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澳大利亞準航母艦隊靠近南沙群島,一度與中國海軍對峙

2021-02-18 網易新聞客戶端


近日澳大利亞派出多達5艘軍艦在南海和西太平洋與美國、日本開展聯合演練,澳大利亞媒體最新報導還曝出,澳大利亞艦隊在南海航行期間還一度與中國海軍發生對峙。據澳大利亞Abc.net新聞網站7月22日稱,澳大利亞軍艦在南海一度與中國海軍發生了對峙。對峙事件發生時,澳艦船正在南沙群島附近航行。這些軍艦包括「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霍巴特」號驅逐艦、「斯圖爾特」號和「阿蘭達」號護衛艦以及「天狼星」號綜合補給艦,當時它們正在南海參加軍事演習。

報導宣稱,澳大利亞軍艦沒有進入到南沙群島12海裡以內。澳大利亞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在整個部署過程中,與外國軍艦的計劃外互動是以安全和專業的方式進行的,「在部署期間進行的活動是澳大利亞國防力量在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年度常規活動的一部分。」報導還提及,澳大利亞海軍去年在南海一次類似航行活動也受到了中國軍方的密切關注,日本海上自衛隊7月21日在其社交媒體的官方帳號上發布消息稱,日本海上自衛隊正在與美國海軍的「裡根」號航母戰鬥群以及澳大利亞海軍「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艦隊在南海及西太平洋開展聯合演練。從日本海上自衛隊公布的現場畫面來看,多達9艘艦船在水面組成大型編隊,期間美國「裡根」號航母還出動12架艦載戰鬥機從艦艇編隊上方飛過。

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李傑此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從未妨礙過任何國家在南海地區的自由航行,同時也堅決反對擾亂南海局勢的做法。而且,南海地區事務應該由當事方協商解決,包括美國在內的域外國家無權插手,更不應煽動他國介入,否則只會導致形勢更加嚴峻複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7月8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前,在地區國家的共同努力下,東海、南海局勢保持總體穩定並向好發展。在此形勢下,個別域外國家從一己私利出發,頻繁炒作東海、南海有關問題,甚至派遣大規模先進軍艦、飛機進入相關海域,推動軍事化,威脅地區和平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敦促有關國家認清地區發展的主流和大勢,尊重地區國家維護有關海域和平穩定的努力。7月17日,美國海軍航母「裡根」號和「尼米茲」號再次在中國南海進行雙航母演習,這是半個月來美國雙航母第二次在南海軍演。7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所謂南海聲明、重提4年前的南海仲裁決議,公開在南海議題上表明其反中立場。針對美國頻頻在中國南海惡意製造事端的行徑,觀察者網近日特別採訪了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邀請吳院長就美國操作南海議題的動機與影響、中美關係大局等問題發表其看法。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 

觀察者網:7月以來,美國在南海一直動作不斷。在美國國內疫情防控壓力增大、種族主義抗議高漲的情況下,美國依舊要插手南海問題,為什麼要這麼做?

吳士存:美國之所以持續不斷加碼在南海的軍事和外交行動,其根深蒂固的目的還是牽制中國的發展。他並不樂見中國在南海有可能將來一家獨大,並不樂見中國和東協關係穩定發展。應該說,美國一直沒有放鬆利用南海問題來牽制中國的發展。自2010年以來,尤其是它的「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以來,美國在一直在南海採取挑釁性的軍事行動。美國雖然表面上還聲稱在南海領土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實際上美國不僅積極地介入南海事務,而且在南海爭端中「選邊站」。所謂「選邊站」就是哪一個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或者和中國對抗,美國就支持誰。2012年中菲「黃巖島對峙事件」,2013年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2014年中越「981」鑽井平臺事件等就是證明,美國國務院多次發表官方立場性文件,指責中國,支持其他爭端國。令人費解的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力度不減反增。截至目前,美國今年在南海對中國的航行自由行動已經開展了5次,而2017年4次、2018年6次、2019年8次。另外,今年以來美軍從空中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近2000次。美國持續不斷加大在南海的軍事和外交投入的背景,還是中美關係的下滑、惡化已經由貿易、科技領域已經延伸到或者外溢到政治安全領域。中美關係由「領域對抗」已經演變為「全方位對抗」,所以南海問題恰恰是中美在安全領域一個重要的博弈點。南海問題已經觸及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海上霸權,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沒有因為疫情而放鬆在南海的軍事活動,沒有因為疫情放鬆對中國採取挑釁性行為。吳士存:美國國內普通民眾未必關心川普政府近期在南海對中國的一系列挑釁性行動。如果說美國有轉移國內視線的考量,那最有可能的是為了大選。川普為了要謀求連任,那麼這時候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打壓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加大南海的軍事行動、高調發表涉南海政策聲明恰恰可以顯示出它的強硬。所以,把美國近期在南海的行為放到整個中美關係全面對抗的背景之下加以觀察,你會發現包括香港問題、新疆問題、甚至臺灣問題在內,美國在這個時候密集地採取一些行動,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有大選因素的考量。觀察者網:蓬佩奧最近重新搬出了菲律賓南海仲裁案,這是2016年的裁決了。您怎麼評價南海仲裁案結果,這份法律裁決有沒有受到什麼政治壓力?蓬佩奧為什麼突然在這個時候提起支持南海仲裁案的結果?這個時間點,您認為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吳士存: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本來就是由美國一手導演,菲律賓不過是傀儡而已,阿基諾三世被美國人所利用來提起仲裁案。美國一手策劃、一手導演,甚至最終裁決的有關內容也是美國幫助進行包裝,因而裁決全盤否定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正當權利和主張,這完全是出於美國的戰略利益需要。仲裁裁決出爐已經4年,但美國從來沒有接受中國不承認裁決的立場,也從來沒有接受或者認同中國把南海仲裁視為「一張廢紙」,甚至以各種方式試圖推動裁決「死灰復燃」。2016、2017、2018年連續三年,美、日、澳三國外長在東協系列外長會議期間發表聯合聲明,聲明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求中國遵守所謂「裁決」,接受裁決的有關內容。因而,正好4年過去了,又適逢美國進入總統大選,再加上近期南海問題升溫,南海形勢出現新的不穩定因素,那麼在這個背景下美國國務卿突然在7月13號發表聲明,大講特講仲裁裁決的有關內容、重提裁決,也就不足為怪了。美國在此時重提仲裁裁決的另一個重要考量是菲律賓因素。對於菲律賓杜特爾特政府與中國達成共識,不以裁決為基礎,要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南海問題,美國不能接受。目前,杜特爾特已經進入執政後期,菲國內「親美」「反華」勢力應該說此消彼長。因而,美國重新提起仲裁裁決,既是為了提醒國際社會,同時也是給菲國內的「親美」「反華」勢力打氣撐腰。今年2月杜特爾特政府已經宣布要終止菲美《訪問部隊協議》,但6月1號又宣布暫停終止菲美《訪問部隊協議》。由此可以看出,杜特爾特進入執政後期以後,來自美國的壓力以及菲國內的「親美」勢力對其的牽制正逐步加強。觀察者網:您此前在採訪中提到,美國的南海政策一直在演變,1995年「美濟礁事件」後美國從中立變為有限介入,2010年10月希拉蕊在系列東協外長會議上的演講,標誌著美國的南海政策轉變為積極介入,蓬佩奧此次聲明則標誌著美國徹底放棄「中立」、完全與中國唱對臺戲。您認為,如今「逢中必反」的美國在南海,會積極介入到何種程度?美國會有什麼顧慮麼?吳士存:美國在南海能打的牌基本上已經打的差不多了,已經玩不出什麼新花招了。下一步美國除了繼續聯合域內外的盟友和夥伴國開展聯合軍事演習外,可能會有一些新的動作。一是美國可能會增加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基地。譬如,除了現有的菲律賓和新加坡軍事基地外,美國可能還會以港口訪問等方式,把越南作為其在南海前沿部署和行動的重要軍事基地。二是美國海岸警衛隊在南海的部署和互動可能會常態化。美國現在已經把兩艘海岸警衛隊船隻部署在日本的基地,而且由第七艦隊來統一指揮。未來,美國海岸警衛隊還會更加頻繁地進入南海,甚至可能在南海爭議地區進行所謂的「執法」。但根據國際慣例和普遍的國際實踐,沿岸國海岸警衛隊只是在本國專屬經濟區裡面執法,美國並非南海沿岸國,其所謂「執法」只能是「越俎代庖」。美國目前在南海對中國的航行自由行動已經常態化,除了繼續提高頻率,把行動範圍繼續擴大至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黃巖島附近海域,採用雙艦配合行動等等之外,已經玩不出什麼新招數了。曾經也有過美國的高級將領口出狂言,要對中國控制的南沙島礁採取武力行動,比如:武力炸毀我擴建的島礁等,但我估計美軍目前還不敢輕舉妄動。美國如果邁出這一步,無異於挑起戰爭。從此次試圖通過在聲明中公開支持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尼在南海的立場主張,挑撥中國和其他爭端國間的關係也可以看出,美國在南海已難出新招。觀察者網:您此前接受採訪時提到,雖然美國真實想法並不是站在東南亞國家一邊,但美國人的牌還是有的。您所說的美國在南海的牌,都有哪些呢?第一,拉攏其他域外國家,尤其是它的盟友組成一個所謂「準軍事集團」在南海開展聯合巡航。美國獨家長期在南海開展航行自由行動代價很大,也不可持續,因而美國一直在推動更多盟友和夥伴國加入,以此來分擔任務,同時又保證對中國的軍事施壓不減。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甚至印度等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國雖未正式接受美國的請求,但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加之這些國家在南海也都有各自利益訴求,因而不排除參與美國南海巡航的可能。第二,在南海常態化部署海岸警衛隊。美國一直認為,中國在南海的海警、海上民兵是「準軍事力量」,這些「灰色地帶」導致美國和中國在南海的力量對比出現「不對稱」。因此,美國希望把海岸警衛隊部署到南海來「執法」。一旦中國和其他爭端國在南海發生海上緊張局勢,美國可能會藉機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聲索國提供支持而介入南海衝突。第三,美國在南海對中國的航行自由行動將會更加頻繁,手段也將更加多樣。第四,美國將不遺餘力的配合、支持、鼓動越南效仿菲律賓,提起新的南海仲裁。觀察者網:從您的講解來看,感覺美國可能採取的動作還是比較多的。而且本月,美國派出了「裡根」號和「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在南海演習。對於疫情依舊嚴峻的美國而言,此次向南海出動雙航母,有什麼特殊意義麼?吳士存:在時隔6年之後,本月初美軍一周內兩次在南海開展雙航母演習,其背後主要有三重意思:第一,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美軍在南海軍事行動的「報復性反彈」。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3-5月份,美軍三艘航母到關島實施整體隔離,美國一度出現在西太平洋「沒有」航母的局面。一旦從疫情中緩過氣來,美國便想通過密集的雙航母演習來彌補此前行動的不足。第二,在遭受疫情重創之後,美國需要通過炫耀超強的軍事實力向本地區盟友展示「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仍然有能力在本地區抵禦中國威脅、為盟友和夥伴國提供安全保護」,同時「一旦有情況需要,美國仍然願意提供安全保護」。第三,美國試圖通過雙航母演習來向中國示強,是其「炮艦外交」的表現。

美國出動雙航母赴南海演習,視頻截圖

觀察者網:您覺得面對美國的示強動作,中國可以做些什麼呢?

吳士存:對於美國的武力炫耀,中國當然不缺相應的反制措施,美國也深知這一點,因而其雙航母不可能魯莽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第一,要保持定力,不能亂、急不得。中國尤其是不能跟著美國走,不能被他帶節奏,不能隨美起舞,這是最重要的。美國在南海實質性行動上不會有太多新招數。第二,要穩步推進我們自身的能力建設。美國之所以敢在南海甚至中國家門口耀武揚威,本質上還是中國在南海方向上的威懾力還不足以震懾美國的單邊挑釁行為。所以,中國要整合現有海上力量,著眼未來海上戰爭形態的變化,做好南海形勢變壞的準備,致力於通過能力建設形成威懾力,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第三,要繼續加速推進中國-東協「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使南海的和平穩定建立在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之上。第四,穩定中國-東協的關係非常重要。美國並不樂見中國與東協關係向好發展。今年上半年,東協已經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與此同時,中國已連續11年保持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中國-東協關係的穩步提升是防止美國攪局南海的重要保證,這將有助於穩定南海局勢。觀察者網:關於東協國家還有兩個問題想問您。雖然東協國家可能心裡清楚美國並非他們的真盟友,但是,一些聲索國是否依舊會藉此機會故作糊塗地充當美國的馬前卒,以期佔到中國的一些便宜呢?吳士存: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聲明實際上是給南海地區國家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有一些國家可能會為誤以為美國會在一些問題上面支持他們。蓬佩奧點到了萬安灘(中越之間)、一些菲律賓實際控制的島礁(中菲之間),甚至講到了南康暗沙、北康暗沙、曾母暗沙(中馬之間),以及汶萊專屬經濟區、印尼的納土納群島等等。在這些問題上面,蓬佩奧是支持這些國家的。那麼有一些國家就可能會誤以為,他們在這些地區採取單邊挑釁性行動,美國會支持他們,就可能會鋌而走險。我覺得會有一些國家可能做出誤判,以為可能因為有美國的支持,他們採取挑釁性行動,中國不會採取強烈的反制措施,我覺得,這就是美國蓬佩奧的聲明可能導致南海出現一些不穩定因素的問題所在。觀察者網:近年來在南海糾紛方面,中國與東協國家、尤其與越南和菲律賓這樣的聲索國之間取得了哪些共識?還有哪些問題是暫時沒有談攏的?吳士存:共識很多。一方面,建立了多個雙邊磋商機制。中越之間90年代雙邊政府磋商機制就已經建立了,中馬目前也正在商討建立雙邊政府間的磋商機制。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2017年已經建立起來了(雙邊機制),而且已經開過5次副部長級的中菲政府層面南海問題磋商機制會議。所以,共識是大於分歧的,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看到。之所以南海沒有出現大的亂局,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還是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的,一些單邊行動通過外交渠道磋商,就能夠暫停、擱置下來,這些機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多邊層面也有諸多共識。比如說2002年籤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不採取可能導致南海局勢複雜化的行動等等,大家還都保持克制、遵守「DOC」,為「準則」磋商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我覺得這是最大的穩定因素、積極因素:雙邊機制有效運行,多邊機制又有共識。有分歧也是很自然的,因為南海問題涉及到島礁領土爭議和劃界主張爭議,在短時間內難以解決,所以說一點分歧沒有、不出現問題,這也不現實。問題不斷,也可能成為一個常態。但是,管控危機、在可能的情況之下推進低敏感領域的合作,也是可以做到的。觀察者網:您怎麼看待菲律賓外長7月12號發表聲明說「南海問題沒得商量」?吳士存:菲律賓在南海仲裁裁決出爐之後,官方態度其實沒有表示過放棄仲裁裁決。我們不執行,菲律賓也沒說它不遵守。因為我們不接受以仲裁裁決為基礎的主張和行動,杜特爾特政府只是出於改善中菲關係的現實需要——他知道中國的態度是沒有討價還價餘地的,是不可商量的——中菲之間南海問題磋商不以仲裁裁決為基礎,或者說暫時把裁決擱在一邊,杜特爾特到北京來見習近平主席也不會提這事。杜特爾特只是說中菲討論南海問題的時候,把裁決擱在一邊,但他從來沒有說放棄仲裁裁決,從來沒有說他不遵守。事實上從裁決出爐之後,這4年來菲律賓在這方面搞了不少的動作,甚至要修改憲法,把仲裁裁決納入菲律賓未來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實際上就是試圖通過國內立法的方式坐實仲裁裁決。所以,你看杜特爾特這段時間以來,始終圍繞仲裁裁決動作不斷,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仲裁裁決完全對菲律賓有利,完全對中國不利,也就是百分之百接受了菲律賓的主張和訴求,百分之百否定了中國在南海的合法利益和主張。所以沒有一個菲律賓政客敢輕易放棄仲裁裁決。在仲裁裁決出爐4周年,菲律賓外長發表了一個公開的聲明,立場強硬,首先要考慮這背後的美國因素。為什麼菲律賓外長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講,美國因素在起作用。6月1日(菲律賓)宣布暫停終止菲美之間的《訪問部隊協議》;6月9日菲防長登上中業島;然後7月12日菲外長發表聲明,重提仲裁裁決的有關內容,要求中國遵守裁決等等。所以可以看出,美國因素、以及杜特爾特進入執政後期——6年總統任期,2022年就到期了,菲律賓國內「親美」勢力的力量在增長,杜特爾特在國內的影響和執政基礎在削弱。再加上南海的大環境,菲律賓認為現在可能中國處在相對不利的國際大環境,這時候對中國強硬一點,它認為是低代價、無成本,諸多因素,使得它的外長拋出了這麼一個滑稽的聲明。觀察者網:如果我們把南海問題放到中美關係這個大的框架內來看,貿易戰以來中美關係跌入低谷,近期則有美國對中國抗疫的抹黑、對華為的制裁。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從科技到軍事,美國是否已經全面開啟了抵制中國崛起的外交策略?中國該如何應對?吳士存:對中美關係我覺得不要抱幻想,因為美國從2017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把中國定性為「戰略競爭對手」,就可以看出來中美之間——雖然我們不能把它稱之為「新冷戰」,但中美關係中,對抗、競爭的一面佔主導,而不是原來我們講的中美雙邊關係既競爭又合作、以合作為主,後來又有學者說是「競合」關係,即競爭和合作關係。我認為現在中美關係已經完全進入了一個競爭和對抗的階段,這次我把它定性為「全面對抗」,因為找不到一個領域,中美之間還能夠合作的。自從兩國建交以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政府之間的磋商機制基本上全部停擺,沒有一個機制還在發揮作用、可以按照原來設定的議程進行有效對話和溝通的。有一些機制,我們跟美國人講對話該開始了,或者有些事要找到美國人去談談,美國人根本不予理會。所以,美國人已經把中國定性為一個「全面的戰略競爭對手」,對於美國我們不要抱幻想。如果說今年川普贏得了大選,中國還要做好未來4年中美關係繼續惡化的思想準備和鬥爭準備。如果說民主黨拜登上臺,那麼中美關係朝什麼方向發展,我們還需要評估,但是美國把中國視為一個戰略競爭對手,這一點不會改變,美國對中國的繼續打壓也不會停止。我對未來中美關係的一個評估是:丟掉幻想,準備鬥爭。觀察者網:最後一個問題是替網友問的。隨著南海局勢的升溫,網上已經有觀點認為,中美必有一戰,突破點很可能在南海。近期南海這種劍拔弩張的局勢,雙方會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嗎?吳士存:我想中美兩國的戰略決策層都沒有做好在南海爆發戰爭的準備,兩國關係也承受不了在南海打一仗。在現代戰爭條件之下,中美兩國都是核大國,我覺得誰也不會輕易打「第一槍」。只要挑起戰爭,我認為對地區和平穩定、對中美關係都是災難性的,這就是為什麼相互要試探對方的底線。美國目前還不太清楚中國在南海的底線——它的軍艦來也是得寸進尺——它要看看中國的底線到底在哪裡。哪些東西可以碰的,哪些不能碰,美國人還不是太清楚。我們作為學者也經常講,中國應該給美國人亮出底線。我前不久剛剛跟美國人搞了一個「二軌」線上的對話,也討論到(中美)相互之間必須把對方的底線亮出來,哪些是不能碰的,我就不碰。因為,誰也不願意見到中美在南海再發生2001年那樣的「撞機事件」,由此引發兩國關係發生大的倒退。如果說在今天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可能後果又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在南海方向,以我們的力量、裝備,肯定不會忍氣吞聲,因為讓中國忍氣吞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情況下,我覺得還是要致力於現有的一些危機管控機制建設,要讓它發揮作用,儘量避免「擦槍走火」。但是基於當前的南海形勢發展演變,我認為,「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是比以前增加了:第一,美軍艦機頻繁進入南海。有一些機制是已經建立起來,但在特定的情況之下,比如說2018年9月30號,中國的「蘭州」號驅逐艦和美國的「迪凱特」號驅逐艦在南沙群島島礁近距離接觸,只有41米的間隔,那是很危險的。海上的軍艦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之下,完全可能操作不規範就發生撞船,一旦撞船就可能導致人員傷亡。所以,儘量地避免危機發生,避免危機上升為衝突事件,進而導致衝突進一步升級。因此,在特定的情況下,這些機制可能失效,「擦槍走火」不是沒有可能的。第二,現在美國頻繁往來的軍艦,另外還有(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船隻,我們也有海警船隻,而海岸警衛隊相互之間還沒有危機管控機制,「海空意外相遇規則」只適用於海軍和空中的飛機。海岸警衛隊船隻的危機管控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美國的海岸警衛隊來到南海,中國的海警在南海執法,雙方一旦相遇那麼遵守什麼規則?一旦操作不規範,就可能會發生撞船事件。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中美在南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是越來越大了。如果美國在南海的軍事活動更加頻繁,中國會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要進行跟蹤識別、警告驅離等等。美軍來得越頻繁、越多,發生「擦槍走火」的概率就越大。

掃碼關注!查看更多新聞

想讓更多人知道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澳準航母逼近南沙12海裡 專家分析很在理!
    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就放出這樣的風聲,中國方面也早有預判預案。有報導稱,以澳大利亞準航母為首的編隊畢竟南海群島12海裡,一度與我海軍驅逐艦發生對峙。那麼,澳海軍這艘準航母究竟有怎樣的作戰能力?其逼近南沙群島12海裡是替美軍打頭陣嗎?
  • 衛星發現南沙群島震撼一幕 美智庫:這支中國"艦隊"值得高度重視
    橫向對比的話,聚集在中國南沙島礁附近的漁船數量最多,特別是渚碧礁和美濟礁兩座擁有大型潟湖的島礁。2018年8月的探測發現,僅渚碧礁潟湖內就有117次船隻進出,附近海域有61艘/次船隻變化。10月份,渚碧礁潟湖內有19次船隻進出,附近海域有190艘/次變化。高解析度衛星圖像顯示,中國漁船在南沙群島數量穩居第一,其中大部分聚集在渚碧礁和美濟礁的潟湖以及附近水域,有些船隻靠近中業島。
  • 四十年前,人民海軍航空兵轟六首次飛臨南沙群島上空!
    10月15日,兩機以陵水機場為前進基地,對南沙群島的24個島礁,進行第二次空中偵察照相。11月7日,返回褡褳。執行南沙群島偵察任務為紀念入伍六十年而作中國是最早發現、命名並持續對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權、實施管轄的國家。
  • 南沙群島—太平島
    ,是中國固有領土,居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面積0.43平方公裡,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太平島擁有主權,目前由中國臺灣地區實際控制,由高雄市代為管轄,與東北部的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裡。太平島衛星圖太平島位於南海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西北角,東距中洲礁約3.1海浬(5.7公裡)、敦謙沙洲約7.1海浬(13.2
  • 中國今起在南海軍演一周,外媒炸了!
    對此,國防部官員表示:「這是中國海軍根據年度計劃進行的例行性演練。」關於此次「例行軍演」,中國軍方4日沒有透露更多情況,而西方媒體卻已炸了鍋:「公布的演習坐標覆蓋整個西沙群島海域」,「軍演封住了南海的出入口」,「中國在仲裁宣布之前開始秀肌肉」,等等。
  • 這次中國終於出手!剛剛,南沙群島傳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不但是美國,甚至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都叫囂要跟隨美國巡航南海, 一時間,南海群魔亂舞,成了美日等國噁心中國的舞臺。 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對對手的步步緊逼,解放軍終於出手了!我們沒有了往日的抗議抗議再抗議,有的是行動行動再行動!美國航母殺到南海之時,我解放軍48艘軍艦在南海一字排開,嚴陣以待,大規模海上閱兵氣貫長虹。
  • 南海軍演:海軍有25艘艦艇參與,規模將蓋過馬拉巴拉-2021演習
    根據外媒發布的歐洲哨兵2號衛星圖片顯示,位於海南東方、東南方海域,且延伸到西沙群島東北方的廣袤海域,南海艦隊本次軍演的規模堪稱恢弘,至少出動了25艘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山東」號航空母艦、「海南」號兩棲攻擊艦,南海艦隊這兩艘絕對的主力戰艦悉數而出。
  • 【獨家】加賀號起航日本四大準航母艦隊成型
    「三位一體」的直升機驅逐艦實際上已成為日本最新最大規模的準航母,也標誌著日本針對中國海軍遠洋化現代化而改組新建四大準航母艦隊已列裝完畢。四大準航母艦隊強化制海權據了解,此次「加賀號」並沒有按傳言部署在佐世保的第二護衛艦隊群,而是被調派至廣島縣吳港替換第四護衛艦隊群的旗艦「伊勢號」。「伊勢號」則調防到第二護衛艦隊取代「鞍馬號」護衛艦成為旗艦。日本現有四大直屬主力護衛總艦隊,下屬八個護衛艦隊群並配置八艘先進的護衛艦驅逐艦,故被稱為「八八艦隊」。
  • 獨家|馬來西亞在九段線內挑起三國對峙,中國是時候立規矩了
    2019年的南海局勢難以用平靜來形容,過去一年除了美軍不斷加碼「航行自由」,多次派軍艦闖入中國西沙領海外,越南、馬來西亞以及印度尼西亞等國也在海洋權益領域發難。去年下半年開始,大馬、越南等國破壞現狀,先後在南沙海域增設石油鑽井平臺,引發北康沙礁對峙、萬安灘對峙事件等,印尼則以保護本國漁業資源為由驅逐在九段線內正常作業的中國漁船,引發兩國執法船隻對峙。
  • 從「吉林一號」衛星看中國南沙群島冬季天然避風泊地——牛軛礁
    該圖片顯示,在我國南沙群島牛軛礁附近海域,有大量疑似中國船舶集結。為何這些船舶要選擇牛軛礁海域作為泊地呢?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利用其「吉林一號」衛星,對此做了解答。1月13日的南沙群島牛軛礁衛星圖片「吉林一號」是長光衛星技術公司自主研發負責的商業遙感衛星項目,04/05/06號星於2017年11月21日搭乘長徵六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和美艦對峙,東海巡航,軍機繞臺 解放軍一天三處出擊
    但就在同一天,中國還在其他兩處有所行動,包括聯合俄羅斯轟炸機群巡航東海,一度飛入韓國防空識別區;以及有三架軍機進入臺灣西南和臺軍軍機對峙,傳臺軍有飛行員因此還在廣播中爆了粗口。  對此,有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中國不斷提高的軍事節奏和廣泛的宣傳,正表明中國希望全世界、尤其是美國了解,任何威脅中國的國家都會蒙受巨大損失。
  • 阿留申群島現身中國艦隊,為航母打擊群探明路線?
    ,並且一度進入阿留申群島12海裡之內。這支艦隊穿過宗古海峽時咱們的「御用攝影師」這次也是表現到位,進行了「積極」的拍攝。此次「御用攝影師」拍攝的我海軍艦隊中國海軍4艦編隊進入阿留申海域,美國海岸警衛隊進行了伴航,不過對此美國也是無可奈何,誰讓他至今仍然堅持3海裡領海的看法呢,面對我海軍艦隊的到來,美國海岸警衛隊的態度是:中國海軍這支艦隊的航行是非常安全且專業的!
  • 林遵將軍:率中國海軍接收西沙南沙第一人 (旗盼 第71期)
    前些時候,我訪問了《大江南北》雜誌社顧問唐功儒先生,他曾採訪過林遵將軍當年率領中國海軍接收西沙、南沙群島的壯舉。  林遵是一名老海軍人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大使館海軍副武官。1946年調任國民黨海軍駐美艦隊指揮官。就在這一年的6月,他率部在美國接了8艘軍艦回國。回國不久,他就接到了進駐西沙南沙的任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國的領土西沙和南沙群島被日軍佔領。日本宣布投降後的第二年春天,臺灣省政府派員到了西沙群島巡視。
  • 攻與防:中國海軍遠徵美國阿留申群島
    這幾天有個在國外傳的沸沸揚揚,卻在國內沒啥關注度的新聞,那就是中國海軍艦隊正在北太平洋遠航,最遠到達了美屬阿留申群島的專屬經濟區。看慣了美國海軍在中國南海的專屬經濟區轉來轉去,突然發現我們的海軍也反擊了一次,說實話,挺解氣的。      那麼,阿留申群島有什麼戰略地位,中國海軍又為什麼要遠航到那裡呢?
  • 1988年新中國最後一戰,48分鐘結束戰鬥,南沙海戰成為越南禁忌
    中國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後,將南沙站選址在永暑礁,中國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進入南沙群島海域保護施工。越南海軍也想搶佔永暑礁,因無法突破中國海軍艦隊放棄佔礁,轉而搶佔永暑礁周圍的其它島礁。1988年2月18日下午,中越海軍同時搶登華陽礁,各自插上國旗對峙,最終越南海軍撤走。
  • 解讀中國海軍三大艦隊之實力對比
    中國要建設,要穩定的周邊環境,但也要領土。中國在等待收回這些島嶼時機。一旦有機會中國就要出擊,絕不放棄。機會終於來了。1987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會第14次會議決定,由中國在南沙群島建立第74號海洋觀察站。當時中越兩國正在陸地邊界交惡,外交關係降至冰點,在標在中國版圖的島嶼上打一場海仗收回領土,名正言順,完全符合正義。
  • 中國軍艦驅離闖南海美艦照片曝光 高速切入逼其轉彎
    導語:美國飛彈驅逐艦「迪凱特」號30日駛入中國南沙群島近南薰礁和赤瓜礁的海域內航行,聲稱進行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最終被中國軍艦近距離警告驅離。  據外媒當地時間2日報導,美軍公布了9月30日美國海軍「迪凱特」號飛彈驅逐艦與中國海軍170艦在南海對峙的圖片。
  • 本來是有駐軍守衛的:1971年,南沙中業島是如何丟掉的?
    1956年,臺灣當局政府先後派遣艦隊巡查南海諸島,在包括中業島在內的南沙群島許多島嶼上舉行升旗儀式,隨後將南海諸島編為南海守備區
  • 四上將坐鎮南海指揮海軍三大艦隊實兵實彈演習 精確打擊畫面曝光!
    從這個角度講,在國際仲裁庭的背後,其本質問題是大國博弈。面對複雜的大國博弈,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習某種程度上確實是一種軍事準備,也是一種表態。可以預見的是,此次在西沙群島的演習,針對的是整個南海海域,目標是捍衛九段線內所有中國島礁安全。雖然演習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但對相關國家必然具有一定威懾效果。
  • "南沙群島—赤瓜礁海域最新衛星圖,赤瓜島舉足輕重!"
    【事件回顧:3·14海戰又稱南沙海戰、赤瓜礁海戰,是1988年3月14日中國海軍和越南海軍在中國南沙群島赤瓜礁海域發生的武裝衝突,是中國海軍的一場自衛還擊戰。在戰鬥中,中國海軍艦艇消耗100毫米炮彈285發,37毫米炮彈266發,擊沉越船2艘,重創越船1艘,俘虜越軍40多人,其中中校軍官1人。越船傷亡約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