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仁川港登陸成功,人民軍背腹受敵危在旦夕
(第九集)
朝鮮內戰爆發第五天,「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飛機上,目睹了南朝鮮軍狼狽潰敗的場面。他認為僅靠美國海空軍無法扭轉敗局,必須投入地面部隊。於是,他計劃從人民軍側後實施登陸作戰,切斷人民軍退路,兩面夾擊,扭轉戰局。登陸地點選擇在漢城以西的仁川港。時間為9月15日。
為挽回敗局,美國經過策劃,乘朝鮮人民軍主力集中於洛東江一線,後方空虛之際,於1950年9月15日,美軍以七萬餘兵力,在260艘艦艇、500架飛機配合下,在朝鮮的西海岸仁川港實施登陸。
美國軍方召開級別最高的軍事會議,美國海軍認為,仁川港的潮汐落差達30英尺,落潮以後會形成距離岸邊3000多米的爛泥灘,車輛和人都無法通行。而且,仁川港被眾多的島嶼所環繞,出入港灣的通道只有一條狹窄彎曲的飛魚海峽,便於人民軍布設水雷。美軍登陸部隊只要有一艘艦船被擊沉,就足以封閉整個航道。不僅如此,仁川港每月只有3天的滿潮日,滿潮時間只有3個小時,而海軍小型登陸艇的吃水深度為23英尺,所以,只有在滿潮的時候才能滿足登陸艦艇的行駛需要,如果在3個小時之內沒有完成登陸,船隻就會擱淺,成為人民軍的活靶子。即使登陸成功,還必須攀越高達四五米的防波堤。這些,都不利於仁川登陸。陸軍主張在人民軍戰線後方群山港登陸。雖然陸、海軍都不同意在仁川登陸,但麥克阿瑟卻始終認為必須而且只能在仁川登陸。他把仁川登陸看成一場賭博。他說,下一個5美元的賭注,會贏得5萬美元賭金。雖然別的地方登陸危險小,但是回報率也小;仁川是朝鮮半島峰腰部位,特別狹窄,便於美軍布防。最終,杜魯門總統同意了仁川登陸的作戰計劃。
毛澤東和周恩來多次向朝鮮方面說明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並建議朝鮮方面採取相應措施,考慮將朝鮮人民軍主力由洛東江前線向北撤退。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找到能說明金日成當時對此態度的歷史資料。1994年,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將原蘇聯關於韓戰的部分檔案贈送給韓國總統金泳三。該檔案表明,在8、9月間,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多次通過蘇聯政府或直接向朝鮮方面提醒過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
麥克阿瑟大肆宣揚「聯合國軍」要在釜山進行反攻,同時,在群山港附近進行假以真正登陸作戰前的猛烈轟炸,以此來迷惑人民軍。9月13日,美軍對仁川實施火力準備,重點是仁川港外人民軍要塞月尾島。美軍艦隊在壓制月尾島火力的同時,掃清了通往仁川的飛魚海峽的水雷。9月15日凌晨,麥克阿瑟乘坐「麥金萊山號」親自指揮。隨著一團火光和一聲巨響,仁川登陸開始。4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在不到40分鐘的時間裡,就把2845發炮彈傾瀉在月尾島上.艦炮火力的猛烈程度,令空中的飛行員無法看清地面目標。整個月尾島幾乎從頭到尾被翻了一遍,所有的生物蕩然無存。於此同時,空軍也開始向仁川傾瀉炸彈,其數量相當於諾曼第登陸前傾瀉在奧馬哈海灘上的炮彈數量。但令美國人驚訝的是,當美軍登陸作戰部隊開始在仁川泥濘的海灘上爬行時,還是受到了北朝鮮軍隊的頑強阻擊。
上午十點,美軍攻陷月尾島後,工兵開始作業。此時,海水退潮了。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如果北朝鮮軍隊此時大舉反擊,局面就很難說了。這時,美軍所有的艦船飛機傾巢出動,對以仁川為半徑40公裡內的目標,尤其是公路,不間斷的封鎖轟炸。事後得知,北朝鮮人民軍確實向仁川方向增援了部隊,但在公路上遭到了美國空軍的猛烈阻截。仁川已經成為一片火海,尤其是島內的儲油罐被擊中,大火沖天,仿佛是整座城市都在燃燒。《時代周刊》的一名隨軍記者描述說:「一千英尺長的紅海灘的海堤,煙火看上去就像美國無線電公司的大樓一樣高。」
下午5點30分,第一名美軍陸戰隊員登上了仁川港。一夜間,18000名美軍陸戰隊員和大量補給以及幾十輛坦克,全部在仁川上岸,並立即向漢城方向突進。幾乎沒有遇到抵抗。麥克阿瑟命令兵分兩路,一路直奔金浦機場和漢城,一路南下水源,切斷人民軍的退路,同時命令第8集團軍從釜山出擊,向北進攻。
麥克阿瑟登上仁川海岸,在布滿燒毀的坦克和士兵屍體的陣地上說:「我想尋找一個叫劉易斯·普勒的上校,他是一個陸戰隊的團長,我想親自為這位團長授一枚勳章。」正在組織進攻的劉易斯接到報告後,對前來請他去接受勳章的軍官說:「我沒功夫!如果他打算授勳,就讓他來這裡好了!」麥克阿瑟不但沒有因為這個團長的傲慢而生氣,相反對他如此配合十分欣賞。麥克阿瑟立刻乘吉普車向前線出發,不管部下如何勸阻都不聽。在四周炮聲呼嘯的草棚子裡,麥克阿瑟看到了滿身硝煙的劉易斯。他們愉快地互相敬禮。此情此景,讓在場的記者興奮得像發了瘋一樣,因為世界上沒有比這更能激起讀者興趣的英雄故事了。麥克阿瑟的賭博和表演都成功了。
整個仁川登陸,美軍傷亡203人,朝鮮人民軍傷亡1594人。美軍在仁川登陸之後,與南朝鮮軍一起開始轉入全面反攻。在洛東江前線,美第8集團軍所屬部隊投入的兵力已達15萬人,坦克500輛,各種火炮1000門以上,再加上第5航空隊的1200架飛機支援,優勢相當明顯。人民軍除了在後勤補給上和美軍相差懸殊外,在兵力上也處於劣勢,只剩下7萬人左右,其中一半還是新兵;裝備也在戰鬥中損失慘重,T34型坦克幾乎全部被破壞,其它輕重裝備只能滿足編制的一半。人民軍被阻隔、包圍在三八線以南地區,很多部隊被打散,通訊聯絡中斷,不得不各自為戰打遊擊。根據戰後資料統計,7萬多人民軍真正撤回三八線以北的還不到3萬人。在損失的兵員中,1萬人傷亡,1.2萬人被俘,成為遊擊隊員的近2萬人。重武器裝備幾乎完全丟失。
仁川登陸的成功,使「聯合國軍」由被動防禦轉為戰略反攻,朝鮮人民軍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朝鮮戰局發生逆轉,人民軍處境極其危險。(待續)
本期講述人:冷曉嬡
▼
2015.11.18∣ No.51
抗美援朝紀念館將定期推送本館最新資訊、通知、專題報導等諸多優質內容。抗美援朝紀念館感謝您的關注!
微信ID:kmycjng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抗美援朝紀念館網站:http://www.kmycj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