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治衝突加劇 暴行激化撕裂臺灣社會 前途堪憂?

2021-02-06 華夏經緯網

從去年的八田與一銅像、蔣公銅像遭斬首,到今年屢發生的潑紅漆事件,顯示統「獨」團體對立衝突有升高的跡象,暴行將激化撕裂臺灣社會,臺當局應有處理預防的動作,避免更多失控狀況發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不滿日本船艦以水炮驅逐臺灣籍漁船,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霸先黨部主委陳清峰7日至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門口,對石碑潑紅漆洩憤,並在門口大喊:「死日本人出來!」日方暫不提告,警方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1500元(新臺幣,下同)。面對近來政治立場不同人士相互以潑漆、毀壞旗幟,激化撕裂臺灣社會,「朝野」黨團齊聲呼籲應彼此冷靜,尊重包容不同意見。戳→日船蠻橫 漁民要蔡當局硬起來

   

自「獨派」團體在228和平紀念日闖慈湖陵寢對靈柩潑漆,1周來統獨雙方發生多起衝突違序事件,包括燒黨旗,闖蔡英文父親墓園、「公投盟」攤位遭砸場等,引起社會關注與不安。臺「警政署長」陳家欽強調,尊重合法理性表達訴求,但不容暴力危害社會安寧,絕對依「法」嚴辦,並通令各警察機關加強防範,遇案主動執法,將不法之徒,繩之以法。戳→被潑紅漆 慈湖陵寢是否移靈 蔣萬安:需家屬共同決定

   

昨天中午,自彰化縣北上的50歲統促黨霸先黨部主委陳清峰,到慶城街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提著油漆桶朝門口石碑潑紅漆,一旁有名女子以手機全程直播。陳怒氣衝衝指著大門叫囂:「死日本人出來,我要為臺灣人出一口怨氣!」

   

駐守該協會的保六總隊警察立即通報,並勸陳理性冷靜,陳說 「我是針對日本人,不是針對你們,抱歉。」接著全程以臺語發表約20分鐘抗議演說,表示日本人以水炮驅逐臺灣漁船,臺灣民眾被欺負,臺當局像蕃薯一樣軟弱,竟指責自己人有錯在先,他忍無可忍才來潑漆。

   

松山警分局派員到場將陳逮回警局,協會人員則清理石碑,低調不願表示意見。因日方暫不提告,警方了解陳的抗議動機後,依違反臺灣地區「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0條,將他裁罰1500元,讓其離開。

   

陳步出警局後表示,日艦侵門踏戶,臺當局卻軟弱無能,臺「駐日代表」也不替臺灣民眾發聲,所以他替天行道,為臺灣人聲張正義。他還現場打電話向統促黨總裁「白狼」張安樂報告:「清峰不負你的指望,對民族做了對的事。」

   

日前率員闖蔡英文父親墓園的統促黨成員、前臺北市議員李承龍,在陳昨天潑漆後,先至現場聲援,後也到分局關心案情。

   

對於潑漆事件,臺外事部門表示遺憾,並聯繫「警政署」加強對該所的巡邏及維安工作,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臺外事部門呼籲民眾切勿對外駐臺機構採取暴力或不理性舉動,以免影響臺灣地區在國際的形象並損及臺灣利益。

   

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則對此事件「感到相當遺憾」,已聯繫臺灣相關單位,希望能儘速查明真相。

   

對於統「獨」團體的仇恨對立,造成衝突滋事不斷,警界人士憂心,臺當局若不出面化解,對立升高,恐將讓警察疲於奔命。

 

了解更多:

不滿蔣介石靈柩被毀 國民黨青年軍潑漆毀"獨派"帳篷

獨家評論:繆德生——臺灣抗爭軍人年改的「第一位犧牲者」

臺前官員:臺灣前途堪憂 北京無需動手就自我消解掉

臺灣地區前文化部門負責人、資深作家龍應臺日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有關兩岸關係問題,龍應臺提到,只要兩岸仍持續不信任,那麼北京武統臺灣的可能性永遠存在;她也指出,臺灣地區的領導人不應該忙於自己內部權力的鬥爭,而沒有看到大陸巨大的改變,以及全球新秩序的形成。

面對兩岸關係僵持的局面,龍應臺表示,在一強一弱的關係裡頭,弱者這方需要非常強大的智慧,去看更大格局裡自己的定位,而她較為臺灣擔心的是,現在的當局忙於自己內部權力的鬥爭,而忽視大陸巨大的改變,和全球新秩序的形成。她也指出,若對於大格局沒有非常清晰的掌握,北京根本不需要動手,臺灣就會自我消解掉。

龍應臺也表示,若臺灣的領導人沒有遠見和強大的決心,而陷於每4年一選的遊戲,她認為臺灣的前途非常悲觀。

臺資深媒體人:臺灣未來最多就大陸一個省的影響實力

蔡英文上任後,至今兩岸冷冰冰,新南向未有明顯成效。臺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直言兩岸政策影響臺灣幾乎所有的政策,也決定了臺灣的未來。明明很多事是蔡英文可以做、應該做的,她卻沒做。就算蔡英文連任又如何?臺灣未來最多就是大陸一個省的影響實力。

據報導,趙少康在《蘋果》評論,蔡英文應為臺灣的未來著想,許多事蔡英文可以做而馬英九卻很難做,如同陳水扁說 「我推動兩岸政策不會被懷疑賣臺!」那蔡英文就更要把握機會,但現在卻像不死不活的拖死狗。

試問臺灣能夠擺脫大陸的影響嗎?若不能,那臺灣的籌碼越來越少,越拖對臺越不利,臺灣不是應該在還有籌碼的時候,由蔡英文提出對臺有利多主張?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程金玉

相關焦點

  • 弗朗西斯·福山:川普加劇美國社會撕裂
    讓已經陷入嚴重撕裂的美國國內的兩極分化態勢進一步惡化、出臺煽動對立的種族主義政策。假設他連任,川普總統可能變本加厲推行上述導致爭議的政策。日本《讀賣新聞》9月6日發表了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的題為《川普加劇美國社會撕裂》的文章,摘編如下:11月3日,美國選民將迎來迄今為止影響最為重大的一次總統選舉。問題在於我們該如何評價唐納·川普的第一個任期。禁止移民。退出國際組織或協定。發起貿易戰,不僅針對中國等競爭對手,甚至將日本和德國等盟國也當成打擊的對象。
  • 兩岸視點 臺灣「轉型正義」的政治迷思和現實亂象
    如果蔡英文當局只是以之為幌子,藉此來打壓和追殺自己的政治對手,那麼最終的結果則必然是以正義之名去引發爭議之實,只會遮蔽歷史的真相和加劇社會的分裂,進而導致臺灣陷入新一輪的螺旋下沉。對國民黨的全面追殺與「去中國化」的暗中圖謀蔡英文上臺之前,反覆宣稱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在5·20演講中還宣稱要「拋下成見」「化解對立」。
  • 遭受重重質疑的卡瓦諾闖關就任大法官,美國社會撕裂將不斷加劇……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卡瓦諾在投票中以50票贊成、48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過關,但這一結果的副作用卻是美國政界共和、民主兩黨和社會中保守、自由兩派的鬥爭愈演愈烈,社會撕裂不斷加劇,政治公信力不斷喪失。 卡瓦諾在最高法院宣誓就職(圖片來源:法新社)當天針對卡瓦諾提名的投票幾乎完全以黨派劃分立場。
  • 【觀點】陳福裕:蔡英文執政臺灣前途很難樂觀
    ,還是基於臺灣的前途發展、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東亞地區的和平繁榮,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鞏固並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攸關臺灣2300萬臺灣同胞的禍福,以及民族振興偉大事業的實現。從這一刻開始,退居臺灣的國民政府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範圍內的交戰團體」,喪失了在國際社會的「中國的代表權」,只能在其實際控制和有效管轄的部分領土,受到「武裝衝突法」(或稱,國際人道法)的保護,成為具有一定法律地位的「政治實體」,並以非主權國家的身份參與國際活動。
  • 臺灣根本得不到美國的幫助
    臺灣會有這樣的假消息傳出並不奇怪,但是相關人員出來闢謠就耐人尋味了。首先,民進黨一直在鼓吹美國是支持臺灣地區的,那麼美軍艦進入臺灣「內水」不正是美軍支持臺灣的「最有力證據」麼?「臺灣擊落大陸飛機」的消息,也能表現出臺軍強硬的實力。但是臺海「軍司令部」和「空軍司令部」都在第一時間出來闢謠。
  • 中評智庫:從二合一選舉看臺灣政治的新特徵
    小綠跟大綠在利益分贓、理念左右(是更左還是更右)、統獨問題、兩岸政策以及公共政策上有很多矛盾,如去年喜/樂/島/聯/與民進黨在東/奧/公/投、臺灣正/名/問/題上的尖銳矛盾與衝突,一/邊/一/國/與民進黨蔡英文在權謀與利益上的紛爭,臺聯黨這樣的深綠老綠對蔡英文在「臺/獨」問題上的不滿,等等。
  • 2020年臺灣政局回顧
    一年來,臺灣朝野對立加劇,社會事件頻發,民眾福祉受損。多種因素疊加下,蔡英文支持度逐步下滑。蔡英文繼續推動漸進「臺獨」。蔡英文企圖在「國號」問題上搞小動作,以「中華民國臺灣」取代「中華民國」。在2020年元旦講話中提出大陸要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競選連任成功後的國際記者會上再次提出「珍惜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臺灣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4月1日,蔡英文又講到「中華民國臺灣」是「現在臺灣人民最大的共識」;5月20日,再度鼓吹「中華民國臺灣」是「一個在驚濤駭浪中走過來的國家」。
  • 羅智強語中評:臺灣已是仇 中社會風險不可測
    」,而蔡英文選擇走抗/中路線,再搭配臺灣社會氛圍煽起的仇/中交互運用獲得高支持,「臺灣社會在語彙競逐上,不是只有反對就可以,還必須進到仇恨式語言」,臺灣被綁進一個不可測的風險,主張和平的國民黨也開始背負「親中」標籤。
  • 臺灣政治不完全史
    這裡需要搞清楚一點,甚至有些歷史書上都沒提到過,「二二八事件」中的請願群眾不僅僅是臺灣市民,還有日本投降後留下的日本軍人和浪人,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因此遊行請願活動漸漸演變為武裝暴動,日本人故意製造混亂和摩擦,加劇矛盾衝突。
  • 頭條 港媒:梵蒂岡轉向大陸 撕裂臺灣對外「政治同盟網絡」
    中國大陸正在加緊向具有「臺獨」傾向的民進黨蔡英文施壓,臺灣則擔心大陸在故意試圖削弱其「國際關係」體系。在失去兩個非洲「邦交國」之後,臺灣如今緊盯大陸向梵蒂岡乃至其在拉美的政治盟友示好的行為。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月1日報導稱,在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的8年任期內,大陸與臺灣形成了心照不宣的「外交緩和」狀態。北京早在2016年3月份就結束了這種做法,與臺灣的「邦交國」甘比亞復交。
  • 烏克蘭局勢演變對臺灣問題解決的啟示
    因此,烏克蘭這二十年社會轉型和針對烏克蘭問題俄羅斯與美歐之間博弈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吸取,並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參考。一、烏克蘭與臺灣局勢演變的同與異烏克蘭與臺灣局勢演變過程中,在社會內部轉型方面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具體來看:(一)政治轉型成為社會分裂的助推器。
  • 昨晚,臺灣「立法院」又被圍了……
    反政府示威在島內從來都不罕見,但近幾個月來,要求蔡英文下臺的人群中增添了臺灣過去六七十年來最主要的「社會安定力量」——軍公教警勞等退休人員,令人感慨臺灣社會是否「真的生病了」?而臺當局為了應對這些老弱病殘,竟然在「立法院」外架設了四層帶利刃的鐵絲網和路障,被揶揄「當初太陽花運動也沒這待遇」。
  • 國防部: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
    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挾洋自重沒有出路,「以臺制華」註定徒勞。有記者問,美臺近期不斷加強軍事聯繫,美國務院新批准一項6.2億美元對臺軍售案,臺防務部門稱此舉有助於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同時,美特戰部隊的宣傳片出現了美臺協訓的畫面,臺媒稱這是向大陸傳達清晰戰略信號。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 社會|撕裂以色列的宗教問題
    說到以色列社會的宗教問題,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是耶路撒冷的宗教爭議,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衝突。
  • 掩耳盜鈴,演到 2020 | 比起選舉,這才是臺灣最危險的事情
    對此,安峰山回應稱,每逢島內選舉,臺灣民進黨及其當局領導人總會利用煽動兩岸敵意、升高兩岸對抗、激化矛盾衝突、惡化兩岸關係,採用故意衝撞的「碰瓷」手法來挑釁和激怒大陸,以此製造恐怖、恐懼和仇恨來事實上,民主政治圍繞選舉並且在其過程中各個政黨為了選票「八仙過海」也無可厚非,但臺灣政治人物藉由「臺灣前途」的論述取得道德高地,然後依著選票計算、勝選考慮,以獲取執政權為最高的正義,在選舉場域之下擘畫著「臺灣前途」,甚至不惜故意「碰瓷」拿著2,300萬臺灣人民的福祉而做賭注
  • 兩本新書,揭示美國社會撕裂的根源
    本次美國大選前後的種種戲碼,無不折射出美國社會當下的深度撕裂。
  • 反對《與臺灣關係法》鬥爭的啟示 —— 記中美建交後圍繞臺灣問題的第一場嚴重政治較量
    中國政府一再表明,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幹涉,並於中美建交同一天宣布解決臺灣問題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但《與臺灣關係法》在提到美國政策時說,美國決定與中國建交是「基於臺灣的前途將通過和平方式決定這樣的期望」,「認為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或禁運來決定臺灣前途的任何努力,是對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的威脅,並為美國嚴重關切之事」。
  • 美軍艦機頻現臺灣海峽,美機起飛疑雲加劇臺海緊張
    美國軍機和艦艇近期在臺灣附近海空域動作頻頻,加劇了本已十分緊張的臺海局勢。
  • 臺灣觀察臺灣歷史政治的縮影:林獻堂家族
    從移民社會到現在,經歷了那麼多政權和變數的臺灣,其命運究竟是什麼?
  • 美學者:若有「代理人戰爭」臺灣是輸家
    偏袒蔡英文的美國學者卜睿哲提醒,認為美國100%支持臺灣的人要三思。美國沒對臺開空頭支票。在最壞情況下,臺灣可能出現「代理人戰爭」。屆時,臺灣會是唯一輸家。小好簡評:為臺灣問題不惜一戰,是大陸不是美國!臺灣「中國時報」日前發表評論指出,臺灣人民唾棄民進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倒行逆施的治理,二是民進黨根本就是美日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