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中的兵工廠——MS機庫

2021-02-23 高達博物館


MS的運用不可或缺的整備場所——整備甲板


以搭載或搬運MS為前提所開發的車輛或艦艇為數不少,例如吉翁公國軍配備的MS運輸車沙姆遜、索頓巡邏艇、兩舷搭載有MS發射臺的骨十字先鋒軍驅逐艦薩姆斯·那達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載具。


通常能夠搭載MS的載具,乍看之下也會讓人誤以為具有MS運用能力,但事實卻不然,這類載具距離真正的「運用」其實還有一段距離。舉例來說,沙姆遜和薩姆斯·那達缺乏能夠讓MS進行整備的場所,也沒有儲放武器和備用零件的倉庫,在MS的整備維修能力方面明顯不足,倘若沒有其他艦艇或基地在後方支援,這些載具根本無法進行長期的獨立整備作業。換句話說,想要妥善運用MS,發揮出MS的真正戰力,MS機庫或是艦艇上的MS整備甲板是不可或缺的設施。畢竟MS是」以損毀為前提」所開發的機械產物。

無論任何機械,全都需要定時定期的保養檢修,MS身為尖端科技的最高結晶,當然也逃不了這個命運。在結構上比飛機/太空船、裝甲車等AFV還要更複雜的MS,動輒使用推力高達數十噸的推進器和AMBAC噴嘴進行各種激烈的戰鬥,機體的負荷其實相當重。另外,比較精密的關節部位和機械手掌等可動零件都是很容易故障的地方,因此更需要非常頻繁的後勤維護。在戰時,MS經常需要因應敵方新武器出現而進行改裝(例如強化耐電敷墊以對抗電擊武器),OS和應用程式甚至還得在前線進行更新升級等動作。在宇宙世紀的戰場上,不光是整備作業、就連改裝作業也都必須在前線基地或是艦艇內的寬敞空間中進行,而進行這些工程的地點,則是MS機庫和整備甲板。本篇,我們就要向各位解說艦艇上的MS機庫——「整備甲板」。

整備甲板是一個能夠同時收納數架MS的空間,設置有固定MS以進行整備的「整備床」和起重機等設施,隨時保有整備維修的能力。在戰鬥中,MS經常會在野外、艦艇外、或是彈射器上直接進行補給,但是,在非戰鬥時或是機體受損嚴重時,就得送到整備甲板內進行翻修保養。整備甲板一方面是機庫,同時也是維修工廠,而且與零件/武器倉庫相連,又能直通到MS彈射器,可說是艦艇上最繁忙的十字路口。由此我們可以了解,艦艇的設計其實是以MS運用為最優先考察,只有配備整備甲板的艦艇,才稱得上是宇宙世紀的「MS運用艦」。


整備甲板的一般構造


1.起重機、起重手臂

設置在整備甲板的天花板或是牆面上各種起重機和機械手臂,可用來移動MS本體以及零件等大型重物。操作是由統籌管理機庫的管制室或設在內牆的起重操作室來負責。

2.外部艙門、鐵卷門、氣閘軌道門

整備甲板通常是氣閘設計,備有多個艙門、鐵卷門,或是保持氣密的氣閘軌道門,藉此與外界的宇宙空間隔離開來。這些隔艙和艙門都備有裝甲,能夠有效阻隔宇宙射線侵襲,維持氣密功能。若是氣密遭到破壞,還有緊急艙門可以關閉。

3.強制著艦網

MS緊急著艦時用來強制機體剎車的攔截網,當MS發生故障或中彈無法進行正常減速時,就必須展開這種攔截網。初期是使用臺座型的緊急著艦網。

4.來復槍掛架

可以用來儲放光束步槍等MS用攜帶武器以及各種能源夾、彈藥的專用掛架。為了確保整備時的安全性,必須和MS分開收納,當MS準備出擊之前才會從這裡取出武器。

5.整備床臺

又稱為MS床臺或臺車,是MS在整備時使用的固定臺座。有些款式還可以抬起或放倒,備有通往MS駕駛艙的作業棧道,以及作業用的機械手臂。整個床臺可以依照MS的尺寸來自由伸縮。

6.管制室(控制室)、起重機作業室

管制室通常會設置在內牆與天花板臨界的位置,以便於統籌管理整個機庫,並且下達各項指令。此外,有些艦艇還會設置數個操作起重機等機具的獨立控制室。

7.彈射點連接器

整備甲板的出口處會設置銜接彈射器的軌道,上面架設著MS加速用的彈射器踏板。有些整備甲板和彈射版是一體的,這時,彈射軌道會延伸到整備甲板內。

8.作業用小型平臺

能夠輕易上升到15m高度,具備簡易電梯機能的自走式平臺,也能夠用來搬運一些比較輕便的器材。在無重力/低重力時改用噴嘴來移動重力環境下則使用底部的車輪。

整備甲板的各種變體


特殊的整備甲板——彈射器一體型


在格裡普斯戰役期間,艦艇的整備甲板大都和彈射器分開來設置,但是在整備甲板的發展黎明期,也就是一年戰爭時期,當時彈射器是直接安裝在整備甲板內部的,還有許多不同的設計,企圖從各種嘗試中找出最理想的運用法。最初期款式的艦艇因為結構問題,所以機庫較小,此外有些機庫是專為特定的機種而設置的,這些都影響到泛用性和運用性。


白色基地

就既有的資料來看,這是最早搭載整備床臺的艦艇,當時是聯邦軍專為RX系列設計的運用母艦,內部有專用的設備能夠把核心戰鬥機安裝在MS上。整備甲板分成左右兩個,各自獨立。

利用整備甲板的機械臂將核心戰機安裝在腹部,MS床臺中空

姆賽改(後期型)

姆賽級巡洋艦的整備甲板空間其實非常侷促,所以後期型把機庫的天花板和地板都改成MS收納區域。另外也由於採用了MS床臺與彈射器合而為一的樣式,所以MS的搭載數量得以增加。

側壁用來收納副油箱和各種武器,中央圓筒結構則是MS整備用裝備機庫的天花板很矮,所以天花板和地板都設置了彈射器兼MS床臺,有效利用狹窄空間


U.C.0080年代中期以後的整備甲板----機庫獨立型


亞歷山大級巡洋艦和沙拉米斯改級巡洋艦陸續就役的U.C.0080年代前期-中期,獨立或臨接的整備甲板逐漸成為主流,機庫和甲板變成分離結構。由於艦內的整備甲板空間增大,MS的整備性和綜合運用能力都向上提升,一直到U.C.0150年代都持續沿用相同的設計。

亞伽瑪

採用了兩層樓構造的整備甲板是本級艦的最大特徵,主要分成與彈射器連接的上層甲板,和使用電梯連接上層甲板的下層甲板。同時也讓不同項目的整備作業可以分開來進行。

MS待命處,來復槍掛架也在這裡下層甲板主要進行維修、大修等作業。艦底有艙門,可以通往外界


林賀斯號

採用的是薩拉米斯改級、克拉普級等常見的單一箱型整備機庫,是相當普遍的款式。前方設有狹長的彈射器軌道,需要進行氣密時,會把前面通往彈射器的氣閘艙門關上。

地板上有MS床臺移動用的軌道,彈射器的連接處則設置有來復槍掛架,是非常傳統的結構


特殊造型 、結構的機庫


除了薩拉米斯改等這類比較常見的單一箱型整備甲板之外,有時為了因應運用環境和船體設計,還會另行開發出造型特殊的整備甲板。


桑吉巴爾

在整備甲板的中央設有固定式的MS整備床臺,天花板則是懸掛著箱型的來福槍掛架。固定式MS床臺上有連接MS用的固定鉤爪,整備時會依照MS的尺寸來調整固定鉤爪的位置。

後方及左右艙門都可通往船外,後方主要為著艦降落


亞歷山大級

和亞伽瑪級一樣,採用了兩層式的整備甲板設計,不過差別在於亞歷山大的整備甲板各自形成180度的上下顛倒狀態,讓各個整備甲板都可通往艦體上下的彈射器。

亞歷山大的整備甲板和彈射器上下對稱


安多拉

一般的艦艇為了確保整備甲板的容積,多半會採用比較保守的箱型設計,但安多拉級巡洋艦則是為了配合艦體的獨特造型,而做成了圓形的整備甲板。

艦艇以外的MS用機庫


拉比安羅茲

拉比安羅茲級船塢艦配備有8座圓筒型的工廠區,其中有幾個可以當成MS機庫來使用。這些工廠區的直徑大約為50m,可以藉由自轉來製造人工重力。

工廠區

這是設置在拉比安羅茲級的中央模組內的圓筒型工廠區,前方設有雙層艙門,後方則有材料運輸用和人員出入用艙門。

MS甲板①

內壁設置有MS床臺的式樣。MS床臺還擁有特殊的機能,可以對應艦體的加速減速。

MS甲板②

在工廠區內設置當成工作場所的式樣,也設有作業用平臺和機械手臂等設施。


地面設施


地面的軍事設施也會設置機庫,可以整備MS、並且進行改裝工程,有時也稱為「工廠」。在加利福尼亞基地等正規軍管轄的大型設施內,都會設有大型工廠,但有些時候,地方基地的工廠規模甚至比艦艇的整備甲板還要簡陋。


MS機庫

一年戰爭時期地球聯邦軍遠東方面軍機械化混合編成大隊的前線基地裡的MS機庫,設有MS整備、移動用起重機和駕駛員待命室。



MS用散兵坑

設置在戶外的MS用散兵坑。平常時會在上面覆蓋偽裝網,躲在裡面待命。只要持續進行簡易整備,MS可以一直躲在這樣的地方。


巨大兵器的搭載法


一般艦艇的整備甲板基本上是按照MS的標準尺寸來設計的,所以無法容納比較大型的MA。如果要使用大型的機種,撇開短期應急的情況不談,若是要長期運用,必須開發超大型艦艇或是大規模設施來收容。要是臨時找不到可用的艦艇,甚至會改成外部牽引等方式來加以運用。


①外部牽引

機體尺寸太大、無法收納進整備甲板內的話,可以使用拖曳鋼索來牽引,不過在這種狀態下無法進行整備維修,所以只有在執行突擊登陸等短期任務中才會使用這種方法。


②半露出收納

無法收入機庫內的時候,有時會改成半露出狀態來收納,就像是卡車車鬥能夠露天載運貨物一樣。因為這樣是固定在艦體上,整備性比外部牽引來得更好,但還是不適合長期運用。


相關焦點

  • 基洛夫級巡洋艦的機庫在哪裡?設計巧妙令人稱讚
    在基洛夫級巡洋艦的艦尾,可以看到一架艦載直升機,旋翼已經摺疊好了,甲板上兩側的蓋子已打開。基洛夫級巡洋艦的直升機甲板特寫,上面停著一架卡-25和一架卡-27直升機。降至機庫甲板以下的位置時,升降機平臺還可以水平移動,把艦載直升機放就位。
  • 抗戰中的太原兵工廠和兵工人
    但在面對強敵入侵的民族危難時刻,這些不願做亡國奴的兵工廠普通工人,同許多熱血男兒一樣,毅然拿起武器走上了抗日的戰場。在艱苦的八年抗戰中,山西工人武裝自衛隊(工衛旅)前僕後繼,英勇殺敵,取得輝煌戰績,湧現出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1938年2月中旬,工衛隊在中陽縣一帶休整,其一部在靠近敵佔區的九裡灣駐紮。
  • 071登陸艦內部公開,機庫寬敞堪比輕型航母,網友一大疑惑得解
    071型綜合登陸艦的直升機甲板可以供兩架中型直升機起降,甲板前有兩扇機庫門,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是兩個機庫,實際上這是一個大型機庫,中間的隔斷是用於強度支撐。無敵級航母的機庫也只能容納兩架海王直升機並放五指山艦的機庫非常寬大,已經接近英國皇家海軍曾經使用的無敵級輕型航母,當然071的機庫要短得多。
  • 甲午海戰以來,日本第一次建造比中國落後的水面艦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級飛彈驅逐艦,注意它沒有機庫也就是說高速用燃氣輪機,低速度用電動機來節約燃料,在宙斯盾系統引入協同交戰系統和綜合防空火控系統,它可以利用高速數據鏈與E-2D相聯接,讓艦空飛彈跨越水天線攔截反艦飛彈,這樣意味著27DD艦空飛彈將會升級為SM-6,聲吶系統也將升級,配備主/被動拖曳線列聲吶,以提高對安靜型潛艇探測能力,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27DD可能會採用2個直升機庫,早期伯克級作為美國航母編隊次級護航艦,只有直升機起降甲板,沒有機庫
  • 民國最強兵工廠,除了飛機坦克都能造.被稱遠東克虜伯兵工廠
    提起東三省兵工廠,也許知道的人並不多,因為它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我們不應該忘記這座民國時代最著名的兵工廠。為什麼?
  • 日本終於承認出雲號是偽裝的航空母艦:機庫面積超過中國的遼寧艦!
    在2001至2005年度《中期防衛力整建計劃》中,首次提出新一代的直升機母艦計劃,名為「平成16年度直升機護衛艦計劃」,即16DDH日向級,分別在2008年和2009年建成服役日向號進和伊勢號。接著在16DDH日向級基礎上進一步放大,建造了22DDH出雲級,分別在2015年和2017年服役了出雲號和加賀號。
  • 流動打遊擊的兵工廠
    這人兵工廠是在1940年冬天開始,在州河右岸的豆各莊村建立的。青年村民李成坤當時正負責民兵武裝(五大委之一),一直與炸彈廠配合併參與其中。到了1942年農曆七八月間,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兵工廠就遷到了平谷縣。在薊縣的豆各莊村及其附近村莊歷時將近2年。
  • 機庫工具間的「幕後英雄」
    在深圳機庫啟用之前,深圳機務郭旭臨時接到我廠要開展C檢工作的通知。這就意味著要用一個月的時間再造一個規模更大的工具庫房。面對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的不利情況,他沒有推脫,沒有叫難,帶領工具房2位勞務工在不影響現有工作的前提下開始了組建機庫工具間的準備。
  • 同盟國兵工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加拿大軍工成就
    富蘭克林•羅斯福有一句著名的話:美國應該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如果沒有其工業機器在源源不斷的提供各種武器裝備和民生物資,很難相信盟國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戰勝窮兵黷武的軸心國。不過說到盟國方面的兵工廠,有一個國家也出人意料的擔當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這就是美國的北方鄰居--加拿大。
  • 保羅·艾倫的巨型Stratolaunch飛機推出機庫
    來源:《西雅圖時報》撰文:多米尼克·蓋茨(Dominic Gates)保羅·艾倫的巨型Stratolaunch飛機終於在5月31日從其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莫哈維的機庫中推出保羅·艾倫的250噸重Stratolaunch飛機(平流層發射)終於在5月31日從其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莫哈維的機庫中推出 。Stratolaunch飛機不會在2019年之前發射火箭,同時利用該機運送衛星至軌道的商業計劃也面臨著懷疑。《西雅圖時報》供圖。
  • 2020年服役的艦艇中:056A型護衛艦,仍然有10餘艘成軍
    2020年,我海軍水面艦艇裝備的暴兵模式,仍然保持了此前幾年強勁的發展態勢,據本文作者從國內公開報導相關的海軍資料搜索整理統計中,055型萬噸大驅刷上舷號的
  • 專欄 | 官田兵工廠的創建
    10 月,在興國縣蓮塘區的官田成立了中央軍委兵工廠。三個單位合併,管理人員和工人增加到了 250 名,工具也多了 20 多倍, 有 200 多把銼刀、100 多把老虎鉗子、4 座打鐵爐。可是,這些家什用起來很不順手,尤其困難的是缺乏技術知識。我們的工人大都是農民出身,雖然也有木匠、鐵匠,還有原來在國民黨部隊當過軍需的。但是,多數人沒有修過槍,不少人甚至還沒有摸過槍哩。
  • 黃崖洞兵工廠 「八一式」馬步槍在這裡誕生
    8月7日,在黎城縣上赤峪村黃崖洞兵工廠舊址,黎城縣史志辦主任朱富根接受採訪時介紹,1938年9月,八路軍總部在榆社縣韓莊村成立了總部修械所,組織修理我軍在戰鬥中損壞的武器和繳獲的槍械,同時還兼造地雷、手榴彈、步槍等,當時雖然也能生產一些步槍,但產量有限,威力也不足,遠遠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日寇入侵榆社後,八路軍韓莊修械所受到威脅,朱德指示工廠應搬遷到更為隱蔽安全的地方,使它成為我軍可靠的造槍基地。
  • 英國海軍又出醜,最新航母剛要海試,結果就出事,機庫變成水簾洞
    英國史上最大的軍艦,排水量達6.5萬噸的伊莉莎白女王號早前就因預算問題而推遲了服役時間,爾後在去年12月的一次試航中,由於發生密封不嚴事故,造成海水從軸封處進入船艙而被迫返港維修。    資料圖:英國航母  在英國媒體1月30日的報導中稱,英國皇家海軍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近日又因滅火系統因軟體問題出現嚴重故障,導致艙內一整排滅火噴頭不斷灑水,將其機庫變成了「水簾洞」,船艙中也因此不斷有水湧入,英國軍方原定於
  • 全球最大的海軍基地,駐紮9艘核航母,有14座碼頭和11個機庫
    佔地面積共為25.9平方公裡,碼頭線總長度達11公裡,一共有14座碼頭和11個機庫,能容納75艘艦艇和134架各型飛機。目前,美國海軍有9艘核動力航母、1艘戰列艦、10艘飛彈巡洋艦.20艘核動力潛艇、20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5艘兩棲艦艇和20艘輔助艦艇以及其它軍艦,一共123艘艦艇以該基地為母港常年駐紮。每年要管理3100艘次的船舶進出港。
  • 為何機庫模塊不和外飄模塊一體成型?
    這就是正規航母的機庫和飛行甲板模塊,與具體到最上端的飛行甲板部分,居然不是一體成型的。這樣說可能有人聽不明白。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就再進一步地深入介紹一下。當代的大型航母,飛行甲板部分都是5釐米厚度的高強度鋼板製造,包括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是一樣。但是飛行甲板並不是單純的一層加厚鋼板。這層加厚鋼板,其實是航母和兩攻最頂部上層的頂棚鋼板。也就是飛行甲板下面,還有一整層大約3米厚的完整艙室。
  • 央視曝光殲-20機庫透露出一大重要秘密
    近日在官方軍事節目的報導中,首次曝光了殲-20戰鬥機機庫的清晰畫面。報導顯示,殲-20戰鬥機的機庫與普通三代機使用的機庫並無區別,其後勤保養相當容易,無需像美國F-22隱身戰鬥機一樣需要恆溫恆溼的空調機庫,這一信息表明中國在隱身塗層材料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外媒:001A型航母7萬噸 機庫容量遠超遼寧艦
    大國之盾  抗戰勝利日閱兵氣勢恢宏震撼人心,軍迷直喊過癮的同時也有遺憾——海軍陣容除了飛彈戰機外,大型艦艇特別是航母不能參閱。
  • 「榛名」級驅逐艦後甲板很長,機庫也設計得非常奇葩
    前有60年代初期法國海軍帶有試驗意味的T56型驅逐艦上如包裝盒般的開花式機庫設計,後有70年代蘇聯和美國不謀而合地在「基洛夫」級、「維吉尼亞」級上採用的內置機庫。在此期間,其實還有一型驅逐艦本有可能成為「奇葩機庫」團隊的一員,只是在綜合評估之下,讓位於更為平衡和可靠的常規設計,這就是日本海軍第一型直升機驅逐艦「榛名」級。
  • 毛瑟兵工廠:百年傳奇,「吃雞」神器在這裡誕生……
    毛瑟兄弟的父親安德斯·毛瑟,便是兵工廠的一位著名槍械設計師。出生於兵器世家,毛瑟兄弟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對槍械產生了強烈興趣。14歲那年,保羅·毛瑟跟著4個哥哥一同進入符騰堡兵工廠實習,勤奮又聰穎的他很快就在眾多工人中嶄露頭角。儘管年齡還小,大家卻發現他擁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和潛力。此時,保羅心中漸漸升騰出這樣的夢想:造一把以「毛瑟」命名的好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