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擊黨衛軍精銳裝甲師:近衛第1坦克旅在庫爾斯克

2021-12-10 裝甲參謀部

 

(本文中穿插蘇德史料對比,文末有關於坦克型號誤判的猜想,請讀者注意)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偏大編制和坦克師和機械化軍頻頻失利,蘇軍高層轉而改為建立編制較小的坦克旅,近衛第1坦克旅原本的番號是第4坦克旅,是用開戰初期潰敗的蘇軍第15和第20坦克師老兵組建的,這個旅大量裝備KV-1和T-34坦克,在蘇軍戰略防禦階段打得有聲有色,所以得到了近衛軍的稱號。1943年春季之時,近衛第1坦克旅屬於第1坦克集團軍(司令員М. Е.卡圖科夫)第3機械化軍,全旅被調到沃羅涅日方面軍,參加奧廖爾方面的防禦,部署在近衛第6集團軍的前方。

1943年夏季,近衛第1坦克旅的旅長是В. М. 戈列洛夫上校,坦克分為2個營,第1坦克營營長為近衛軍大尉И. Н. 加夫裡什科,而第2坦克營營長是近衛軍大尉С. 沃夫琴科。

1943年7月5日,庫爾斯克戰役開始。此時,德軍的很多精銳裝甲部隊不但裝備了虎式,豹式等新式坦克,原本的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也替換為裝備大威力長身管主炮的型號,已經能從常見交戰距離擊毀T-34和KV-1。所以近衛第1坦克旅在坦克性能方面的優勢大大降低,與黨衛軍精銳裝甲師的戰鬥將是軍事技能和戰鬥意志的殊死較量。

在坦克前方列隊的蘇軍坦克兵

戰役爆發當天,近衛第1坦克旅就接到命令:前往別爾哥羅德州的雅科夫列沃村附近。蘇軍的偵查顯示,黨衛軍第1裝甲軍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正在向那裡挺進。

7月6日下午,近衛第1坦克旅在雅科夫列沃村投入戰鬥,此時黨衛軍第一裝甲師龐大的裝甲戰鬥群正在進攻,虎式坦克引導著排成寬大戰鬥隊形的四號和三號坦克發動衝擊,坦克殲擊車/突擊炮則在兩翼擔任掩護任務。

近衛第1坦克旅第2坦克營與大約80輛坦克作戰,與此同時,德國空軍出動70架飛機進行掩護。德軍則宣稱下午3點15分的時候,觀察到大約38輛T-34衝擊黨衛軍第1裝甲擲彈兵團的陣地,這個團開始只有少量反坦克炮的掩護,不過很快虎式坦克衝了上來。

蘇軍報告,這次戰鬥中湧現出了一位撞擊作戰的坦克英雄:近衛坦克排排長В. С.沙蘭金中尉,他的T-34等到德軍坦克暴露了側面才射擊,在近距離擊毀了德軍3輛坦克之後,自身起火。車組當時可能個個負傷,操縱燃起大火的T-34撞擊德國虎式坦克,最終從側面撞毀了虎式坦克,但是沙蘭金車組在撞擊和之後的作戰中全體犧牲。戰鬥結束後,沙蘭金車組被蘇軍就地安葬,在墓碑上刻上了他們的事跡。之後沙蘭金中尉被追授列寧勳章和蘇聯英雄稱號。

為蘇聯英雄沙蘭金中尉發行的紀念郵票

近衛第1坦克旅的伏擊戰術在其它方向上也取得了戰果,第2坦克營觀察到德軍大約200輛坦克車裝甲車分兩個集群進攻,他們在伏擊位置不動聲色,等到德軍推進了近距離才集火射擊,其中近衛軍上尉Г. И. 別薩拉博夫從側面擊穿了3輛虎式和2輛中型坦克。而第2坦克營營長沃夫琴科也負重傷,由政治副營長А. Т. 季特科夫大尉代理指揮。

➤ 數據分析


德國資料對與近衛第1坦克旅的戰鬥經過交代不多。德軍的慣例是以天為單位,統計部隊可用的坦克數量,而不是統計被擊毀和擊傷的坦克數量,根據Tagesmeldungenvon Generalkommando II. SS-Pz.Korps中7月4日的報告:

黨衛軍第1裝甲師的裝甲力量是:

二號坦克4輛、長管三號坦克11輛、長管四號坦克79輛虎式坦克12輛、指揮坦克9輛、共115輛坦克和34輛突擊炮。

資料顯示,坦克王牌米夏埃爾·維特曼(通常被錯誤地按照英語發音翻譯成米歇爾·魏特曼)所在的裝甲排這一天與近衛第5集團軍交戰,並且遇到了雷場,至少1輛虎式損壞。

德軍的虎式坦克部隊

至於7月5-7日沒有統計數據,直到7月8日才有統計數據,如下:

二號坦克4輛、長管三號坦克10輛、長管四號坦克40輛虎式坦克1輛、指揮坦克6輛、共61輛坦克和20輛突擊炮。

其中長管四號坦克和虎式坦克都蒙受了不小的損失,至少是送到維修場站進行維修。

黨衛軍第二裝甲軍的新式坦克對蘇軍的衝擊也很大,據蘇軍老兵戰後回憶,有T-34的車長在戰鬥結束後喃喃自語:野獸,虎式坦克簡直就是兇猛的野獸……

7月7日,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內的各個裝甲師繼續進攻,他們的上級——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官霍特清楚地意識到蘇軍的戰役預備隊正在趕來,因此下令「不屈不撓地繼續猛攻。」這一天,德軍集中大約400輛戰車對近1坦克旅、第1、3和10機械化旅、第14高射炮旅、第28、29反坦克炮旅發動進攻。

德軍的記錄顯示:德軍進攻的地段是波戈列洛夫卡和米哈伊洛夫卡地區,德軍作戰飛機出動了大約100架次,德軍初期的進攻被蘇軍打退,但是德軍調集30輛坦克和步兵從側翼的波克羅夫卡發動進攻並佔領了整個地點。這迫使近1坦克旅撤退。蘇軍雖然調來第49坦克旅反動反擊,一度佔領了波克羅夫卡,但是最終還是被擊退了。

彩繪:T-34越過被擊毀的德軍坦克

不過,蘇軍依然取得了可觀的戰果,近衛軍上尉И. П.庫爾迪的坦克連總共消滅了德軍28輛戰車。根據蘇軍的戰報,在5天的防禦作戰之中,近衛第1坦克旅共擊傷94輛戰車(包括30輛虎式),擊毀24輛戰車(包括5輛虎式),另外消滅了28門火炮,8架飛機和1500名德軍官兵。

數據分析

根據Tagesmeldungen von Generalkommando II.SS-Pz.Korps,兵力變化是:

7月4日:

長管三號坦克59輛、四號坦克5輛、長管四號坦克42輛、虎式坦克11輛、指揮坦克8輛、共125輛坦克和28輛突擊炮。

7月8日:

長管三號坦克52輛、四號坦克7輛、長管四號坦克28輛、虎式坦克5輛、指揮坦克7輛、共99輛坦克和13輛突擊炮。

由此可見,長管四號坦克和虎式坦克的損失較大。

至於近衛第1坦克旅自身的損失情況,由於蘇聯/俄羅斯的檔案公布和戰史出版進程緩慢,並無確切的資料,不過從7月16日這個旅奉命撤退到戰線後方補充兵員裝備來看,應是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損失。

8月2日,近衛第1坦克旅回到前線,參加了魯緬採夫行動,也就是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攻勢。這一次進攻的確迫使德軍大幅度後撤,不過這個旅宣稱的坦克戰果之中,虎式坦克的數量有些疑問,據蘇軍方面記載:

8月3日清晨,近1坦克旅與112、142坦克旅成功突破了戰線,前進了18千米,這引起了德軍的混亂。В. С.弗多文科的坦克連打燃了4輛德國坦克,他本人擊毀了1輛虎式重型坦克。次日,這個連打垮了德軍一個車隊。

8月6日夜間,第1營奪取了奧德諾羅科夫火車站,切斷了鮑裡索夫-哈爾科夫的公路和鐵路,而第2營奪取了亞歷山德羅夫卡火車站。此後,蘇軍坦克打退了德軍的多次反擊,一直打到科維亞基火車站,徹底封鎖了哈爾科夫-波爾塔瓦的公路。在這一地區,蘇德雙方的坦克、大炮和作戰飛機發生了激戰。坦克兵們甚至在「共產國際」集體農場組成環形陣地進行就地防禦。

蘇軍坦克與步兵協同進攻

8月8日,近衛軍上尉Г. И. 別薩拉博夫指揮的偵察支隊穿插敵後,取得了相當的戰果,庫茲明的坦克打燃了德軍兩輛戰車。近衛軍上尉尼日尼克撞毀了德軍的一列火車頭。沃夫琴科的5輛坦克被圍之後,擊毀5輛虎式重型坦克和3輛中型坦克。近衛軍中尉基列耶夫的車組以6發炮彈擊毀德軍兩輛虎式,擊退了10輛中型坦克的進攻,並擊毀了兩輛德國車輛。

1943年10月23日,近衛第1坦克旅因為作戰中的出色表現被授予列寧勳章。

1943年7-8月庫爾斯克地區的虎式坦克所屬部隊並不難查,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從戰線上撤退之後,除了軍部和第一裝甲師的人員前往西線,第二和第三裝甲師被調到了側翼的米烏斯河地區與發動牽制性進攻的蘇軍交戰。而國防軍「大德意志」裝甲師的虎式坦克所剩不多。筆者猜測,近衛第1坦克旅在魯緬採夫行動中宣稱擊毀的虎式坦克極有可能是四號G型坦克。

德軍的四號G型坦克

一方面,四號G型坦克較之前德軍使用的四號早期型號而言,換裝了長身管主炮,炮塔和車身側面都安裝了附加裝甲,從遠處看上去與虎式坦克有些類似。

另外一方面,1943年的德軍裝備的坦克之中,無論是長管主炮的四號坦克還是虎式坦克數量都不多,蘇軍哪怕是出於宣傳虎式坦克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也要看起來像是虎式坦克的戰果宣布為虎式坦克。

 當然,能擊毀如此多的德軍坦克,也證明了近衛第1坦克旅自蘇德戰爭爆發以來的高超軍事素質。

後臺回復 sgt, 獲得本號發送過的坦克戰文章三篇彙編;

後臺回復 sgt2,獲得本號發送過的坦克戰文章三篇彙編之二;

相關焦點

  • 王牌中的王牌—二戰德國黨衛軍第二「帝國」裝甲師徵戰史
    在這次作戰中,「帝國」被編入第二黨衛軍裝甲軍(仍由豪塞爾指揮),編制內有145輛坦克和34門突擊炮。7月5日晨,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的第二黨衛軍裝甲軍和第48裝甲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翼發起進攻。第二黨衛裝甲軍於凌晨4點以356輛坦克和95門突擊炮的兵力向蘇軍第52近衛步兵師的陣地發起了攻擊。
  • 德軍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在「春醒」行動中的第一戰
    背景:西線發動的代號「守望萊茵」的阿登反擊戰失敗後,希特勒調動第6裝甲集團軍(下轄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SS第12「希特勒青年團」師、SS第2「帝國」師以及SS第9「霍亨施陶芬」師)前往東線,並且更名為SS第6裝甲集團軍(即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準備在匈牙利的巴拉頓湖與韋倫採湖之間地域發動一次大規模反擊戰,代號「春醒」。
  • 希特勒給多少虎式坦克 德軍才能打贏庫爾斯克會戰?
    由朱可夫元帥坐鎮,帥哥羅科索夫斯基親自指揮的中央方面軍第2坦克集團軍正在向德寇的裝甲部隊發起進攻。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與蘇聯紅軍共出動了8000多輛坦克、自行火炮和裝甲車輛,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兵力,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2000架。虎式坦克作為德軍的進攻先鋒進攻庫爾斯克防禦外圍,在戰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奇葩丨烏克蘭山寨蘇軍坦克王牌旅,再剝奪榮譽?
    近衛第1坦克旅的下一次重大戰鬥是在庫爾斯克,1943年7月5日,這個旅與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遭遇,在這一系列交戰中,近衛第1坦克旅的坦克取得了優秀的戰果,該部隊的沙蘭金中尉在身負重傷後駕駛T-34撞毀了德軍坦克,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而這個旅也獲得了第一枚列寧勳章。1944年4月8日,這個旅因為在波蘭科洛梅亞的戰功獲得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二級勳章。
  • 德國黨衛軍第一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
    希特勒還告訴迪特裡希他打算抽調LSSAH師的軍官(包括團和連級軍官)去組成組建中的黨衛隊第1裝甲軍和黨衛隊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的基本骨幹。在哈爾科夫戰役中LSSAH傷亡了4500人,佔了全師戰鬥人員的44%。 全師轉入修整和補充,接收了來自空軍的2500名補充人員;6月,迪特裡希卸任,師長一職由「特迪」維希接任。 隨著德軍奪取哈爾科夫,圍殲庫爾斯克突出部蘇軍的「堡壘作戰」已蓄勢待發。
  • 庫爾斯克戰役
    而德南方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集團軍根據預定計劃發動進攻,在損失36輛坦克後,德軍艱難的越過了蘇聯紅軍的反坦克雷區,猛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的防線,面對德軍3個師的進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難以抵擋被迫後退,瓦圖京於是把方面軍預備隊調了過來,以期能把德軍擋在第二道防線外。但不幸的是德軍還是在蘇聯紅軍第二道防線上打開了一道缺口,並強渡了佩納河。
  • 第1集團軍裝甲旅(坦克十師)老營房印記
    ● 1976年7月1日,坦克第10師轉為南京軍區直屬隊。 ● 1977年2月,整編為乙種坦克師。 ● 1978年9月15日,坦克第38團由安徽嘉山縣三界移駐安徽定遠縣池河鎮。 ● 1978年10月1日,坦克第10師轉隸南京軍區裝甲兵。 ● 1982年12月6日,在安徽宿縣紫蘆湖以坦克第2師裝甲步兵團為基礎抽調人員組建坦克第10師裝甲步兵團。
  • 蘇聯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的作戰實力
    同樣,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坦克第17、第18、第24、第25軍和近衛機械化第1軍在1942年12月紅軍沿頓河中遊的進攻中擔任先鋒,戰鬥兩個星期便已損失90%的坦克,主要原因是機械故障和後勤問題,而不是德國人的抵抗。
  • 庫爾斯克戰役回眸
    「第4裝甲集群」管轄第52步兵軍、第48裝甲軍和第2黨衛裝甲軍共22.4萬人,1100輛坦克,704門火炮;右翼的肯普夫戰術集團軍,擁有10個師,12.6萬人,344輛坦克和25門火炮。庫爾斯克突角南部的別而哥羅德一帶,面對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是瓦圖京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下轄第6、第7近衛集團軍、第40、第38、第69集團軍、第1坦克集團軍以及步兵第35軍,總兵力62.5萬人,8,718門大炮和迫擊炮,1,704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在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側翼正後方,一旦庫爾斯克防線被德軍突破,它將成為最後一道防線。
  • 庫爾斯克:最後的坦克大決戰 國曆獨家
    然而,除了加強版的中型坦克之外,給予德軍更大信心的,是他們新投入戰場的無敵撒手鐧——重型坦克。  希特勒在視察過「虎式」坦克營之後曾經得意地誇口,一個「虎式」坦克營就可以抵得過以前一個德軍裝甲師。作為德軍的攻擊先導力量,虎式坦克在此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對於防禦庫爾斯克的蘇聯紅軍來說,雖然他們不可能知道「虎式」坦克營具有如此強大的配置,但是通過前期的哈爾科夫戰役,他們已經察覺到了一些不妙的跡象。事實上,在戰爭初期,蘇軍坦克裝甲並不處於下風,尤其是T-34的60度傾角裝甲設計,使得小口徑火炮容易產生跳彈;而KV-1正面裝甲能達到100毫米,也曾經讓德軍坦克大吃苦頭。
  • 史上最大的坦克大會戰——庫爾斯克戰役
    在此戰役中,蘇軍參戰部隊為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總兵力達133.6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9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輛(門),飛機2172架。德軍參戰部隊為中央集團軍群第9、第2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總兵力達9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700輛(門),飛機2050架。
  • 細數二戰時期十大精銳部隊 一個個戰鬥力簡直爆表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5、德國黨衛軍第1「警衛旗隊」裝甲師黨衛軍第1「警衛旗隊」裝甲師是納粹德國王牌中的王牌。該師一上戰場就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波蘭、法國、蘇聯都留下了它的身影,特別是在1941年羅斯託夫戰役和1943年哈爾科夫反擊戰,黨衛軍第1「警衛旗隊」師的勇冠三軍,成為德軍中當仁不讓的絕對主力。雖然德國在戰爭中漸入頹勢,可該師卻依舊勇氣不減,在諾曼第、在阿登、在赫龍河橋頭堡和巴拉頓湖,一次次掀起了黑色風暴。只要進攻作戰,衝在最前面、打得最遠、戰果最多的永遠都是黨衛軍第1「警衛旗隊」裝甲師。
  • 從威龍成品模型看庫爾斯克會戰(上)
    希特勒準備在夏季攻勢採用南北鉗形夾擊的方式消滅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聯重兵集團,再次把握戰爭主動。南北兩路都以交通樞紐庫爾斯克為目標向心突擊。戰役代號:堡壘德國北線的裝甲矛頭由第九集團軍負責,防禦大師莫德爾上將指揮。
  • 淺談二戰德軍裝甲師標誌(1)大德意志師與裝甲教導師
    這個師是44年德軍真正理論上完全體裝甲師的樣板,裝甲兵也是從各地的裝甲兵學校抽調的教員,堪稱人員裝備具為精銳。該師的標誌主要就是拉丁字母L以哥特字體書寫,也同樣是Lehr教導的首字母。實際上,德軍許多教導示範部隊都會使用L作為標誌。
  • 二戰蘇聯強渡第聶伯河戰役蘇聯第3近衛空降旅是不是被當成為炮灰
    德軍在庫爾斯克進攻失敗後,企圖利用中間地區的江河屏障進行持久防禦。蘇聯軍隊必須搶在由德國曼施泰因元帥,率領的德軍南方集群,第4裝甲集團軍之前,在第聶伯河邊建立穩固的橋頭堡,並在主力到達後強渡第聶伯河。當時蘇前頭部隊南方近衛集團軍的兩個近衛師團,搶先攻佔第聶伯河,並建立穩固的先頭防禦陣地。
  • 二戰之庫爾斯克大會戰
    為實施堡壘戰役,德軍在庫爾斯克南北兩個方向集中了蘇德戰場德軍全部裝甲師的近百分之七十、作戰飛機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共包括16個裝甲師在內的50個精銳師,總兵力90餘萬人;共裝備各式火炮約1萬門,坦克及自行火炮約2700輛,飛機2000餘架。希特勒任命克魯格元帥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帥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
  • 末日德軍裝甲旅(二)洛林坦克戰——第106「統帥堂」裝甲旅
    ✚德軍裝甲旅更像是虎式裝甲營(重裝甲營)的放大版,不過裝備的不是虎式坦克而已1944年7月,德軍利用「統帥堂」裝甲擲彈兵師的殘部組建了第106裝甲旅,這個師是1944年6月從蘇德戰場上撤下來的,這個旅在東部的但澤城附近組建和訓練。弗朗茨·貝克上校因為在指揮「貝克重裝甲團」裡表現出色,並任命為這個旅的旅長。
  • 參加庫爾斯克會戰的德國人將意外地發現蘇聯人完全不一樣了
    1943 年1 月28 日,作為蘇聯最高國防機構的國防委員會(Gosudarstvennyi Komitet Oborony,縮寫為GKO)邁出合理的新一步(譯註:實際上國防委員會是1941年6月30日至1945年9月4日間蘇聯特設的國家最高領導機關)。第2791號決議要求組建單一編成的坦克集團軍,所有組成部分都應當具有相同的機動能力。
  • 不可思議地縮水,庫爾斯克戰役或許根本不是德軍孤注一擲的努力
    一方是羅特米斯特羅夫將軍(General P.A.Rotmistrov)指揮的蘇聯近衛第5 坦克集團軍,另一方是獨眼的黨衛軍將領保羅·豪塞爾指揮的黨衛軍第2 裝甲軍。德軍又在四處遊走,想要尋找普肖爾河(Psel River)上的渡口,越過庫爾斯克前方這最後一道天然屏障。蘇軍又一次攻防並舉,在堅守陣地之餘發動了兇猛的反擊。 多麼慘烈的一天啊!
  • 【微史館】之坦克11師(54集團軍裝甲旅)
    ● 1968年9月15日,坦克11師在河南信陽原武漢軍區第五步兵學校成立。司政後機關和師直警衛偵察連、通信連、運輸連的幹部由軍區調配,戰士由第1軍抽調。師修理連由武漢軍區坦克第1修理營4連改編。 ● 1968年10月1日,坦克自行火炮206、207(前身為1933年10月18日成立的神府紅軍特務隊)、212、45團調歸坦克11師建制,武漢軍區坦克第1修理營由坦克11師代管。  ● 1969年1月,坦克11師在河南信陽組建高炮營和工化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