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登陸是神來之筆?美軍登陸前三個月,毛主席就判斷到這一點

2021-02-09 鳶飛九天

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韓戰,是第2次世界大戰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不過,剛開始時,韓戰規模並不大,只是朝鮮半島上的南北朝鮮的內戰而已。

抗美援朝戰爭

然而,隨著北朝鮮的勢如破竹,感到自己扶持的韓國即將被北朝鮮消滅,擔心自己失去在朝鮮半島戰略優勢的美國坐不住了。因此,美國公然操縱聯合國成立了由多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開始武力幹涉朝鮮內戰。

而這支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的司令,正是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不過,當麥克阿瑟領導的聯合國軍抵達朝鮮之後,他面臨的局面並不容樂觀。

韓戰爆發之後,朝鮮人民軍節節勝利,他們接連奪取了漢城、大田、晉州等重要城市,將韓國國防軍和美軍壓迫到朝鮮半島東南一角。巔峰時期,朝鮮人民軍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超過90%的土地,解放了超過92%的人口。

韓戰雙方地圖變遷

可以說,北朝鮮已經基本統一了朝鮮半島。因此,此時的朝鮮人民軍的不但由於蘇聯的大力支持裝備十分先進,而且由於不斷的勝利,士氣也極為高昂。

所以,如果此時美軍選擇在正面現場,也就是釜山等地與朝鮮人民軍作戰,美國勢必付出巨大的代價。因為此時美軍不但要與士氣高昂的對手作戰,而且他們的援助對象:一敗再敗的韓國軍隊,由於裝備低劣,戰鬥意志薄弱,也極有可能拖美國的後腿。

在這種情況之下,麥克阿瑟在說服美軍其他高級軍官之後,決定實施將朝鮮半島攔腰截斷的仁川登陸計劃。

麥克阿瑟

因為,觀看朝鮮半島的地圖就可以清晰地發現,朝鮮半島是一個長條狀,而此時大規模向南方進軍的朝鮮人民軍絕大部分兵力,都集結在朝鮮南部地區。一旦麥克阿瑟領導美軍在位於朝鮮半島中部的仁川成功登陸,將直接切斷朝鮮軍隊的補給線,令朝鮮軍隊腹背受敵。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的親自督戰,在300多艘軍艦、500多架戰機的掩護之下,美軍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港。美軍在仁川的成功登陸,正如麥克阿瑟預計的那樣,直接將朝鮮半島攔腰截斷。

而麥克阿瑟在仁川的登陸也完全出乎朝鮮人民軍的意料。發現美軍在後方登陸之後,驚慌失措的朝鮮人民軍雖然調集軍隊進行了反攻,但是,腹背受敵之後,朝鮮人民軍再也無力回天。朝鮮內戰爆發之初人民軍取得的優勢因此蕩然無存。

韓戰局勢

而登陸之後的美軍,憑藉先進的裝備和強大的後期能力,在朝鮮半島勢如破竹,大量被人民軍控制的城市被攻破,朝鮮人民軍的主力超過一半兒陣亡或被俘。韓戰的戰線從釜山被麥克阿瑟一路推到鴨綠江畔。

所以,仁川登陸之後,麥卡瑟徹底改變了韓戰的走向。可以說,麥克阿瑟主導的仁川登陸,使得美軍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為豐厚的戰果。朝鮮現場上的仁川登陸,也因此成為麥克阿瑟軍事生涯的得意之筆。

應該說,麥克阿瑟主導的仁川登陸,無論從目標的選擇還是戰役的突然性,都堪稱完美。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完全出乎朝鮮人民軍的意料之外,也正是這種出其不意的登陸,徹底截斷人民軍的後路,從而南北夾擊人民軍,扭轉朝鮮戰場局勢。

仁川登陸時的麥克阿瑟

然而,北朝鮮並沒能判斷到美軍的仁川登陸,並不意味著其他人也看不出。當時,朝鮮的近鄰、剛剛成立不到一年的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們,對於美軍的仁川登陸就早有判斷。而最早判斷美國可能在仁川登陸並提醒北朝鮮的,正是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主席。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之後,由於戰場直接瀕臨中國最重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因此,新中國的領導人們對於朝鮮戰場十分關注,自然,對於美軍的參戰也早有預料。

事實上,早在朝鮮內戰爆發剛剛一個星期,毛主席就對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做了判斷。1950年7月2號,周恩來總理將毛主席等中國領導人關於朝鮮半島政治軍事形勢的估計交給了蘇聯駐華大使羅申。正是在這一份關於朝鮮半島局勢的判斷中,毛主席指出了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

仁川登陸

當時,被美國獨佔的日本約有12萬美軍駐紮,而毛主席等人認為,美軍大約能抽調約一半兵力,也就是6萬多人投入朝鮮戰場。而對於美軍參戰後的進軍路線,毛主席認為,美國很有可能在釜山幕府馬山等港口登陸,然後利用這些港口所修築的鐵路沿線北進。

因此,新中國建議朝鮮人民軍應該迅速南推進,並佔領這些港口,從而已切斷美軍進軍的可能。毛主席還專門指出:美國軍隊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很高,因此,為了防守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漢城,朝鮮人民軍應該在仁川地區構築鞏固的防守陣地。

而且,根據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披露的蘇聯關於韓戰的部分檔案顯示,毛主席不但判斷出美國軍隊有可能在仁川登陸,還多次通過蘇聯政府向北朝鮮建議,著重指出美軍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及危害。當然,除了通過蘇聯政府向朝鮮建議之外,毛主席也多次直接向朝鮮政府代表提出了這一擔憂。

毛主席

關於與中國利益直接相關的朝鮮半島局勢,毛主席曾做過全面的分析。毛主席曾在接見朝鮮政府代表時,在分析韓戰未來的發展方向時明確指出,韓戰未來只有兩種基本情況,

一種是如北朝鮮所願,朝鮮人民軍全殲美軍和韓國軍隊,將美軍趕下海,這種可能自然皆大歡喜。然而,還有另一種可能是,隨著美國的大規模參戰,戰爭變成持久戰爭。

而一旦這種情況出現,毛主席認為,美軍最可能做的就是:一邊加強對於大邱、釜山等地的防禦,從而將朝鮮人民軍的主力牽制在這個地區,與此同時,依仗美國強大的海軍優勢,美軍從其他地方登陸,直接切斷位於南方的朝鮮人民軍後路。

仁川登陸

所以,為了防止這一種情況出現,朝鮮人民軍應該確保充分的後備兵力,注意美軍可能進攻的防禦據點。而且,毛主席還專門指出:如仁川——漢城和鎮南浦——平壤,是美軍最有可能登陸的地點。

不僅俄羅斯披露的蘇聯檔案中,有關於毛主席最先判斷美軍有可能在仁川登陸的記載,在1950年10月2日毛主席給史達林的電報中,也將這一情況寫得十分清晰。在這份最終未能發出的電報中,毛主席寫道:

還在今年4月間,金XX同志到北京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他,要嚴重地注意外國反動軍隊侵略朝鮮的可能性,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我們三次告訴朝鮮同志,要他們注意敵人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後路的危險。人民軍應當充分準備,適時的北面撤退,保存主力,從長期戰爭中爭取勝利。

仁川登陸前後朝鮮半島局勢變化

從這份電報之中可以很清晰的發現,毛主席曾三次警告朝鮮注意美軍從仁川登陸,切斷人民軍後路的危險,但是,已經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朝鮮並沒有引起重視。

最終果如毛主席所料,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領導的美軍在仁川成功登陸,被截斷後路的朝鮮人民軍兵敗如山倒,在短短幾十天內幾乎全軍覆沒。而這也最終迫使中國出兵,抗美援朝戰爭就此打響。

相關焦點

  • 1952年,美軍試圖在北朝鮮東西海岸登陸,重現仁川登陸,為何最終放棄?
    仁川登陸是韓戰時以美軍的最得意之作,這大概也是麥克阿瑟這個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的最高光時刻。
  • 一場50000比5的賭局從仁川登陸的時候就開始了
    由於潮差太大,能夠組織器材登陸的時間僅限於滿潮時的兩個小時。攻擊用的舟艇不在兩小時內登陸完畢,就要在敵海岸火力網中暴露在仁川港的泥沼上。除此之外,標高105米的月尾島還堵住了仁川港的入口。因此,在仁川登陸前必須壓制月尾島,這將失去戰術奇襲的效果。即使成功,還必須直接向仁川港5米高的陡岸實施登陸。海軍的結論是:仁川具有的是不適合登陸作戰的各種條件,雖然不是絕對不可能,但作為海軍卻不推薦。
  • 仁川登陸—麥克阿瑟贏在哪裡
    那位海軍專家說到這裡,麥克阿瑟發現與會的海軍上將謝爾曼嘴角掠過一絲嘲諷的笑紋。於是,麥克阿瑟也同樣報之一笑。他不知道他是笑海軍方面言之有據的論述呢?還是笑謝爾曼的得意。無論如何,不有讓他們否決仁川作戰計劃,而怎樣做到這一點呢?他狠狠抽了一口菸斗,讓淡淡的煙霧籠罩著自己思索的臉。
  • 麥克阿瑟的天才計劃——「仁川登陸」的決策和準備
    上一篇文章主要從仁川港的特殊地形看登陸的難度,針對極其不利的條件,麥克阿瑟制定了天才的作戰計劃,最終實現了仁川登陸的成功。美國參戰以後,朝鮮領導人戰略判斷上出現了重大失誤,依然按照既定計劃不斷發動進攻,並使用了幾乎所有兵力,企圖將美韓軍從釜山趕到大海之中。朝鮮領導人一味地在陸地猛攻,把半島當做囊中之物,卻沒有認識到半島三面環海的特點,而美軍恰恰在海上有絕對控制權。
  • 不在仁川就在群山,反正老麥要在九一五這天搶灘登陸
    七天前,海軍中尉尤金·克拉克在他的指示下帶領一支偵察小隊執行一個代號「楚蒂·傑克森」行動,這個小隊登陸後,與仁川的居民接上了頭,在當地人的幫助下,偵察小隊收集到了有關潮汐、淤泥灘、海堤及朝軍防禦工事的情報,最重要的是重新打開班尼島上的燈塔。當朝軍發現美軍的情報人員登陸後,立即派兵乘快艇追殺,這支小隊在一艘舢板上用機槍擊沉了快艇。
  • 韓戰爆發,我國曾多次提醒,美軍會在仁川登陸,朝鮮為何不聽
    韓戰爆發,我國曾多次提醒,美軍會在仁川登陸,朝鮮為何不聽遠在萬裡之外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聽到這個消息以後,立刻宣布支持南朝鮮,並且組成了以美英政府為首的十六國「聯合國軍」。這支軍隊的第一任總司令,就是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此時的北朝鮮局勢卻是一番大好,僅僅花了三天時間,就奪取了漢城(現在的韓國首都首爾)。
  • 情報分析案例之仁川登陸
    雖然就在幾個月前自己曾出席過李承晚總統的就職典禮,但除此之外,對這塊正在爆發戰爭的土地就再也沒有任何親身經歷了;看過戰前的韓國陸軍報告,本以為這支部隊能夠抵抗得住朝鮮的進攻,但它卻令人失望地瞬間敗下陣來。韓國的這支軍隊還有救嗎?敗陣之師還能夠被重新打造成驍勇戰士嗎?「判斷一場戰鬥的唯一方法就是親臨現場!」所以,自己必須來前線看一看。
  • 一比五千的賭博 逆轉韓戰戰局的仁川登陸
    圖為1950年9月15日美軍四艘登陸艦在仁川登陸仁川登陸:「一比五千的賭博」9月15日,麥克阿瑟醞釀已久、震驚世界的軍事行動開始了,這就是代號「烙鐵」的仁川登陸早在7月初,毛澤東便提醒金日成美軍在仁川登陸或北朝鮮後方登陸的危險性,當時,求勝心切的金日成顯然忽視了毛澤東的警告,認為不值得考慮,並命令對中國方面的警告保密。北朝鮮人民軍主力打到洛東江畔,金日成已別無選擇,如果抽出兵力鞏固後方,做好抗登陸準備,則意味著放棄對釜山的進攻,一旦美軍和南朝鮮軍元氣恢復,再實現統一恐怕遙遙無期。
  • 朝鮮半島的鐘擺之戰——從38度線到仁川登陸
    在一座橋梁前,為阻止衝到橋頭的北朝鮮坦克,南韓軍隊炸毀橋梁,北朝鮮坦克被迫停止,周圍的南韓士兵再次發起人彈攻擊,又有4輛北朝鮮坦克被擊毀。這一天,7架北朝鮮戰鬥機,襲擊了為正在撤離韓國的滿載美國僑民船隻護航的4架美軍噴氣式飛機,結果全被擊落。這是北朝鮮軍隊與美軍的第一次衝突。
  • 仁川登陸中,朝鮮軍隊表現堪比二戰德軍? 軍事
    人民軍唯一有效的防禦措施是從8月30日晚,開始在仁川附近海域布設水雷。從軍事角度看,此時的人民軍在仁川至漢城一線的部署,完全是沒有抗登陸準備的,雖然採取了諸如在月尾島上設立海岸炮和敷設水雷等措施,但這是在美軍掌握絕對制空權和制海權情況下加強海岸防禦的理所當然的舉措。這一地區人民軍部署重心還是準備南下參加對洛東江防線的攻擊!
  • 韓戰大逆轉——韓國《仁川登陸作戰》
    我很早的時候閱讀戰爭史,以及麥克阿瑟這位桀驁不馴的天才將軍的戰績就知道他指揮的這場仁川登陸戰,由金日成悍然發動的這場韓戰,一開始進展順利,韓國軍隊幾乎要被趕下大海了,壓縮到朝鮮半島南端狹小的位置。二戰名將麥克阿瑟將軍大膽冒險的選擇仁川登陸,是一記兇狠的左勾拳,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後方,南北包抄,全殲大部分,這場戰爭的勝利直接導致韓戰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金日成向中國求救,以後後面的中國參戰。
  • 明星陣容,超高票房:韓影<仁川登陸作戰>
    《仁川登陸作戰 影片講述韓戰時期,八名韓國士兵秘密完成X-RAY情報計劃和八尾島作戰計劃,助推美國陸軍上將麥克阿瑟指揮成功登陸仁川的故事。·麥克阿瑟(連姆▪尼森 飾)的指揮下登陸仁川參戰。韓國海軍大尉張學秀(李政宰 飾)是一個極具領導魄力和責任感的軍人,為了配合由麥克阿瑟領導的「」烙鐵行動「,他受命進入朝鮮軍仁川司令部獲取情報,並與登陸部隊裡應外合,不料卻遭到了仁川地區防禦司令官林桂鎮(李凡秀 飾)的懷疑,兩人由此展開了一場戰爭背後鮮為人知的諜戰鬥爭。
  • 雷英夫預測美軍登陸的謊言與粟裕蒙冤
    」,一生最大的傑作是「預測了美軍仁川登陸」。但近來軍事專家研究發現,雷英夫所謂預測美軍仁川登陸是謊言。這事的起源,是雷英夫的《抗美援朝戰爭回憶片斷》。他在文中說:1950年8月23日與總參作戰室同僚們 「經過反覆研究,我們得出一個一致的意見:敵人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很大」。他說,自己從總參作戰室回到西花廳後,向周恩來作了匯報,周恩來當即報告了毛澤東。
  • 史海揭秘:仁川登陸戰役中,朝鮮人民軍曾發動的反擊!
    1950年9月17日凌晨5時50分,朝鮮人民軍2架蘇制雅克戰鬥機突然向仁川港外的聯合國軍艦隊發起空襲,幾乎緊貼著軍艦的近失彈造成了一些人員傷亡和艦體損傷。聯合國軍從上到下根本沒有想到人民軍竟然敢於挑戰美國的絕對制空權,派出飛機進行空襲,所以心理上和物質上都沒有任何準備,面對人民軍飛機的突然攻擊,都只有瞠目結舌,而沒有任何的反擊!
  • 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下令: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再結合美軍超級強大的海軍力量,預示著美軍有可能在籌劃一場大規模的兩棲作戰。雷英夫甚至站在敵人的角度,選擇了一個最為有利的登陸地點——仁川。根據解放軍總參收集到的仁川水文資料,雷英夫前往菊香書屋向毛主席報告,內容如下:
  • 韓國電影推薦:《仁川登陸作戰》百度雲完整版資源
    仁川登陸作戰簡介:影片講述韓戰時期,八名韓國士兵秘密完成X-RAY情報計劃和八尾島作戰計劃
  • 韓戰 | 仁川登陸前朝美兩軍交戰紀實
    這就是歷史,沒有如果!1945年8月9日,日本戰敗投降的前夕,美國與蘇聯達成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即三八線),分別「接管」原日本殖民下的朝鮮半島,這也是朝鮮半島分裂的導火索。在美國與蘇聯的扶植下,1948年8月和9月,韓國和朝鮮先後成立。10月蘇聯把三八線以北的行政權移交朝鮮,到12月蘇軍全部撤離。半年以後,美軍也宣布從南部撤軍,但留下文官和「軍事顧問團」。
  • 美軍二戰太平洋戰場兩位戰區司令官,尼米茲和麥克阿瑟誰的能力更強?
    麥克阿瑟基本的軍事理論和素養還是有的,好歹也是當過西點校長的人,在戰區司令的位置上,對於下級提出的「蛙跳」戰術,以及後來韓戰中的仁川登陸,他也都做出了正確的決斷,尤其是仁川登陸,做出這樣的選擇可非常不容易,當時的水文、氣象都對登陸相當不利,麥克阿瑟幾乎是一個人在堅持這個選擇,還始終保持著一種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從容,最終說服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了這一行動。
  • 075兩棲攻擊艦(1):超地平線登陸!
    諾曼第、仁川、巴拿馬、格瑞那達都是登陸作戰。打伊拉克、越南也都有登陸的成分。以後美國再打仗,也得是登陸戰。但登陸又是風險極大的作戰模式,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開頭有比較直觀的展現。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登陸,打的是德軍防禦薄弱環節。通過前期的戰略欺騙,德軍以為盟軍會在加萊登陸,奧馬哈並不是重點防禦地區,依然打得很慘烈。
  • 出兵朝鮮真相:麥克阿瑟仁川港登陸成功,人民軍背腹受敵危在旦夕(第九集)
    即使登陸成功,還必須攀越高達四五米的防波堤。這些,都不利於仁川登陸。陸軍主張在人民軍戰線後方群山港登陸。雖然陸、海軍都不同意在仁川登陸,但麥克阿瑟卻始終認為必須而且只能在仁川登陸。他把仁川登陸看成一場賭博。他說,下一個5美元的賭注,會贏得5萬美元賭金。雖然別的地方登陸危險小,但是回報率也小;仁川是朝鮮半島峰腰部位,特別狹窄,便於美軍布防。最終,杜魯門總統同意了仁川登陸的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