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拉達克地區」天極寒,缺水糧,有雪崩…

2021-02-13 華山穹劍

路基設施有限、飲用水短缺、傷病機率高、醫療設施匱乏、雪崩、無人區……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印媒10月1日一篇報導細數印軍今年冬季在所謂「拉達克地區」即將面臨的挑戰。

印度新聞網站「The Print」:除中國人外,這些也是印軍今年冬天在「拉達克地區」面臨的挑戰。

印度新聞網站「The Print」1日報導稱,「拉達克地區」較高海拔地區氣溫已開始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與此同時,印軍已開始採購大量帳篷、玻璃纖維小屋和特殊的冬衣。然而,大量的採購可能耗時一個月,也增加了印軍體溫過低和患上其他與寒冷相關傷病的風險。總部設在「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第14軍前指揮官拉凱什•夏爾馬(Rakesh Sharma)(已退役)告訴「The Print」,預計印軍今年面臨的挑戰與以往大不相同。「他們(印軍士兵)駐紮在基地,常去實控線巡邏,然後又回來。但是今年,大量部隊駐紮在挖好的(頭頂有庇護的)戰壕裡,這些地方自1962年來就沒人待過。」夏爾馬說。他繼續列舉印軍面臨的挑戰說:「佐吉拉(山口)很容易發生雪崩,而且(路)會被堵塞……所以,送往前線地區的更多冬季儲備必須儘早完成。」夏爾馬還提及印軍缺乏新鮮飲用水的問題,因為河流凍結,前線地區的湖水無法飲用。「因此,除口糧外,為部隊獲取飲用水、烹飪所需的燃料以及為他們保暖將是未來幾個月的其它挑戰。」此外,印軍還面臨高寒帶來的醫療挑戰。報導稱,曾在靠近印控克什米爾控制線附近錫亞琴服役的軍官庫馬爾•塔吉也告訴印媒,在這些高海拔地區,低溫和稀薄的空氣會帶來挑戰,風速每增加3公裡(每小時),氣溫就降低1攝氏度。「在這種條件下建立哨所,需要大量的後勤計劃,以避免帳篷被風吹走或小屋被大雪堵塞。」該軍官說。這些挑戰需要更多的醫務人員,也為其帶來了更大的工作量。塔吉說,印軍常受高海拔和與寒冷相關因素的侵害,患上如肺水腫、腦水腫、體溫過低、凍瘡凍傷等疾病。報導稱,為應對上述挑戰,據估計「拉達克地區」印軍大約需要1萬到1.2萬個各式各樣的留守點。「The Print」援引印國防部消息人士稱,這些留守點包括可容納3至4人的帳篷以及兩種類型的玻璃纖維小屋——一種可容納4至6人,另一種可容納8至10人。印軍還在採購可容納約20人的臨時避難棚和商店。不僅如此,印軍還在大規模採購適合高寒地區的特殊衣物。該消息人士稱:「由於數量龐大,時間有限,(印軍)將從多個渠道採購。」印軍的弱點,在亞美尼亞身上體現出來了!

印度與亞美尼亞這兩個完全不沾邊的國家,卻是有很多共同點:

 

1, 經濟實力不行

 

亞美尼亞一小國,自不用多說;印度雖然還行,但在面對中美這樣的體量時,卻是小巫見大巫;

 

2,武器基本靠買

 

此二者都沒有完善的工業鏈、沒有完備的軍事工業,亞美尼亞武器全靠進口;印度稍好,自己能造一些武器,但性能不好,除了戰機軍艦這類尖端武器外,連槍枝、子彈都靠進口。

 

最近看到的兩則消息:

 

第一則消息是印度陸軍近日向其國防部提交報告,說是國產彈藥質量差,自2014年起給印軍造成了不小傷亡,所發生的事故2014年114起,2017年53起,2018年78起,2019年16起,2020年還未完全統計出來,總共導致了27死、159重傷,有失去四肢的,有永久殘疾的。

 

另一則消息是9月份,印度批准購買7.2萬支突擊步槍。

 

3, 都同時面對兩個國家

 

亞美尼亞如今面對著亞塞拜然與土耳其,印度則面臨中巴兩國。

 

雖然亞美尼亞面與印度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上,但此二者與各自對手的差距卻非常類似。

 

印度的結果還不清楚,但亞美尼亞的現狀卻是非常明顯。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都在吹噓自身給對方造成了多大損傷,但亞美首先禁止了本國精壯男子出境,也首先動用了壓箱底武器(伊斯坎德爾飛彈),就很能說明問題。

 

從常識來講,同時面對兩個實力比自身強的國家,也能知道處境艱難。

 

更糟糕的是,亞美尼亞開戰不到4天,彈藥就不足了,請求俄軍在2周之內向亞美尼亞補充至少500噸各種口徑的炮彈、火箭彈、4000箱子彈、1200枚防空飛彈和反坦克飛彈、6萬支步槍和機槍等輕型裝備、軍用柴油、醫療物資及其它軍需物資,稱俄軍再不出手相助,亞美尼亞就只能在戰場上拼刺刀了。

 

▲阿亞戰爭 視頻截圖

關鍵問題在於,雖然俄羅斯與亞美尼亞是戰略夥伴關係,但俄羅斯與亞塞拜然的關係也不錯,俄羅斯會不會出手就很難說。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是自身經濟實力不強、若是沒有自己完善的軍工研製體系,把戰爭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多麼不靠譜。

 

如果俄羅斯不出手,亞美尼亞很可能從高精尖飛彈一直打到只剩下老奶奶的菜刀。

 

從亞美尼亞身上再來看看印度,其實也差不多,如果它要去同人衝突,由於經濟實力不強,難以長久支撐,現代戰爭都是超級費錢的;同時,現代戰爭的消耗非常巨大,在自身不能大量生產的情況下,若是武器基本靠買,最終是扛不了多久的。

 

印度連步槍、子彈都要靠進口,一旦戰損過多而補充又不及時,就只能如亞美尼亞所說的那樣,拿著刺刀向前衝了;

 

前兩天好像還花30億美元買了30架「MQ-9」死神無人機,該型飛機無隱身性、抗幹擾性差、飛得慢、其攜帶的「地獄火」飛彈射程只有8公裡,射程短,這種老舊落後飛機都能一億美元一架賣給印度,真到戰時被人一打一個準,印度有多少個「一億美元」向外扔?

 

當然,印度也有自己的軍事工業,只是不怎麼好,基本彈藥都造不好,如上文所說,幾年間就造成了印軍不少傷亡。

 

飛機、坦克、航母啥的也能造,只是弄不好,自己造的「阿瓊」坦克,質量不好但造價卻高達700多萬美元(俄羅斯T90隻要250萬美元);俄羅斯的蘇30,成本1800萬美元一架,印度自己組裝的蘇30,造價硬是超過了6000萬美元;印度的驕傲「光輝」三代機,造價高達9000萬美元(都快趕上F35了),而且戰力還不好,連印軍自己都不想要。

自己造的不好、價格還高,上戰場基本上被人當活鞭子打,大把錢白白打水漂;全靠買,戰時肯定會被人漫天要價,而且補充也不及時,一旦武器缺失了,你總不能同別人說「你等下,等我把武器買來了再同你打」。

 

所以說,經濟不強,根本難以支撐現代戰爭,自己不能大量造武器,很難經得起現代戰爭的巨大消耗。

 

▲2019年2月 印度戰機被巴基斯坦擊落

歷史上,也很少有靠買武器打贏過戰爭的,「甲午海戰」這類的也許是個例外,但那是日本剛好遇到一個買武器買得比它還差的晚清。

 

二戰中,美國為何能打贏日本?一靠自身超強的經濟力量,根本不怕戰爭消耗;二是靠自身超強的製造實力,三年間製造了快30萬架戰機、30多條航母,導致的結果是日本彈藥打光了,美國飛機軍艦還有很多,當美國的製造速度超過了日本的摧毀速度,日本根本沒法玩。

 

歷史案例無數,亞美尼亞的現狀正擺在那裡,所以印度還是要好自為之。

來源:環球網 環球視野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

相關焦點

  • 10月13日中印邊境軍情報告!大動作:印在邊境修橋,8座位於藏南地區
    印度在邊境地區開通44座橋梁, 滿足部隊運輸和後勤需求據報導稱,印度在12日正式開通了位於邊境地區的44座橋梁。印度防長辛格也通過視頻形式參加通車儀式,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講話中說印度與周邊兩個國家有幾千公裡的邊境線,目前緊張局勢依舊存在。
  • 中印邊境地區,印軍正訓練「本地狗」擔任作戰角色,包括藏獒後代
    巴哈瓦爾狗(印媒資料圖)近期,中印邊境局勢持續緊張。據報導,印度陸軍正在訓練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多條本地犬種,使其能夠擔任不同作戰角色。據印度媒體「ThePrint」網站9月8日報導,印度陸軍方面透露稱,印軍正在中印邊境所謂「拉達克地區」訓練當地的本地犬種,這主要包括巴哈瓦爾狗(Bakharwal dog)、藏獒,以及一些當地的野狗。
  • 拉達克爆發雪崩,印軍哨所被掩埋:唯一公路,只有60歲老兵看守
    拉達克印軍通向外界唯一公路,因嚴重積雪被關閉,印軍正組織力量在佐吉拉山口進行機械除雪。現在拉達克最主要的公路NH-1公路,已經封閉。
  • 中印邊境對峙有了新進展
    中國和印度兩國軍隊在邊境拉達克(Ladakh)地區對峙、發生激烈衝突,兩方大規模增派兵力,戰爭一觸即發
  • 邊境危機!拉達克9萬印軍,多少人感染新冠不得而知
    有消息人士指出,印度機構的目標是確保所有駐紮在中印邊境附近的本國軍人能夠儘早接種新冠疫苗。然而,首批疫苗的接種者主要以醫療以及被安排輪換的人員為主,其中並不包括那些處在中印對峙一線的印度官兵。報導稱,考慮到駐紮在中印邊境附近的印度軍隊的人員總數,包括那些正身處中印對峙一線的印度軍人,4000人的接種規模實在是太小了。
  • 印度發言人:關於所謂「拉達克地區」希望與中國多對話
    圖為印軍邊境山地師部隊中印邊境目前還處於緊張的對峙當中,截止目前雙方已經進行了多輪談判,但是印度絲毫沒有收斂在邊境上的小動作,反而愈演愈烈
  • 中巴關係又緊密了,惹得印度心理失衡,但又不願從中印邊境撤軍!
    不關注時事,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拋棄,點擊標題下藍字「全球博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時事解讀。 中印兩軍在拉達克實際控制線附近都沒有削減兵力,印度希望通過談判解決中印之間持續在拉達克的對峙。不過納拉瓦內也坦言,中國在拉達克行動中具有優勢。現在印度軍隊不僅在北部邊境,而且在東部和中部地區都處於全面戒備狀態。 目前中巴聯合對抗印度的局面正在形成,兩國在軍事和非軍事領域的合作正在不斷加強,印度必須準備好應對兩線作戰的威脅。
  • 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的來龍去脈
    中印邊界衝突對兩國關係乃至亞太局勢又有怎樣的影響?中印邊境對峙現狀據印媒報導,中印兩軍曾於5月上旬在拉達克東部地區和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雙方事後均向涉事地區增派了士兵。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事件表示,目前中印邊境地區的局勢總體是穩定的、可控的,中印關於邊界問題的外交、軍事溝通渠道是暢通的。
  • 三萬對八萬 中印邊境局勢降溫後重兵持續集結
    中印媒體已不約而同地指出,中印雙方經「一致同意」,已分批次組織一線部隊「脫離接觸」,更將「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促進邊境地區局勢降溫」。然而,兩國主流媒體散布的「局勢降溫」仍是可慮的。中印兩軍已經沿著冰冷的加勒萬河谷以及附近的高原地帶部署了相當數量的兵力。解放軍已在加勒萬河谷1962年控制線以東部署了兩個師約2萬人的兵力,並在新疆留有約1萬人的預備隊。
  • 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全解析
    據印媒報導,中印兩軍曾於5月上旬在拉達克東部地區和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雙方事後均向涉事地區增派了士兵。然而中印雙方卻不約而同地拒絕了川普的調停提議。中國外交部的態度很明確,表示中印之間有完善的機制和渠道,雙方有能力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兩國間的問題,不需要第三方介入。
  • 拉達克不屬於印度!中方外交部明確警告
    謝謝9月29日,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強調,對於印度非法在拉達克地區設置所謂「中央直轄區」中方不會承認。中方堅決反對在具有爭議的邊境地區開展軍事基建建設以實現軍事爭控目的。為了維護邊境和平與穩定,中方呼籲中印雙方儘快就此達成共識。
  • 中印對峙地區已經有印度士兵凍死的消息
    27日,距離中印雙方「一致同意停止向一線增兵」還不到一周時間,《印度時報》洋洋自得地打出了這樣的標題。雖然中印雙方就邊境對峙達成了一些重要協議,也同意雙方不再向邊境地區集結兵力。但是印度目前的動作依然很多。
  • 中印邊境問題的來龍去脈
    由於中國「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正好就要經過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所以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動作,會給中國的這一重大工程項目帶來不確定性,破壞了原本就處於脆弱平衡狀態下的地緣政治格局。在廢除印控克什米爾自治權的同時,印度還宣布成立「拉達克中央直轄區」,該直轄區把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地區(位於中國的新疆和西藏,其中大部屬新疆和田地區、南側屬西藏阿里地區)也囊括了進去。
  • 中印士兵在達克地區小規模衝突 互扭打擲石, 我軍大批防空飛彈入藏
    中印洞朗對峙已近兩個月。日前,中印邊境在達克地區又爆發小規模衝突。據報,中方士兵手持鐵棍及石頭和印軍大打出手,混戰中兩邊都有人受傷。
  • 拉達克下大雪了,不識時務的莫迪要凍死20萬印軍?
    莫迪也是沒辦法,20萬印軍深陷拉達克,需要美軍的支援和幫忙,就只有跪求川普。就要配合川普印太戰略,在印度洋和中印邊境挑釁中國,對中國東西夾擊,既討好川普,又想乘機撈點好處。可這就成了川普競選的資本,你看全世界都聽從我指揮,我是世界領導者,不投票給我投給誰?沒想到川普選輸了,莫迪就得罪了拜登、哈裡斯。
  • 印軍開始從邊境撤離,所修地道曝光,我被驚呆了...
    請關注:俠客棧前幾天,據印度媒體報導稱,印度在中印邊境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為了在嚴寒和惡劣天氣下更好的跟解放軍對峙,學習和採用了中國以前對付日本侵略者的地道戰昨天,有印度媒體就曝光了印軍前線部隊所開挖的「地道」,立即讓韜哥震驚了!據印度報導,印軍前線指控官聲稱,印軍在中印邊境地區的地下挖掘了直徑在1.8米到2.4米之間的地下通道,目前建了長達14公裡。
  • 【今日印度】報導:中印軍隊在班公湖地區部署坦克對峙,互將對方納入射程
    據印度媒體報導,中印兩國軍隊都已經在邊境部署坦克,且均已進入對方的射程內。今年6月,20名印度士兵在拉達克的加爾萬地區與中國軍隊的近距離交火中喪生,這是兩國50年來最嚴重的衝突。雙方同意在該地區舉行五輪會談後撤回。但印度軍方本周表示,中國方面違反了這一協議,開展了「旨在改變現狀的挑釁性軍事行動」。
  • 印度戰略誤判引爆中印邊境衝突,終將自食其果!
    這主要是由於中印邊界問題極其複雜。中印邊界問題的複雜性是由歷史決定的。中印邊境線綿延1700餘公裡,因雙方邊境劃分未達成共識,兩國領土存在爭議的區域達13萬平方公裡,比福建省的面積還要大。中印邊境線一般分為東、中、西三段,其中面積最大的爭議地區就是東段的藏南地區了。藏南地區面積約9萬平方公裡,目前全部被印度佔領。
  • 印方越線挑釁造成傷亡 中印軍人在邊境發生激烈衝突
    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16日發表聲明表示,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印媒稱,雖然中印在邊境地區的摩擦時有發生,但距離上次造成人員傷亡已過去45年。印度軍方16日的聲明說,兩國高級官員在事件發生後舉行會談,希望為局勢降溫。現在,外界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這一最新衝突是否會成為中印關係的轉折點?
  • 印軍凍成「冰雕」,解放軍在吃火鍋,中印邊境這一幕怎麼似曾相識?
    那邊是冰雕,這邊吃火鍋隨著冬季臨近,天氣轉冷,曾經一度瀕臨戰爭邊緣的中印邊境地區,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對峙階段,在往年每到了這個時候,一般情況下雙方都會因為惡劣自然環境的原因而轉入一個對峙的▲集結在中印邊境地區的C17 運輸機這種飛機,印度一共才買了11架同印度方面在作戰準備上的高調宣傳相比,解放軍一方雖然相對比較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