攻擊機是因為美國因阿根廷軍政府的骯髒戰爭而對其實施武器禁運。
  • 飛行員報告,F-4「鬼怪」大戰F-15「鷹」
    「德奇」簡直就是皇家空軍的第二故鄉,從「鷂」、美洲虎、「海盜」到後來的「狂風」GR.1,這些中隊會輪流到這裡進行長達四周的訓練,使用基地附近的卡帕弗拉斯卡轟炸靶場。同時,皇家空軍防空中隊的「鬼怪」和後來的「狂風」F.3(偶爾也會出現「閃電」和「鷹」式教練機)也定期到這裡展開空戰和空空機炮射擊訓練。
  • 法國海軍「超軍旗」艦載攻擊機史話
    快要接近謝菲爾德號時,他們將翼下掛載的飛彈發射了出去,並在不久後命中了這艘先進的英軍驅逐艦.這便是「飛魚」反艦飛彈和它的載機--法國「超軍旗」艦載攻擊機的成名之戰。為了拿下這個大單子,達索公司調動自己的技術力量,研製出了「軍旗」IV型單座噴氣式攻擊機。雖然在隨後的競標中,「軍旗」敗給了義大利菲亞特公司的G91攻擊機,但正在為自己在建的兩艘航母尋覓合適的噴氣式艦載攻擊機的法國海軍卻找到了達索公司,希望達索在「軍旗」IV的基礎上發展出艦載型號。
  • 飛行員報告:駕馭憤怒的小鳥,EMB-314超級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
    「超級巨嘴鳥」的機身結構也得到了加強,在乾淨外形下的允許過載係數高達7g和-3.5g。  雖然「超級巨嘴鳥」的內部結構與前身相似,但該機不再僅僅是一架教練機,而是強悍的輕型攻擊機。手動操作的機械飛控提高了該機在簡易機場的可維護性,基於空氣循環機的空調系統非常有效,提高了飛行員在悶熱環境下的舒適性。航電設備被安裝在後座艙後方的專門航電艙,僅具冷卻風扇並由增壓座艙冷氣輔助冷卻,能在熱帶條件持續運行數小時。每套任務數據處理器都能操作整個航電系統,另一套充當備用。該機自備兩塊電池,無需外接電源車就能操作。
  • 未來無人化戰爭的引領者:美國艦載無人攻擊機X-47B發展及影響
    ,標誌著艦載無人攻擊機技術向實用化邁出重要一步。與有人作戰飛機相比,無人攻擊機沒有飛行員座艙和儀錶盤這些主要的雷達信號反射源,在隱身化設計上具有先天優勢。X-47B在不接受空中加油的情況下,作戰半徑的目標值可達到3700千米,約為F-35C艦載攻擊戰鬥機的3倍。有人艦載機受飛行員生理極限的限制,在接受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最長滯空時間一般不超過10小時。相比之下,無人攻擊機無此制約,可長時間執行作戰任務。美國海軍要求未來UCLASS的不加油續航時間能達到14小時,空中加油後將達到50小時以上,是有人機的5倍多。
  • 美國海軍早期核打擊主力——A5艦載攻擊機和A6艦載攻擊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對蘇聯足夠的核威懾力量,取得和蘇聯的核平衡,避免核大戰發生就成了事關整個西方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最先想到的自然是航母。在這樣的背景下,在考慮核打擊威懾能力的問題過程中,美軍自然就想到了航空母艦。為此,美軍在當時就要求研發新的對地打擊攻擊機,用於執行海基核打擊任務。而且,由於當時蘇聯已經開始使用噴氣式戰鬥機,美軍也要求新的攻擊機必須是噴氣式設計,專注於核打擊的A5攻擊機應運而生,直到戰略核潛艇開始主導海基核打擊任務行動,A5艦載攻擊機仍是美軍海基核打擊體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 洛克希德S-3「北歐海盜」艦載反潛機
    因為洛克希德在研製艦載機方面缺乏足夠經驗,而作為 LTV 前身的錢斯-沃特公司經驗則十分豐富,曾研製了一代名機 F4U「海盜」、F-8「十字軍戰士」(Crusader)和 A-7「海盜」II(Corsair II),在海軍艦載航空兵領域是和格魯門齊名的大廠。
  • 飛行員報告:感受「超軍旗」的法蘭西風情
    「超軍旗」,期間他充分感受了這種即將退役艦載攻擊機的法蘭西風情。雙方在當年籤訂了蘭開斯特宮條約,其中增加了英法兩國海軍飛行員的交換人數。  「超軍旗」攻擊機即將在2016年中期從法國海軍退役,徹底被「陣風」M取代。雖然「陣風」M的各方面性能都遠超「超軍旗」,但前者仍是一種可靠的武器平臺,在退役前夕仍戰鬥在打擊IS的第一線。
  • 未來無人化戰爭的引領者——美國艦載無人攻擊機X-47B發展及影響
    2015年4月22日,美國X-47B艦載無人攻擊機成功完成自主加油試驗,這是X-47B驗證機繼完成艦上彈射起飛、攔阻降落、與有人機輪流著艦後,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標誌著艦載無人攻擊機技術向實用化邁出重要一步。
  • 無人艦載攻擊機對比有人艦載機的3大優勢!
    在其技術討論中,攜帶、彈射和回收大量無人艦載攻擊機是其主要作戰模式之一。因此076很可能是未來攜帶無人艦載攻擊機最多的艦型。無人攻擊機不論是陸基還是艦載,其相對都比較簡單,目前已經在戰場和試驗場上大量的出現。比如最近北非的一些戰場就直接被稱為全球第一場無人機戰爭。這其中出場的基本都是無人對地的攻擊機。無人攻擊機技術比未來的無人戰鬥機要求低得多。
  • 飛行員報告:「美洲虎」指揮官
    他駕駛「美洲虎」攻擊機期間參加過在阿曼的戰鬥,並登上過「皇家方舟」號航母飛「鬼怪」艦載戰鬥機。  我在1967年10月2日加入英國皇家空軍,在林肯郡克蘭威爾的「噴氣教務長」教練機上獲得了自己的飛行員翼章。隨後我進入第4飛行訓練學校飛「蚊蚋」教練機。1971年夏,我被分流到快速噴氣機訓練,來到德文郡的坎伯恩皇家空軍基地第234中隊接受戰術武器訓練,飛的是「獵人」。
  • 中國艦載無人攻擊機首次亮相,直追美國X-47B
    但美國卻成功實現了「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的上艦測試,引領了全球艦載無人機的發展潮流。有了研製「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的成功經驗,將加快美國研製艦載無人攻擊機的進度。看過《紅海行動》的軍迷們應該還記得,在影片中,中國海軍在軍艦上直接彈射起飛了一架無人攻擊機,超遠程支援了蛟龍突擊隊的坦克大戰,成功摧毀敵軍坦克。但電影中的那架無人機並不具備回收功能,只能發射出去,無法返回著艦。
  • 心中的經典(十五)——沃特F4U「海盜」戰鬥機
    1943年VF-17中隊的F4U-1戰鬥機正在著艦作為一款設計為艦載戰鬥機的海盜駐紮韓國的美軍VMF-212中隊的F4U-5AU-1為美海軍陸戰隊攻擊機,加裝了保護飛行員和油箱裝甲,油冷器安裝到機身內。
  • 飛行員報告:駕馭薩博-37「雷」式戰鬥機
    在本文中,瑞典空軍前「雷」式戰鬥機飛行員麥克·格雷夫將披露該機更多信息。  我在JA 37「雷」上飛了600個小時,從1998年一直飛到2003年。雖然JA代表戰鬥機和攻擊機,但該機就是一架純粹的戰鬥機,通常被稱為「雷」式戰鬥機。JA 37是「雷」式家族中最棒的型號,所有飛行員都同意這一點,或者說是駕駛「雷」式戰鬥機的飛行員是最棒的,哈哈可能兩者都是,我記不太清了。
  • 會下蛋的A-5「民團團員」艦載攻擊機
    隨著設計的進化,1961年的NA-233方案已經具有了日後A-5的雛形會下蛋的超音速艦載攻擊機  北美公司的設計師最終採用了前緣後掠37.5度、翼面積71.44平方米的上單翼設計如果飛行員失能,投彈手/導航員也可自行彈射。HS-1彈射座椅的最小彈射速度是100節(185公裡/小時),A-5A後期型的HA-1A座椅具有零零彈射能力。  NAGPAW將採用奇葩的水平管道式武器投擲系統,以「下蛋」的方式投擲核彈。該機沒有採用具有機腹艙門的傳統彈艙,因為這種彈艙不能在超音速下投擲核彈,而是在兩個發動機艙之間的機身內設置了被稱作「線性彈艙」的管道彈艙。
  • 飛行員報告:駕馭F-14「雄貓」戰鬥機
    太平洋艦隊有6艘航母的母港是聖地牙哥,每艘航母都搭載一支擁有兩個F-14中隊的艦載航空聯隊。我的工作是在熟悉了「雄貓」後,成為VF-124中隊的飛行教官(IP)。雖然隨著技術發展,艦載機裝備了輔助著艦設備(如平顯),但仍需要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來幫助艦載機飛行員遠離災難。LSO們會仔細觀察著艦過程,總是能比座艙中的飛行員提前發現飛機高度過低。如果還有調整時間,飛行員就會聽到LSO命令「加點油門」;如果已經來不及,LSO就會亮起紅燈並大喊:「復飛!復飛!」。雖然是飛行員在駕機著艦,但實際上全權控制的是LSO。
  • 聯合艦隊的掘墓人--美國TBF「復仇者」魚雷攻擊機史話(下)
    VT-34魚雷機中隊所屬的TBM-3E魚雷機,可見其右翼下的AN/APS-4型機載雷達AN/APS-4航空雷達,由英國提供技術生產,可探測24公裡外的大型戰艦和8公裡外飛行的飛機一開始開上這種夜間攻擊機的時候,很多復仇者的飛行員還不太適應。但很
  • --97式艦載魚雷攻擊機1/48場景
    參加珍珠港作戰的水平轟炸機兼魚雷攻擊機——中島九七式魚雷機B5N2,設計師中村勝治,1937年12月投入量產。B5N2艦載攻擊機裝一臺1000馬力榮11氣冷發動機,翼展15.518米,機長10.3米,機高3.7米,最大時速378公裡,最大起飛重量4噸,航程1224-2148公裡,標準配備為800公斤炸彈或800公斤魚雷一枚,珍珠港攻擊中,共有143架九七魚雷機參戰,其中5架損失。
  • 二戰兵器全集|美國沃特F4U海盜艦載戰鬥機
    沃特Vought F4U海盜無疑是戰爭中最好的艦載戰鬥機之一,但特點鮮明的鷗翼並不招人喜歡。太平洋戰爭中其勝率為11:1。
  • A-10「疣豬」攻擊機簡史(一),廢柴的戰術核武器
    美國空軍為了近距空中支援任務,從美國海軍接收了大量過時的活塞動力道格拉斯A-1「天襲者」(Skyraider)攻擊機,該機被稱為「斯巴德」(一戰時期的法國雙翼戰鬥機)。雖然A-1最初是為美國海軍研製的艦載攻擊機,但由於能掛載大量武器、火力兇猛、皮糙肉厚,能在戰場長時間徘徊而獲得美國陸軍步兵們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