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太平洋製造嚴重汙染,趙立堅:傷心的又何止太平洋?

2021-02-18 人民網

10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問:近期,美國高官不斷批評中方在環境保護上的政策和做法。但據報導,近日英國記者米切爾出版的新書《毒害太平洋》披露了美軍在太平洋製造嚴重汙染的情況。書中提及美軍數十年來在太平洋各島造成嚴重汙染,汙染源包括放射性廢料、神經性毒劑和橙色落葉劑等化學武器。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注意到有關報導。書中披露的一個案例顯示,一名駐關島美軍士兵在執行噴灑橙色落葉劑命令後皮膚發炎,後來他患上了帕金森症候群和缺血性心臟病,他的女兒也患上癌症。他們的遭遇讓人同情。那些受到美軍造成的汙染毒害的太平洋島國人民的境況也讓人感到憤怒。廣闊的太平洋應該成為這一地區人民健康生活的福地,不應成為美軍的毒劑試驗場和垃圾廢料場。

傷心的又何止太平洋啊?!美國推卸環保責任、破壞全球生態環境的劣跡不勝枚舉。美國至今未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不批准《京都議定書》,退出《巴黎協定》,否認自身約束性量化減排任務;不批准《巴塞爾公約》,為全球塑料垃圾等治理進程設置障礙,將大量廢棄垃圾轉移至發展中國家,給當地和全球環境帶來了極大危害。

此外,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化學武器庫存的國家,多次推遲化武銷毀時間,消極履行自身義務,成為建立「無化武世界」的最大障礙。美方應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  

大家都在看

它,也要有「身份證號」了!

高手在民間,「行走的印表機」火了!

一歲孩子坐飛機,父母的一個細節超暖心!

責編:姜越 | 編輯:趙雯

來源:外交部網站 視頻:新聞聯播 ID:cctvxwlianbo

喜歡本文,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美軍被曝在太平洋製造嚴重汙染 外交部:傷心的又何止太平洋?
    點藍色字關注「新聞聯播」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近期美國高官不斷批評中方在環境保護上的政策和做法,但英國記者米切爾近日出版的新書《毒害太平洋》卻披露了美軍在太平洋製造嚴重汙染的情況。書中提及美軍數十年來在太平洋各島造成嚴重汙染,汙染源包括放射性廢料、神經性毒劑和橙色落葉劑等化學武器。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已注意到有關報導,書中披露的一個案例顯示,一名駐關島美軍士兵在執行噴灑橙色落葉劑命令後皮膚發炎,後來他患上了帕金森症候群和缺血性心臟病,他的女兒也患上癌症。他們的遭遇讓人同情。
  • 美軍士兵執行噴灑「橙劑」任務,患絕症死亡……
    揭露了美軍過去數年來向太平洋島嶼排放有害物質的事實令人觸目驚心……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記者喬恩·米切爾在新書《毒害太平洋》中披露,美軍數十年來在其控制的太平洋各島造成嚴重汙染,汙染源包括放射性廢料、神經性毒劑和橙色落葉劑等化學武器。
  • 美軍成太平洋「毒瘤」,肆意放毒引全球公憤,趙立堅:給國際一個交代
    本月,英國記者力作《毒害太平洋》,無情拆穿了美軍沿用多年的謊言:面對百萬受害者,否認是枯葉劑等化學武器不當投放的影響。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檢測結果證明,美軍在美國本土之外的做派,儼然一顆太平洋上最大「毒瘤」。  這樣肆意使用化學武器荼毒生靈的行為,竟廣布太平洋海域,全球公憤更是譁然而至。
  • 一本新書詳述美國核廢料對太平洋島嶼造成的損害後,民眾憤怒情緒高漲 | 環球時報英文版
    圖片來源:美聯社在一本新書披露了美國如何用有毒化學廢料毒害太平洋各島嶼,這些有毒化學廢料幾十年來危害了當地居民的生命,嚴重破壞了生態系統後,公眾的憤怒情緒與日俱增。中國官員和專家敦促美國反思其所造成的損害,以及其一再拒絕加入國際安全努力的行為以及環境。
  •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又名北太平洋巨人章魚,是一種巨型的章魚。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夜晚捕食,主要有蝦,蛤蜊,龍蝦和魚。它們甚至攻擊和吞食鯊魚,還有鳥類。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高度發達的感官,其觸手覆蓋多達280吸盤,每個吸盤包含了數以千計的化學感受器,造就它敏銳的觸覺和味覺。
  • 太平洋上空遊弋的「海盜」,美軍F4U戰鬥機
    在二戰前中期太平洋戰場上空的較量中,擁有零式戰鬥機的日軍似乎在大部分時間裡都佔據了一些優勢,由老練飛行員組成的零式飛機編隊經常埋伏在雲層之上,對毫不知情的美軍士兵以及戰鬥機發起突襲,這種戰術讓美國人防不勝防,十分惱火。然而從1943年開始,日軍的日子就沒有那麼舒服了——美軍的新型戰鬥機抵達了太平洋戰場,這種飛機的機身比之前日軍交手過的所有戰機都要大。
  • 世界海洋日|海洋汙染究竟有多嚴重?
    但海洋汙染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海洋生態環境。今天我們用8組數據,展示海洋汙染的危害。海洋汙染哪裡來? 80%的海洋汙染物來自於陸地,其中包括化學汙染、光汙染、噪音汙染和塑料汙染。海龜與海鳥是通過月光進行導航的,但因為光汙染,它們很容易迷路,甚至會導致它們死亡。 船隻運輸和軍事活動是海洋噪音的兩大來源,這些噪音會造成水母、海葵一類的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細胞損傷,而這些生物是海洋大型生物的主要食物來源。 其中,塑料汙染是最嚴重的一種海洋汙染。
  • 燃燒的太平洋(十三)太平洋決戰場——塞班島戰役(上)
    同時,馬裡亞納群島的塞班島(Saipan)、提尼安島(Tinian)、關島(Guam)更是中太平洋少有的大型島嶼,如果建成作戰基地將允許美軍控制中太平洋水域。從馬裡亞納群島出發的兩棲艦隊能夠從容攻擊菲律賓、帛琉、臺灣、琉球群島。因此,一直以來美國海軍都將馬裡亞納群島視為中太平洋攻勢的最關鍵目標。
  • 駐日美軍基地「毒害」衝繩 45萬人飲用水遭汙染
    《美軍基地毒害衝繩》的文章稱,在衝繩島歷史上最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中,美軍汙染了三分之一衝繩人口(45萬人)的飲用水。   但這些事件與衝繩如今面臨的情況相比不值一提:在衝繩島歷史上最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中,美軍汙染了三分之一衝繩人口(45萬人)的飲用水。   造成這個問題的化學物質是全氟烷基和聚氟烷基物質(又名PFAS),它用於製作食品包裝袋、不粘炊具和軍用消防泡沫。PFAS的耐熱、防油、防水性能很強,但這些優點蘊含著危險性。由於在性質上牢不可破,它們在人體內積聚,需要幾十年才能排出。
  • 血戰太平洋,二戰美軍「約克城」級航母
    三號艦「大黃蜂」號於1940 年12 月14 日下水,1941 年10 月20 日正式完工服役,僅僅一個半月後,太平洋戰爭就爆發了,而它們也成為太平洋戰爭早中期美國海軍最重要的中流砥柱。 1941 年12 月7 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隊此時已經完全喪失戰鬥能力,戰前被認為是「次等主力艦」的航母一下子成為美國國運的唯一寄託。
  • 美軍環太平洋島鏈及其戰略地位
    面對培裡的強硬姿勢,幕府只好接受美軍開國的要求,雙方籤定《神奈川條約》。日本國門至此向西方開放。嚴格地說,這是美國海軍第一次到達西太平洋,真正開始了其亞太戰略的先聲。最終,讓美軍在二戰中和韓戰後,最終完成了環太平洋戰略布局。     中途島海戰後,美軍摧毀了帝國的聯合艦隊,以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的夏威夷群島為大本營,構築環太平洋第三島鏈;向西延伸到南太平洋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及索羅門群島之間的珊瑚海。實際控制莫爾茲比港(英語:Port Moresby;巴布亞皮欽語:Pot Mosbi)。
  • 血戰太平洋
    1941年日本的侵略行動益發肆無忌憚,對美國的經濟利益和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構成嚴重威脅。羅斯福政府堅決支持中國抗戰、凍結日本在美一切資產、對日本全面禁運石油的政策,終於激怒了日本:12月7日,日軍突襲珍珠港,參戰國多達37個的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
  • 絕望|日本正式決定將福島核汙水排入太平洋!3年後加拿大海水將被汙染!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4月13日,是個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大日子。  因為日本政府要召開一場事關全人類命運的內閣會議,一起討論要不要把浸滿了放射性物質的核廢水排進太平洋。    ,5年後整個太平洋將遍布高濃度核輻射,多年後仍然揮之不去。
  • 《燃燒的太平洋》血腥環礁:塔拉瓦戰場遊記
    美軍需要開闢新的反攻戰場,加速戰爭進程。1943年秋季,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決定嘗試人類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戰略進軍:以中太平洋上星羅棋布的島嶼為跳板,越過浩瀚的大洋向日本帝國的腹地躍進!中太平洋攻勢的起點被選在偏遠荒涼的吉爾伯特群島(Gilbert Islands),而在其中一座名叫塔拉瓦(Tarawa)的珊瑚環礁上,美軍陸戰二師將遭遇其軍史上最為艱難血腥的一戰。
  • 太平洋海戰:改變了歷史走向的航母艦載機 推敲迷
    一個明顯的表現是,珍珠港之戰後,日軍沒有集中力量去消滅尚存的三艘美軍航母,而是在廣袤的西太平洋甚至印度洋上分散兵力,搶佔地盤。截至1942年2月,日本仍在建造第四艘大和級戰列艦(前兩艘分別是大和號和武藏號,第三艘改造為航空母艦,第四艘於1942年3月停工)。以日本的經濟潛力全力製造航母都未必能趕上美國,卻仍然生產耗費巨大的、「過時」的戰列艦。
  • 太平洋絞肉機:重挫美軍的硫磺島戰役
    原載:《國家人文歷史》2015年第2期作者:章騫由於貝裡琉島的佔領過程中,美軍遇到了出乎意料的嚴重損失
  • 【專題】美軍炸沉自家航母 意在應對西太平洋衝突
    當他們得知「美國」號沉沒的消息後都非常傷心:「美國」號航母基金會主席李?麥克努利告訴記者說:「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它,我們一直想把它變成博物館。因為它的名字叫『美國』,所以它應該是所有退役航母中最值得保留的。」  「美國」號航母退役老兵協會主席湯姆?特拉門多說:「這是我最傷心的一天,我現在無法言表自己的感情。我感到最憤怒的是,一艘名叫『美國』的航母居然被擊沉了!」
  • 燃燒的太平洋(十二)太平洋上的「冰雹」——「無畏」號航空母艦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其中5艘油輪的損失對嚴重缺乏油輪的日本海軍是相當嚴重的打擊,極大限制了其艦隊航行能力。美軍方面只有無畏號航母遭重創、25架飛機被擊落、40人陣亡。「冰雹」行動以美國海軍全勝告終,新型航母特混艦隊的效果遠超雙方預期。從此,日本海軍主力再無重返特魯克之可能,日軍也被迫放棄拉包爾航空戰,尼米茲無意間幫麥克阿瑟贏得了所羅門方向的最終勝利。
  • 臨陣換將——太平洋戰爭中慘遭撤職的美軍師長(上)
    相較之下,哈丁的帶兵經歷更為平庸,包括從1923-1927年在中國天津擔任美軍第15步兵團的營長、1938-1940年擔任第27步兵團團長、1941-1942年擔任第9步兵師副師長,直至1942年2月9日晉升為第32步兵師少將師長。此時,第32師已經向美國東海岸開拔,準備乘船前往英國,但是太平洋戰場的局勢急劇惡化,日軍兵鋒直指澳大利亞,美國只好將第32師轉用於南太平洋戰場。
  • 大國海戰:1944,美軍在太平洋上是如何籌劃團滅日本海軍的?
    這給了他一個錯誤的信號,那就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實力已經在臺灣一戰中被嚴重削弱,帝國海軍有機會在即將展開的菲律賓戰役中,憑藉保存完好的戰列艦,取得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他決定,把聯合艦隊最後的力量,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全部戰艦集中起來,投入到菲律賓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