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報告:駕馭薩博-37「雷」式戰鬥機

2021-12-29 空軍之翼

原載hushkit.net

  從高速公路上起飛,呼嘯著掠過被冰雪覆蓋的山脈,薩博「雷」式戰鬥機無疑是最具魅力的冷戰戰鬥機之一。在本文中,瑞典空軍前「雷」式戰鬥機飛行員麥克·格雷夫將披露該機更多信息。

  我在JA 37「雷」上飛了600個小時,從1998年一直飛到2003年。雖然JA代表戰鬥機和攻擊機,但該機就是一架純粹的戰鬥機,通常被稱為「雷」式戰鬥機。JA 37是「雷」式家族中最棒的型號,所有飛行員都同意這一點,或者說是駕駛「雷」式戰鬥機的飛行員是最棒的,哈哈可能兩者都是,我記不太清了。當然「雷」式家族還有偵察機和攻擊機型號,不過不同型號的飛行員之間幾乎不存在競爭。


JA 37

加速性

  「雷」能在低空迅猛加速,只要你不做過於劇烈的轉彎。發動機涵道比很高,這意味著在低空能產生大量動力。寒冷天氣中(瑞典有很多這樣的天氣)在30米高度駕駛餘油30%和乾淨外形的「雷」,簡直就像駕駛火箭一樣!

持續轉彎速率

  按今天標準看非常糟糕,當然如果你待在低空就還過得去,但基本上你是在用操縱杆駕駛一塊巨大的減速板,「雷」本身就是一個大型減速板。「雷」式戰鬥機的早期型的確有正常減速板,但後來因為實在沒用而被焊死,與誘導阻力相比還是能拉出更大過載實在。


「雷」式腹鰭兩側的減速板

瞬時轉彎速率

  由於「雷」無法無憂慮操縱,你必須小心駕駛並注意過載表。該機最大允許過載7G,還必須在非常低的油量下才能實現。「雷」有一套聰明的聲音反饋系統,在大過載和大迎角時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嗶嗶聲,所以你可以在盯著目標的同時用力拉杆。但如果你想要一個漂亮的瞬時轉彎速率,必須用一隻眼睛盯著過載表,也許還要兼顧迎角表。

大迎角性能

  該機能在狗鬥中能保持最高23度的迎角,這真是太棒了。飛行控制系統是如此之好,簡直超越時代。在空戰中滾轉和機動時,迎角保持22-23度沒有問題。

  如果你超過23度迎角或7G過載,那麼手中操縱杆上的蜂鳴器會提醒你向前推桿。如果你在飛行中超過了23度迎角限制,飛機在降落後會自動打小報告,你絕對不想發生這種事,這意味著中隊指揮官會找你談話。當迎角超過26度時,「雷」會遭遇陷入深度失速的風險。

  這裡有一個技巧,有些飛行員知道並用過。在23度迎角以上保持兩秒種才會觸發飛機的自動「告密」功能,所以你可以拉杆控制迎角在23-24.5度之間來回變化,只要沒超過23度持續兩秒鐘,就平安無事了。但如果你達到了25度,那麼無論持續時間如何,都會被記錄下來。


航展上的JA 37

傳感器性能和態勢感知

  當時算不錯了。JA 37C/D的座艙裡有一個移動地圖顯示器,但它是單色的,並且圖像是基於矢量的。在該機服役最後幾年出現的Di型升級到彩色移動地圖顯示器,和「鷹獅」的一樣。


JA 37的座艙

  在傳感器方面,它有一個非常好的雷達,但探測距離有限只有約60公裡。由於處理器更先進,Di型的雷達能看得更遠。該機的雷達警告接收器只能告訴我們被哪個象限的飛機鎖定了,此外我們還沒有前視紅外、飛彈逼近警告,雷射瞄準器吊艙或其他花哨的東西。我被告知「雷」偵察型的相機是最先進的,幸運的是這玩意沒有被整合到戰鬥機型上。


JA 37的PS-46/A雷達

反推裝置

  滑跑時開反推就像要向前摔倒一樣。作為一名飛行員,你已經習慣了推背感,但接地後打開反推時,發動機推力就被完全逆轉。你越是向前推油門(一直能推到全軍推),勒在你雙肩的力量就越大。反推很好,特別是在寒冷的高速公路上降落時,但老實說我覺得這玩意死重太大,卻又不能用上幾次。


反推狀態的JA 37

對抗蘇-27「側衛」

  如果我們擁有2:1左右的數量優勢,「雷」還是能與「側衛」一戰的。1對1空戰毫無意義,我們必將慘敗。「側衛」具有更高過載,更好的持續轉彎速率、燃料也更多。

缺乏機動性是個問題嗎?

  是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這樣。但在九十年代中期,許多瑞典人認為永恆的和平已經到來,我們在戰略上有些停滯,並且當時「鷹獅」已經開始服役,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有更好表現。


薩博三代超音速戰鬥機

瑞典戰鬥機在設計理念上似乎和其他國家大不相同?

  我們確實處於一個非常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廣人希,道路縱橫。事實上,今天我們仍在試圖回歸公路基地系統,因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分散空中力量以避免被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擊中的方式。公路基地關閉很容易,但再次啟用就很昂貴。


分散基地部署的JAS-39

你練習過在分散基地或高速公路上起飛嗎?

  是的。當你在跑道起點準備起飛時,面前有一道超過800米的森林牆,感覺就像站在平臺向下俯視準備蹦極。當降落在同一條跑道上時,800米長度相當短,看似根本無法完成降落,但你知道很多人已經順利降落了。


部署在分散基地的AJSH-37

「天光」飛彈怎麼樣?

  與「側衛」裝備的AA-10「白楊」A或C相比不怎樣,非常幸運的是我們沒有被迫在實戰中用「天光」去對抗該機。


掛載「天光」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的JA 37預生產型

機炮射擊是什麼感覺?

  很棒!厄利孔30毫米機炮非常好,但機炮結構有點鬆散以至於炮彈散布較大,所以雷達有一個空對空自動瞄準模式,飛行員只需左右移動搖杆飛機就會自動計算並控制俯仰使機炮擊中目標。這種模式被設計用於以高精度擊中大型飛機,如果目標直線飛行,機炮是能擊中目標的。


機腹的30毫米機炮

駕駛「雷」式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聲音是最棒的。這是一種深沉、柔和而純粹聲音,就像一輛肌肉車。我有時會被問到「雷」式和「鷹獅」的不同之處,我一般會回答就像道奇「戰馬」(Charger)與保時捷911之間的區別。

你最難忘的任務是什麼?

  是我飛得最快的一次任務。在哥特蘭島北部結束訓練任務後,我還剩餘充足的燃料,開始從斯德哥爾摩以北返回基地。我們已經獲得超音速飛行的許可,為什麼不一路加速回家呢?

  我在9100米高度讓飛機持續加速,該機的發動機很新,在加上比平時更高的氣壓和更低的溫度,直到速度超過1.8馬赫之後我才向後收油門,此時飛機仍在瘋狂加速!一般來說讓「雷」式減速很容易,但在這種高速之下由於進氣口壓力,你不能讓發動機推力低於全力軍推。由於高速你也無法通過大過載機動來減速,由於無法按照預期減速,大地、房屋和地面上其他東西的接近速度比我估計的要快得多。

  我以為自己打破了斯德哥爾摩群島的每一扇窗戶,在中隊中不安地等待第一通投訴電話打進來。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生,甚至沒人談論此事。我想因為糟糕的天氣,沒人發現我的高速飛行。


爬升中的JA 37

你想用哪三個詞來描述「雷」式?

  推力,鋼鐵,JA 37最棒。

相關焦點

  • 小國大戰機(下)——敢於挑戰「黑鳥」的薩博-37「雷」
    直到此時,「雷」式戰鬥機才獲得了一個鎖定「黑鳥」的機會。這是因為信息和態勢感知是超視距戰鬥中獲勝的關鍵,而數據鏈系統能為「雷」的飛行員提供無與倫比的戰場意識。  「雷」式戰鬥機數據鏈的最基本功能是把雷達/傳感器圖像和飛機/武器狀態通過網絡傳輸給其他「雷」,為了傳輸數據,編隊所有飛行員要選擇合適的無線電信道(由任務規劃系統預先設定)。
  • 超越時代的雙三角翼——瑞典薩博-35「龍」式戰鬥機
    這項研究的成果——薩博-35被設計成專用於攔截高空高速轟炸機,最後該機成為世界航空史上最獨特的第二代戰鬥機之一。薩博-29「啤酒桶」戰鬥機  J 35F憑藉其遠程飛彈、高性能和全向攻擊能力極大提高了瑞典空軍的攔截能力,成為戰鬥機部隊的中堅,一直服役到1985年才被薩博37「雷」和「龍」的最終改型J 35J取代。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龍」的性能仍不落伍,所以瑞典空軍委員會決定升級「龍」式戰鬥機,讓該機能夠服役到20世紀90年代,最後1985年採納了薩博提出的J 35J升級方案。
  • 鴨式布局大發神威-從JA37雷到JAS39鷹獅戰鬥機的歷程
    ,1970年代瑞典第一個推出鴨式布局飛機JA37之後,以超級的升阻比和起降能力震驚了全世界,打開了戰鬥機設計的一個墨盒,全世界各國都投入巨大的理論進行研究,瑞典在粗糙版本的鴨子JA37的成功之後,JA37的鴨翼不是全動的,鴨翼主體部分是,固定的,鴨翼的後緣安裝了一個襟翼,提高鴨翼升力,同時也在主機翼上增加升力,這麼一個不起眼的設計,極度的增強起降能力,配合發動機的反推設計,史無前例的在400米公路上隨便起降
  • 飛行員報告:試飛「鷹獅」
    那次我要飛的是瑞典製造的SK-37戰鬥機,也就是「雷」多用途戰鬥機的戰鬥/攻擊型,瑞典空軍裝備了這種單發戰鬥機的戰鬥/攻擊型和偵察型。我與託斯滕·拉森上尉一起飛行,飛行的前15分鐘我們的高度僅僅只有30米,我在後座看著瑞典海岸線附近的群島高速向後掠,景色美極了。
  • 薩博的經濟適用型小鋼炮(上)——新一代「鷹獅」E戰鬥機
    當地時間2016年5月18日下午16:00,瑞典薩博飛機公司在林雪平工廠公布了新一代「鷹獅」E原型機  什麼?薩博還在生產戰鬥機?這是許多人在得知薩博公司仍在林雪研發新一代「鷹獅」戰鬥機時的第一反應。也許,人們普遍對瑞典人在戰鬥機方面的努力缺乏了解,不知道他們已經做得如此出色。  薩博公司有著悠久而驕傲的軍機研製歷史,與瑞典的國防需求緊密相連,但該公司在過去對出口市場不甚重視。  薩博JAS-39「鷹獅」戰鬥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瑞典空軍提出研製一種能取代薩博-35「龍」和薩博-37「雷」的新一代戰鬥機。
  • 薩博35戰鬥機!
    我們在之前的節目當中介紹過薩博37戰鬥機,一款劃時代的戰鬥機。
  • 飛行員報告:駕馭F-14「雄貓」戰鬥機
    僅有少數英國飛行員駕駛過該機,英國皇家海軍的克萊夫·貝利斯少校就是其中的一員。  1991年夏,我參加了一個英美軍事交換項目,有幸去VF-124「槍手」中隊駕駛格魯曼公司的F-14A和F-14D「雄貓」戰鬥機。當時我剛剛晉升少校,曾駕駛「海鷂」戰鬥機參加過兩次一線部署,並取得了空戰教官的專業資格。
  • 【講堂282期】小國大飛機,瑞典又一代經典之作,薩博37雷戰鬥機
    文|老白282 小國大飛機還記得第274期我們做過瑞典薩博35龍戰鬥機嗎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IAI Nesher(以色列「鷹」)IAI Kfir(以色列「幼獅」)薩博公司出品,綽號「雷」,英文名稱Saab 37 Viggen,是瑞典研製的單發單座、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雷」配備一臺帶反推力裝置的RM8型渦扇發動機,採用獨特的三角翼近距耦合鴨式氣動布局,具有起降性能好、易維護性、可靠性良好、用途廣泛等特點。
  • J35戰鬥機性能究竟如何?能飛眼鏡蛇機動,改進後妥妥五代機範兒
    它家的戰鬥機都是以瑞典語的字母前綴來命名的,比如我們更熟悉的JAS-39「鷹獅」,JAS分別是Jakt(空對空)、Attack(空對地)和Spaning(偵察)或表示多用途(Swingrole)的意思,而J這個字母就是戰鬥機的意思,這和漢語拼音有異曲同工之妙,JA37自然是「雷」式戰鬥機後期的制空型,AJ37則是它的對地攻擊型號,J35則是「龍」式戰鬥機的基本型(偵察型叫S35E,教練型叫Sk35C
  • 收藏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合輯
    IAI Nesher(以色列「鷹」)IAI Kfir(以色列「幼獅」)薩博公司出品,綽號「雷」,英文名稱Saab 37 Viggen,是瑞典研製的單發單座、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雷」配備一臺帶反推力裝置的RM8型渦扇發動機,採用獨特的三角翼近距耦合鴨式氣動布局,具有起降性能好、易維護性、可靠性良好、用途廣泛等特點。
  • 薩博「獅鷹」戰機首破音速!
    據美國合眾通訊社(UPI)報導,瑞典著名企業薩博集團(SAAB)近日發出聲明指出,旗下新一代智能型JAS 39「獅鷹」E型戰機(JAS 39 Gripen),於日前在波羅的海(Baltic sea)試飛時,正式衝破1馬赫(
  • 薩博JAS-39 高超的機動性能
    > JAS 39「鷹獅」(瑞典語:JAS 39 Gripen,英文:JAS 39 Griffin 或 Gryphon,又譯作「獅鷲」)為瑞典薩博公司
  • 【講堂274期】驚世駭俗的薩博-35龍戰鬥機,人類第一次做出眼鏡蛇機動的戰機
    ,而當時的瑞典剛剛服役沒多久的薩伯 29圓桶戰機已經處於技術落後的局勢,因此瑞典皇家空軍委員會就想要一款能夠應對多變的國際形勢,並且還要擁有多用途功能的新一代戰鬥機,在這個背景之下,今天的主角-薩博35龍戰鬥機就誕生了。
  • 薩博的經濟適用型小鋼炮(下)——新一代「鷹獅」E戰鬥機
    薩博在「鷹獅E」上的設計理念是製造一種與「鷹獅C」同級的戰鬥機,但能夠裝載更多燃料和有效載荷。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薩博在設計中使用了基於定義的計算機模型(MBD),所有設計工作和3D製造文件都是在計算機上完成的,使「鷹獅E」成為全球首架完全依賴於計算機設計和製造的戰鬥機。
  • 驚世駭俗的龍式戰鬥機,人類第一次做出眼鏡蛇機動的戰機
    龍式戰鬥機憑藉其遠程飛彈、高性能和全向攻擊能力極大提高了瑞典空軍的攔截能力,成為戰機部隊的中堅。證明自己作為一種戰鬥機不遜於同時代任何其他戰鬥機,甚至有所超越。佩爾-奧洛夫·埃爾德上校在成為「雷」和「鷹獅」的試飛員前曾在第16和13聯隊飛「龍」,他還飛過很多其他戰鬥機,包括「幻影」III、「閃電」、F-15和米格-29,所以在這方面非常有發言權。
  • 飛行員報告:駕馭F-111戰機的美好時光
    SAC對FB-111聯隊的飛行員要求很高,不要剛完成飛行訓練的少尉飛行員,只要至少經過一次分配的老鳥。因此,我們聯隊的飛行員們飛過五花八門的機型,我能聽到許多有趣的戰爭故事,因為我們的許多中高級軍官參加過越戰。
  • 瑞典最強戰鬥機薩博-35,世界首款三角翼戰機,曾出口世界多國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瑞典皇家空軍委員會提出要求,需要薩博公司研製一款新型戰機,主要用於取代當時已經過時的薩博-29圓桶,要知道當時的薩博-29服役沒多久,就已經被瑞典軍方認為已經落後了,其原因是世界各國的戰鬥機層出不窮,所以性能等方面已經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