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美軍當做「心腹大患」的東風-21D反航母彈道飛彈終於不管用了!?美國媒體近日援引海軍陸戰隊一名軍官的話報導稱,美軍剛剛部署到亞太地區的F-35B短距/垂直起降隱身戰鬥機,將是「打破」中國火箭軍「航母殺手」防線的利器。這一觀點據稱得到美軍內部不少人認同,因此正極力推動F-35B戰機儘快全面形成戰鬥力,並進一步在西太平洋「前沿」擴大部署規模。
不過,就在美國媒體剛剛「歡呼」美軍找到辦法打破困擾多年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時,中國空軍卻祭出近期「三連擊」中的最後一擊——「最強踹門組合」最新照!
殲-20隱身戰機與殲-16多用途戰機組成中國空軍「最強組合」。
由於中國火箭軍東風-21D彈道飛彈射程在1300-2000公裡之間(因搭載戰鬥部不同射程也不同),使得美軍航母打擊群、兩棲攻擊群等大型艦艇編隊在西太平洋的活動海域被大大壓縮。而且,被部署到中國南部省份的東風-21D飛彈射程足以覆蓋全南海,這也使得2016年之後美軍航母、兩棲攻擊艦等大型艦艇進入南海的頻率大大降低。在此期間,美軍更多地是派遣單艘飛彈驅逐艦到南海「顯示存在」。
這並不是說美軍對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就束手無策了。相反,公開資料顯示,為了在重返大氣層末段能讓自身導引頭探測並鎖定水面艦艇,並且擁有普通彈道飛彈沒有的高機動性以突破艦艇編隊密集防空網,東風-21D飛彈的末段飛行速度相比普通彈道飛彈有所下降。這是因為在該型飛彈研發期間,中國還未能突破飛彈在高超音速條件下自行尋的,同時還能保持高機動性等技術。
因此,美軍現有標準系列艦空飛彈對反艦彈道飛彈是有一定的攔截成功率的,雖然可能還達不到50%。只是,美軍顯然不想在如此「不高」的攔截率面前冒險。
美軍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發射標準2艦空飛彈攔截彈道飛彈靶彈。
所以,在F-35B隱身戰機終於實現海外作戰部署後,美軍部分人士認為終於找到了破除「航母殺手」彈道飛彈的最佳辦法。這些人認為,就算反艦彈道飛彈對航母、兩棲攻擊艦等大型艦載機水上平臺有精確打擊能力,但F-35B的短距/垂直起降能力卻使其對起降平臺的要求大大降低。實際上,美軍準備在航母上搭載的是不具備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的F-35C戰機,而且該型戰機還未到能夠實戰部署的階段。
不過,這顯然沒影響不是海軍的另一軍種,美軍海軍陸戰隊的「遐想」。陸戰隊部分人士認為,如果F-35B搭載的水上平臺遭到攻擊,可以將該型機部署到第一島鏈上密布的陸上基地,而且就算是較小島嶼的民用機場,F-35B也可以短距起降。只要F-35B戰機能夠升空,其就可以利用高度隱身性能突破對手的防空網,並充分發揮信息化作戰體系中關鍵節點的作用,直接打擊,或者遠程引導巡航飛彈等制導武器,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F-35B戰機已有一個中隊被部署到日本巖國基地。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相當骨幹。首先,就在上個月,解放軍火箭軍已經通過軍報報導暗示,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的最新型號很可能已裝備飛彈旅。這款暫時被稱為東風-21G的新型反艦彈道飛彈據稱大大提高了末段突防速度,而且還開發了更多種類戰鬥部,可以對航母等大型艦艇,或是陸基機場進行多種方式打擊。
其次,就是中國空軍2月10日最新發布的這張場面宏大的照片了。結合此前空軍宣布殲-20隱身戰機已裝備作戰部隊,以及殲-16多用途戰機已同時裝備空軍至少5個單位,可以看出目前殲-20+殲-16的「最強踹門組合」,已經向全面形成戰鬥力階段快速靠攏。最快的話,今明兩年,這一專門執行對地、對海突防任務,掃除敵戰役、戰術指控體系關鍵節點的組合,就會進入戰備值班狀態。
中國空軍近日還同時發布了殲20五機編隊飛行畫面。
中國空軍從今年2月以來,已經在宣傳「攻勢」上連續祭出「三連擊」:蘇-35戰機巡航南海、殲-20戰機加入作戰部隊、殲-20與殲-16「最強組合」震撼亮相。這也表明在四代隱身戰機、3.5代多用途戰機先後實現作戰部署後,中國空軍更加有能力、有信心打造一支搏擊遠空的「戰略空軍」。那麼在中國空軍、火箭軍,當然還有強大海軍的聯合作戰體系面前,那些所謂「過時」的言論還有什麼生命力嗎?(作者署名:百戰刀)
航母殺手東風21D亮相2年就過氣?最新改型疑首次曝光公開亮相不過2年零4個月,曾在2016年7月三大艦隊南海聯合軍演中引弓待發,逼退某些心懷叵測軍艦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如今也成了「過氣網紅」?1月26日,央視軍事報導透露重要信息,南部戰區火箭軍一支飛彈旅疑似換裝東風-21D飛彈最新改進型號,並於近日進行了野外夜訓。報導提到了「位於南國密林中的野外營區」,以及「改進升級的飛彈戰車」等關鍵詞。結合此前公開報導,可知南部戰區火箭軍確實在2015年9月抗戰勝利日閱兵式前後,有一支飛彈旅裝備了東風-21D飛彈。
在央視軍事報導電視畫面中,南部戰區火箭軍這個飛彈旅裝備的飛彈型號更加清楚地呈現於公眾眼前。飛彈車為運輸起豎發射一體化五軸機動平臺,車頭頂部也沒有像射程超過4000公裡,同樣具備打擊航母能力的東風-26彈道飛彈車那樣,中間有個明顯凹槽。而且,比東風-21系列射程更近的東風-15系列飛彈使用的是四軸機動平臺,東風-26飛彈則使用六軸機動平臺。
所以,報導中改進升級的飛彈戰車很可能是東風-21D飛彈的又一個新型號(為便於區分。本文暫稱「東風21G」)。從這個東風-21G飛彈旅在夜戰訓練中連續模擬實施了兩個波次火力突擊任務來看,火力密度最大可以達到連續發射24枚反艦彈道飛彈。如果該旅拿出早就熟練掌握的「整旅突擊、連續突擊」絕技,這一打擊密度還會進一步加大。
央視報導畫面截圖。
參加抗戰勝利日閱兵式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
由於央視報導特別強調了飛彈「戰車」的改進升級,所以還不清楚東風-21G飛彈是僅換了新的機動發射平臺,以提高野外機動能力,提升野外無依託發射能力,還是連彈道飛彈彈體也進行了改進升級。如果是機動平臺的改進,除了可能提高機動能力、通過性能之外,減少車體維修檢測艙,縮短飛彈發射準備時間可能是一個重要改進方向。雖然在外界看來這樣的改進可能不涉及最重要的飛彈彈體,程度也不是那麼深,所以會覺得用處不大。但實際上載車發射平臺性能在飛彈戰鬥力中,佔比可能接近50%。
所以,就算只是機動發射平臺的改進升級,東風-21G飛彈性能至少也能提升三成左右。更何況東風-21D飛彈雖然2015年才首次公開亮相,實際卻在約2011年就對遠望4號進行了實彈打擊。那麼在7年後的現在推出新改進型號,這個周期一點也不顯短。做出這樣的推測,是基於域外強國海軍自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推出以來,一直全力發展海上反導技術。如今,其海軍已進行了用標準-3最新型號防空飛彈成功攔截中程彈道飛彈靶彈的試驗。
標準艦空飛彈發射試驗。
密切追蹤世界反彈道飛彈技術發展最新動態的中國火箭軍,必然會對標準3系列飛彈的研製非常關注。所以此次疑似亮相的東風-21D改進型號反艦彈道飛彈,也可能對飛彈導引頭、戰鬥部、彈體等關鍵部分進行了優化升級。這些年來我國航天電子技術、燃料推進劑水平、火箭發動機技術等都有長足進步。因此,如果東風-21G飛彈真的有所改進,那麼發現航母目標能力、戰鬥部威力、末端機動能力,甚至是關鍵的末端俯衝速度,都有可能進一步提高,從而使敵軍航母編隊更難防禦攔截。
此外,加強新列裝飛彈的野外機動、發射能力,也說明中國火箭軍對戰鬥力的提升在做實打實的鍛鍊和努力。從去年以來,火箭軍多支飛彈旅展示了多枚彈道飛彈集群控制發射、最多10枚飛彈「齊射齊落」的能力。各個常規飛彈旅目前基本能做到整旅突擊、連續突擊、集團突擊。只有反覆磨練,才能熟能生巧,才能臨戰不亂,發揮出最大戰鬥力。
東風-21C飛彈吊裝。
東風-21C飛彈準備發射。
央視軍事報導1月26日還報導了火箭軍東風-10A巡航飛彈旅、東風-15B近程飛彈旅等多支部隊的野外夜間、實戰化訓練情況。可見今年開訓以來,火箭軍各旅無論訓練難度還是強度,都再次提升,這對部隊戰鬥力的增強,亦是很好的磨礪。(作者署名:百戰刀)
歡迎新朋友關注【新浪軍事】查看更多精彩好文。長按下面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