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研說戰爭|一個能打炮,一個能肉搏:納爾遜靠這兩個人打贏特拉法加海戰

2021-02-13 冷兵器研究所

特拉法加海戰示意圖,紅色為英國艦隊,可以看出下風艦隊旗艦一頭栽到了聯軍艦群中,而聯合艦隊的前面10條戰艦完全脫節,在海戰打了2小時後才回頭對抗英國軍隊,下風艦隊遇到的壓力是上風艦隊的數倍。在特拉法加海戰中,人們永遠記住了神勇的納爾遜和他的旗艦勝利號。

在大戰結束之後,納爾遜被英國捧為民族英雄,其座艦勝利號永遠留存,當時勝利號的艦長託馬斯·哈迪之後平步青雲,一路高升海軍部。特拉法加海戰中作為納爾遜的副手的柯林伍德和副旗艦皇家主權號艦長愛德華·羅瑟拉姆戰後經歷卻鮮為人知。從戰鬥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出,柯林伍德帶領的下風艦隊是最先打響戰鬥的,皇家主權號更是第一個接敵的英國戰艦。在戰鬥中,它被四艘法西聯合艦隊的戰艦包圍,被打得傷痕累累,勝利後只能靠護衛艦拖行。

▲柯林伍德的畫像,他被士兵們稱為炮兵之父。

柯林伍德和納爾遜是同一批成長起來的艦隊高級軍官,自從1777年,他就和納爾遜一同在一條護衛艦上服役,並長期擔任納爾遜的副手。他在被任命為三級戰列艦艦長的時候就極度強調火炮射擊的重要性,經常在自己的戰艦組織火炮射擊的訓練。他要求炮手們以更快的裝填速度和更準確的射擊精度去戰勝敵人,「5分鐘內如果我們能夠射擊兩輪以上,那麼就沒什麼人能夠戰勝我們了,當然如果把時間再縮短到3分半那麼會更好。」這句話是他的名言。

在風帆時代,夜晚和戰艦處於下風位置會使戰艦的火炮射擊精度下降,為了使英國戰艦能夠適應這種情況,柯林伍德也時常讓戰艦在夜晚時間和處於下風時的炮擊訓練。在他的調教下英國海軍炮兵的射擊速度幾乎是法西聯軍的三到四倍,射擊精度也要高一個檔次。在皇家主權號切入法西聯合艦隊的時候,法西艦隊率先向其開炮,卻無一命中,而英國人精準、快速的炮擊法西戰艦打得面目全非,船上的士兵死傷慘重,所有參戰的法西軍艦不是被英軍輕而易舉的俘虜就是逃回港口,再也無法正常出航了。

▲在西印度群島服役時納爾遜親手繪製的柯林伍德剪影

特拉法加海戰後,柯林伍德一直作為地中海艦隊的司令繼續封鎖著法國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的法國海軍再也沒有膽量與英國人較量了。在拿破崙時期晚期,由於癌症所困,柯林伍德沒有出任皇家海軍的高級職位,最終於1810年去世。雖然在人們印象中他一直是納爾遜的副手,但正是由於他對英國海軍炮兵的訓練,才是贏得特拉法加海戰的關鍵。

▲愛德華·羅瑟拉姆是一名拳擊和劍術高手,長期俘獲敵人軍艦使得他在特拉法加海戰時擔任副旗艦艦長。他也是《怒海爭鋒》中奧布萊恩傑克船長的原型。

愛德華·羅瑟拉姆在特拉法加海戰中任副旗艦皇家主權號的艦長,他經常和頂頭上司柯林伍德吵架,柯林伍德在給親人的信件中多次提及羅瑟拉姆是一個「愚蠢」的人,納爾遜為了撮合他們,兩個還經常請他們一起共進晚餐。羅瑟拉姆在管理船員和作戰方法上和柯林伍德格格不入。雖然他在早年從軍期間,多次在戰列艦上任職中級軍官,但是直到特拉法加開戰的五年前都沒有擔任過大艦長(英國人稱50門炮以上的戰列艦為大艦)。他服役履歷更多時候是在44門炮以下的巡航艦和更小的護衛艦上擔任艦長。

據記載,羅瑟拉姆是一個善於接舷戰的近戰格鬥專家。他拳擊和擊劍技巧非常優秀,身材魁梧,生性勇猛,在閒暇時候喜歡在自己軍艦旁遊泳,即使海中有鯊魚他也不怕,是電影《怒海爭鋒》中傑克船長的原型之一。他擔任小型軍艦艦長的時候多次以少勝多以小搏大,俘獲了很多船隻。在特拉法加海戰中,他的目的是要俘獲更多的敵艦,所以即使冒著槍林彈雨也帶頭切入法西聯合艦隊的心腹地帶,找上了比自己塊頭還大、成員還多的「聖安娜」,用火炮瞄準法西艦隊中敵艦的尾部射擊,接舷作戰,此後下風艦隊的其他英國戰艦也依照皇家主權號一般,從敵人後部接舷,俘獲了大量敵艦。

在整個特拉法加海戰中,皇家主權是最先與敵人交戰的戰艦,也是俘獲敵艦最多的軍艦。不過羅瑟拉姆並不如柯林伍德所說的「愚蠢」,而是一名機智的猛將。小型軍艦登船戰經驗豐富的他,知道接舷戰就是一場大型群毆械鬥,帶著高級軍官的肩章和船長帽太顯眼了,所有人都會拿著槍、拿著刀找高級軍官來「決鬥」。所以在登船戰之前,他脫下了自己的肩章和船長帽。脫下軍帽和肩章也是對自己戰鬥力的肯定,因為在混戰之中你的貼身保鏢不一定能第一時間找到你,為你擋刀擋槍。羅瑟拉姆在特拉法加海戰中優異的表現得到了英國海軍部的肯定,和哈迪一樣成為了四個為納爾遜抬棺的艦長之一。

▲特拉法加海戰中,英國艦隊30名指揮官(艦隊司令、艦隊副司令和各艦長)總共有三人被陣亡,可見高級軍官傷亡率也不小。

特拉法加海戰之後,他的仕途並沒有一片光明,他從皇家主權號調到了柏勒洛豐號當艦長,此前柏勒洛豐號艦長約翰·庫克在特拉法加接舷戰時由於不捨得脫下一身行頭,被敵人圍攻,受傷陣亡。羅瑟拉姆長期擔任小型軍艦的艦長,小型軍艦上很少會有艦隊司令上船常駐,所以羅瑟拉姆認為在自己的軍艦上,自己就是國王,誰也管不著。大型戰艦有所不同,幾乎所有74門炮以上的戰列艦都會有艦隊高級軍官常駐,和長期駐在自己戰艦上的艦隊官員頂嘴,已經成為了羅瑟拉姆的日常。畢竟不是每個艦隊官員都如柯林伍德和納爾遜般胸襟寬廣,他的「船長國王」理念影響到了他的升職和前途,最終這位特拉法加海戰的英雄,沒有像自己的同伴哈迪一樣步步高升,而是被迫退出現役。

▲特拉法加海戰英軍的下風艦隊傷亡率(畫紅圈處)比上風艦隊高了不少。

特拉法加海戰讓納爾遜成為了皇家海軍的精神,讓哈迪成為了後來的海軍部長,但是柯林伍德、羅瑟拉姆對勝利的貢獻是決定性的。光有戰功不是軍人升職的唯一準則,保持身體健康、資歷、學會處理上下級關係才是一個好的軍人。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紅衣弓箭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了解更多兵器,掃描下方冷研運營微信二維碼,添加微信了解。

讓皇帝裡最能打的李世民告訴你古代名將怎麼打仗

這款武器取代了陌刀的戰場地位?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風帆戰艦時代的巔峰對決——特拉法加海戰
    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納爾遜位列第9位。上午11時45分,聯合艦隊「弗高克斯」號向「王權」號開炮,特拉法加海戰打響。當納爾遜正在後甲板上與艦長哈迪一同指揮作戰時,從「敬畏」號船桅上射來一顆槍彈,子彈打在他左肩的肩章上,透入了其胸部,落在他的脊椎骨上。他撲倒在甲板上,但他爬起來之後就說:「他們終於把我解決了。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經被射穿了。」他被抬入了船艙,而「敬畏」號隨後也被俘虜。
  • 215年前特拉法加海戰爆發 納爾遜擊敗法西艦隊 助英國奪海洋霸權
    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擁有27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而法西聯合艦隊則有33艘戰列艦和5艘巡洋艦。但是,單臂單眼的納爾遜海軍上將以卓越的指揮和必勝的決心,不僅使英國人有機會縮小實力的差距,還獲得了決定性的戰場優勢。圖為納爾遜在戰前與送別的人群告別,畫面中心是他的情婦漢密爾頓夫人。
  • 特拉法加海戰:戰略的魅力與賦能管理的優勢
    基於納爾遜過人的膽識和謀略,英國艦隊運用垂直打擊戰略使法西艦隊失去了原有優勢。而讓其有信心和決心施展這一戰略,並且最終使得英軍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則是因為遠見卓識的納爾遜很早就在艦隊中施行了賦能文化,正是從這一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了英軍面對混戰局面時的絕對優勢。
  • 大英帝國取得海上霸主的地位,全靠這一場世紀大海戰
    特拉法加廣場這位將軍就是英國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要想知道大英帝國的海軍如何登上世界巔峰,我們還要從那一場戰役開始說起——特拉法加海戰。這時呈現在納爾遜面前的法西聯合艦隊形成了一個相互間距不均勻,有稜角的新月形狀——臨時的變陣已經完全打亂了法西艦隊的陣型。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決定,正是由於維爾納夫的優柔寡斷和錯誤指令,使得法西艦隊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以錯誤的作戰姿勢迎接了致命的來襲」。
  • 特拉法爾加海戰
    他的敵人拿破崙對他也是推崇備至的,當聽到納爾遜的死訊後,拿破崙當即命令在每艘法國的軍艦上,都應掛上納爾遜的畫像,是為紀念他,同時也是以他作為法軍學習的榜樣。這從一個例子,也反應出拿破崙所具有的統帥氣質和大將風度。此後不久,隨著蒸汽動力戰艦的出現,一個新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
  • 【深度】風帆時代的巔峰對決 ---特拉法加大海戰
    當納爾遜正在後甲板上與艦長哈迪一同行走時,被從「敬畏」號船桅上射來一顆子彈擊中。他掙扎著爬起來說:「他們終於把我解決了。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經被射穿了。」▼下午4時30分,納爾遜得知會戰已勝利的消息後說:「我感到滿意。」他親吻了哈迪艦長:「感謝上帝,我總算盡了我的職責。」不久之後,納爾遜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在最後一場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
  • 歐陸戰爭沉浮,《雷霆海戰》英法海上霸主爭奪戰
    歐陸霸主爭奪成為英、法不斷上演的戰爭戲碼,帝國與帝國之間的戰爭此起彼伏。
  • 美國為啥能打贏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打響之前,沒有人為能否打贏而打過任何保票,多數戰爭預測都是消極的,有的預測戰爭將死傷數萬人,持續數年之久,耗資數千億美元。戰爭最終以耗資600億美元、死亡上百人取得了勝利,美軍從此打出了威風,但是什麼原因導致美軍如此輕易獲勝?
  • 特拉法爾加海戰旗幟
    在聖保羅大教堂裡,這面旗幟的旁邊,還掛著一面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俘獲的法國軍旗,昭示著納爾遜將軍彪炳的戰績。他用自己過人的膽魄、出眾的戰略,以及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寶貴的勝利。  納爾遜將軍葬禮之後,這面旗幟在聖保羅大教堂裡掛了有一個世紀。現在,它存放在位於格林尼治的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
  • 幾個中國劍客能打贏一個歐洲武士(一)?丨歷史八卦諮詢處
    這種偏見有其深層次的社會學原因,用醜化對手形象(西方人愚蠢、笨拙),來抬高自身形象(東方人聰明、靈巧),從而在戰爭的失敗中挽回一點點自尊心,在歷史上屢見不鮮。類似的做法我們在現代電影裡也常常看到,西方人通常被描述成行動緩慢的反派大力士,靠蠻力橫行一時,最終敗在靈巧的東方拳師腳下,箇中奧妙,各位看官可以自己揣摩。
  • 解讀:一個英雄連隊的打贏密碼!
    對一個連隊來說,打贏一場戰爭不是什麼難題,難的是幾十年以來,全面過硬,長期過硬;邱少雲生前所在連——陸軍第47集團軍某旅九連就是這樣一個連隊。革命時期,九連以革命紀律性強,敢打硬仗、惡仗,善打伏擊戰、白刃戰而威名赫赫;新時期,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深刻變化,他們緊跟黨的步伐,遵循訓戰法則,嚴格訓練紀律,靠真難嚴實推進實戰化,訓練水平不斷躍升,湧現出了「特戰尖兵」楊佔潭、「全能選手」李通、「尖刀班長」馬波等一批批緊盯實戰不斷向打贏靠攏的鋼鐵戰士;戰士響噹噹,連隊也是鋼鐵拳頭。
  •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的對馬海戰,日軍打贏竟是全靠運氣?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戰爭的導火索究竟是什麼?希特勒又為何會對猶太人如此仇恨?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戰爭中的啟示與實錄.▼▼▼1905年5月27日,俄方艦隊到達對馬海峽。這支擁有八艘戰列艦、六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三艘裝甲海防艦和補給艦的艦隊由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中將統帥,駛入了對馬海峽。日方伏擊艦隊從5月20日就呆在這裡,擁有東鄉平八郎統帥的四艘戰列艦(富士、朝日、敷島、剛修好的三笠)、23艘巡洋艦、兩艘裝甲海防艦、數艘魚雷艇和驅逐艦。27日凌晨4:45,日本輔助巡洋艦信濃號發現了俄軍艦隊,二十分鐘後東鄉下令全軍出擊。
  • 一仗讓拿破崙痛不欲生:特拉法爾加海戰
    ▲英艦在法西艦隊之間穿插進攻,而且英軍炮手開炮的速度遠高於他們的法國和西班牙同行,相當雞賊地只瞄準維爾納夫的旗艦一個勁地猛揍,這也說明一個打群架的原理:別管別人怎麼打你,你只要找準他們領頭的那個往死裡揍就行了
  • 美國吹牛逼稱能同時打贏中俄兩場戰爭!網友們怎麼看?
    美國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確實有打贏兩場戰爭的理論與實踐,其實,這是嚇唬人的。美國之所以產生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觀點,一是嚇唬中小國家,在其進行一場戰爭的時候,不要招惹美國,二是嚇唬中國和俄羅斯,讓中國和俄羅斯不要為了「維護世界正義」而輕舉妄動。
  • 枷鎖下的沒落貴族——Big 7之納爾遜級戰列艦
    根據這一協議,英國海軍1922年11月在條約規定的噸位內開始建造納爾遜級戰列艦。這也是受日德蘭海戰時德國的影響,英國皇家海軍一度認為高速輕彈初速更高、穿透力更強、精度更高,實際上英國國皇家海軍經過測試發現低速重彈通過改變彈體的外形也可以提高精度。
  • 中國和日本都經歷過的文明陣痛,這不是戰爭,這是屠殺!
    江戶市民形象的稱這四艘軍艦為「黑船」。對幾百年來都未曾擁有遠洋船隻的日本來說,這四艘軍艦就如同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科幻武器,四艘船上攜帶的三十六門巨炮能夠將射程覆蓋內的任何一座城市夷為平地,船身覆蓋的鐵甲又足以抵擋日本江戶灣內僅二十一門舊式火炮的攻擊。這是日本人從未接觸過的一種戰爭形式,叫非對稱戰爭。
  • 為什麼美國也不敢招惹這兩國?一個根本不敢打,另外一個打不贏
    說起美國,相信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橫行霸道、實力強大,不過這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美國是多年來的第一大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海外軍事基地以及最多的核動力航母,而且還經常在各個國家的領空領海舉行自由航行,有時還會直接幹涉別國內政、挑起戰火,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就是美軍為推行霸權主義發起的大規模軍事衝突。
  • 1個荷蘭人能抵25個中國人?實戰測評:鄭成功收復臺灣時的中荷軍隊實力對比
    鄭軍利用風向巧妙避開炮火接近敵船,荷蘭「赫克託」號為避免被奪取而自爆,鄭軍通過施放火箭掩護登上「斯·格拉佛蘭」號,在甲板上肉搏極為慘烈,但終被趕出,經過45分鐘的海戰後,三艘荷蘭大戰船一沉一傷,倉皇敗回南泊口。
  • 美媒:美國有最強大軍隊 仍能打贏與中俄戰爭
    該原則要求美軍有能力同時進行兩場區域戰爭。  但如果美國今天不得不打兩場戰爭,而對手又不是像朝鮮和伊朗這樣的國家,情況會如何?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彼此協調好,在太平洋地區和歐洲同時採取敵對行動,情況會怎樣?  美方分兵方案  有利的一面是,在歐洲作戰和在太平洋地區作戰只有部分要求相互重疊。
  • 萊比錫之戰的結局在8年前就已註定--特拉法爾加海戰201年祭
    阿布基爾海戰的失敗讓法國在埃及全盤失敗拿破崙終於對英國人的實力有了一個最為直觀的認識:海軍封鎖,間接戰略。而他不懂海軍,不能指揮海戰。正如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都會盡力逃避海戰那樣,他的第一選擇也是迴避。繼續在陸地的修羅場上秒殺一切,是拿破崙心理明白的唯一成功之路。1802年的《亞眠條約》,英法兩國在表面上達成了妥協,但這絕不是英國人能真心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