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6年初,當人們統計中國海軍實力的時候,才猛然發現這歷史只有67年的年輕海軍,低調的將水面艦隊規模建設成為世界第二大,已經擁有近80艘主力水面艦。現在回首1990年,我們發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亞洲最強的海上力量是日本海上自衛隊,但擁有最多驅逐艦數量的海軍是臺灣。那時候的中國海軍還相當弱小,弱到無法與海峽對面的臺灣海軍相抗衡。
為什麼要以1990年為時間節點呢,因為此時的大陸和臺灣海軍,以及日本海上自衛隊。都剛剛開始建造第二代水面艦艇。1990年,大陸海軍在開工建造052級飛彈驅逐艦哈爾濱號,臺灣海軍開始建造成功級飛彈驅逐艦,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建造金剛級大型宙斯盾防空驅逐艦。
1950年代中期,臺灣海軍接收了四艘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本森-格立夫斯」級驅逐艦,對應中國大陸人民海軍從蘇聯購買的四艘07型鞍山級驅逐艦。「本森-格立夫斯」級驅逐艦是美國在二戰時期的主力驅逐艦,滿載排水量2050噸,配備5門127毫米單管主炮,一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2座雙聯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7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大陸海軍的07型鞍山級驅逐艦是蘇聯參加過衛國戰爭的二手艦,滿載排水量2300噸,4座單管130毫米主炮,4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二座533毫米反艦魚雷發射裝置。由於性能接近,大陸和臺灣海軍擁有的這八艘主力驅逐艦,被各自稱為「四大金剛」。
在六十年代,臺灣海軍最強的水面艦是4艘二千噸美制二戰驅逐艦,以及幾百噸的老式驅潛艦和海防艦。臺灣在六十年代與大陸海軍的幾場海戰打的都很糟糕,面對大陸海軍的轟炸機、魚雷艇和高速炮艇圍攻,毫無招架之力。
從七十年代開始,為對應中國大陸開始建造的051旅大級飛彈驅逐艦,美國向臺灣陸續移交了26艘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建造的艦隊型驅逐艦,才扭轉劣勢。這些驅逐艦的轉讓價格接近廢鐵,每艘僅10萬美元,包括4艘佛萊徹級、8艘桑納級、14艘基靈級,多數經過美國的FRAM I/II階段改裝,配備阿斯洛克反潛飛彈,新的主被動聲納、反潛直升機起降平臺等設備。
臺灣海軍把這26艘美制驅逐艦命名為「陽」字號驅逐艦,並進行了「武進一、二、三號」改裝,包括艦體更新與裝備升級,艦體更新工程代號「復陽」,把舊艦體拆解,只留下龍骨和承力結構,其他部分照原樣翻新,輪機拆出來重新大修,幾乎相當於新造一艘軍艦。
改進的武進一號和二號, 包括改裝76毫米快炮,,海小懈樹艦空飛彈,雄風一型反艦飛彈,這種飛彈仿製於以色列「迦伯列」MKⅢ反艦飛彈,採用單發或3聯箱式發射裝置,射程40公裡左右。
武進三計劃則是在1988年為這些軍艦安裝雄風-2型反艦飛彈,射程150公裡,採用巡航段慣導,末端主動雷達/圖像紅外雙導引,全彈重685公斤,戰鬥部重量180公斤, 飛行速度0.85馬赫,配備渦輪噴氣發動, 可設置多個航路轉折點。此外還安裝最新型的H-930 MCS作戰指揮和火控系統,以及臺灣中科院自行研製的「長風-3號」電子戰系統,這是一種真正的全分布式作戰系統,能夠同時處理24批海空目標,並同時打擊4批威脅最大的目標。配備固定發射箱的標準SM-1防空飛彈,這是臺灣海軍第一次引進的區域防空飛彈。
至1990年,經過徹底翻新改進的26艘陽字號飛彈驅逐艦,作戰能力完全壓倒了大陸海軍,技術上達到20世紀80年代初的國際先進水平,數量上僅次於美國和蘇聯海軍,排名世界第三,臺灣自稱已經建成亞洲最大驅逐艦隊。
而此時的大陸海軍,具有現代化戰鬥力的軍艦,只有16艘051型飛彈驅逐艦,8艘經過改進的053H1型飛彈護衛艦,以及3艘剛剛下水的053H2型飛彈護衛艦。
這個世界排名第三和亞洲最大驅逐艦隊的冠名,只有日本海上自衛隊表示不服,1990年日本已經初步建成以反潛直升機驅逐艦和區域防空艦為核心的四支八八艦隊,包括一艘天津風級防空艦,3艘太刀風級防空驅逐艦,2艘旗風級防空驅逐艦,2艘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7艘朝霧級驅逐艦,12艘初雪級飛彈驅逐艦,4艘高月級通用驅逐艦。
共33艘主力水面艦,排水量3000噸~6000噸,大型驅逐艦使用汽輪機,中型驅逐艦實現燃氣輪式動力,指揮和火控系統實現自動化,區域防空飛彈和近程艦空飛彈配置齊全,反潛作戰直升機化,實質都是遠洋驅逐艦(英文縮寫都為DD-X),但日本海上自衛隊仍將這些艦艇都稱為「護衛艦」。所以誰是亞洲第一驅逐艦隊的官司還要繼續打一百年。
中國海軍這八艘經過改進的053H1飛彈護衛艦,正常排水量僅有1565噸,配備雙100毫米主炮、雙37毫米高炮,上遊-1甲反艦飛彈系統,英國CTC1629簡易情報中心,517(警17H)對空警戒雷達,美國MK33/36電子戰消極幹擾裝置,英國衛星/奧米加組合導航系統,綜合作戰能力達到七十年代初世界水平。1988年5月,7艘053H1現代化改裝任務由滬東、中華、廣州三家造船廠分別承擔,整個改裝任務於1990年結束,544艦則作為特殊改裝,安裝法國100毫米主炮和直升機甲板機庫。此外1990年還有三艘採用封閉艦體和鷹擊8飛彈的053H2型護衛艦服役。此時國產第二代052級飛彈驅逐艦的首艦112艦哈爾濱號剛剛開工。
從1990年起,臺灣海軍的裝備建設猛然增速,陸續建造和購買了7艘成功級飛彈驅逐艦,6艘康定級巡防艦,8艘諾克斯級反潛護衛艦,4艘紀德級飛彈驅逐艦,水面主力艦的建造速度將大陸海軍遠遠拋在後面。直到2000年以後,由於軍事鬥爭準備的迫切需求,人民解放軍的海軍建設開始發力,經過15年的努力,水面艦艇規模先後超過臺灣、日本、英國、法國和俄羅斯,規模僅次於美國海軍。
無論任何時候,強大的國力和充足的預算才是建設強大海軍的根本保障!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