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朝鮮真相:麥克阿瑟仁川港登陸成功,人民軍背腹受敵危在旦夕(第九集)

2022-01-30 抗美援朝紀念館

麥克阿瑟仁川港登陸成功,人民軍背腹受敵危在旦夕

(第九集)

  朝鮮內戰爆發第五天,「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飛機上,目睹了南朝鮮軍狼狽潰敗的場面。他認為僅靠美國海空軍無法扭轉敗局,必須投入地面部隊。於是,他計劃從人民軍側後實施登陸作戰,切斷人民軍退路,兩面夾擊,扭轉戰局。登陸地點選擇在漢城以西的仁川港。時間為9月15日。

  為挽回敗局,美國經過策劃,乘朝鮮人民軍主力集中於洛東江一線,後方空虛之際,於1950年9月15日,美軍以七萬餘兵力,在260艘艦艇、500架飛機配合下,在朝鮮的西海岸仁川港實施登陸。

  美國軍方召開級別最高的軍事會議,美國海軍認為,仁川港的潮汐落差達30英尺,落潮以後會形成距離岸邊3000多米的爛泥灘,車輛和人都無法通行。而且,仁川港被眾多的島嶼所環繞,出入港灣的通道只有一條狹窄彎曲的飛魚海峽,便於人民軍布設水雷。美軍登陸部隊只要有一艘艦船被擊沉,就足以封閉整個航道。不僅如此,仁川港每月只有3天的滿潮日,滿潮時間只有3個小時,而海軍小型登陸艇的吃水深度為23英尺,所以,只有在滿潮的時候才能滿足登陸艦艇的行駛需要,如果在3個小時之內沒有完成登陸,船隻就會擱淺,成為人民軍的活靶子。即使登陸成功,還必須攀越高達四五米的防波堤。這些,都不利於仁川登陸。陸軍主張在人民軍戰線後方群山港登陸。雖然陸、海軍都不同意在仁川登陸,但麥克阿瑟卻始終認為必須而且只能在仁川登陸。他把仁川登陸看成一場賭博。他說,下一個5美元的賭注,會贏得5萬美元賭金。雖然別的地方登陸危險小,但是回報率也小;仁川是朝鮮半島峰腰部位,特別狹窄,便於美軍布防。最終,杜魯門總統同意了仁川登陸的作戰計劃。
  毛澤東和周恩來多次向朝鮮方面說明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並建議朝鮮方面採取相應措施,考慮將朝鮮人民軍主力由洛東江前線向北撤退。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找到能說明金日成當時對此態度的歷史資料。1994年,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將原蘇聯關於韓戰的部分檔案贈送給韓國總統金泳三。該檔案表明,在8、9月間,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多次通過蘇聯政府或直接向朝鮮方面提醒過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

  麥克阿瑟大肆宣揚「聯合國軍」要在釜山進行反攻,同時,在群山港附近進行假以真正登陸作戰前的猛烈轟炸,以此來迷惑人民軍。9月13日,美軍對仁川實施火力準備,重點是仁川港外人民軍要塞月尾島。美軍艦隊在壓制月尾島火力的同時,掃清了通往仁川的飛魚海峽的水雷。9月15日凌晨,麥克阿瑟乘坐「麥金萊山號」親自指揮。隨著一團火光和一聲巨響,仁川登陸開始。4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在不到40分鐘的時間裡,就把2845發炮彈傾瀉在月尾島上.艦炮火力的猛烈程度,令空中的飛行員無法看清地面目標。整個月尾島幾乎從頭到尾被翻了一遍,所有的生物蕩然無存。於此同時,空軍也開始向仁川傾瀉炸彈,其數量相當於諾曼第登陸前傾瀉在奧馬哈海灘上的炮彈數量。但令美國人驚訝的是,當美軍登陸作戰部隊開始在仁川泥濘的海灘上爬行時,還是受到了北朝鮮軍隊的頑強阻擊。


  上午十點,美軍攻陷月尾島後,工兵開始作業。此時,海水退潮了。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如果北朝鮮軍隊此時大舉反擊,局面就很難說了。這時,美軍所有的艦船飛機傾巢出動,對以仁川為半徑40公裡內的目標,尤其是公路,不間斷的封鎖轟炸。事後得知,北朝鮮人民軍確實向仁川方向增援了部隊,但在公路上遭到了美國空軍的猛烈阻截。仁川已經成為一片火海,尤其是島內的儲油罐被擊中,大火沖天,仿佛是整座城市都在燃燒。《時代周刊》的一名隨軍記者描述說:「一千英尺長的紅海灘的海堤,煙火看上去就像美國無線電公司的大樓一樣高。」

  下午5點30分,第一名美軍陸戰隊員登上了仁川港。一夜間,18000名美軍陸戰隊員和大量補給以及幾十輛坦克,全部在仁川上岸,並立即向漢城方向突進。幾乎沒有遇到抵抗。麥克阿瑟命令兵分兩路,一路直奔金浦機場和漢城,一路南下水源,切斷人民軍的退路,同時命令第8集團軍從釜山出擊,向北進攻。

  麥克阿瑟登上仁川海岸,在布滿燒毀的坦克和士兵屍體的陣地上說:「我想尋找一個叫劉易斯·普勒的上校,他是一個陸戰隊的團長,我想親自為這位團長授一枚勳章。」正在組織進攻的劉易斯接到報告後,對前來請他去接受勳章的軍官說:「我沒功夫!如果他打算授勳,就讓他來這裡好了!」麥克阿瑟不但沒有因為這個團長的傲慢而生氣,相反對他如此配合十分欣賞。麥克阿瑟立刻乘吉普車向前線出發,不管部下如何勸阻都不聽。在四周炮聲呼嘯的草棚子裡,麥克阿瑟看到了滿身硝煙的劉易斯。他們愉快地互相敬禮。此情此景,讓在場的記者興奮得像發了瘋一樣,因為世界上沒有比這更能激起讀者興趣的英雄故事了。麥克阿瑟的賭博和表演都成功了。

  整個仁川登陸,美軍傷亡203人,朝鮮人民軍傷亡1594人。美軍在仁川登陸之後,與南朝鮮軍一起開始轉入全面反攻。在洛東江前線,美第8集團軍所屬部隊投入的兵力已達15萬人,坦克500輛,各種火炮1000門以上,再加上第5航空隊的1200架飛機支援,優勢相當明顯。人民軍除了在後勤補給上和美軍相差懸殊外,在兵力上也處於劣勢,只剩下7萬人左右,其中一半還是新兵;裝備也在戰鬥中損失慘重,T34型坦克幾乎全部被破壞,其它輕重裝備只能滿足編制的一半。人民軍被阻隔、包圍在三八線以南地區,很多部隊被打散,通訊聯絡中斷,不得不各自為戰打遊擊。根據戰後資料統計,7萬多人民軍真正撤回三八線以北的還不到3萬人。在損失的兵員中,1萬人傷亡,1.2萬人被俘,成為遊擊隊員的近2萬人。重武器裝備幾乎完全丟失。

  仁川登陸的成功,使「聯合國軍」由被動防禦轉為戰略反攻,朝鮮人民軍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朝鮮戰局發生逆轉,人民軍處境極其危險。(待續)


本期講述人:冷曉嬡

2015.11.18∣ No.51

  抗美援朝紀念館將定期推送本館最新資訊、通知、專題報導等諸多優質內容。抗美援朝紀念館感謝您的關注!

微信ID:kmycjng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抗美援朝紀念館網站:http://www.kmycjng.com/

相關焦點

  • 麥克阿瑟的天才計劃——「仁川登陸」的決策和準備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陸戰1師在仁川成功登陸,將人民軍補給線攔腰截斷,將人民軍合圍於漢城以南,朝鮮局勢徹底扭轉。
  • 仁川登陸—麥克阿瑟贏在哪裡
    事實是:       在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位仁川實施登陸作戰,因為仁川離漢城僅40公裡,只要登陸一旦成功便可以實施迂迴到敵人攻擊人民軍的側後,切繼人民軍與後方的聯繫,配合釜山的聯合國軍對人民軍進行強有力的打擊
  • 韓戰爆發初期,北朝鮮的實力何以碾壓南朝鮮?原因與中國有關
    韓戰爆發後的第五天,麥克阿瑟親自飛往南朝鮮戰地視察,並在漢江大橋邊目睹了南朝鮮軍潰敗的場面。在二戰中太平洋戰場上曾多次成功組織實施兩棲登陸的麥克阿瑟堅信,改變南朝鮮軍敗局的唯一辦法是投入美國的地面部隊,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出路就是在人民軍側後實施登陸。
  • 情報分析案例之仁川登陸
    所以,當戰爭突然爆發,情報部門手足無措地一再高估朝鮮人民軍的實力,給出的數字遠遠高於朝鮮人民軍的實際數量,也就不足為奇了。儘管美軍加強了增援,但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朝鮮兵力遠元超過美軍和韓國的兵力。造成對朝鮮兵力估計過高的部分原因在於美軍情報機構不知道韓國軍隊對朝鮮造成的傷亡有多大。G-2情報部估計,朝鮮傷亡人數為3.1萬人,而陸軍部的估計是7500人。
  • 美國中央情報局對新中國出兵朝鮮決策的情報
    可見,在確定蘇聯不會幹涉韓戰後,美國政府認為新中國不會主動幹預韓戰,即使在蘇聯支持下出兵了朝鮮,也不會對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美軍在朝鮮仁川登陸後,中情局把新中國領導人的表態看作是一種宣傳,目的是影響「聯合國軍」的進軍計劃,並沒有意識到美國越過三八線後對新中國安全造成的威脅,這是影響新中國領導人決定出兵朝鮮的決定性因素。
  • 韓戰:未曾透露的真相
    暫且不去關注這句話到底是對是錯,亦或是存在著怎樣的局限性,在讀完這本《韓戰:未曾透露的真相》之後,這句話還是一閃而現,韓戰--在某種程度上--是美國為其在亞洲大陸遏制共產主義發展的政治意圖的延續。        沒有想到,我居然有這樣的意志來啃下這麼厚一本關於韓戰的書,大概有700多頁,不到800頁,前前後後大概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吧。
  • 這是朝美空軍的首次交手(朝鮮人民軍空軍戰鬥歷程2)
    5點20分2個營的朝鮮陸戰隊搭乘20艘機帆船在炮艇和魚雷快艇的掩護下在38線以南24公裡處登陸,插進韓國守軍的後方。早晨的低雲和陰雨限制了朝鮮空軍的活動,13:15天氣轉晴朝鮮空軍立刻派出兩架雅克-9飛抵漢城偵察。在確認了金浦和汝矣島機場的攻擊目標之後,17:00點6架雅克-9P開始向目標發起攻擊。兩架戰鬥機摧毀了兩個機場控制塔並點燃了一個燃油罐。
  • 仁川登陸是神來之筆?美軍登陸前三個月,毛主席就判斷到這一點
    一旦麥克阿瑟領導美軍在位於朝鮮半島中部的仁川成功登陸,將直接切斷朝鮮軍隊的補給線,令朝鮮軍隊腹背受敵。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的親自督戰,在300多艘軍艦、500多架戰機的掩護之下,美軍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港。美軍在仁川的成功登陸,正如麥克阿瑟預計的那樣,直接將朝鮮半島攔腰截斷。而麥克阿瑟在仁川的登陸也完全出乎朝鮮人民軍的意料。
  • 為什麼中國本來不想管,最後還是介入了韓戰?
    這些戰鬥經驗豐富士兵和重火力裝備,都隨著漢江大橋的炸毀被留給了朝鮮人民軍。一同被扔下的,還有美軍當初留下的軍事顧問團,是團長拿槍逼著船夫送他們過江的……不到一個半月,朝鮮人民軍就佔據了半島90%以上的地區和92%的人口,可以說,這是朝鮮半島最接近統一的時刻。
  • 抗美援朝:韓戰爆發的前因後果
    然而1950年1月30日,史達林就告知金日成,決定支持他武力統一朝鮮,態度的轉變僅僅隔了幾天!▶史達林的想法為何史達林態度突然轉變,原來當史達林決定歸還旅大港和中東鐵路的時候,就打算發動韓戰了,因為按照史達林的想法,不管朝鮮統一戰爭成功與否,贏家都是蘇聯,最終蘇聯都可以獲得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 1952年,美軍試圖在北朝鮮東西海岸登陸,重現仁川登陸,為何最終放棄?
    當時,韓戰爆發之後,朝鮮幾乎壓著韓國打,朝鮮人民軍更是勢如破竹,一度佔領了朝鮮半島90%以上的領土和92%的人口,可以說,韓戰爆發之初,北朝鮮已經基本統一了朝鮮半島。仁川登陸當時朝鮮的戰果有多輝煌?即便是美國參戰以後,士氣高昂的人民軍依然將韓國和美國美軍聯軍打的節節敗退。
  • 麥克阿瑟晚年談韓戰:如果按照我的計劃來打,美國早贏了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杜魯門下令美軍支援南朝鮮的作戰,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美國起草的決議,組織聯合國軍參加韓戰,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戰爭期間,麥克阿瑟組織策劃仁川登陸將朝鮮人民軍攔腰切斷,戰爭形勢被完全逆轉。但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參戰,聯合國軍不斷遭到失敗,麥克阿瑟越來越令美國軍政當局不滿。
  • 一比五千的賭博 逆轉韓戰戰局的仁川登陸
    仁川有著巨大的海潮落差,且形成了寬達24公裡的淤泥,是「世界上最不宜進行登陸作戰的港口之一」。作為朝鮮中部西海岸的一個港口,仁川距離漢城僅40公裡,是朝鮮國土東西方向的「蜂腰部位」。美軍如果在這裡登陸成功並且展開部隊,就等於在北朝鮮軍隊的後方把朝鮮國土攔腰斬斷,從而使在南朝鮮土地上的北朝鮮軍隊陷入包圍之中,在由釜山展開的扇形戰場上南北兩面受敵。
  • 一場50000比5的賭局從仁川登陸的時候就開始了
    杜魯門總統於6月30日4點,批准了麥克阿瑟將軍提出的派出一個團戰鬥群參加戰鬥的要求,接著又批准再投入兩個師和對北朝鮮進行海上封鎖。在五天時間裡,美國以急行軍般的速度完成了從對朝鮮進行「警察」行動,到全面介入戰爭的過程。半是因為形勢所迫,半是因為輕敵,美國出兵朝鮮採取的是兵家最忌諱的「添油」方式。
  • 韓戰大逆轉——韓國《仁川登陸作戰》
    我很早的時候閱讀戰爭史,以及麥克阿瑟這位桀驁不馴的天才將軍的戰績就知道他指揮的這場仁川登陸戰,由金日成悍然發動的這場韓戰,一開始進展順利,韓國軍隊幾乎要被趕下大海了,壓縮到朝鮮半島南端狹小的位置。韓國李政宰主演的這部《仁川登陸作戰》片名一下就吸引了我,我以為能在電影上看到這場經典的登陸戰再現,但是看了才發現,雖然叫這麼大的名字,實際上只是表現南韓一個小的特工隊深入敵後,配合登陸作戰進行的一系列特工諜報行動,雖然沒有想像中那種宏大的登陸反登陸對抗的場面,但是也是有一些亮點的。
  • 韓戰最初的空戰
    祖國解放戰爭(韓戰)的爆發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早晨4點40分,天空灰暗陰雨綿綿,朝鮮人民軍在30分鐘的炮火準備摧毀了韓國前沿的簡易工事之後,一舉越過38線。擔任漢城總攻的三個師每個師由一個坦克T34-85營作尖刀,壓倒了倉促應戰的韓國部隊,韓國第一師被打退10公裡。但是第二路沿著中央山脈向春川挺進的朝鮮人民軍卻進展緩慢。
  • 韓戰中,美國如果全盤聽取麥克阿瑟的計劃,那會發生什麼?
    無奈之下,麥克阿瑟只得逐次向朝鮮增兵,把美24、25師和騎1師調派到朝鮮,可仍沒有阻擋住北朝鮮軍隊的攻勢,被壓縮在釜山防線。麥克阿瑟本人則親率美7師和加強的陸戰1師由仁川登陸,才化解了危機,並且一路向北,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 韓戰時期的朝鮮人民軍
    事實上,在我志願軍入朝參戰前,朝鮮人民軍曾經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摧枯拉朽地橫掃了半個朝鮮,打得美第八集團軍和韓國軍隊只有招架之力,最後依靠洛東江防線勉強堅守釜山防衛圈,直到9月中旬的仁川登陸抄了朝鮮人民軍後路,美韓軍隊才打敗了朝鮮人民軍,一直進軍到鴨綠江邊。
  • 朝鮮半島的鐘擺之戰——從38度線到仁川登陸
    最終,麥克阿瑟決定在仁川登陸,一舉切斷北朝鮮軍隊退路。關於登陸地點選擇仁川,有很多的爭議,但實際上,近代以來仁川曾經3次被登陸。第一次是1882年,袁世凱率領清國軍隊在仁川登陸,奔襲漢城,逮捕朝鮮親日派大院君,扶植閔妃集團奪權,並迫使朝鮮開闢仁川清租界,實行治外法權並監管朝鮮海關。仁川清租界雖然在日清戰爭後被收回,但華人聚居區留存至今,稱為仁川唐人街。
  • 美國人怎麼看韓戰
    一、仁川登陸以往對仁川登陸的描寫基本都吹的比較神,一方面是描寫仁川港的客觀條件非常不利於登陸,比如水道窄、淺而且彎曲,可利用的登陸時間很短,只有2個小時,旁邊還有一個月尾島,上面有朝鮮的布防;一旦有船擱淺或被炸沉,其他的艦船可能就被堵在港口裡成了活靶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