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9 PIM升級型
原型M109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於1952年8月正式開始研製,1963年開始列裝。該炮配用M126A1 24倍口徑身管,採用液壓駐退機、高低機和方向機,彈藥攜行量28發,最大射程14.6千米。從1963年量產至今,M109系列生產總數已超過7,000輛以上,使用國超過30個,可說是1970至1990年代西方國家的標準自走炮。
越南戰場上的M109
美國陸軍現役主炮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彈炮系統是現役裝備數位化改造的「經典之作」。如果說M109A1至M109A5的改進更多表現為傳統技術循序漸進的量變過程,那麼M109A6的改進則顯示了高新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所帶來的質變結果。
埃及軍M109自走炮
後來,美國BAE系統公司獲得M109A7 155毫米自走榴彈炮車與M992A3彈藥支援車輛低速率生產階段合約採購金額約6.68億美元。M109A7前身為M109A6 「帕拉丁」自走榴彈炮車與M2 Bradley裝甲車輛。共用裝備有發動機、變速箱、懸吊、轉向系統與履帶可對於零件庫存和維修人員最大成本節省,美國陸軍計劃採購580套M109A7自走榴彈炮車與M992A3彈藥支援車輛組成,在2014年採購133輛並在2017年2月開始進入全速率生產。
M109A6帕拉丁自走炮
預計新型的M109A8自走炮車,將採用新型的58倍徑的XM907炮管、自動裝彈機以及新型的XM1113新式火箭助推炮彈來達到驚人的70公裡有效射程。
M109A7自走榴彈炮車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進行測試
M109系列在戰場上的身影尤為引人注目,以「帕拉丁」為例,多次在實戰中發揮重要作用。2003年,在伊拉克戰爭地面戰正式打響前,駐紮在伊科邊境的美陸軍第3機步師就使用「帕拉丁」對位於巴斯拉的伊軍陣地進行猛烈炮擊,為隨後的陸軍挺進伊拉克開路。在大規模作戰階段,「帕拉丁」為快速向巴格達推進的作戰部隊提供了最為可靠的火力支援。該師以「帕拉丁」為主的火炮摧毀了敵人526輛車輛、67處設施,並擊斃2754名伊軍,而自身士兵無一傷亡,裝備無一損毀。
尤其是美國陸軍研製裝備了精度在10米以內的「神劍」精確制導炮彈後,更使該炮「如虎添翼」。2007年5月5日,美國陸軍使用「帕拉丁」首次發射了2發「神劍」,打擊位於巴格達北部地區被懷疑隱藏有伊拉克武裝分子的一棟兩層樓房。在第一發炮彈擊穿樓頂後,第二發炮彈從第一發炮彈的彈洞進入後又擊穿一樓房頂,殲滅樓內武裝分子的同時並不摧毀樓房結構。
M109系列自行榴彈炮對世界各國大口逕自行榴彈炮的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M109系列炮不僅成了北約的制式炮裝備到不少北約國家陸軍,而且促進了部分發達國家自選榴彈炮的研製發展。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瑞典、瑞士、日本、以色列等國家也分別研製出自己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系統。當然,這些國家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都有自己的特色,但總是與M109系列炮有某些共通的地方,或者說有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