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艘戰列艦,擁有讓人顫慄的艦炮無疑是所有敵人的噩夢,但是一旦進行了射擊,那漫長的主炮裝填時間和笨重的身軀,讓我們面對敵人,就像一個待宰的羔羊一般。那麼這個時候,就是副炮大顯神威的時候了。
這些位於戰列艦左右兩側的輔助性火炮,一般口徑較小,他們無法通過各位艦長的手動操作來控制,而且由於攻擊距離的限制,讓大家在很多時候忽略了它,可是它是否應該得到我們的重視呢?
戰列艦優點在於它的核心玩法,站在遠處,依靠驅逐艦的點燈,用自己最遠的射程,和最強力的艦炮傷害來擊沉敵艦。而缺點也非常明顯,笨重的身軀,和一輪射擊後的疲軟期。
這樣分析出來,副炮的作用,就一目了然了,自然是來彌補戰列艦的缺點。當一輪射擊後,敵艦朝著自己行駛而來的時候,便可以利用起副炮對敵人進行一波打擊。說完了副炮的作用,我們來分析下他的數據。
初始白版5.2的副炮射程,升階後8.2公裡的副炮射程,而裝填速度也僅僅需要6.3秒。然後來看一下副炮的傷害,僅僅一個初始1級炮的傷害,4星571傷害,5星621傷害,一艘戰列艦4門副炮,這樣的傷害,足夠讓來犯的敵艦仔細掂量一下。
咱們現在把這些信息列舉出來,能夠發現,貿然闖入戰列艦副炮射程的敵艦,無異於是在自尋死路。
最後作為一個戰列艦,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將副炮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副炮有它的強大之處,但是僅僅是我們的防禦手段,而不是進攻手段,我們無法去要求依靠它去戰場上大殺四方,在戰場上依靠的依然是自己的主炮,副炮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這一點一定要記住。
所以想要使用副炮就必須使自身側舷面對目標,不過由於漏出側身自身又要承擔比較大的被命中風險,此時比較正確的方法是預感到要被近身攻擊時最大限度提前讓戰艦開動起來,並且儘量做出轉向移動,在轉向的過程中算好距離,當側身對準目標時正好滿足副炮射程,即可利用副炮對敵方進行一輪炮擊,且由於自身轉動的持續性在炮擊過後自身又會以船頭或船尾正對敵方以降低自身被攻擊目標,待到戰艦轉到另一側,則另外一側的副炮又可對敵方目標進行一輪打擊
在一輪主炮射擊失利後,敵人的驅逐艦也許會迅速的拉近距離,以求在一個近距離,使用魚雷擊沉自己 面對這樣的尷尬局面,主炮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填充完畢,這個時候,如果選擇撤退,那無疑不是一個明智之舉。一個合格的驅逐艦,會把控好安全距離,在達到一定的距離後,發射出魚雷,在主炮填充完畢前,再次將距離拉遠,讓你難以擊中。
與其逃走,我們不如主動貼上去,快速讓敵艦來不及反應的被拉近距離,正面朝向敵艦,讓自己受魚雷的攻擊面減少到最少,然後使用副炮對著敵艦一輪轟炸,這一刻,便可以讓敵人知道什麼是殘忍。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戰列艦不為人知的副炮秘密,大家是否已經有點迫不及待了呢,趕緊打開巔峰戰艦起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