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猜測中國軍力的《華盛頓自由燈塔報》曾在報導中描繪出這樣一副圖景。雖然中國從未直接證實所謂「東風-41」的存在,但這並不妨礙美國媒體、機構和學者對這種飛彈的品頭論足。多家美國媒體報導稱,中國軍隊在2014年12月13日試射了一枚「東風-41」飛彈,這種配備多彈頭的先進飛彈「對美國構成了威脅」。然而,防務分析人士和軍事專家普遍認為,與美國、俄羅斯相比,中國核威懾能力要弱很多,即使研發新式飛彈也是為了提升戰略防禦能力,不會對外炫耀核武力,更不可能主動威脅別國。
「東風-41」又一次點燃了美國媒體、專家炒作「中國彈道威脅論」的激情。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導稱,中國在2014年12月13日成功進行了「東風-41」洲際飛彈試射,測試了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這意味著「中國首次完成洲際飛彈多彈頭戰鬥部試驗」。印度《德幹先驅報》猜測,中國軍隊此前試射的「東風-41」飛彈只攜帶有一枚彈頭,而新式飛彈可攜帶10枚彈頭,有效射程為1.2萬公裡……在飛彈飛行的末段,多個彈頭從彈體上分離出來,能夠攻擊不同的目標。常年緊盯中國軍事技術發展的「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則分析說,「東風-41」已進行過3次試射,在2014年12月13日的第三次試射中出現了「數目不明的機動假彈頭」,因此美國情報部門將此視為中國戰略核武器技術的重大進步。美國國防部在2014年6月發布的報告中曾提到,中國正在研發新式公路機動彈道飛彈,同時還在改進「東風-5」和「東風-31A」兩種飛彈。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網站刊文指出,對於「東風-41」結構細節外界不得而知,在「東風-31」上增加了一個助推段可能是研發「東風-41」最便捷的方法。
全球軍事全解析,盡在「新環球軍事」。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提到,「東風-41」飛彈可能早在2010年就開始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部隊。為了渲染中國彈道飛彈的打擊能力,美方甚至不惜進行「自我瞄準」。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宣稱,「中國很可能會用多彈頭飛彈突破反導系統,威懾美國主要城市和軍用設施」。還有美國軍事專家藉機炒作「中國軍事威脅論」,並高喊美國應該擴充核武庫。比如,研究中國軍事問題的美國專家費舍爾表示,中國開發彈道飛彈多彈頭技術成功標誌著美國縮減核彈頭努力的終結。
東風-31洲際彈道飛彈
「東風-41」尚未露出廬山真面目,外界只能通過網絡上流傳的幾張模糊照片來分析它的基本性能。但可以肯定的是,「東風-41」由儲存、豎起、發射三用車運載,與俄羅斯的「白楊-M」飛彈類似,能夠利用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機動,可以在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內完成飛彈發射。「東風-41」之所以採用類似的設計,就是為了提升飛彈的機動和生存能力。軍事專家指出,為了窺探別國的洲際彈道飛彈戰備情況,美國軍方發射了不少照相偵察衛星和紅外偵察衛星,這些「太空諜眼」可以居高臨下監控固定飛彈發射井和飛彈洞庫。同時,美軍還在研發「一小時打遍全球」的高超音速飛彈和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X-47B隱形艦載機,試圖利用速度快、隱蔽性強的遠程打擊手段,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潛在對手實施「戰略繳械」。據悉,在5個核大國中,中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最少
俄羅斯白楊-M洲際飛彈
外界猜測,中國擁有約130枚核彈頭,而其中的70%處於儲存狀態。積極發展094型戰略核潛艇和配套的「巨浪-2」型潛射彈道飛彈的同時,如果中國再能夠掌握先進的陸基機動核反擊手段,這樣就可令對對手不敢輕舉妄動。960萬平方公裡國土上的約400萬公裡長的公路網絡,都可作為「東風-41」的發射場,美國衛星或遠程打擊武器要想在這個「公路迷宮」找到並鎖定一輛發射車,無異於大海撈針。另外,一些公路隧道,或者是山洞也可以作為「東風-41」天然隱蔽所。如果外界的報導和猜測屬實,「東風-41」已經成熟並裝備部隊,這意味著中國核武庫中又多了一員能打擅藏的猛將。
冷戰時期,中國面臨美蘇兩個核大國的威脅,手中自然要保留有限的核威懾、核反擊能力。與如今的美國和俄羅斯相比,中國核武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著極大差距。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並認為,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對核裁軍負有特殊和優先責任,應繼續以可核查、不可逆以及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方式,大幅削減其核武庫,為最終實現全面徹底核裁軍創造必要條件。條件成熟時,其他核武器國家也應加入多邊核裁軍談判進程。由此可見,中國的核政策是最公正和負責任的。更何況,中國早已明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是做出這類承諾的唯一核大國。然而,堅持進攻性核武政策的美國卻在千方百計地削弱中國有限的核反擊能力。
在2009年舉行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多型先進彈道飛彈公開亮相,顯示了人民解放軍的遠程打擊能力。美國《防務新聞》當時點評稱,「『東風』-31A 是中國軍隊裝備的首款可公路機動部署的洲際彈道飛彈,可以打到華盛頓,此前,中國僅有一種名為『東風』-5 的洲際飛彈具備對美國進行核威懾的能力;射程1700公裡的『東風』-21C型中程彈道飛彈則可覆蓋越南境內的大部分目標,並能打到菲律賓北部;射程為1500到2000公裡間的『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可覆蓋南沙群島,大概可覆蓋南海七成的區域。研究、分析中國飛彈性能和功用的同時,美國軍方還在琢磨攔截這些飛彈的方法和手段。目前,美國正在打造東北亞反導體系。美軍已在「第一島鏈」部署了多部遠程預警雷達,配備「宙斯盾」相控陣雷達和「標準」-2/3型攔截彈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頻繁進行反導演練。不久前,美國又開始研究在韓國部署「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就是說,美國正試圖在中國家門口構築起「反導圍欄」。
對於中國有限的核威懾手段來說,美國的反導布局頗具危險性。要貫徹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中國理應優化核武庫。防務分析人士指出,在提升陸基遠程機動飛彈性能、射程的同時,中國還應著力發展突防能力強的多彈頭飛彈。只有中國手中擁有一支精幹強大的核威懾力量,才能在核裁軍談判中掌握主動權,讓美國做出更多有益於世界和平的讓步。如果「東風-41」可搭載多個彈頭,那麼美國的反導系統可能就奈何不了這種新式飛彈。多彈頭飛彈一般有兩種突防模式:一枚飛彈搭載數枚核彈頭,針對不同目標或者是相同目標實施打擊,增大對手反導武器的攔截難度;一枚飛彈搭載一枚核彈頭和數枚假彈頭或誘餌彈,讓對手的搜索雷達和攔截彈真假難辨,提升突防機率的同時提升反導攔截的難度和成本。如果「東風-41」採用了先進的多彈頭技術,撕裂美國築起的「反導圍欄」就會更容易。
網絡曝光了疑似為中國東風41飛彈鐵路運輸車的照片
除了「東風-41」,中國新式戰略核潛艇同樣引人關注。美國彭博社近日報導稱,中國核潛艇將實現載彈戰略巡航。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在報告中指出,中國至少擁有3艘094型核潛艇,到2020年有望再增加2艘。報告稱,每艘094型核潛艇可以攜帶12枚射程4598英裡的「巨浪」-2型飛彈。該委員會在報告中猜測,094型核潛艇在中國近海部署,就能對阿拉斯加實施打擊;從日本南部水域發射飛彈,可以打到夏威夷;在夏威夷東部水域部署,則可對美國全境實施火力覆蓋。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完善核武庫正在走「海陸並舉」的路線,研發具備公路機動發射能力的「東風-41」飛彈的同時,還在積極發展、部署094型戰略核潛艇。部署094型核潛艇是突破或避開美日「島鏈反導網絡」的最有效手段。一旦進入廣闊的太平洋,美日反潛力量就很難搜索到094型核潛艇。另外,考慮到中國航空工業的現狀以及研發遠程轟炸機的難度,中國在構建「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的過程中,目前只能優先發展陸基和海基平臺。所以說,「東風-41」和094型核潛艇已成為鞏固中國國防安全和戰略安全最重要的「兩架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