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機為何一月來南海70次?專家:偵察中國潛艇力量

2021-02-25 鳳凰網軍事頻道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官方微博1日稱,1月,美軍至少出動70架次大型偵察機在南海活動。由於70架次只是根據廣播式自動監視系統(ADS-B)的開源商業數據信號統計的不完全數據,實際數目要更多。根據這個統計,美軍向南海派出的反潛偵察和電子偵察機比重比較大,同時私人防務承包商的偵察活動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反潛相關機型佔七成

根據網上統計,70架次大型偵察機中,包括29架次P-8A反潛巡邏機、10架次EP-3E電子偵察機、8架次P-3C反潛巡邏機、 8架次MQ-4C高空無人機、5架次CL-604偵察機、5架次RC-135SW電子偵察機、2架次E-2C、2架次E-8C和1架次U-2S高空偵察機。這其中主要執行反潛任務的飛機(P-8A、P-3C、CL-604)共42架次,超過總架次的一半,如果算上具有偵潛能力的MQ-4C「人魚海神」無人機,那就高達50架次,超過總出動架次七成。美國反潛機出動頻率高,從美海軍「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的1月23日的出動情況也能顯示出來。當日美軍出動的偵察機包括5架P-8A反潛巡邏機、1架EP-3E電子偵察機、1架E-2C艦載預警機,達到日出動量最高峰,7架偵察機中有5架反潛巡邏機。

軍事專家張學峰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軍向南海派出大量反潛機型體現出美海軍對反潛作戰的高度重視,或者說這體現出美軍對中國潛艇部隊的擔心。特別是在美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前後,其反潛巡邏機加大出動次數,重點防範中方潛艇。在海上作戰常見的防空、反潛和反艦作戰中,反潛應該說是難度最大的課目。聲音在水下的傳播非常複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反潛作戰不確定性很大。對潛艇進行偵察也往往依靠多種方式。目前反潛巡邏機的一個重要偵潛手段,是利用對海搜索雷達來探測處於通氣管狀態的潛艇通氣管。一些對海搜索雷達專門針對探測通氣管進行了優化,具有特殊模式。此外,反潛巡邏機同樣可以用來探測海上目標,這也說明美國對南海的偵察重點針對潛艇和水面艦艇。相比之下,主要進行對地雷達成像偵察的E-8C出動量比較少,體現出美軍對南海島礁上相關設施進行的偵察頻率較低。

電子偵察機緊隨其後

在70架次偵察飛行中,包括專用電子偵察機15架次,是出動量第二多的機種。而且其他偵察機平臺大多裝備電子偵察設備,這些偵察機每次行動會搜索大量電子信號,其中包括地面雷達站的雷達信號、艦艇雷達信號以及各種無線電通信信號,比如語音通信和數據鏈通信。通過這些信號,美軍可以分析、確定對手地面雷達的位置、用途,甚至會對通信信號和密碼進行破解。

據專家介紹,美軍電子偵察通常會有例行性偵察和專項偵察任務。EP-3和RC-135系列電子偵察機都會按照一定規律和航線對中國沿岸進行偵察,在發生特定事件時,美國往往還會增派電子偵察機。例如,美國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後,美國預判中方會增大應對強度,美軍就可能會加大電子偵察機活動頻率,收集中方進行應對、部隊調動時發出的電磁信號。

張學峰表示,美國派出電子偵察機較多是因為現代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制信息權,而能否獲取制信息權,仍很大程度取決於制電磁權,因為目前戰場信息,仍然主要通過電子系統、無線電系統獲取、傳輸。美軍的行動說明,平時獲取足夠電磁信號信息並建好資料庫,才能在戰時提供支撐和保障。

一種機型需要格外警惕

根據網上數據,1月的70架次飛機中,美海軍出動架次多達57架次,美空軍為8架次,而私人防務公司為5架次,體現出私人防務承包商在偵察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月參與美軍偵察行動的私人防務公司很可能是特納克斯航空航天公司,該公司使用的是龐巴迪CL-604海上監視飛機。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的消息,CL-604海上監視飛機能夠對海上目標進行跟蹤監視。CL-604海上監視飛機翼展19.8米,機身高度6.4米,機身長度21米,航速在459節以上,續航時間超過8小時。此外,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發布的信息,美國拉塞航空公司的CL-650偵察機以及麥塔特種航空航天公司的「空中國王」比奇350低空偵察機之前也曾在中國周邊執行過偵察任務。

張學峰表示,這些私人防務承包商的偵察機往往使用小型平臺,因為隨著電子設備小型化技術發展,小型飛機也足以容納偵察設備。加之一些飛機使用公務機平臺,本身速度比較快、航時長、航程遠,所以比較適合進行和平時期的偵察。而這些飛機雖然屬於私人公司,但執行的是軍事任務。如何應對、處置這種私人公司飛機的偵察,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相關焦點

  • 參考快評 | 2000多次,美軍機頻頻竄擾南海值得警惕
    本月15日至今,美軍機已連續12天抵近南海偵察。這組數字是美國在南海興風作浪、製造事端的又一有力證明。美軍機對華抵近偵察一直是美國的「老把戲」。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發布的信息,執行有關任務的美機近來大幅提升了出動頻次,從反潛巡邏機到電子偵察機,美軍中可用於遂行空中偵察任務的機型幾乎盡數「粉墨登場」,其抵近距離有時距中國海岸線僅數十海裡。加上與偵察力量密切聯動的轟炸機和水面艦艇部隊,美軍「上躥下跳」、炫耀武力背後的用意不言而喻。
  • 中國要不要在南邊設防空識別區?俄專家提醒「不要中美國的圈套」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此前發布的消息稱,確定有三架出沒於該地區的美國空軍基地的私人飛機定期飛越我國的南部海域,其飛行頻率之高尤為突出,數據統計資料顯示,從2020年3月至11月11日,僅一架龐巴迪CL-604在該地區就飛行了139次。
  • 竄入南海,偵察我軍潛艇:中國強行沒收美軍水下無人機
    美國海洋調查船鮑迪奇號在中國南海蘇比克灣附近進行巡邏任務時,放出兩艘最新研製的水下無人機,然而在任務完成即將收回時,在附近一直尾隨跟蹤的一艘中國海軍潛艇支援艦突然放出一艘小艇,迅速靠近一艘水下無人機,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其擄走。美國海洋調查船立刻使用無線信號呼叫中國軍艦停止這種搶劫行為,但是始終無人應答。過了很久之後,溜走的中國軍艦突然回應:「有什麼事要幫忙嗎?
  • 美機快闖入中國領空了 專家:這時可打第一槍
    連日來,美國派出艦機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和威懾,並美其名曰為地區盟友和夥伴提供安全協助。事實上,在亞太地區的海洋權益糾紛中,各方「擱置爭議」的默契業已形成穩定。但美國卻為了一己私利,執意渲染甚至是製造地區安全局勢緊張,從而逼迫一些國家在中美博弈中「選邊站隊」。但是,絕大多數國家基本保持了「中立」,這使得美國不得不赤膊上陣。
  • 美軍無人機午夜偵察南海,今年美對華抵近偵察又有新變化?
    該智庫還表示,2021年,無人機很有可能成為美對華抵近偵察的一支新銳力量。圖片說明:「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發布的飛行路線圖從「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官方微博發布的飛行路線圖顯示,該飛機於13日午夜時分經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對中國廣東、福建沿海抵近偵察,經過數小時的偵察作業後,於8時許離開
  • 美日南海演練圍獵中國潛艇?春秋大夢做多了吧
    日本還專門派出一艘「親潮」級潛艇來當陪練,有效提高了對抗性。那麼,日本為什麼不派更先進的「蒼龍」級潛艇參加此次演練呢?日本媒體報導稱,它們認為「親潮」級潛艇和中國海軍現役的常規動力潛艇更相似,所以派它來當陪練更合適。所以,這場演習針對誰,也就不言自明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日搞聯演,一般都是美軍兵力強,日本「打下手」。
  • 【視角】29日日本《讀賣新聞》披露了一條驚天秘密:美國要轟炸中國南海島礁
    從本月2日美軍兩架軍用偵察機出現在南海東北部的巴士海峽開始,短短一個月不到,從偵察機到航母,美軍動用各種載具,對中國南海海域一共進行了多達28次的襲擾和試探,強度之高世間罕有。很顯然,如此高強度的試探,必然在國際上引發「美軍到底目的為何」的大猜測,腦洞向來巨大的日本媒體就據此提出了一種大膽的想法:美軍極有可能,會在三個月內,轟炸中國在南海的島礁。
  • 短短一月,中國為何在南海兩次大規模軍演?
    此次軍演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更加注重海空軍的配合——以階段性海空軍獨立演練的方式,來推動軍兵種配合的實戰化訓練的深入發展;通過海空軍之間的戰略與戰術配合演練,提升我軍應對南海地區各種安全威脅的整體實戰能力。之前,解放軍已派出戰鬥機赴黃巖島附近海域進行戰鬥巡航,轟-6K、殲-11以及偵察機、空中加油機等機型均包含在內。其中,轟-6K格外引人注目。
  • 潛艇航母一起打:中國南海軍演劍指美國
    打航母還是打潛艇  本周,中國海軍在南海和東海都舉行了規模不小的軍事演習
  • 南海局勢最新消息!美軍機深夜前往汕頭外海偵察,凌晨4時才離開
    EP-3E電子偵察機配備尖端電子信息攔截系統,可從遠至740千米外截獲雷達和其他通訊信號,對大片範圍實施電子信息監聽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周二消息,10月12日晚8時,美空軍1架E-8C空地監視機(AE1492)從韓國起飛,前往黃海偵察至午夜
  • 美最新海洋偵察船會威脅南海?等到那時候,096潛艇都已經服役了
    據《外交學者》網站7月30日報導,美國的造船廠正在對用於探測和跟蹤潛艇的新一代先進海洋調查船進行初步的研究和設計評估,第一艘新型調查船將於2025年交付美國海軍服役。不過五年後待該艦正式服役,美國這艘最新海洋偵察船真的還有機會威脅南海嗎?
  • 頭條 港媒評南海空中風波:中國給美軍立規矩
    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導 港媒稱,近日美國軍機在南海上空被中國戰機及時攔截,而在美國軍方和媒體的表述中,這一事件卻被黑白顛倒地描述為中方飛機與美機「異常貼近」,中方飛行員向美方飛行員「挑釁」、製造「危險」。事件看似只是雙方的小小摩擦,但實質卻是中方向美國軍機在中國專屬經濟區範圍之內進行抵近偵察說不,給類似行為劃了紅線,定了規矩,因而引起廣泛關注。
  • 法國派潛艇來南海?中國海軍能發現其蹤跡?早已布下「天羅地網」
    那麼,這次法國派往南海的核潛艇性能如何? 中國海軍能發現那個痕跡嗎?20世紀70年代下水後,法國當時的「達芙妮」級和「阿戈斯塔」級常規動力潛艇,由於在持續時間和航速方面無法滿足護航戰略核潛艇的條件,法國開始設計「紅寶石」級核打擊潛艇。
  • 美軍機密集闖臺海、南海,竟然深藏這個目的?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五角大樓加大了軍機抵近偵察和挑釁的力度。美軍偵察機一個月內第13次飛越臺海周邊;在南海方面,除了美軍艦艇異常活躍外,4月30日兩架美軍B-1B超音速轟炸機又飛越南海。這些行動,僅僅只是為了在中國周邊敏感地區,顯示美軍自己的軍力存在?美國人會故意製造一場摩擦,轉移國內對自己抗疫不力的關注嗎?
  • 臺媒揭密:解放軍勇猛,3次「強硬對抗」美國機艦!這次最可能用2招
    報導 目前南海中美對抗危機升高,臺灣中時新聞網今日(6日)刊發一篇文章,揭密解放軍近20年曾3次強硬對抗美軍機軍艦!全文節選如下——中美關係隨著美國大選臨近而更加緊張,外界估計在接近11月的投票日前,雙方極可能在南海發生軍事磨擦。至於磨擦會如何發生,根據過去20年內發生的3次較嚴重的南海軍事磨擦情況預判,可能的狀況會有2種:一是解放軍以軍艦強行切入美艦航道,迫使其改變航向;另一種則是以戰機攔截沿著中國領海線飛行的美軍電子偵察機迫其轉向。
  • 【音頻】解放軍航母萬噸大驅兩棲攻擊艦齊聚南海年度首訓 美軍逼近觀察不敢輕舉妄動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解放軍海軍跨越新年持續到一月在南海舉行實戰演習,三亞海事局連發三條航行警告,宣布在南海相關海域進行為期十天軍事訓練,期間禁止其他船隻駛入南海演習區域。同時,解放軍055萬噸大型飛彈驅逐艦,有「攻臺利器」之稱的解放軍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以及穿越臺海後進入南海的中國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艦等解放軍各型主力戰艦均已齊聚三亞。
  • 美軍在南海!殺機四伏!
    2009年3月,勝利號偵察船在黃海與中國漁政船發生對峙,同年5月該艦在黃巖島遭遇中國漁船「圍觀」。航跡圖明確顯示美軍保持在南海至少一艘偵察船的活動頻次,美軍長時間高密度對中國周邊進行抵近偵察活動相比於「航行自由」,前者受到的關注度較低但危害性更大。除了可見威脅,美軍攻擊核潛艇乃至戰略核潛艇也長期活躍於南海,對此美國媒體極少披露。
  • 解放軍大規模出動後,美軍按捺不住,4日,南海闖入6位不速之客
    該聲明表示,馬來西亞空軍偵察到中國軍機後出動噴氣機進行目視確認,確定來自中國的16架軍機都是運輸機,其中包括運-20和伊爾-76。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發言人當天回應稱,這些中國軍機是進行例行訓練。事實上,近來美軍機頻繁闖入南海耀武揚威。
  • 美軍潛航器偵察南海,被中國撈走了!無人潛航器是個什麼「神器」
    美國國防部一名官員12月16日表示,中國海軍在南海捕獲一艘美國的無人潛航器。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防部證實無人潛航器被中方扣押,已要求歸還。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這已經不是無人潛航器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南海了。早在去年,就有媒體披露「海南漁民南海撈出外國間諜潛航器」事件。那麼,什麼是無人潛航器?它能執行哪些任務?出現在中國南海海域意欲何為?
  • 美軍又到南海挑釁 罕見在夜間派E-8C飛機抵近廣東海岸
    這是近期首次在夜間發現美軍E-8C飛機抵近中國大陸海岸。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8月5日發布的消息,8月5日晚21時許,美國空軍一架E-8C「聯合星」空地監視飛機再次現身南海,朝著廣東方向飛行,一度飛行至距離廣東沿岸領海基線59.27海裡(約109.77公裡)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