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聞網站「The Print」:除中國人外,這些也是印軍今年冬天在「拉達克地區」面臨的挑戰。
印度新聞網站「The Print」1日報導稱,「拉達克地區」較高海拔地區氣溫已開始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與此同時,印軍已開始採購大量帳篷、玻璃纖維小屋和特殊的冬衣。然而,大量的採購可能耗時一個月,也增加了印軍體溫過低和患上其他與寒冷相關傷病的風險。總部設在「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第14軍前指揮官拉凱什•夏爾馬(Rakesh Sharma)(已退役)告訴「The Print」,預計印軍今年面臨的挑戰與以往大不相同。「他們(印軍士兵)駐紮在基地,常去實控線巡邏,然後又回來。但是今年,大量部隊駐紮在挖好的(頭頂有庇護的)戰壕裡,這些地方自1962年來就沒人待過。」夏爾馬說。他繼續列舉印軍面臨的挑戰說:「佐吉拉(山口)很容易發生雪崩,而且(路)會被堵塞……所以,送往前線地區的更多冬季儲備必須儘早完成。」夏爾馬還提及印軍缺乏新鮮飲用水的問題,因為河流凍結,前線地區的湖水無法飲用。「因此,除口糧外,為部隊獲取飲用水、烹飪所需的燃料以及為他們保暖將是未來幾個月的其它挑戰。」此外,印軍還面臨高寒帶來的醫療挑戰。報導稱,曾在靠近印控克什米爾控制線附近錫亞琴服役的軍官庫馬爾•塔吉也告訴印媒,在這些高海拔地區,低溫和稀薄的空氣會帶來挑戰,風速每增加3公裡(每小時),氣溫就降低1攝氏度。「在這種條件下建立哨所,需要大量的後勤計劃,以避免帳篷被風吹走或小屋被大雪堵塞。」該軍官說。這些挑戰需要更多的醫務人員,也為其帶來了更大的工作量。塔吉說,印軍常受高海拔和與寒冷相關因素的侵害,患上如肺水腫、腦水腫、體溫過低、凍瘡凍傷等疾病。報導稱,為應對上述挑戰,據估計「拉達克地區」印軍大約需要1萬到1.2萬個各式各樣的留守點。「The Print」援引印國防部消息人士稱,這些留守點包括可容納3至4人的帳篷以及兩種類型的玻璃纖維小屋——一種可容納4至6人,另一種可容納8至10人。印軍還在採購可容納約20人的臨時避難棚和商店。不僅如此,印軍還在大規模採購適合高寒地區的特殊衣物。該消息人士稱:「由於數量龐大,時間有限,(印軍)將從多個渠道採購。」印軍的弱點,在亞美尼亞身上體現出來了!印度與亞美尼亞這兩個完全不沾邊的國家,卻是有很多共同點:
1, 經濟實力不行
亞美尼亞一小國,自不用多說;印度雖然還行,但在面對中美這樣的體量時,卻是小巫見大巫;
2,武器基本靠買
此二者都沒有完善的工業鏈、沒有完備的軍事工業,亞美尼亞武器全靠進口;印度稍好,自己能造一些武器,但性能不好,除了戰機軍艦這類尖端武器外,連槍枝、子彈都靠進口。
最近看到的兩則消息:
第一則消息是印度陸軍近日向其國防部提交報告,說是國產彈藥質量差,自2014年起給印軍造成了不小傷亡,所發生的事故2014年114起,2017年53起,2018年78起,2019年16起,2020年還未完全統計出來,總共導致了27死、159重傷,有失去四肢的,有永久殘疾的。
另一則消息是9月份,印度批准購買7.2萬支突擊步槍。
3, 都同時面對兩個國家
亞美尼亞如今面對著亞塞拜然與土耳其,印度則面臨中巴兩國。
雖然亞美尼亞面與印度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上,但此二者與各自對手的差距卻非常類似。
印度的結果還不清楚,但亞美尼亞的現狀卻是非常明顯。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都在吹噓自身給對方造成了多大損傷,但亞美首先禁止了本國精壯男子出境,也首先動用了壓箱底武器(伊斯坎德爾飛彈),就很能說明問題。
從常識來講,同時面對兩個實力比自身強的國家,也能知道處境艱難。
更糟糕的是,亞美尼亞開戰不到4天,彈藥就不足了,請求俄軍在2周之內向亞美尼亞補充至少500噸各種口徑的炮彈、火箭彈、4000箱子彈、1200枚防空飛彈和反坦克飛彈、6萬支步槍和機槍等輕型裝備、軍用柴油、醫療物資及其它軍需物資,稱俄軍再不出手相助,亞美尼亞就只能在戰場上拼刺刀了。
▲阿亞戰爭 視頻截圖
關鍵問題在於,雖然俄羅斯與亞美尼亞是戰略夥伴關係,但俄羅斯與亞塞拜然的關係也不錯,俄羅斯會不會出手就很難說。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是自身經濟實力不強、若是沒有自己完善的軍工研製體系,把戰爭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多麼不靠譜。
如果俄羅斯不出手,亞美尼亞很可能從高精尖飛彈一直打到只剩下老奶奶的菜刀。
從亞美尼亞身上再來看看印度,其實也差不多,如果它要去同人衝突,由於經濟實力不強,難以長久支撐,現代戰爭都是超級費錢的;同時,現代戰爭的消耗非常巨大,在自身不能大量生產的情況下,若是武器基本靠買,最終是扛不了多久的。
印度連步槍、子彈都要靠進口,一旦戰損過多而補充又不及時,就只能如亞美尼亞所說的那樣,拿著刺刀向前衝了;
前兩天好像還花30億美元買了30架「MQ-9」死神無人機,該型飛機無隱身性、抗幹擾性差、飛得慢、其攜帶的「地獄火」飛彈射程只有8公裡,射程短,這種老舊落後飛機都能一億美元一架賣給印度,真到戰時被人一打一個準,印度有多少個「一億美元」向外扔?
當然,印度也有自己的軍事工業,只是不怎麼好,基本彈藥都造不好,如上文所說,幾年間就造成了印軍不少傷亡。
飛機、坦克、航母啥的也能造,只是弄不好,自己造的「阿瓊」坦克,質量不好但造價卻高達700多萬美元(俄羅斯T90隻要250萬美元);俄羅斯的蘇30,成本1800萬美元一架,印度自己組裝的蘇30,造價硬是超過了6000萬美元;印度的驕傲「光輝」三代機,造價高達9000萬美元(都快趕上F35了),而且戰力還不好,連印軍自己都不想要。
自己造的不好、價格還高,上戰場基本上被人當活鞭子打,大把錢白白打水漂;全靠買,戰時肯定會被人漫天要價,而且補充也不及時,一旦武器缺失了,你總不能同別人說「你等下,等我把武器買來了再同你打」。
所以說,經濟不強,根本難以支撐現代戰爭,自己不能大量造武器,很難經得起現代戰爭的巨大消耗。
▲2019年2月 印度戰機被巴基斯坦擊落
歷史上,也很少有靠買武器打贏過戰爭的,「甲午海戰」這類的也許是個例外,但那是日本剛好遇到一個買武器買得比它還差的晚清。
二戰中,美國為何能打贏日本?一靠自身超強的經濟力量,根本不怕戰爭消耗;二是靠自身超強的製造實力,三年間製造了快30萬架戰機、30多條航母,導致的結果是日本彈藥打光了,美國飛機軍艦還有很多,當美國的製造速度超過了日本的摧毀速度,日本根本沒法玩。
歷史案例無數,亞美尼亞的現狀正擺在那裡,所以印度還是要好自為之。
來源:環球網 環球視野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